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就是直接在纺织品面料上绘制出装饰纹样。
用手绘的方法制作出来的纺织品图案纹样与织造或印染的纹样比较起来,有它自己的特点。而今,手绘织物艺术已在世界上形成了流行的趋势。这是人们爱美心理的一种自然反映。
一、手绘纺织品的发展
手绘是一门古老的染织艺术。在印花工艺发明之前,古代人就采用手绘的方法装点服饰,称之为“画缋”。我国古代的手绘技术源于原始彩陶艺术。商周和汉时都有彩绘的纺织品。随着生产的发展,印花技术的发明,手绘渐渐失去了竞争力。但手绘的法并没有失传,它作为一种古老方法被保留了下来,也曾在汉唐时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中,随着当时的丝织、染缬的技术向世界各地传播。
我国的纺织品手绘艺术,经过长期的沉寂之后,于上世纪70年代末又得以发展。在上海,纺织品的手绘首先出现在丝绸品种上,近来又波及到针织、棉纺品类。不但有作为衣料、裙料、头巾的手绘,也有作为室内装饰用料的手绘,如窗帘、台布、床罩、装饰壁挂等,新颖别致。现在,手绘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发展。在俄罗斯,手绘纺织艺术被作为一个专业进行学习和研究,在纺织品上不仅从事和生活相关的物品的美化装饰,还进行纯艺术的美术创作。在日本,手绘的方法一直被用在和服的花色绘制上,对于纹样、染料、工具、绘制技术等方面不断地发展创造,总结了一整套完整的手绘知识和经验,形成了和服图案上的一种独特绘法,并扩展到其他服饰绘制上去。手绘织物艺术已在世界上形成了流行的趋势,这是人们追求美、热爱美的一种心理自然反映。手绘纺织品以新奇、浪漫、洒脱的风格给人以幻想和追求,不仅促进了设计与制作的完全结合,也促进了设计师与服用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手绘为设计者提供了突出个人风格、展示设计才华的平台。同时,手绘的服装又使那些追逐时代潮流的人在显示自己的独立个性和审美情趣上得到特殊的心理满足。
二、手绘纺织品的特点和运用
(一)机械化生产的织花或印花织物的缺陷
在机械化生产的服装上织花或印花的制作过程中,存在着设计与制作分离的现象。通常花纹纹样是由设计者根据社会的需求和生产的可能先画出纸样(或称图案、花稿),然后由生产技术部门经过意匠踏花或雕刻制版后再进行生产制作。在这个过程中,花样设计者只是提供了可供生产的设计稿样,而并不参与实际的制作。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的制约,也往往使设计者的许多奇思妙想得不到充分发挥,限制了花色风格的多样性。
(二)手绘纺织品的工艺
织物手绘工艺的出现,表面上好使纺织品花色的生产回复到原始落后的手工阶段,但它却有着机器大生产不能取代的优点。手绘纺织品图案纹样与织造或印染的纹样比较起来,特点表现在:①手绘简便、易于操作,设计者的意图可以充分发挥。②制作方便。它不需要过大的场地和复杂的设备,只需一些简单的绘制工具、染化料和必要的后整处理,即可进行。③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手绘的方法适用于丝绸、棉布、化纤、毛麻等多种针纺织品。
(三)手绘纺织品的特点
1.花色具有针对性。一般说来,纺织品花色的设计生产,应满足于不同民族、地区、阶层,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素养,以及不同环境、不同用途的需求。今天,人们对于“美”的认识逐渐深化,自我装饰也逐渐改变东施效颦的盲目性,在谋求装束与环境相和谐的同时,恰如其分地强调个人的喜好。人们对服饰面料、花色的要求,最好是“天下只此一件,唯我独有”。这使生产厂家认识到:花色派路越多越好,生产批量越少越好;一个花样,动辄上千近万米的生产,将失去针对性,唯有手工绘制的面料能根据人们的爱好、意图或指定要求进行选题造型、布局设色,以满足各自独特的审美需要。
2.花色布局具有随意性:以机器大生产出来的织花、印花纹样,显示出来的花色效果,多数是单位纹样的四方连续。尽管设计者在单位花回里对图案纹样的形、色可以处理得生动活泼,但从面料的整体布局来看,很难从服装装饰的需要作局部花位的增减或色彩变化。也唯有手绘工艺能根据不同人的要求、不同服装的款式做出局部的或整体的花位布置。不求严谨对称,但求潇洒新颖。可在做好的服装上直接绘制,也可绘好面料再行剪裁,尽量使服装的款式和花色达到完美的结合。
3.色彩运用具有无限定性。任何织印效果,都要受到套色的限制。一般印染生产中,考虑到工艺设备和成本效益,总要限定印花的滚筒或花版,即限制色套数量。唯手绘工艺可以根据装饰需要无限定地运用色彩。采用各种手绘方法,能在不同的织物面料上得到多种色彩效果,如混合、渗化、复色、浓淡渐变等,以求变化统一、新奇别致。
4.表现手法具有灵活性。由于受生产工艺的限制,织花、印花图案的设计必须符合制作的特定要求。而手绘工艺则不必考虑线条的长短、块面的大小、泥点的粗细、接版的限制等问题;可绘画,也可喷洒、平涂、渲染,根据设计需要采用多种手法,能达到织印工艺无法达到的绘制效果。
织物手绘的方法也是不拘一格的。从目前使用的染料色彩的形态来区别,大体有三种绘制方法:中国绘画式的手绘法、浆料绘法和染料溶液绘制法。
在手绘艺术中,设计者应不断地吸收各种艺术手法,发展、创造新的风格。手绘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如织绘结合、印绘结合、绣绘结合等,以产生新的手绘效果,增添服饰的魅力。总之,纺织品手绘的发展将为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添加光彩。
参考文献:
[1]汴宗禹.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8.
[2]罗虹.基础图案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6.
扎染艺术形态的演变与发展
(1)工艺的演变
传统扎染主要利用“物理防染”原理,首先根据设计要求运用捆扎、缝扎等传统技法对织物进行局部防染,再根据设计要求将织物侵入染液显花,从而创造出的一种简单实用、朴实美观的扎染作品。与传统绣花、手绘等其他手工技艺相比,扎染工艺简单、操作容易,作品效果独特。扎染工艺在本土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和发展,形成独特的地域手工文化。现代扎染工艺在传承传统手工印染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扎染色彩单一性和工艺制约的局限,结合现代印染技术、色彩图案构成艺术,形成全新的印染工艺,如数字喷墨印花技术的使用,并开发出拔染、注染、卷压染工艺等染色技术。
(2)图形风格的演变
早的扎染工艺,通过捆扎和绞扎等来塑造生动具象的艺术形态,其扎染图案手工味十足,呈现出质朴清新却又耐人寻味,常见到点、线、面的几何构成。因扎染艺术风格、工艺手法、历史演变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图案风格带有浓厚的民族地域时代特征,尤其是宗教文化影响显著的地区,如中国、日本、印度等,扎染作品中常见到传统宗教图案和民间图腾。
20世纪中后期,随着科技技术和人文文化的发展,传统民间扎染技法与现代印染科技相综合,扎染的艺术风格发生重大变革,风格趋向多元化,东方写意与西方抽象审美融合的现代扎染艺术变得流行。扎染艺术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包容性和丰富性,色彩绚烂多姿。
传统扎染与现代扎染的区别
扎染艺术是由它的表现手法、工艺以及花样图形共同构成,这体现其独特制作工艺的艺术美。传统扎染服装历史悠久,运用“艺术染整”工艺的现代扎染成衣业也初具规模并日渐流行,但在我国同其他种类服装产业相比,现代扎染产业还不完善。
传统扎染艺术整体上拙朴典雅、素雅凝重。扎染制作中,通常先对织物面料或纱线进行捆扎,再采用天然植物或矿物为主的染料进行染色,工艺制作主要依靠手工操作或简单机械完成。传统扎染作品受到染料性能和染色工艺的局限,染色牢度得不到有效保证,且服用性较差,其传统作坊式生产和经营也不适合现代市场的竞争。
现代扎染吸收了传统扎染艺术的各种工艺手法,既有手工扎染的自然朴素之美,又极具现代审美意味。依靠各类化学染料和处理手段,扎染方法由简单的“物理防染”逐渐走向多样化,扎染作品色牢度强、价格低廉,染织成本大大降低。扎染工艺突破了色彩的单一性和工艺制约,并开发出拔染、注染、卷压染工艺等染色技术。新兴工艺的发展与成熟,成为现代扎染革新与普及的重要手段如数字印花。
在面料、染料的选择与运用上,传统扎染和现代扎染也有很大的差别。传统扎染多为天然面料的运用,现代扎染材料更为丰富多样,如涤纶用分散染料。现代扎染作品虽然色彩斑斓,但扎染中的化学染料对环境构成了威胁。
扎染艺术的审美风格
现代扎染不仅工艺变化多样,而且图形风格的审美取向更具多样性。扎染审美风格的差异性,源于扎染艺术风格、工艺手法、历史演变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同,也是扎染文化顺应时代创新和发展的结果。根据不同流行文化的影响,现代扎染整体可归为以下几类风格。
1精致写实风格
精致是指符合形式美的对称、均衡等规则,写实是指正确、完整、忠实地描写当下生活的社会环境。该风格的扎染艺术,在创作方法上运用传统经典扎法,并辅以精致的点、线、面的图案构成,作品也大多具有很强的完整性、装饰性,或呈现细致、柔美的外观效果。由于在图案设计、工艺设计、点粒扎花和染色工艺等方面要求较高,精致写实风格常见于高级时装、高档艺术面料、日本和服等。
2现写作意风格
写意,如同即兴创作的中国画,不拘泥形式,简练、无拘无束。现写作意风格工艺手法相对简单灵活,色彩丰富,,具有灵活多变、抽象写意的现代艺术风格。其扎染艺术作品有两大特点:一,追求创作中的即兴之美;二,表达不拘成法的自由之美。这类作品,其染艺变化无迹可寻、随意灵动,兼具现代艺术的形式美感和中国绘画大写意之风格。适合设计师用来诠释时代个性、现代生活方式,并进行视觉创新与探索。
3田园乡村风格
田园乡村风格造型简单、色彩明快,具有自然、简朴的随意美,风格柔和自然。当今人们日益渴望突破社会城市发展的桎梏,崇尚回归自然本色的生活,自由田园情调正是历史回归和自然回归的表现。这类扎染艺术作品以段染工艺为代表,呈现明亮的色块效果,体现出原始、自然、朴素的田园柔情美,与当今回归自然本色的价值观相契合。
4经典优雅风格
经典风格端庄大方,具有传统服装的特点。优雅是指端庄、浪漫、诙谐、严谨、精致。经典优雅风格相对保守,追求严谨而高雅,文静而含蓄,是以高度和谐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服饰风格。其扎染作品的色彩效果、肌理变化等都给人含蓄、和谐、高雅的感觉,而工艺效果主要是为了烘托经典款式或体现优雅品位。
5后现代风格
后现代主义,区别于传统审美形式,强调艺术形式多元化、个性化,崇尚非理性的意识形态,反对经验主义、绝对逻辑,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其扎染作品借鉴传统经典和西方涂鸦式的形式美感,形成全新的视觉肌理和抽象的色彩构成。在制作过程中,采用现代工艺技术,如数字喷墨印花、个性手绘、刺绣和三维压褶等,从而形成后现代的街头风格和任性随意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纺织品手绘图案
手绘就是直接在纺织品面料上绘制出装饰纹样。用手绘的方法制作出来的纺织品图案纹样与织造或印染的纹样比较起来,有它自己的特点。而今,手绘织物艺术已在世界上形成了流行的趋势。这是人们爱美心理的一种自然反映。
一、手绘纺织品的发展
手绘是一门古老的染织艺术。在印花工艺发明之前,古代人就采用手绘的方法装点服饰,称之为“画缋”。我国古代的手绘技术源于原始彩陶艺术。商周和汉时都有彩绘的纺织品。随着生产的发展,印花技术的发明,手绘渐渐失去了竞争力。但手绘的方法并没有失传,它作为一种古老方法被保留了下来,也曾在汉唐时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中,随着当时的丝织、染缬的技术向世界各地传播。
我国的纺织品手绘艺术,经过长期的沉寂之后,于上世纪70年代末又得以发展。在上海,纺织品的手绘首先出现在丝绸品种上,近来又波及到针织、棉纺品类。不但有作为衣料、裙料、头巾的手绘,也有作为室内装饰用料的手绘,如窗帘、台布、床罩、装饰壁挂等,新颖别致。现在,手绘艺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发展。wwW.133229.cOM在俄罗斯,手绘纺织艺术被作为一个专业进行学习和研究,在纺织品上不仅从事和生活相关的物品的美化装饰,还进行纯艺术的美术创作。在日本,手绘的方法一直被用在和服的花色绘制上,对于纹样、染料、工具、绘制技术等方面不断地发展创造,总结了一整套完整的手绘知识和经验,形成了和服图案上的一种独特绘法,并扩展到其他服饰绘制上去。手绘织物艺术已在世界上形成了流行的趋势,这是人们追求美、热爱美的一种心理自然反映。手绘纺织品以新奇、浪漫、洒脱的风格给人以幻想和追求,不仅促进了设计与制作的完全结合,也促进了设计师与服用者之间的密切联系。手绘为设计者提供了突出个人风格、展示设计才华的平台。同时,手绘的服装又使那些追逐时代潮流的人在显示自己的独立个性和审美情趣上得到特殊的心理满足。
二、手绘纺织品的特点和运用
(一)机械化生产的织花或印花织物的缺陷
在机械化生产的服装上织花或印花的制作过程中,存在着设计与制作分离的现象。通常花纹纹样是由设计者根据社会的需求和生产的可能先画出纸样(或称图案、花稿),然后由生产技术部门经过意匠踏花或雕刻制版后再进行生产制作。在这个过程中,花样设计者只是提供了可供生产的设计稿样,而并不参与实际的制作。生产设备与生产工艺的制约,也往往使设计者的许多奇思妙想得不到充分发挥,限制了花色风格的多样性。
(二)手绘纺织品的工艺
织物手绘工艺的出现,表面上好使纺织品花色的生产回复到原始落后的手工阶段,但它却有着机器大生产不能取代的优点。手绘纺织品图案纹样与织造或印染的纹样比较起来,特点表现在:①手绘简便、易于操作,设计者的意图可以充分发挥。②制作方便。它不需要过大的场地和复杂的设备,只需一些简单的绘制工具、染化料和必要的后整处理,即可进行。③具有强烈的个性特色。手绘的方法适用于丝绸、棉布、化纤、毛麻等多种针纺织品。
(三)手绘纺织品的特点
1.花色具有针对性。一般说来,纺织品花色的设计生产,应满足于不同民族、地区、阶层,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素养,以及不同环境、不同用途的需求。今天,人们对于“美”的认识逐渐深化,自我装饰也逐渐改变东施效颦的盲目性,在谋求装束与环境相和谐的同时,恰如其分地强调个人的喜好。人们对服饰面料、花色的要求,最好是“天下只此一件,唯我独有”。这使生产厂家认识到:花色派路越多越好,生产批量越少越好;一个花样,动辄上千近万米的生产,将失去针对性,唯有手工绘制的面料能根据人们的爱好、意图或指定要求进行选题造型、布局设色,以满足各自独特的审美需要。
2.花色布局具有随意性:以机器大生产出来的织花、印花纹样,显示出来的花色效果,多数是单位纹样的四方连续。尽管设计者在单位花回里对图案纹样的形、色可以处理得生动活泼,但从面料的整体布局来看,很难从服装装饰的需要作局部花位的增减或色彩变化。也唯有手绘工艺能根据不同人的要求、不同服装的款式做出局部的或整体的花位布置。不求严谨对称,但求潇洒新颖。可在做好的服装上直接绘制,也可绘好面料再行剪裁,尽量使服装的款式和花色达到完美的结合。
3.色彩运用具有无限定性。任何织印效果,都要受到套色的限制。一般印染生产中,考虑到工艺设备和成本效益,总要限定印花的滚筒或花版,即限制色套数量。唯手绘工艺可以根据装饰需要无限定地运用色彩。采用各种手绘方法,能在不同的织物面料上得到多种色彩效果,如混合、渗化、复色、浓淡渐变等,以求变化统一、新奇别致。
4.表现手法具有灵活性。由于受生产工艺的限制,织花、印花图案的设计必须符合制作的特定要求。而手绘工艺则不必考虑线条的长短、块面的大小、泥点的粗细、接版的限制等问题;可绘画,也可喷洒、平涂、渲染,根据设计需要采用多种手法,能达到织印工艺无法达到的绘制效果。
织物手绘的方法也是不拘一格的。从目前使用的染料色彩的形态来区别,大体有三种绘制方法:中国绘画式的手绘法、浆料绘法和染料溶液绘制法。
在手绘艺术中,设计者应不断地吸收各种艺术手法,发展、创造新的风格。手绘也可以与其他方法相结合,如织绘结合、印绘结合、绣绘结合等,以产生新的手绘效果,增添服饰的魅力。总之,纺织品手绘的发展将为人们日益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添加光彩。
参考文献:
[1]汴宗禹.中国工艺美术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3.8.
[2]罗虹.基础图案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