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秋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2 古诗两首本课安排两首古诗。《江雪》,即“江上雪景”,为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诗歌描绘了一幅广阔而空寂的雪景图,并勾画出“独钓寒江”的“蓑笠翁”形象,读后让人感动和回味。《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写的是诗人在风雪之夜投宿到一户贫穷人家的情景。寥寥几笔,诗人便把苍山暮色、茅屋贫寒、柴门犬吠、风雪夜归的情景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生动地反映出山村人民生活的贫苦,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歌作为抒写心灵的艺术,要靠心灵去体悟。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诗,去想象,去感受,去领悟,达到入境悟情。1.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的画面,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3.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径、踪、孤、翁、暮、宿、柴、犬;要求会写的字有:径、踪、翁、钓、宿、柴、闻、犬、归。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描绘的意境。1. 教学挂图、背景音乐。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二)出示挂图(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四)简介诗人柳宗元。(展示第三屏)1. 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一)自读课文2. 多读几遍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二)了解诗意2. 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释字词的意思。三、精读诗句,披文入情(二)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2. 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1. 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3. 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四)讨论,升华诗情(展示第五屏步骤二):天气这么寒冷,老翁为什么还要在江面上独自垂钓?渔翁冒寒独钓,无疑是迫于生计,但如此严寒中还有孤舟独钓者,正表明他不向生活屈服的精神。柳宗元写这首诗,令人想到他在革新失败后的孤寂落寞而仍不畏缩的品格。(展示第六屏)四、认认写写,正确识记(展示第七屏)(二)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上的位置,指导书写。利用多种形式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五、布置作业(二)背诵诗歌。一、初读,感受情景风呼呼地刮着,天上飘着鹅毛般的大雪,这时一条铺满白雪的山路上走着一个人,显得十分疲惫,此时夜幕已经降临,他望望四周,隐隐约约看见离他不远处有一户人家,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诗中。诗的题目叫:------全班齐读课题。(三)配乐,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苍山暮色、茅屋贫寒、柴门(四)反复读诗歌,做到读正确,读熟。提醒学生读准字音:“宿”的声母是而不是,“芙”“吠”是唇齿音,“蓉”的声母是不是。(一)借助课文插图自读诗歌,看看自己从诗歌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组里讨论。(出示图)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现在我们来仔细看看这幅图,想一想,你从这幅图中感受到了什么?(寒、贫)读读这句诗。再看看插图,诗人是什么时间投宿到芙蓉山主人家的?学生回答后接着问:“你是从哪句诗知道的?”你能读读这句吗?(三)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文字在头脑中转换成形象的画面,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想象的画面。三、反复朗读,指导背诵(展示第十屏)四、复习生字,指导写字(展示第十一屏)(二)利用灵活的形式,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识记。五、布置作业(二)把自己喜欢的诗句默写在《我的采集本》上。六、课外拓展(展示第十二屏)教学反思: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诗,去想象,去感受,去领悟,达到入境悟情。2 父亲、树林和鸟课文通过一件事,生动地讲述了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表达了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唱歌的鸟的故事,激发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3.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黎、凝、兀、畅、瞬、掠;要求会写的字有:雾、蒙、鼻、指、浓、舒、畅、猎、翅、膀;要求掌握的词语有:雾蒙蒙、鼻子、凝神、指着、一根、浓浓的、羽毛、舒畅、猎人、翅膀。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父亲爱树林、爱鸟,进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先概括写,再具体写的表达方法。1. 朗读录音。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二)要解决这些疑惑,我们就只能通过学习牛汉的这篇课文找到答案。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会读书的同学能把课文读成一句话,你能在默读全文后,在文中找一个句子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二)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自主识字。自读识字→小组内交流记字的方法→教师检查学习情况,注意指导把字音读准。(四)指名学生读课文,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把文读通、读顺的困难点,及时指导,尽量使学生做到:不读错音,不添字,不漏字,不回读,不读破句。特别要注意读好文中的长句子,如:“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那一瞬间”等。(一)观察课文插图,说说插图反映了什么。(二)读课文,想想课文哪些部分的内容描写了这幅插图的情形。(从第2自然段开始到课文结束。)(展示第四屏步骤二)四、指导书写,掌握字词(展示第六至八屏)(二)出生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互相提醒:这些生字都是什么结构?书写时应注意什么?(四)展示学生书写的字,师生评议。(六)交流:说说怎样才能更好地识记这些生字新词。一、复习导入(二)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一)自读,思考,自悟:2. 在小组中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感受。1.这是鸟特有的气味,非一般人所能闻到,那如何才能闻到?读第十段最后一句,用刚才的办法,把这个句子读成一个或者两个词语,也就是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2.“突然,父亲站住了……闻了又闻?(从“上上下下、望了又望”体会父亲仔细看、用心闻。) 随机指导理解:茫然、凝神静气。(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1、一旁茫然的我,这时心里想什么?(哪有鸟?父亲怎么知道林子里有鸟?)请位父亲来回答。 3、父亲这么仔细观察、用心地闻鸟味,再次读文段,读到父亲的心里去,看看你还能体会到什么。(爱鸟――读第一段) 、默读课文第十一至十六自然段,思考:父亲对鸟还有哪些更深入的了解?(用读句子-读词语的方法找一找)“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想知道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是什么样的吗?――看。 “鸟最快活的时刻,是飞离树枝飞向天空的……”(指导指导朗读句子,体会“快活”,并用“快活”来说一句话。) “黎明时的鸟,翅膀潮湿,飞起来沉重。”所以,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听了父亲的一番话,此时,我的心情如何? 8、小结:是啊,父亲不是猎人,即使是猎人也不会伤害小鸟,因为――(齐读第一段,即全文中心句)(三)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一)让学生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然后再从课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白花篮上,或写在自己的词语本里。四、布置作业(二)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对周围的人谈谈你对大自然的看法,向他们宣传你所知道的保护大自然的知识。设计思路:教学目标:2.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由于人们的滥砍滥伐,破坏了生态环境,终于被洪水卷去的故事。使学生懂得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毁坏山林就是毁灭自己,保护生态环境十分重要。课前准备:2. 多媒体。第一课时(一)出示课文挂图,让学生观察、描述、感受小山村景色的优美和生活的安适。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二)(展示第三屏)老师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纠正读音:“葱”“随”是平舌音,“扩”“括”的韵母是“u”,“郁”读时口型要圆。(四)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五)指名学生读课文,着重指导学生读好文中优美的词句。(一)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展示第四屏),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提出同学们写这个字时要注意的地方。(三)学生写字。检查订正,互相欣赏,评价谁写得好、写得美。四、自主学习,读懂课文1. 学生自由读课文,做到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二)朗读感悟,理解课文2. 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 一个美丽的小山村,最后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然而”一词,理解课文前后两部分的关系。)(1)抓住“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小河”、“鸟儿在林子里婉转地歌唱”、“鱼儿在小河中自由自在地游逛”等语句,感受小村庄自然环境的美丽,并指导朗读、背诵。3. 从小山村的这个现象中,你明白了什么?(结合理解“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引导学生明理悟情。)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知道长期大量地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护能力,是造成小山村被洪水卷去的直接原因。从小山村的人们砍伐树木导致土地裸露以致洪水毁灭村庄的现象中,明白人们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是其根本原因。从而认识到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保护绿色家园的重要。(展示第八屏)三、回归整体,练习复述(展示第九屏)(二)指名复述,师生共同补充完善。(一)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并从课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花朵上,或写在自己的词语本里。(三)把课文所讲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教学反思:以读为本,以悟为魂,继续训练抓住重点句子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让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良好习惯,设计思路:教学目标:2. 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课前准备:多媒体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二)大家把课前搜集关于南极的资料、图片拿出来,与小组的同学先交流交流。你还知道关于南极的哪些情况?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二)指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词句读通顺。(四)检查自学情况:1.指名朗读课文。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一)默读思考(展示第五屏):为了使南极永远是一片净土,人们是怎样做的?大家为什么要这样做?(三)抓住重点句子交流、讨论、朗读,提高学生的认识(展示第六屏):(2)“请不要捡石头!”“请不要挑企鹅!”“请注意,不要踩坏苔藓!”“即使是因为拍摄需要也不允许!否则,将不允许您再上船!”1. 通过考察队员及旅客的行为,体会“南极属于全人类,不能动南极的一石一水、一草一木”的共识。(四)再读课文,全班交流(展示第七屏):2. 你还有什么疑惑吗?可以质疑问难。(一)搜集有关南极的文字或图片资料,进一步感受南极是“一片净土”。(三)读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再从课文中选几个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空花朵里或自己的词语本里。设计思路:教学目标:2. 读背古诗《墨梅》,积累语言。4. 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他人交际的能力及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习作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课前准备:2. 多媒体。第一课时今天,我们一起再一次走进“语文百花园”,去采撷一朵朵知识的花朵、智慧的花朵。看看谁最聪明,谁收获最大。(一)了解广字旁和病字旁的由来和含义。2. 出示病字旁演变的图片,学生观察、想象、猜意思。(展示第三屏步骤二)4. 学生认读题中两组带有“广、疒”的汉字组成的词语,再介绍自己的发现。(二)量词的填写与使用。2. 同桌交流,全班互动,在多种答案中选择最准确的量词填空:3. 告诉学生所填的词都是表示事物单位的词,这些词经常与数词一起用。(展示第四屏步骤二)三、“积少成多”2. 简介作者王冕(元代诗人、画家),解释题目“墨梅”的意思。(展示第五屏)4. 学生质疑问难,教师结合释疑,帮助学生感悟诗人通过歌颂墨梅,表现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清高品格和坚贞气节。四、“阅读平台”2. 默读短文,交流读后的感受。(抓住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的言行,体会人们行为的高尚。)4、教师总结:人人都应该有一颗关爱花草树木的高尚的心灵,这样,我们的地球母亲才能会更健康,我们所生活的家园才会更美好。第二课时(课前活动:观察身边的花草树木,想一想怎样才能使它们更好地过冬。如果自己不知道,就去请教长辈,或者从书报、网上查找有关资料。)(一)出示(展示第六屏),让学生感受到花草树木在严寒的冬天会受到风、霜、雨、雪的摧残,需要人们的保护。二、结合信息,训练交际1. 把自己知道的在小组里与同学说说,小组推选代表,综合大家的发言,准备全班交流。(三)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为了让花草树木更好地过冬,你打算为它们做些什么。(引导学生从是否符合生活实际,具有可操作性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思想感情。)三、学以致用,融入生活(展示第八屏)(二)为保护身边的花草树木,使它们能够好好过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花草树木也有生命,花草树木也惧怕狂风与冰雪,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心,去温暖它们、呵护它们,让它们平安度过寒冷的冬天吧!教学内容 :“笔下生辉” ——听声音写作文一、多角度启发回忆(展示第九屏)(二)回忆生活,学一学、说一说各种声音,包括自然界的声音、动物的声音、人为的声音、机器的声音等等。(一)师生、生生互动说具体:自己最熟悉的声音是什么?这种声音为什么会是自己最熟悉的声音?从声音中你知道或想到什么?(三)小组互动评一评:把自己写的作文在小组里读一读,组员之间互相品一品,评一评,看看哪些地方是大家欣赏的,哪些地方还要进一步说明白、说具体。(一)在互评的基础上再次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收集大家对各自作文的评论和意见。(二)认真考虑他人意见,发挥想象和才思,再修改和润色自己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