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掌握贫困党员的现状,中心镇党委对贫困党员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全镇成立了8个调研组,分别由副科级领导带队,深入村社(社区),采取座谈、走访等方式对全镇贫困党员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调查摸底。全镇共有贫困党员0名,其中农村贫困党员27名,都属于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其中0岁以上的党员本人或家人患有疾病占2名,缺乏劳动力9名;社区贫困党员23名,其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14名,高中文化程度8名,大专以上1名,0岁以上的患病的2名,4岁—0岁贫困党员4名,3—4岁11名,3岁以下名。
一、当前困难党员现状及原因分析
1、年龄偏大、丧失劳动力而导致的困难党员。这部分党员年龄都在0岁以上,且70岁以上的占很大比例,他们已届风烛残年,丧失劳动力,生活缺少保障,生活十分困难,只能在每年“七一”或春节期间领到县委组织或镇党委送去的微薄慰问金。
2、缺技术、缺资金而导致的困难党员。一是文化程度偏低。有78%的困难党员只有小学文化,生产技术简单,收入低,生活困难。二是创新意识不强。种田沿用传统的那一套耕种方式,不敢大胆运用新的实用技术,遇到自然灾害,抗御能力低。三是缺少资金。对生产基本上没有什么投入,金融部门也不愿意给予他们贷款,致使低投入、低产出。
3、因病因灾而导致的困难党员。由于年龄偏大,很多人身患重病大病,以致劳动力弱,甚至丧失劳动力,只能是过一天算一天。同时,由于生活担子重,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异常艰难。
4、因企业下岗而导致的困难党员。一是由于原企业已停工或关闭,企业未发下岗费或生活补贴,造成生活无;二是年龄偏大缺少技术,外出务工没人要,靠政府微薄低保的救济度日;三是因病致穷的贫困党员药费高、负担重、压力大。
二、对策及建议
1、建立建档立卡的管理机制。一是界定帮扶对象标准。农村家庭年收入在700元以下的特困家庭;城镇低保家庭;其他原因造成的暂时困难的家庭;家庭生活比较困难的建国前老党员。二是确定帮扶对象。根据认定标准,每年对困难党员进行一次调查摸底,确定帮扶对象。规范困难党员申报程序,即由困难党员个人提出申请,支部大会初审,并将申报困难党员名单及有关家庭情况在所在支部进行公示,然后由支部向党委(组)申报,党委(组)集体研究审核,报县委组织部批准。三是建立困难党员台帐。按照一般困难、比较困难、特别困难三个层次,分别在各党支部、基层党委、县委组织部建立管理台帐。台帐内容主要包括困难党员本人基本情况、家庭成员情况、年收入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困难情况及原因等。并根据帮扶情况每年审核调整一次,实行动态管理。
2、建立“因情施策”的帮扶机制。根据困难党员的致贫原因,因人制宜,分类实施帮扶,确保帮扶效果。(1)对存在“等、靠、要、怨”等思想的困难党员,重在思想引导。要采取正面引导、谈心、典型激励等手段,帮助他们克服思想障碍,发扬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寻求发展机会,尽快脱贫致富。(2)对因老、因残、因病、因灾等原因导致的困难党员,重在生活救助。采取雪中送炭式的生活扶助措施,帮助困难党员解燃眉之急,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更加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一是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采取“留存党费补助一点、财政支持一点、党员捐助一点、社会募集一点”的办法,多途径筹措困难党员帮扶资金。二是建立困难党员子女教育救助制度。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与困难党员子女结对帮扶制度,实行定人、定责、定标准帮扶。城乡困难党员单位党组织与其结成帮扶对子,实行对口帮扶。三是建立困难党员“优诊”制度。卫生医疗系统为困难党员看病就医提供方便和帮助,在县内指定医疗单位就医实行减免挂号费、治疗费等费用,对就诊医药费数额巨大的,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党费留存中给予一定资助。四是建立走访慰问制度。坚持每年“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以党组织名义上门进行走访慰问。对家中发生突发性事件和生活一时遇到特殊困难的党员,要及时进行走访慰问。(3)对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缺岗位等原因导致的困难党员,重在生产扶持。一是技能培训。对农村困难党员,切实加强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发动种养殖党员大户进行结对帮扶,提高困难党员致富技能。加强对下岗分流干部职工党员特别是困难党员的再就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困难党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创业和再就业的本领。二是资金扶持。对那些有脱贫愿望和信心,因缺资金而无法起步的困难党员,可视不同情况,从困难党员帮扶基金中无息或低息借给启动资金,帮助他们落实一些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生产项目和社会服务项目。三是提供信息服务。通过传单、会议、广播电视、网站等渠道,定期发布农产品销售、新技术新品种、就业岗位等信息给困难党员,引导他们选准致富项目,加快脱贫步伐。
3、建立整体联动的责任机制。一是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各级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干部,采取“一帮一”“几帮一”的形式,与困难党员结成帮扶对子。重点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致富技能,提高自我脱贫致富的能力。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帮扶工作联席会,研究帮扶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典型,制定对策和措施,强化职责,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建立督查考核制度。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督查,每年开展一次考核总结评比,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单位目标考核,促进帮扶工作顺利开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