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材料(第六单元语文版)
21.《论语》六则1.《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论语》是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二、理解默写2.当另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该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SPAN>论语>六则》中论述终身学习的效果的句子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而借鉴的意思(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我们常引用《<</SPAN>论语>六则》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3.不亦乐乎:原意为“不也是很快乐吗?”, 现常用来表示达到过甚的程度.三人行,必有我师:几个人同行,应该不耻下问,其肯定有作我老师的。指要虚心向别人学习。7、四十不惑:指一个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许多,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力了。人不知而不愠(yùn) 学而不思则罔(ǎnɡ) 思而不学则殆(dài)五、通假字2.学而不思则罔:“罔”通“惘”,迷惑不解六、古今异义:七、一词多义温故而知新(理解)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顺承)1.温故而知新(新:新知识,新领悟,形容词作名词)九、句式归纳省略句,省略宾语,可以(之)为师矣。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有同门师兄弟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很快乐吗?1.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谈思想修养的例句?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各从不同的侧面表明学习的正确方法。有朋自远方来,人不知而不愠,三人行,必有我师可用于思想修养。不患不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22.《世说新语》二则1.《世说新语》古代笔记小说集,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本书故事以短小精悍为主。写法上直叙其事,是六朝志人小说代表作。二、字形字音三、重点实词下车引之(牵引,拉)四、通假字2. 宁可以急相弃邪?“邪”通“耶”,相当于“吗”,表示疑问1.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 古:……的原因 今:因果关系连词)3. 相委而去。(委 古:丢下,抛弃 今:委托).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 古:离开 今:到)舍:王欲舍所携人(扔掉,抛弃)同舍生皆披绮绣(客舍,客店)学而时习之(时常,常常)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是以谓之“文”也(此,这样)宁可以急相弃邪(因为)可以为师(凭借这一点)可:何为不可(肯,同意)皆有可观者(值得)歆辄难之(难:形容词作动词,对……感到为难)1. 幸尚宽,何为不可? 译:(船里)恰好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九、重点问题《期行》侧重于要守信明礼,《乘船》侧重于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不能轻诺寡信。做法:华歆的做法是犹豫不决,不愿接受他人的请求;王朗则很轻易接受了他人的请求。后来作乱的人追来,华歆却能急人所难,始终如一;王朗则轻诺寡信,只为自己。3.《期行》中,“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入门不顾”,怎样理解元方的行为?你认为文中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不对:父亲的朋友“下车引之”已经是悔过了,应该原谅他,而元方仍“入门不顾”,显得不礼貌。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辩,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划分层次(见书本)23.伤仲永1. 本文选自《王临川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3.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曾巩。 (分为唐二家和宋六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pān) (yè ) ( yì)不能称前时之闻(hèn)三、通假字四、古今异义今义:表示父异焉。异:对…… (感到)诧异。形容词意动用法3.宾客其父。宾客:把…… 当作宾客或以宾客之礼对待…… ,名词意动用法。.伤仲永。伤: 为 …… 感到惋惜,形容词作动词。七、特殊句式省略句。省略了“使”的宾语,应为“不使之学”,“之”在此指代方仲永。译:不让他学习。省略句。省略了“令”的宾语,应为“令其作诗”,“其”指代方仲永。3.还自扬州译:(我)从扬州回乡。1.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矣”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详略又是如何安排?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详写第一阶段,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这样处理,内容集中主旨鲜明。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从幼年时的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矣”,变得平庸无奇的实例,说明人的天资与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学习和接受教育对成长的重要性。运用先扬后抑的写法。先写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既令人对他的一幸结局感到警醒、惋惜,又表现了对“不使学”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有力务地突出了乐府:古代一种诗体。原是古代朝廷中管理音乐的机构,负责采集民间的诗歌,后来把乐府采集的诗歌也叫做乐府。机杼(zhù) 可汗(è hán ) 鞍鞯(iān) 辔头(pèi) 燕山(yān)三、理解默写2.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4.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写木兰奔赴战场的矫健雄姿的诗句: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8.概括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10.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13.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话是:四、成语五、通假字2.出门看火伴:“火”通“伙”,伙伴。六、古今异义2.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4.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七、一词多义愿为市鞍马。(名词作动词,买。我愿意为此去买鞍马)昨夜见军帖。(名词,文告)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户 木兰当户织(门)安 安能辨我是雄雌?(怎么,哪)为 愿为市鞍马(替)或异二者之为(心情)八、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2.问女何所思?译:问一声闺女想的是什么?1.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夸张)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夸张).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顶真)7.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反问)十、重点问题第一部分(1-2段)替父从军。第三部分(第4段)十年征战。第五部分(第段)归家团聚。2.这首诗是如何安排详略的?3.将下列句子填空完整,品味叠词的表达效果。②(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④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4.归纳诗歌主题:一、文学常识2. 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代表作有《登乐游原》等。有《李义山诗集》。与杜牧并“小李杜”。4.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著作《王子安集》。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二、理解填空2.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本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4.唐朝陆龟蒙《别离》诗中有“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的诗句。由此可联想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是: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引用典故表现诗人复杂心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回顾贬谪生活,表达不满愤懑的诗句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8.《夜雨寄北》借景物描写表达诗人愁苦之情的诗句是巴山夜雨涨秋池。表达诗人奇特的想象美好的憧憬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0.《淮上与友人别》中从视觉、听觉角度抒发写诗人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1. 《杂诗》:以白描手法,在平淡无奇中简洁而形象地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3.《淮上与友人别》:通过对诗人与友人握别于淮上渡口情景的叙述和描写,表现了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难舍哀婉之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感情,也表现了诗人不甘心沉寂,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进取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