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和大松树》课堂实录及评析2003年3月,在峰峰矿区新课程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张立云老师执教的《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既扎实又生动,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是我区实施新课程以来一节比较成功的课例。从这节课可以看出,张老师在转变观念、实践新课程理念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节课的实录如下: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教师用简单的线条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座大山。)师:在这座大山里呀,一棵小松树和一棵大松树之间发生了一件事。(教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寓言故事《小松树和大松树》。(学生表现出急欲读课文的样子。)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画得也很仔细。下面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录音,学习这位叔叔是怎样读课文的。要认真看书、仔细听哟!(评析:一年级学生有的不会听课文录音,往往只是听,不看书,这样就起不到范读作用。所以,张老师在这里提出“认真看书、仔细听”很有必要。)(学生读课文。)(学生认读自己画出生字、生词及句子。)师:你们看,生字从课文中跑了出来,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自己读读,动脑筋记住它。(评析:识字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张老师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了这样几点:①先自学而后教,以学定教;②“字不离词、词不离句”;③“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这样安排既符合识字规律,学生又学得轻松愉快。)师:刚才,生字跑出来和我们做游戏,我们已经认识了它们,现在它们又回到了课文中。让我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看书上的插图,自己试着读懂课文,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师: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弄清小松树和大松树长在什么地方。师:(出示小松树和大松树图片)它们长在山的什么地方,谁来帮它们找找家?师:看来同学们读懂了这一段。咱们再齐声朗读一遍。(利用贴图片的形式再现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直观形象,容易使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读课文)生:太骄傲了!它觉得自己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大松树却看不到。生:太没礼貌了!跟大松树说话时喊“喂”。(学生读课文。指生读。)师:嗯,真是一棵不讲礼貌、非常傲气的小松树。大家都像他这样读读。师:大松树听后生气了吗?看看课文中的插图。生:大松树不跟它一般见识。(学生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生读风伯伯的话。)生: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不让它骄傲。师:怎样才能读好风伯伯的话呢?想想当你犯了错误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批评教育你的。师:小松树听懂风伯伯的话了吗?从哪儿看出来的?生:小松树知道自己错了,低下了头。师:同学们有懂“惭愧”这个词的意思的吗?(同学们摇头)小松树做错了事,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错了,它这时的心情就是“惭愧”心情。(同学们点头)同学们低下头,做一下“惭愧”的样子。(学生做低头动作,体验小松树“惭愧”的心情。)生:大松树哥哥,我错了。师:看来,小松树已经改正了错误,变成了一个既懂事又谦虚的孩子。首先师生关系平等、民主,为对话创设了轻松、和谐的氛围。张老师不是居高临下,而是和风细雨。与学生感受相同时,会表示赞同;学生朗读和理解到位时,就给与表扬;学生遇到不懂、不会时,就指导、点拨。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敢读了、敢说了、敢想了、敢问了……使对话过程富有活力,富有创意。四、角色表演,升华体验。2、 四人小组分角色练习读课文。(评析:表演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让学生表演课文中的角色,是一种更为深入的体验。学生戴上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的头饰,在表演中去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小松树的傲气、大松树的大度、风伯伯的慈祥和宽容都表现得惟妙惟肖,课堂上气氛十分活跃。)1、根据就低年级学生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对话中感悟、体验。3、教师基本上能够以学定教。无论学生读文还是识字,无论感悟理解还是对话表演,教师都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相应的点拨、引导、示范、讲解等。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性评价基本上是有针对性的。品质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比如,生活中一些学生穿的、用的都是名牌,走在人前就觉得趾高气扬,瞧不起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类似这样的现象不妨让学生联系起来谈谈自己的认识,向课外拓展延伸一下。<:p>
转载自<:p>
http://.edu./printpage.asp?ArtileID=91【您正在浏览网提供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