201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课 题学习目标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4.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准备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备 注一、启发谈话,揭示课文题目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提出读课文要求:轻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提醒“矛、龟、退”的写法。1、打开书自由读,注意有拼音的字。3、练习字的写法。4、画出新词,把不理解的词语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要求:仔细默读,认真想提出不懂的问题。五、布置作业1、出示生字。(1)引导学生观察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3、要求学生写字,及时评议1、观察字的结构。2、仔细观察左右结构的字。3、学生练习写字学习内容学生活动一、复习问题,揭示目标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1、思考问题。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出示发明家产生的第一个想法4、出示第二种想法1、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2、交流之后,推荐小组代表发言。4、读这两句话,说说你的体会。2矛和盾的集合盾 防守 铁屋子 / 集合→坦克课后反思课 题学习目标2、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师学生学习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
2、板书课题2、读课题二、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
2、要求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⑵ 指名读生字词。 ⑴ 读第一自然段⑷ 读准多音字的字音。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 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讨论,本课写的是什么事?
、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 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备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板书:战争开始 妈妈板书:三十步(2) 科利亚是怎样模仿的?板书:十步读第八自然段,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科利亚是怎么挖出木匣的吗?为什么挖不到?科利亚经过认真思考,终于挖出来了。读第十二自然段,说说科利亚是怎么挖的?板书:五步3、学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2) 老师与一个同学进行跨步比赛,你明白了什么?(4) “果然”是什么意思?()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因为妈妈当初走了三十步埋下箱子,现在又走了三十步就找到了,所以妈妈高兴地说算术是有用的.
他也跟妈妈一样走了自己以前的步子数。读第十二自然段因为木匣是科利亚四年前埋的,那时他个子小,步子小,走了十步埋下了木匣,现在科利亚九岁了,步子也大了一些,所以他只走了五步就挖到了木匣。不光……还……他是一个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遇到问题积极动脑筋想办法的聪明的孩子。三、总结全文1、抄写生字、新词。板书设计埋木匣:四年前 5岁 步小 十步 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课后反思课 题学习目标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模仿本则童话故事的写法,学写简单类似的小故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课文生动的描写,感受课文的语言美体会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和语气,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教师学生学习过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2、读准下列字音:掘开、朴素、谦虚、3、理解词语。御、骄傲、懦、掘、朴素、3、通过查字典或者联系上下文了解词意与大家交流。懦弱:怯懦;软弱无能。1、教师范读。3、以小组练习的方式在全班比赛朗读。1、听教师范读。三、指导写字2、归类字形特点,观察字的结构。②观察其他结构的字,看清各部分所占位置。3、学生自己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1、认读生字。①观察左右结构的字,看清左右两部分所占位置。③集体讨论一些需要注意的字,教师范写。如:陶、谦。4、欣赏展示作业。第二课时教师活动备注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1、观看陶罐和铁罐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看一看,还可以摸一摸。2、重点学习第一至第九自然段。 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②读句子,你用什么语气读?(2)反馈。思考:①你觉得铁罐像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它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②你觉得陶罐像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它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④小组合作表演。①画出铁罐说的话。③再读铁罐说的话,用合适的语气读。①学生理解“傲慢”“轻蔑”的意思。②他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嘲笑他人的短处。它自以为很了不起,不把别人放在眼里。(3)分角色朗读,加深理解。③大家评读。①教师启发:从陶罐的谦虚和铁罐的骄傲以及最后它们不同的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③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哪些学过的课文或生活中的事情?3、交流感受,明白道理。②学生畅所欲言作业设计2、把这个故事讲给其他人听。27 陶罐和铁罐谦虚 宽容 傲慢 轻蔑 课后反思学 案 设 计语文园地七1、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3、引导学生在读读、认认、背背中发现反义词现象,积累语言。、读成语故事,联系本组教材的专题,使学生懂得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处理问题。1、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3、搜集自己喜爱的动物图片与资料。第一课时(动脑筋解决问题)1、能有条理地说说自己做的觉得最快乐、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事。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一、事例导入,引出话题。1、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3、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参与,了解每组学生的合作情况,随机给予点拨指导。学生讨论,踊跃发言,说说自己的思考与体会。2、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颁发奖状。1、分组交流。(2)按评价要求评出代表参加课堂展示。课时目标2、写的时候要用上平时积累的词句。4、展示和欣赏。教师活动备注2、小组交流。4.教师挑选《小猪唏哩呼噜》书里的一段故事读给大家听2、小组交流。4.听老师讲故事。二、点拨角度,开阔思路。此环节要有意指导学生学会一些观察方法1、学生选择几种动物做主人公,想象一下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事。1、小组交流2、开始写作。学生把自己写好的故事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要善于发现、吸取别人的长处,并能根据别人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第四课时1、通过“我的发现”学习,引导发现表示颜色的单音节词和其他的字搭配可以组成新词,意思更加丰富,从中进行词语的积累,感受汉语词汇的丰富性。3、通过“趣味语文”,感受语文的趣味性。教师活动备注 ②教师出示小黑板: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④同座讨论从这两行词语中发现了什么。(发现上下两个词意思是相反的。)2、学生交流发现① 从课本中几种颜色扩展。二 、日积月累1、读读背背①教师出示写有“读读背背”的小黑板,明确题目要求,看谁能很快地背下这些句子。 ③全班交流学习成果,学习可以自由选择汇报形式,可以独自背,可以与人合作背。1、自己先试着填一填,看看会填吗。3、全班交流。(教师提示:注意词语搭配的多样性。)三、趣味语文1①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③请学生自己画画简笔画来想一想: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为什么? ⑤学生练习讲个成语故事。2、小组里先进行比试,选出一至二名最佳选手 说一个童话故事写写你想讲的故事课后反思课 题学习目标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课前准备按预习要求预习课文教学内容学生活动一、形象揭题,展开联想1、教师在黑板上贴好背景图,语言渲染:茂密的丛林中,住着许多动物。3、板书课题。3、读课题二、自主读书,领悟道理2、教师及时点拨小结。3、学生分段读课文,要求“音准、句通、温顺”,其他同学边听边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做记号。、教师出示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联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2、学生互相提醒注意易读错的字词,汇报对本课生字、新词的理解和理解方法。3、通过学习课文,说说学到了什么道理。4、自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两个段落。、全班交流。三、前后联系,延伸拓展3、学生自己设计作业2、四人小组合作,汇报:都是告诫人要谦虚,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优点和不足。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比较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的异同。28、狮子和鹿好看 →无用难看 →有用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