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五年级语文下册综合复习资料
一、资料袋(节选段万翰等编著的《世界五千年》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这条漫漫长路进行交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勾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道路有关。、冬阳·童年·骆驼隐资料袋㈡(P30)(《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作者,汉代,司马迁)课文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史记》用为人物写传的形式来反映历史,成功描写了众多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人物。如,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被鲁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19、草船借箭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的故事,书中塑造的曹操、孙权、刘备、诸葛亮、张飞、关羽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书中的许多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广为流传。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20、景阳冈资料袋五P10(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严监生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个人物。在这部小说里,作家吴敬梓用讽刺的手法,描写了封建社会读书人对功名的追求,以及他们的生活状况。在小说里,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下面这个片断描写的是他临死前的情形。“凤辣子”初见林黛玉阅读链接㈠(P13)帐篷就在哪儿住下,是我们流动的家。荒原最早的住户,我们到了哪儿,要把宝藏开发,盖起高楼大厦。任凭风吹雨打,它是这样敏锐,就搬一次家,留下的是繁华…阅读链接㈡(1)(美国 乔治·桑)如果你想领略一番这儿独有的清新和恬静,你可以在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园附近,沿着大理石台阶往下,直到运河边上。要是那里镀金的栅栏已经关上,那你可以乘坐一种名字叫冈多拉的风格独特的威尼斯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余温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就不再会有人来打扰你的宁静。晚风从椴树顶上轻轻吹过,把片片花瓣洒落在水面上,天竺葵和三叶草淡淡的芳香一阵阵向你袭来。圣玛利亚教堂那雪花状石膏的圆顶和螺旋型的尖塔在夜空中高高的耸立着,周围的一切,包括作为威尼斯三绝的碧水、蓝天和色调明丽的大理石,都给抹上了一层薄薄的银辉。三、趣味语文传说,清朝末年,慈禧太后请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为她的扇子题诗。那位书法家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诗《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手表广告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最短的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在房间里,这时,忽然响起了敲门声……马来西亚柔佛市交通部门,在交通安全周期间,于市内告示:《交通告示》幽默风趣,富有人情味,提示司机注意交通安全──市区内限速30英里;超过0英里,要接受处罚;超过80英里,就会有安全隐患与生命危险。四、课外书屋我们学过课文《小摄影师》,对苏联作家高尔基有了一些了解。可是,你对高尔基不平常的童年生活还知之不多吧?高尔基成年后,将自己的童年生活写出作品中,这就是他的自传体小说《童年》,这部小说用流畅、质朴的语言,描绘 了他的苦难、悲惨、有时也能得到一些温暖的童年生活。让我们阅读《童年》,和高尔基一起感受他的童年生活吧!2、表现中外伟人、名家童年生活的书:罗曼罗兰(法国)的《名人传》萧红的《呼兰河传》。【课外书屋二】(P114)在成长的岁月里,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哪吒等曾经陪伴我们度过许多快乐的时光。如果能找来《西游记》原著读一读,书里那些神奇的故事一定会让你着迷,那扑朔迷离的神话世界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P114)五、成语故事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名叫杨时。他考取进士后不愿做官,立志研究学问,曾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学习理学。程颢去世后,杨时又到洛阳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已经40岁了。一次读书的时候,杨时遇到了难解的问题,就和同学游酢冒雪去见程颐。他们顾不上吃饭,赶到程颐家中。当时老师正在午睡,他们不忍心打扰他,就静静地站在门外等候。这时,寒风呼啸,大雪纷飞,他俩被冻得浑身发抖。过了好长时间,程颐睡醒了,才知道他俩在门外等候多时。于是马上请他俩进屋。这时,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多厚,他俩也成了雪人了。【成语故事二】(P148)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能写楷,草、行,隶等书体、他的书法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传说,他很赏识张芝的草书,休息时常常细心揣摩其字体结构、气势,心里想着,手指在衣襟上画来画去。时间长了,衣襟都被画破了。“入木三分”原是形容书法笔力强劫的,后来也比喻见解、议论十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