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 单元备课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课外书屋”等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二、教学建议2、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4、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在。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四、教学重难点:
五、课时安排: 18、将相和 2课时20、景阳冈 1课时口语交际、习作五 3课时【教材分析】故事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廉颇两个人物形象。蔺相如在文中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唇如枪、舌如剑。在关键时候,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来逼秦王。当与廉颇产生矛盾时,主动避让,言辞恳切。课文对廉颇的刻画较蔺相如而言,虽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明。他威震朝野,秦王也惧他几分,知道他屯兵边界则不敢妄动。他耿直畅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怨气。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1、课前,可布置学生查字(词)典,了解“和氏璧、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等的基本意思。【教学流程】一、预习探究2、可了解一下战国的历史。4、通读课文,弄清课文的内容,给每个小故事列一个小标题。、蔺相如和廉颇身上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1、同学们,你们都读过哪些我国古典名著中的故事?(生交流)2、释题: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将”指谁?“相”又是指谁?“和”又是什么意思?)1、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探究质疑,并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将”指大将军廉颇,“相”指上卿蔺相如,“和”是和好、团结的意思。 (本文主要讲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故事。) (1)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 本文讲了三个小故事。 第二个故事(11—1)渑池之会4、理解字词:三、品读体验 生汇报交流: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3、学生交流,师相机引导。从这句话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生交流:从百官都不愿意去,而蔺相如却挺身而出可以看出他还是一个勇敢的人。) (3)“我看你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撞碎在这柱子上!” 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你能通过你的读来表现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吗?4、师: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2、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被赵王封为上大夫,那么,在渑池之会上,蔺相如又是怎样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三个小故事。(一)学习第二故事。 2、下面我们就用自己总结的方法来学习第二个故事。 ①读第二个小故事,理清层次,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指生交流: 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4、从哪些句子我们可以体会到蔺相如的机智与勇敢? “请您为赵王击缶。”(侮辱赵王)他走到秦王面前,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机智) (讨论、交流:因为秦王让赵王为他击缶,并且让人记录下来,这实际上是秦王侮辱赵王,贬低了赵国的地位,所以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廉颇大将军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秦王只好放赵王回去。)(二)学习第三个故事 1、①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2、生交流: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3、从你划出的人物的言行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呀!”表现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2)这段话包括几层意思?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蔺相如的语言。 (因为廉颇听到了蔺相如说的话,知道了蔺相如处处回避他,并非胆怯,而是以国家利益为重,而自己却居功自傲,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真不应该,于是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说明廉颇也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改过。) 三、巩固延伸 (学生喜欢谁可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说明理由。) 3、复述“负荆请罪”的故事。板书设计: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起因)知错就改 和 临危不惧 负荆请罪(结果) 【教材分析】诸葛亮、周瑜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诸葛亮,文中着力赞美的人物,他神机妙算,对周瑜的险恶用心了然于胸。周瑜,智谋过人,但他自负,妒贤嫉能,他以作战急需为名,设造箭之计,事出为公,诸葛亮不好推辞。让诸葛亮自入圈套,还立下军令状,人证、物证俱全,诸葛亮有口难言。此计之毒,非一般人所能破解。此外,文中还塑造了忠厚守信的鲁肃、多疑谨慎的曹操等人物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更增添了故事的吸引力,这是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等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教学重点难点】2、体会诸葛亮、周瑜等人物特点,感受诸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识天识人的本领。 1、课前,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三国的故事读一读,或者听人讲讲三国的故事,以帮助学生感知“三国”这段历史,为理解课文做准备。【教学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三国演义》,收集有关《三国演义》的人物卡片、成语、歇后语、对联等,感受经典作品的艺术魅力。4、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到有疑问的地方多读几遍。小组交流刚才所提的问题,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交流。1、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生交流。)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学生质疑:(1)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4)最后结果怎么样?)妒忌、推却、都督、迟延、探听、幔子、私自、调度、水寨、擂鼓、呐喊、支援、丞相、军令状、自有妙用、神机妙算(1)生字正音:“擂”,应读léi,不能读lèi;“丞”,读chéng,不能读céng;(3)读写的词语:这些词语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另一类是如今仍常用的词语,如,“推却、调度”。对常用的这些词语,要求学生理解意思,正确读写,积累运用。 、学生交流:三、布置作业2、思考: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一、复习导入: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课文中的哪个词语最有研究价值?(神机妙算)那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二、品读体验 2、讨论交流。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小黑板) (2)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3)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的把鲁肃请到船里。这样写即清楚又简练,行吗?为什么? (4)怪不得周瑜长叹道:“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比不过他。” ①划出诸葛亮的借箭的路线图,并引导学生说一说理由。 出示“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头,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然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识人心 出示: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靠近。”你能通过你的读表达出诸葛亮的笑的深刻含义吗?(学生练读,指生读,生评价。) 诸葛亮明明知道周瑜暗藏杀机,鲁肃又是周瑜的心腹,为何还要请鲁肃帮忙?他不怕鲁肃向周瑜告密吗?3、“草船借箭的成功使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宽宏大度、谦虚礼让的大将风度。使得气量狭窄、妒才忌能、才气输诸葛亮一筹的周瑜不得不叹服。”怎样读这句话?(指名读,生评价。)三、巩固延伸:2、课后继续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19、草船借箭 诸葛亮 神机妙算 懂地利 周瑜自叹不如反思:
20*景阳冈《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武而又机敏的英雄性格。课文中武松的形象栩栩如生,让人过目难忘。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全班交流讨论,掌握缩写的方法。 、小组讨论交流。(2)保留的部分怎样改写,怎样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