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备课类型:详备教学目标: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1)贺知章的《咏柳》。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三、学习写字2、展示评议1、读熟课文第二课时二、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回忆一、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作者“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的疑问从何而来?(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B.朗读第五节六、七两节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三、学习课文第八节(1)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2、教师读第九节,提问:“命运给予它的几乎九十九……一片绿荫”这句话是写柳树的但又不仅仅在写柳树。你从中又得到什么启示?(2)齐读这节。1、第二节说:“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高原上”请问这株柳树神奇在哪里?作者为什么会对它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四、板书设计: 惊见一方景观(壮观而独立) 神奇形状枝干1 草 原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教学重点: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教学难点: 2.体会第2—段文字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1.谈话:同学们,你到过草原吗?在电视、电影中见过草原吗?谁愿意把你的亲身经历向我们大家介绍一下?(我国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有宽广无边的草原,景色优美,牛羊成群。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3.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把你喜欢的段落好好地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1.学习生字新词,注意生字的音形义。3.画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和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四、检查自学,质疑问难骏( ) 俊( ) 竣( ) 限( ) 驰( )蹄( ) 茶( ) 貌( ) 杯( ) 跤( )2.理解词语。五、理清课文的线索2.默读思考:本文是按作者进入草原以后的经历事情的顺序来叙述的。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写了几个意思?(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联欢话别1.抄写生字和词语。第二课时(由于学生离草原比较远,对草原了解的太少,在听歌曲时,边听边欣赏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第一段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三、学习第二段。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3、讲读第1层课文。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A、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这两句诗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四、总结交流五、布置作业2、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六、板书设计: 天:可爱、明朗 远迎 话别教学要求:2.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对学生渗透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让学生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3课时第一课时1.同学们,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谁能说说我国有那些珍贵的野生动物?3.请大家围绕课题猜猜,课文可能会介绍哪些有关麋鹿的知识。1.自由读课文,要求:(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1)指名读生字词。(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相机点拨。(1)默读课文,把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在想想哪几个自然段是围绕课题直接写麋鹿的,写了哪些方面,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关于麋鹿的经历的,写了哪些事。第一段(1):写大丰自然保护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第三段(—7):记叙了麋鹿的传奇经历。三、书写指导2.描红、临写。1.抄写生词。第二课时课文可以分几段,各写什么?1.学习第二段。(2)理解第一层内容。②为什么说麋鹿的外形很奇特?③“更”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说“更增添了它的神秘”?(3)理解第二层内容. ①指名读。(角型、尾巴、蹄子、毛色)角——站着的时侯,个枝尖都指向后方。蹄子——宽大、在沼泽中行动敏捷。④除了介绍麋鹿的外形,还介绍了什么?⑤麋鹿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关系吗?为什么?⑦引读练习①默读第三层,思考。②交流。过渡:麋鹿不仅有奇特的外形,而且还有传奇的经历。(2)出示“传奇”,齐读。(3)为什么说“麋鹿的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呢?再读课文。第一、麋鹿在我国出现最早,但后来竟销声匿迹了。第三,198年,麋鹿重回故乡,并在祖国的土地上茁壮成长。(一是要保护野生动物。二是野生动物的命运也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长大了要建设祖国,是祖国更加强大、繁荣。)四、作业2、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惯和传奇经历。一、复习导入二、精读训练第一段2.画出描写麋鹿在黄河滩涂自由活动的句子,结合第一幅插图说说对在晨雾中活动的麋鹿有什么印象。(土地广阔、气候温暖、林茂草丰).有感情的朗读的一段。1.出示课文后第题:默读课文要点,再学着讲解员的样子说说麋鹿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1)结合插图,抓住麋鹿的角、蹄、尾、毛色等几个部分的特点,介绍它的体型及生活习性。3.练习复述。(2)举行“大风麋鹿自然保护区讲解员”选拔赛。四、作业2.完成课后练习3、4。 17、麋鹿 繁殖能力低 传奇经历习作1、读懂例文《家乡的银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还不行,还得要学会问,学会查资料。3、将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能就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的人,查阅有关的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良好习惯。将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课前做好充分的资料搜集工作。一.指导阅读例文,小结写法。2、再读例文,思考:作者详细写了哪些材料?略写了哪些?为什么略写?这些材料是怎么来的?4、小结:要围绕一个主题选材,要根据主题的需要搜集材料,安排详略。、小结:在写作时,要搜集多方面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写这一事物。用不同的写法,这样会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