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朗读出示的词语。3.说说“揠苗助长”的意思呢?
4.观看视频,了解植物生长规律。2.临帖。2.学生质疑题目。2.预习效果呈现。
1.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结合朗读,自由回答:养羊人后悔了,赶快把羊圈补上了,以后再也没丢羊。
1.学生在书中画出相关语句,并组内交流,评价养羊人。3.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亡羊补牢的道理。板书 12 寓言二则 尊重规律,不急于求成 为未迟也
课题13 画杨桃课型新授课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教学时间2课时预习设计预习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摆: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3)同样是杨桃,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课时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意2.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3.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思考:(1)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三、总结全文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1.生齐读课题
1.生读词语,预习效果反馈。3.读一读,记一记词语朗读。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生读课文,思考:“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设计 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不同事物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不同结果
作业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4个生字。认识8个字。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教学时间3课时预习设计预习生字,朗读课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一、谈话引入新课,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读正确,重点解决生字的读音,大致了解故事的内容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评。4.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一、用字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三、引导学生读第一、二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2.小声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想:小马过不了河,它是怎么做的?老牛说河水浅,松鼠说河水深,它们说的对不对?为什么?1.分角色练习朗读。小马和老牛的话。3.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二、指名读第八自然段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小马妈妈的话,要用诱导、亲切的语气读。小马的话中“过.....过不去”,“没......没想过”,这两处的省略号不表示省略了某些内容,而表示说话时心里很为难,所以是断断续续的。要指导学生用难为情的语气读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1.学生自由读文。1.复习导入。3.学生读第一自然
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1.朗读并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设计老牛图 浅 小马图 动脑筋 亲自做 设计反思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图书,爱惜书本的意识。3.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教学难点能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出探究成果。教学时间1课时预习设计预习生字,朗读课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一、导入二、合作探究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设置图书管理员。 ……1.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3—4名同学。3.老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掌握学生的讨论进度。4.每组组长最后汇总小组讨论结果,最后在全班汇报讨论总结。.综合考量,拟定出最终的图书借阅公约。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设置图书管理员。 ……
1.小组讨论3.全班齐读公约设计一、开放时间:每天中午1:10~1:40。 三、登记后方可借阅,每人每次限借一本。 五、借阅人有责任保存好图书,归还图书时,图书管理员应仔细检查,如出现破损、缺页、随意涂画或图书遗失等情况,借阅人应按所借图书原价赔偿,情节严重者加倍赔偿。
作业
课题语文园地五课型新授课2.理解各种表现笑的词语之间的区别。4.熟读并背诵《弟子规》节选部分,培养学生热爱经典文化的情感。教学重点1.掌握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两字词语。教学难点初步学习《弟子规》,理解意思,熟读并背诵,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教学时间2课时预习设计制作生字词卡片。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一、识字加油站2.出示生词,学生自由读生词。同桌之间相互检查、正音。4.出示古代汉字及相应图片,教师讲解“厂”和“穴”所表示的含义以及(一)笑得不一样2.出示9个关于笑的词语,老师领读,学生跟读。4.读一读。教师读词语,全班学生来演一演,看谁反应最快,演得最像。1.出示个词语,学生自由朗读词语。3.举例,验证猜想。观察剩下个词语,验证这个规律。.请写出几个描写笑的词语。三、句子朗读2.加点的部分,应该怎样读出相应的语气呢?(怎样读好加点部分)“难为情”读出勉强、愧疚的感觉,声音低,语速慢;3.指导读句子。分小组比赛读,全班齐读。一、学习《弟子规》2.教师简单介绍《弟子规》。4.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比赛朗读。.学生自由背诵《弟子规》。全班齐背《弟子规》。1.学生自由读故事,读完思考:这个短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小组讨论这个短文的故事内容,主要任务、事件有哪些。
1.学生跟老师读生字卡片。2.学生表演词语。
1.学生自由读词语。千金一笑 捧腹大笑 似笑非笑 笑逐颜开
2.学生分小组赛读。
1.学生自读《弟子规》。
3.分角色朗读短文。分四个角色:老奶奶、大儿子、小儿子、老爷爷 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