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设计一
1 草原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难点:通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汉情深”。学生准备: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收集其他表现民族团结的图片或文字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1.播放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二、自读感悟、整体感知找出生字、词语,注意读准字音。2.汇报交流,共同感悟。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三、 分层朗读,感悟美景2.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感慨?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作者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学生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味美感。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通过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描写,让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神奇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五、巩固练习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说说你又看到了什么?3.请同学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读中评议。4.交流感受,齐读第二自然段。1、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1)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线标出、交流。引导学生从词句中体会(如: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中的两个 "再"。"总是热乎乎地握着"中的"总是",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中的"很多……都是……"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3)学习第五段: 齐读最后一段,说说你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理解。1.总结全文谈谈你的感受。本文通过写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民族团结的精神。五、练笔拓展第一课时放腾格尔以草原为主题的歌曲,将学生引入草原高远辽阔的境界。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去领略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收集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吗?(学生交流资料)学生读书──提问题。(根据所提问题来决定回答方式)。1.读完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美)你们发现了哪些景物?3.你想怎样汇报你的参观结果?( 自己读,自己划,有了意见、想法再和同学交流。)(可以朗读,展示图片、画画,编成诗歌、儿歌的方法。)1.学生边读边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谈体会,汇报感受到的美。“羊群……大花”写出了草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变化之美!“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一个“吹”字则写出了速度之快、动作之轻盈飘逸。“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则又使静静的草原在我们的心中动起来了。四、布置作业第二课时通过上一节课的参观,我们知道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气,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绿的小丘,有迂回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主客人都舞的舞、唱的唱,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三、课外延伸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1.抄写生字、新词。2* 丝绸之路教学目标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一、谈话引入2.齐读课题。(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如: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二、检查预习情况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4.再读 学生试着给 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齐读第3自然段,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师:在满目荒芜单调的大戈壁,看到这清秀挺拔的白杨树,那碧绿向上的叶子,银白泛青的树干,给茫茫的戈壁带来了生机和希望,这怎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呢?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二、出示爸爸介绍白杨的第12自然段,然后逐句读讲“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高、直)3.“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师:这段话用了哪些关联词语,请画出来。(学生画后交流)生:还有“不管……不管……总是……”那么,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几句话。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齐读)(设计意图: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第二段课文是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说的话,体会晏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3.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字,认识 “侮辱、规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词语。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反驳的,理解句子中含着的意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2课时第一课时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3.说说课题的意思。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3.尝试给课文分段(2)分段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冷静地)。第二课时(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①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②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①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临危不惧 口齿伶俐 热爱祖国 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抓住重点句:“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1.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12 半截蜡烛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1课时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迫害。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1)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2.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4.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再演一次。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评价。师: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师:大家试着读一读。(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师小结: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电脑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三、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2.学生默读思考。3.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四、作业2.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13* 打电话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时间:一课时一、谈话引入的确,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感受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的魅力。阅读课前提示:想想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2)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4)说说这个相声或听听其他相声,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1.自己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2.再读课文,想想故事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4.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读这个相声,来感受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风格。(2)找伙伴分角色读.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7.看一个你们自己搜集的相声。学了这个相声,听了相声,看了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怎样?(通俗、贴近生活、幽默、有很浓的讽刺意味)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相声演一演,评一评谁具有相声演员的风采。我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个相声段子,时时提醒自己文明地与人交流,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语言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1.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相声、演相声。口语交际·习作三1.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怎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3.继续引导学生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让学生了解规劝语言的特点,体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学会根据具体情景、具体需要写发言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劝说欲望爷:坐在椅子上,抽出一支烟点着)饭后一支烟,胜过活神仙! (吸了一口,咳嗽。)爷:什么日子?爷:谁规定的?谁能管了全世界?爷:联合国能管了咱们中国?爷:没事! 我抽了几十年了,身体不照样好好的?咳,咳……就是有点小咳嗽。爷:颖颖,天不早了,你该上学了;我呢,到公园溜达溜达。3.让学生回忆被别人劝说的事情,思考自己是怎样接受别人意见的。二、交流、体会劝说语言特点。2.全班交流。把每个小组的方法进行交流,比较,说说哪种说法更容易奏效,体会劝说的艺术。1.小组交流。2.模拟表演。请若干小组上讲台进行模拟表演。第二课时 (习作)1.课前让学生收集发言稿,如:班委竞选发言稿、班队会发言稿等,课堂上让学生在全班朗诵自己所收集的发言稿。二、明确发言稿的写作特点。2.师举例讲一讲在写某一发言稿的时候要写进哪些内容。三、尝试习作。2.明确习作要求:①内容具体、适合当时需要;②感情真实;③语句通顺。四、评改、交流评价方向:不必拘泥于字数多少,以符合当时的发言要求为评价标准,以发言稿内容是否具体、语言是否通顺为评价重点。3.小组交流评改。14 再见了,亲人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学重难点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2.出示图片,志愿军赴朝鲜图出示图片,火车站分别图3.读课题② 加标点(板书:,)再读:再见了,亲人4.提问:②”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③ 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哪些人?④ 他们是亲人吗?不是。板书:不是亲人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2.同学们课前也查找了相关的资料,对这段历史,你们还了解到些什么?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3.汇报交流。你最喜欢哪个小故事?(点击人物图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为什么?你能读读吗?初读课文,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②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 (导读,尽情让学生去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