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设计(人教版)
24 开天辟地
【教学要求】2.了解故事的内容,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4.结合课文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其他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盘古神勇、无私伟大的形象。 第一课时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同学们,我们先请你们来参加一个活动,好吗?这个活动是看图片猜故事,看看谁的眼睛最敏锐,赛赛谁的脑子想得最快。(出示2、3、4、)2.揭示“神话故事”(2)说说这些故事与别的故事有什么区别?(指名学生交流) 在远古时候,科学不发达,一些简单的自然现象,人们还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于是古人就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些具有超凡能力的“神”,与这些"神"有关的故事就成了神话故事。(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有关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古人就用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塑造了一个顶天立地的巨人英雄形象,一直流传至今。你知道这个巨人英雄是谁吗?(板书:盘古)齐读课题,读出气势来。1.同学们课前已经能够预习了我们就一起来自由大声朗读全文,读准生字字音,读准重点词语,读通读顺句子。好吗?(1)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和地是怎样的? 混沌一片、黑乎乎的、大鸡蛋醒了以后看见了什么?(什么也看不见)“大鸡蛋”出现了什么变化?(裂成了两半,一半成了天,一半成了地)(站在天地中间,双手撑着天,两脚踩着地。盘古怕它们合拢)(分开了,再也不会合拢了,他倒在地上,停止了呼吸。(他的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月亮,身躯变成大山,血液变成河流……).小结:盘古真是个了不起的巨人啊!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思考:盘古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后来又发生了什么?3.现在你能按照这种顺序把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简洁地说一说吗?自由练说,指名交流。.其实,概括凭借具体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教学过程:1、我们继续学习---(读题:开天辟地),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两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一种是根据故事的先后顺序简要地概括,另一种方法是用课文中的语言来概括。二、学习“开天辟地”2.教师巡视,(出示13)学生朗读3.指导朗读(2)评价引导,点拨重点词语。(先自己想,再到小组里说,然后全班交流,引导结合生活经历来谈)(4)教师小结描绘()再次朗读:结合我们刚才的想象,把盘古神力无穷的样子读出来?.盘古就靠这神力,把天地辟开来了,后来又发生了一系列奇妙的变化--引读下文,(出示14):重的一半缓缓下沉,变成了地。1.天和地分开后的盘古又是怎样的呢?……看图,这就是天地分开后的盘古(教师引读: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合拢,就站在天地中间,双手撑着天,两脚踩着地,……)四、学习“化生万物”2、学生读书感悟,教师巡视指导4、小结,指导朗读:同学们谈得真是太好了!各人有各人的感受有的感谢盘古,感谢盘古给我们带来这么美好的宇宙空间:有的为盘古的无私献身而深深感动:有的为盘古就这样离去而难过,心头有着一丝悠悠的怀念。有的同学说:我几种情感都有!那怎么读出不同的心情呢?让老师也想来试一试,我读两遍,你能听出第一次和第二次分别是怎样的感受吗?(2)引导学生说说前后两次朗读表达的感情。听得出来吗?第一次是什么感受?第二次是什么?(4)配乐指名朗读,随机引导齐读1.学生读一读会写的字,观察字形,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抬:左右结构,左小右大,注意左边的提手旁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盘:上下结构,上大下小。 24.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坚定不移2牧童与斗牛图1.会认“蜀、酷、偶、唐、著、若、锦、缎、套、轴、携、擅、称”等13个生字,能读好带生字的词;会写“夹、晒、错、称、摇、摆、套、著”等8个生字。3.结合插图展开想象,懂得要敢于挑战权威,也要谦虚谨慎。【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1.认读生字,理解词语。【教具准备】ppt一、欣赏名家作品,导入新课2.看了这几幅画,你想说些什么呢?(学生交流)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书课题:牧童与斗牛图,故意把“斗牛图”写大,“牧童”写小,你猜猜老师为什么把“斗牛图”两字写得那么大,“牧童”两字写得那么小?(画家和牧童的年龄不同、身份地位不同)1.牧童与“斗牛图”之间发生了件什么事呢?请小朋友们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找同学帮忙。3.出示本课词语,(出示10)重点理解词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出示11)三、整体感知课文,相互交流2.思考:牧童是一个 的人,读书人是一个 的人。1.请小朋友们认真地读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牧童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读书人是一个尊重事实,不求虚荣的人?(板书:尊重事实,不求虚荣)3.交流讨论:(出示12、13)(2)围观的众人怎样评论这幅画?(4)牧童为什么说这幅画画得不对?第二课时1.总结人物性格,言之有据。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一、复习导入新课,做好衔接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出示1) 2.众人称赞画好。预设:1.和蔼地说,请你说说。牧童善于观察,直言不讳:(出示17)(板书:善于观察,直言不讳) 2.牛相斗时,尾巴是夹在后腿中间的。 面对众人的不解和指责,小牧童敢于讲真话;面对众人的赞美,读书人虚心地接受了牧童指出的错误。二人的表现都值得我们学习。1.认读要写的几个字,并用这些字口头组词。3. (出示18),引导学生观察会写字的字形结构。晒:左右结构,左边是“日”,与太阳有关,右边是“西”不是“酉”。摇、摆:都是左右结构,“摇”字注意右边的“䍃”的写法。4.学生书写。
2盲人摸象(一)知识与技能: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盲人摸象”字面的意思和它其中的内涵。(二)过程与方法:2.展开小组讨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事物要全面,在全面了解事物的情况之后再下结论。不能只看到事物的某一方面,就妄下结论,要全面观察,才能有正确的认识。X B. 1.学会本课生字词,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时数】两课时课时目标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1.同学们,你们见过大象吗?能不能说一说它们是什么样的?3.学生认真观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板书:盲人摸象指生读课题。肯定学生读得字音很准确,或请同学们纠正他读错的字音——“摸”ō,学习生字“摸”。摸是指手部动作的词,所以是提手旁,你能再说几个这样的动词吗?(扯、拉、把、提、扒、找)1.教师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读课文。(2)盲人们摸到的大象分别是什么样子的?2.认读生字新词。(2)同桌互读,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4.学生互相评议。 一个盲人摸着了大象的身子,就说:“我知道了,大象原来像一堵墙。”一个盲人摸着了大象的牙齿,就说:“大象跟又圆又光滑的棍子一样。”第三个盲人摸着了大象的腿,嚷着说:“你们俩说得都不对,大象跟柱子差不多。”最后一个盲人摸着了大象的尾巴,就大叫起来:“你们都错了!大象跟绳子一样!”(2)读句中的生字。.用“与小象交朋友”的方式,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情况。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2.朗读第二自然段人物 摸的部位 得出结论第二个盲人 第四个盲人 (2)练习用“大象的……像……”来说话。新 课 标 第 一 网 小组读第三自然段。 讨论、交流:盲人说的对不对?为什么?他们错在哪儿里?4.配乐分角色朗读。如果你面对那几个盲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课时目标2.正确书写生字。教学过程我们来演课本剧1.在小组中进行分工,练习合作表演。3.同学互评。二、分析字形,指导书写。1.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字形、观察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让学生试说笔画笔顺。重点指导“象”的第六笔撇;“盲”的上半部是“亡”,不要加点;“柱”的哪一笔最长。(出示12)3.实物投影学生写字作品,师生共同评价,争当“未来书法家”。4.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一句话。三、学后总结,汇报收获总结2.总结:你们说得没错,这几个盲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就对大象的整体下了一个结论,那是不对的。那么大象究竟长什么样啊?(引导学生将四个盲人的比喻句合在一起。)对了,把这四个比喻句合在一起来形容,大象的样子才很全面。希望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能全面地看待问题,否则就会像“盲人摸象”一样出笑话了。
27子罕之宝1.会认“罕、之、耕、献、官、坚、肯、贪、俩、终、罢”等11个生字,会写“之、俩、接、块、宝、官、您、答”等8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3.弄明白故事的经过。【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经过。【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1.同学们谁知道什么宝贝的价值最高?(黄金、珍珠、玛瑙、玉石……)3.引导学生质疑: (出示2)(3)他的宝贝价值大不大?二、初读,整体感知2.指名简单归纳内容。展示会认字,指导学生读准会认字读音。(出示3、4)4.理解部分词语(1)再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在旁边打个小问号。(3)汇报师: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2.指名回答:板书:农夫 子罕(1)同桌合作学习4.农夫就把玉石自己拿回家了吗?他又说了什么?(2)指名回答,师生评价。(1)你如果是子罕,你会怎么办呢?“我以不贪为宝,你以美玉为宝。我如果接受了你的美玉,我们俩都失去了宝物,还不如各人守好自己的宝物。”②农夫的宝物是什么?子罕的宝物是什么?明确:农夫守自己的宝物,就是把玉石珍藏起来,不让别人拿走;子罕守自己的宝物,就是廉洁奉公,做个两袖清风的好官。四、拓展,说话练习。生:分角色表演一下对话时的情景。五、写字,重点指导。2.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字形特点。之:最后一笔要舒展,要写得平一些。官:上面的宝盖儿要大一些,盖住下面的部分。下面不是两个“口”。六、总结,升华感情。(出示9)2.你想对子罕说些什么呢? 27.子罕之宝 拒 献 廉洁奉公 两袖清风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