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 五 单元教学进度计划材析本单元主题为“亲情依依”,安排了《爱如茉莉》《月光启蒙》《爱因斯坦和小女孩》《谈礼貌》四篇课文,一次习作和一次练习。教要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用指定的词语造句。、习作,能选择一两个具体事例来写身边的一位小能人。课安17、爱如茉莉24.27——4.2819、我和祖父的园子2.——.7习 作 2.10——.13
N:01教学目标: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的爱,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受到情感的熏陶。课时目标: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课文的第三段,通过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揭示了什么是真爱。一、紧扣课题、课题质疑 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在不同的人眼里,爱有不同的内涵,不同的象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课文,体会其中与众不同而又感人至深的爱。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茉莉有什么特点?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检查交流。 (2)指名分节读课文,相机指导读好一些难读的句子,理解一些词语。 “寻思”、“随手”与“一本正经”:抓三个词语的对比体会母亲内心世界就像茉莉一样羞涩、含蓄而芳香。 3、梳理概括。 三、巩固生字,描红临写 2、趣味记字(2)有心不平静,有话不可信——打一字(荒) 四、布置作业2、朗读课文。 课题:17、爱如茉莉课时目标:2、通过具体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培养语感;真切体会“如茉莉一般的爱”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了无痕迹的爱、是心有灵犀的爱。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 1、课文中几次写到了茉莉?每一次写茉莉分别带给人什么感受?3、在作者眼里,茉莉开始是平淡无奇的,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茉莉变得洁白纯净、富有诗意、散发出缕缕幽香,还袅袅地钻进了心中。为什么呢? 1、描述:爸爸和妈妈的爱镶嵌在课文的细节中,要求同学们关注细节,人物的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流露出茉莉般淡淡的真情,淡淡的爱;同时要感受描述的语言。要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去感受茉莉般的温情与爱。 三、师生合作,交流深化 2、班级交流(预设)。 (2)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四、归纳提炼,诵读积累 2、出示小诗,练习诵读。 爱是妈妈羞红的脸, 爱是费尽心思编织的美丽谎言。 爱是心情的坦然, 爱是阳光的恬淡。 爱是沟通无限, 爱是温情款款。 爱如茉莉,清幽香远。 (2)不同的人对“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想一想,议一议,把你或他人眼中的真爱记录下来。
个性化调整N:03教学目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课时目标: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书、识字 一、导入新课 2、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二、初读指导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第二段(~13):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4、质疑问难。个性化调整
N:04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教学过程: 1、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 二、精读指导 (1)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 ①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详的母亲,乖巧的“我”。(3)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 ()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②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亲动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 (7)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1)自由读~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③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出示:最后三句话 (2)简介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书、识字一、导入新课 (出示:萧红及《呼兰河传》的简介) 二、初读指导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2)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4、质疑问难。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分别找出相关段落。(园子里的景象以及园子里发生的趣事、分别是第2、13小节和第3——12小节) 这令萧红魂牵梦萦的园子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请同学们拿起笔,默读课文的第二、第十三小节,把你想到的词就写在句子的旁边。 (1)交流读后感受(相机板书) 这一小节写的都是什么?那么它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详细写了什么?蜻蜓、蚂蚱作者一笔带过,这种写作方法就叫有详有略。1、出示生字3、学生描红临写。
N:0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一、复习导入,品“趣”。上节课,我们初步阅读了第一段,能说说这个园子给你留下了哪些印象吗?二、进入文本,品味“有趣”。2、汇报交流。1、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学生抓住体现动作的词来读,来体悟乐趣。2、指导学生抓住“东一脚西一脚”、“踢”等词体会并读出我的淘气和快乐。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读书。乐趣一:拿着祖父给我的锄头;二:动作;想象一下我跟在后面怎么乱勾的?(生做动作)三:我铲过的地的样子。指导学生抓住四个“又”感受我的自由(板书:自由)预设小节12:想象一下,小萧红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的神情是怎样的?预设第十三小节:默读13小节,找与众不同的地方。从这反复的句子里,体会到的什么(还是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从这些我跟祖父后面做的事中,可以感受到什么?(作者童年的快乐、自由)1、过渡: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曾经我追根究底问祖父院子里的樱桃树为什么不开花不结果,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3、集体交流:(2)从祖父的笑中,我们感受了什么?4、再入文本,读书体验。(2)出示说话练习的填空。先自已品读,再试着填空。在这个园子里,究竟谁是最自由的?、美读13小节。1、品读十四小节。生轻轻地齐读14小节。有自由的园子真好,有爱的园子真好。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在三十一年短暂而坎坷的人生旅途中,对于人间的“温暖与爱”怀着“永久的憧憬与追求”的萧红常常会忆起呼兰河城,因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她的祖父,有她和祖父的园子。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阅读《呼兰河传》。 课题:20、谈礼貌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课时目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书、识字一、导入揭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 2、检查:(出示小黑板) (2)朗读下列古训或俗话: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三、默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生字 2、范写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个性化调整
N:08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课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一、质疑导入,激发情趣 学生思考问题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2、自读,交流。(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 1、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请同学们先把写故事的语句用括号圈出来,再自由选择一个故事读一读,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读好。谁能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故事后面的一句话。 联系故事内容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讨论、交流、评点) 3、如果我们把这三段话交换一下位置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再读第二、三个故事后面的话,再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讨论、交流、适时评点) 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三、交流收获,自悟自得 齐读第五自然段。交流。1、说说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 根据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怎样才能把事例说好? (2)说的时候要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3、练习说话。(准备、交流、评点)课题:习作1、写人的习作练习,写一个“我身边的小能人”。3、弄清征文启事的要点,练习向各种儿童报刊投稿。课时目标:2、学习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上课前我们先聊一聊,你的偶像是谁?用最简短的话说一说为什么把他当作自己的偶像? 3、猜不出吧,还是让我来告诉你,最近学校让各班评选出班级的小能人,名额只有一个,可是我们班的同学都很优秀,我不知道选谁合适。愿意帮我选出身边的小能人吗?(板书:我身边的小能人) 1、引导审题:谁先来说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小能人”。(让学生自由谈,引导总结出指“有一定特长的人”) (1)你们准备推荐谁?同组的同学先讨论一下(不要说这个人的名字,说说这个的特长,其他同学边听边想,给他说的这个人起一个绰号,并猜猜他是谁。) (3)有不同意见吗?你推荐的是谁?他有着怎样的特长(大家猜猜他说的这个人是谁,准备给他起个什么绰号) 3、多边互动,交流素材 4、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意见和理由。 、进行模拟采访,引导被采访者说出自己最难忘的事。(引导板书:典型事例) 1、我相信听了这几位同学的自我介绍后,同学们对他们更加了解了。学校在展“我身边的小能人”评选活动的同时,还开展了相关的征文活动。请看一看征文启事。 3、读了征文启事,你觉得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们的。(引导学生归纳、板书) 课题:评讲习作
教学本课用 2 课时 此教案为第 2 课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用一两个典型事例反映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知道自己作文中的不足与错误,进一步纠正,完善。用具体事例突出人物的特点。一、回顾作文要求指名说二、总体情况分析。成绩统计良好人数:1人三、讲评优秀学生习作。2、评林秋雨的B、生听后评议,交流这篇习作的成功之处。 能选择典型的一两个事例。 事例具体,语言生动、准确。写的质量较差的学生有朱顺达、吕新鹏、胡新硕等几位同学。A、出示原作。、小结出存在的问题。3、师生小结出这些习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错别字太多。 语言表达不清楚,不能认真修改自己的底稿。五、评后练习。2、再一次进行明确修改。 板书设计N:071教学目标: 2、让学生通过诵读掌握一些表示说话时的情态的词语,积累以备用。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即兴演讲。教学本课用 3 课时 此教案为第课时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了解一些生活中最新出现的词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 1、教学第一部分。 (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什么是新词儿? (4)引导学生小结: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新的词汇层出不穷,这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要多留心,多学习。 (1)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它们的意思。(3)教师小结。 (1)学生思考准备。 (3)总结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词义的,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处处学的好习惯。 1、诵读词语(2)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4)同座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学生练习背诵。 (1)指名读,集体练读。(3)集体齐背,指名背。课题:练习课时目标:2、练习口语交际,学习即兴演讲。口语交际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让学生读这两句话,指出这是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月光启蒙》中的一段。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体,写成一样大小。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3)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3)学生再次练写。1、审题。(2)学生自选话题。(可用题中的参考话题,也可自己拟定话题)(1)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演讲的技巧和时间分配技巧。(3)分组练说各自的话题。(各组学生互相提出各自对对方演讲的看法)3、反馈。(2)评议小结。个性化调整
N:073教学本课用 3 课时 此教案为第 3 课时练习书写半包围结构的字。让学生会写左上包围及右上包围两种类型的字,如:“历、戒、成”等字。继续学习写毛笔字的正确姿势和方法,并养成习惯。让学生会写左上包围及右上包围两种类型的字,如:“历、戒、成”等字。能正确、规范、整洁、美观的书写。一、谈话激发兴趣,检查工具准备情况。2、你准备好了吗?1、半包围左上包围字的写法。4、半包围右上包围字的写法。
常见的笔病: 1、教师示范书写几个字。 展示几本作业,师点评。 4、学生自我评价、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