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1.学习本课的生字,读准它们的字音,区分它们的字形。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天祥的爱国热情和坚贞不屈的英勇气概。教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①这两句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脍(uài)炙人口的诗句,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这正是他那炽(hì)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❶的真实写照。文天祥所处的时代,是蒙古贵族向南宋发动进攻和南宋政权日趋(qū)腐朽的时代。父亲的教育和影响,在文天祥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种下了爱国的种子。[②“深深地”一词说明什么?]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由文天祥脍炙人口的诗句引入课文,概括介绍文天祥具有强烈的爱国热情和他产生爱国热情的原因。段导读:第3自然段讲元军入侵南宋,文天祥不顾旁人的反对,组织义军抵抗元兵,得到各地的响应。段导读:第4自然段讲文天祥组织的抗元斗争失败了。段导读:第自然段讲文天祥被俘后,张弘范来劝降,文天祥坚强不屈、死不投降。段导读:第自然段讲张弘范在庆贺宴上再次劝降文天祥的阴谋又失败了,只好把他押到大都。段导读:第7自然段写元朝统治者利用各种方法对文天祥进行劝降活动,都失败了。段导读:第8自然段讲文天祥面对敌人的威逼毫不屈服,最后被元朝统治者杀害。⣹文天祥离世已经七百多年了,但是他的浩然正气,却千秋常在。[ 结尾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脍炙人口、铿锵、炽热、效法、大义凛然、花言巧语”等词语。3.帮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文天祥的资料;生字词卡片;重点语句投影。一 导入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2.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的词语。惊慌失措:因害怕而感到慌张。骁勇善战:十分勇猛,善于作战。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生气。花言巧语:指敌人那虚假而动听的话。3.整体把握课文:文天祥是一个具有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的人。(第1自然段)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举兵抗元,最终失败。(第3、4自然段)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千秋常在,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第9自然段)1.你觉得文天祥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能找出文中对他的评价吗?默读课文,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阐述。2.学习第3自然段。体现出文天祥在国家危难之际,为国分忧,以实际行动抗击元军,保卫国家的精神品质。3.学习第自然段。抓住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引导学生体会:在张弘范让他给坚持斗争的南宋爱国将领写劝降信的情况下,他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朗读这句诗。通过文天祥的语言感受文天祥炽热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面对这些花言巧语,文天祥无比蔑视,他坚定地回答:“国家虽亡,也不能有二心;为国牺牲的目的也决不在于留名!”朗读时读出无比轻蔑的语气。抓住他说的两句话:
“金石之性,要终愈硬,性可改耶?”引导学生体会文天祥面对三年牢狱的折磨,面对沉重的刑具,面对死亡的威胁,决不妥协的精神,进而领悟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与凛然正气。看图:出示课文第三幅插图,教师引读第8自然段。同学们,这篇课文是怎样让我们感受到文天祥的爱国精神的?(通过具体事例组织勤王军、多次严词拒绝劝降、为国捐躯来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概括—具体—总结。1.你知道文天祥还写过哪些作品吗?介绍给同学。2.教师和学生交流文天祥的资料,了解历史背景,共同了解和学习文天祥炽热的爱国情怀。1.给加点的汉字加拼音。押送(yā)囚室(qiú) 说客(shuì)3.课下查找资料,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出处,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 过 零 丁 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