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分析
1、解本文从具体生动的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重点)3、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课前预习:①阅读课文,疏通文意。②扫除字词障碍。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二、预习检测,读准下面的字音:衰草连天 —鬓毛衰;连翘 —翘尾巴;差异 —差遣 —差劲 —参差;观测 —道观;三、整体感知,归纳课文提纲:第二部分(第4——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意义。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一)研读第1自然段。 明确:春天——“冰雪融化”,“草木萌发”,繁花“次第开放”; 秋天——“果实成熟”,“叶子渐渐变黄”,“簌簌落下”; 2、我们学过的诗句,都有明显季节特征,请写出描写这四个季节的一两句诗句。 夏天——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冬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你觉得哪些词语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季节特点? (2)“次第”贴切地表现了花开的次序,渲染了春天的气息; (4)“簌簌”,摹拟风吹落叶的声音,使人感到秋天肃杀; 4、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提问: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二)研读第二自然段。 (1)区别:第一句只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第二句采用排比、拟人的修辞方法。 2、第二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1、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物候学——“利用物候知识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农业生产”作标题,而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 3、第三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回答: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②物候观测应用在农事活动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它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④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利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一、研读探究②朗读1~2段,说说这两个段落在语言上有何特点?有何表达效果?④说说本文举例说明的作用。讨论明确:大自然的物候现象,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候的关系……这样既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候的密切关系,也出色地勾画了大自然景色的迷人色彩;既以多姿多彩的画面激起阅读的兴趣,也为下文讲解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④例如,在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举了两个例子,这是因为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的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反而比内陆寒冷。二、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四、课外收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和大家一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