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北京的春节》描绘的是节日风俗。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藏戏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课文讲的是藏戏的形成和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各具特色的民居》侧重写了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土楼和“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和田的维吾尔人》介绍了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及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二、语文主题丛书内容简析
虽然本单元的教材内容都是关于中华的民风民俗,但是语文丛书中涉及的面更广泛,不仅有节日情思、古韵悠悠、风土人情、还有乡土情深、民间风味斋和异域风情。在阅读这些晨诵:语文主题丛书中的《中华风俗情》、《靑玉案—元夕》、《竞渡歌》和课文日积月累中的《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清明》
四、学习目标
“一主”目标
1.能正确读写“腊月 初旬 展览 蒜瓣 饺子 翡翠 榛子 栗子 爆竹 风筝 预备 彩排 鞭炮 截然 寺院 彩绘 杂拌儿 麦芽糖 逛庙会 走马灯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等词语。
2.了解一些传统的民风民俗,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风民俗中蕴含的民族文明和传统美德。
3. 进一步了解阅读拓展篇,《晨诵》在批注式阅读中体会学习作者谋篇布局,准确用词,生动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五、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表现出来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夯实字词基础,初步感知教材内容。(预计课时数两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步整体感知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激发学生了解传统的民风民俗,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2.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读好重点段落。
3.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提升情感,让学生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民风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二、教学流程
板块一:交流评价预习情况,了解读文和词语学习情况。
1.汇报默读四篇课文所用时间,自我评价。
2.老师通过预习单中词语的朗读和理解情况,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 ①朗读;②理解。
板块二:学习重点词语,了解中华民风民俗。
1.出示第一组词语:腊月 初旬 展览 蒜瓣 翡翠 榛子 预备 彩排 鞭炮 截然 寺院 彩绘 杂拌儿 麦芽糖 逛庙会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张灯结彩
①正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②找出相应的句子,感情朗读,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2.出示第二组词语:剧种 面具 激流 发誓 旷野 布施 鼻祖
柔顺 压抑 敦厚 夸张 描述 演绎 布局 和睦 酷热 激昂 抽象 韵味 哄堂大笑 能歌善舞 别无所求 蜂拥而至 铺天盖地 美不胜收 肃然起敬 美不胜收。
①正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②随机指导相关重点段落的朗读。
③简要谈谈相关词语和段落所表达的情感。
板块三:整体感知单元主题
读课文,初步归纳单元主题,发现四篇课文的共同点,汇报自己
读书所得。
1.本单元四篇课文分别是( ) (写课题)。我觉得把这四篇课文放在一个单元是因为( )
2.《北京的春节》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从_______写到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_______________。
3.《藏戏》从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介绍了藏戏,它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是( ) 。
.课文从( )介绍了和田维吾尔人的。
三、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藏戏》 中华文化
《各具特色的民居》 丰厚博大
《和田的维吾尔》人
第三课时:品读《北京的春节》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的气氛。
2、学习顺序条理、详略得当的写法。
3、感受、品悟作者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
一、 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 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这篇文章的?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2、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二、分清详略,品悟年味,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整体回顾。
北京的春节像一场隆重的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拉开序幕,正月十九才结束,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老舍先生详细写了哪几天的活动?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详写的日子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
(二)以“除夕、正月初一”为例学习表达方法
1、在这四个日子里,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天?从这一天的描写中你体会到北京的春节有什么特点?(确定除夕或元宵节中的一天)深入的读一读,勾画出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圈一圈重点的词语,做一做批注,准备交流。
2、班级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3、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怎样来品读学习这两个片段的?
交流后总结: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来感悟文章的包含的深刻含义,通过场景描写来体会其的氛围。(板书:品词句 抓场景)
4、小组用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合作学习其他详写的部分。
(1)小组确定“腊八、初一”或其他日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合作学习,然后交流。
(2)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交流学习结果。
、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老北京的春节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深刻印象?作者着重写这几天,有什么好处?交流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三、 回顾全文,总结表达方法:
老舍笔下北京的春节热闹、喜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学习本文,你学到了哪些写作或表达方法?
四、 拓展升华,实践应用:
1、写一写: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写你是如何过春节的。
2、读一读: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读主题阅读丛书《走进民俗村》。
第四课时:《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人》、《走进民族村》节日情思
教学目标:
1、阅读本组的九篇文章,遇到不认识的生字词语时,运用已经掌握的方法解决。
2、能正确流利地阅读这些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把握其中的场面描写。
3、通过阅读文章,了解我国各民族的民风民俗。
4、选择喜欢的句段,写在读书笔记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北京的春节》,了解了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村,了解《中华风俗情》。
2、板书课题
二、交流预习,畅谈收获
1、读了《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维吾尔人》、《走进民族村》中节日情思中的文章,你了解了哪些民族的传统节日?
2、从这些传统节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汇报交流
三、合作交流 披文入情
同学们已经读过这一单元的文章了,哪些文章与你产生了共鸣?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
1、学生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学习(出示)
说一说你感兴趣的民族节日……
读一读你认为描写精彩的句段……
议一议你写下的批注或感受……
(做好全班展示准备)
3、汇报交流
四、巩固梳理
我国地域广阔,各民族的生活、信仰、习俗也就各不相同,于是,就有了不同的节日和各式各样的庆祝方式。让我们走进《中华风俗情》,领略多姿多彩的风俗民情。
出示《中华风俗情》
1、齐读
2、指名读,熟读成诵
3、试背
五、总结 提升
同学们心中都有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让我们把中华风俗永记心间。
第五课时:综合实践,课外拓展
一、课时目标
1.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并从中想开去,加深对文章理解。
2.读读背背,感悟并积累诗词。
3.体会标点的妙用。
二、教学流程
板块一:单元整体回顾,明确探究目标
1.学生朗读回顾
2.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
板块二:自主学习,盘点收获
交流平台
1.教师出示交流平台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请学生自由朗读,看发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①交流课内了解到的民风民俗:节日习俗;地方饮食;民族服饰、工艺品等。
②交流本组课文突出的表达方式:如《北京的春节》详略得当的写法;《藏戏》问与答相呼应,概括与具体描述相结合的写法;《各具特色的民居》中的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等。
③交流习作中自己是如何学习课文中的写法,来表现民俗的特点的。
日积月累
1.古诗出示,正确朗读。
2.积累《元日》。
①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②在诗中了解到的古代的哪些春节习俗?
③正确流利朗读后背诵。
3.背诵晨诵诗词:《中华风俗情》、《靑玉案—元夕》、《竞渡歌》、《元日》、《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清明》
趣味语文
1.趣味导入
2.学生默读《有趣的标点》,体会标点的神奇魅力:使一首七言诗变成小令,又变成小短剧。
3.试着给下面的句子在不同的地方加上标点,看能表达几种不同的意思:(弟弟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