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教学目标】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 阅读、朗诵古诗及理解大意。 体会诗词用字的精妙。【教学过程】贺知章(9~约744) 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人。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性狂放,与李白友善。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工书法,尤擅草隶。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传诵颇广。
二、学生自读。三、范读创设情境(1)听范读录音:同学们读得挺顺利,但读诗要有感情。老师准备了这首诗的配乐诵读,同学们想听听吗?(想)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想象,诗句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作者辞官回家、正式人道修炼时已是8岁高龄。骤然回到久别几十年的故乡,不免有熟悉而又陌生的感觉。今昔对比,感慨系之:“乡音”可以保持不改,而“鬓毛”却不能使其不“衰”。(板书:老大回 鬓毛衰)诗题“偶书”,不但说诗是偶然而得,也隐含了其诗来自生活、发于心扉的一层意思。第一、二句似说家常,起得平淡却又自然、真挚。第三、四句笔锋一转,便别开境界,以极富于生活情趣的儿童问客的场面,于儿童天真的欢乐中见出作者的悲哀,借儿童简短无意的问话抒发作者难言的情怀。3.学生表演。齐诵全诗。
【课堂作业新设计】 2.课下搜集贺知章其他的的诗读一读。 1.略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意思是:小孩子看见了我,并不认识我,笑着问我从哪里来。
【课后反思】 课堂上,老师和同学的有效互动,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帮助学生在情景中读懂诗句,理解内容,在诵读过程中,感受回乡人又悲又喜,百感交集的心境。
备课素材 本课是鄂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八单元的一首古诗。【作者介绍】贺知章(约9年— 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称为仙宗十友。唐 贺知章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衰:衰败、疏落。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相见:即看见我;[译诗][赏析]该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cuī催,疏落之意)”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我们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却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