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课程范例(3篇)

栏目:工作范文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课程范文篇1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创新思维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学生个体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和核心。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的潜力。此外,还能为学生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认知观。单纯依靠知识无法完成高效的科学课堂,必须将能力和知识培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科学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小学生学习科学课的有益条件

1.爱提问,有着浓烈的好奇心。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接触到的事物和观察到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在神秘莫测的现象中蕴含了丰富的科学道理。对于这些日常生活所能接触的现象和问题,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点,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2.爱想象,有着大胆的想象力。大胆幻想和想象是学生能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通常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但通常不会考虑想法是否正确合理。如:在讨论是否存在外星人时,大部分小学生都会大胆的想象,认为一定存在外星人,但不会用科学去证明他们的想法是否正确。

3.爱思考,有着敏锐的思维性。儿童的思维缺乏逻辑性,往往是感性的,通常不会用理智和科学逻辑深入分析。在科学课上,经常会出现举手发言无话可说的现象,这就是缺乏逻辑思考、仅凭感性和直觉思考问题最直接的表现。

二、创设小学科学课堂学习氛围的三个原则

创造性人才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儿童创造性人格。仅依靠创造力无法将创造性发展为现实,必须将创造性人格特征融入到其中。在科学教学的全过程,都要注重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1.尊重孩子兴趣心的学习热情。孩子们的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在科学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同时,让孩子们充分感知所传授的知识点,包容孩子的天性。要想促进孩子进行创造性活动,提高孩子的乐趣和热情,必须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2.消除孩子畏惧心的心理障碍。要以激励为主要评价标准,尽量消除他们害怕犯错误的恐惧心理,给他们灌输师生交流平等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提问。

3.引导孩子养成爱思考的习惯。为了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可以在科学课堂教学中选择有效的教学手段,如看录像、看视频、听故事等。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最多,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影响力和榜样作用,通过自身的言行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鼓励学生向有创造性的人学习。

三、注重学生小学科学创造性思维的友谊之策

1.思维发散式提问——让孩子能够举一反三

发散性思维提问方式主要有两种,即叙述性提问和发散性提问。具体而言表现在如下两个层面:

第一、叙述性提问重点培养学生描述科学现象的能力,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并叙述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关叙述,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不高。叙述性提问能够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研究并分析所提出的问题。此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二、发散性提问重点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全面考虑问题的多方面,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新的想法,不要用标准规范制约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要结合具体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设置不同的问题难度。思维的培养要由低到高逐渐培养,循序渐进。

2.课堂讨论式交流——让孩子事物的甄别真伪

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最有效的方法,是针对同一问题,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答案。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忽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问题回答正确就立即进入下一环节,只是被动的传授知识,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反映强烈,教师的激情也会被调动起来。通过老师“再想想”“还有别的办法吗”的逐步引导式提问,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通过本文的研究论述,特别是文中就孩子在科学课堂学习的一些有益天性,这些有利因素为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所以,笔者认为,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旨在培养还是对自然科学的认知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创设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激发还是的学习热情,让其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在收获中懂得思考。

参考文献

[1]房小龙.小学科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版)

[2]徐君平.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中)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课程范文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推行,小学教学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笔者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必须基于“回到学生,依靠学生,为了学生”的儿童本位思想,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潜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儿童本位;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儿童本位,不是将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当作硬性“任务”,而是把孩子看作“孩子”,把知识铺就一条可以任由孩子自由踩踏的美丽通途。这条通途,通往美丽智慧世界和精神高地,这样的教育,才是如叶澜教授所期待的“育生命自觉”的高境界的教育。基于儿童本位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儿童视野下的“思维体操”活动。通过各种适合孩童的,甚至伴有童话般、诗意般数学教学手段和方式,激发孩子的思维火花,从而让孩子在学习中轻松地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的探究中,形成了以下的一些思考与认识。

一、把握儿童认知心理特点,开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通道

1.理解——提升思维能力的切入点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以及其他不同的原因,每个学生吸收知识的能力是不相同的。有的学生在课堂过后就能将所学知识牢牢掌握,并能轻松地举一反三地应用和理解;而有的学生因为理解能力较弱或者其他原因,并不能将知识很快吸收。如果能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情况。学生可以利用数学思维来解决自己遇到的数学难题,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加以理解,提高自己的综合学习能力。

2.变通——提升思维能力的关键点

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教育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一味地解题、考试,那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书呆子。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让知识成为学生获得成功的武器,让学生灵活地运用知识,在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而数学教学中,良好数学思维的养成能让学生开拓自己的学习思路,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质。因此,教师应对数学思维的培养予以重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习惯——提升思维能力的延伸点

这里所提及的习惯,指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具体到数学课堂上,这里的“渔”就是学习数学的方法,也就是我们今天说到的数学思维能力。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解决的时候不会感到无从下手,而是形成自己的一套解题思路。有了数学思维能力做后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不仅仅是把练习题解出,还会自觉地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在熟练解题之后开拓自己的思路,对其他类似的题目做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长此以往,学生就掌握了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把持数学思维能力特征,开发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资源

1.趣味性——让孩子“乐”在其中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清楚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能够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前提和必要准备。我们都知道,在小学生时期,学生正处于对很多事物都存在好奇心的时期,他们的世界虽然是懵懂无知的,但确实充满创造力的。在完成了具体的功课和解决完具体实际的问题之后,学生还会有自己的总结和归纳。

2.严密性——让孩子“钻”在其中

在“三维目标”培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和价值,孩子的求是态度、求知情感等等,在此,都可以得到培育和提升。但是,数学思维的严密性,万不能与严肃性混同,尤其对于初出茅庐的孩子,应当允许他们犯错,暂时说得不严密,算得不严密,做得不严密,也应该宽容他们。儿童本位的教学,就是要把孩子们当孩子,要引导他们在数学王国里抓住手中的藤,让他们心无旁骛地顺着藤去摸数学这个“瓜”,这就是一种“钻”。有了这种“钻劲”,孩子们就是在摸索数学逻辑游戏的规则,也是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当他们亲手摸到“瓜”的那一刻,天真无邪的孩童自然会喜形于色。

3.多样性——让孩子“心”在其中

儿童本位理念观照下的数学教学,培养的终极目标,不仅是要让孩子会演算,会丈量,会目测……更是要让孩子们懂得,生活无处不数学,生活有时需要严谨的推演,有时需要智慧的估算……灿烂的生命中,需要用宽容的尺子去丈量他人生命河流的宽度,需要用严谨的尺子去测算自己生命品质的高度。或许,孩子们学会这样的数学思维,就会时刻受用,终身难忘。

三、把捉数学教学活动特性,开拓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新舞台

1.架设梯度,呈示数学教学的意味

例如,教师在教授数学应用题时,可灵活运用各种法则和公式,引导学生求得不同的解题思路;或者改变题干或者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思路。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自己的方法。这样,在教授基础知识点的时候就可以逐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创设情境,显示数学教学的趣味

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彻底放松,从而放飞自己的思想,让数学思维得到合理的建树。反之,如果一个严肃、死板的教学环境,只会给学生造成思想上的压力,他们的思维只会紧紧地跟随着老师走,创新的火苗一旦燃起就会熄灭,更别提创新思维能力的养成了。

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课程范文

关键词:倾听;阅读;观察;思考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让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从细节出发,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一、学会倾听

尊重,是一个人交往交流的前提。课堂上的尊重,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尊重他人。老师是推动课堂的主要角色,作为学生前提是课堂上要做到注意力集中,思维与老师平行前进。课上老师的点拨、引导要适时抓住,学会从中有所生长、有所感悟。课上保持注意力集中,是尊重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二是尊重自己。对于课堂上其他同学的发言,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学会从发言中提炼要点,与自己内心的答案进行简短比较,并作出一系列多方面多形式的积极反馈。教师平时的练习中,可以借用英语听力训练的方式,通过听数学相关题目,锻炼学生提取条件问题要点的能力。在我们班的课堂上,学会静下心来关注他人的发言或者言论是我对他们的第一要求。尊重别人的同时,其实也是一个比较性思考的过程,有了关注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

二、学会阅读

读书并不是语文课的专利,其实,要想学好数学,读好书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首先,读懂数学书。学生每天都应该在家里提前看一看明天要学习的内容,标记出自己有疑问的部分,做到课上有重点地听课,带着疑问听课,效果会事半功倍。对于课本上需要学生自读的内容,教师也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对于书本上一些重要的语句能够在教师没有明确强调要注意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圈圈点点,课后重点关注。艾滨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及时复习的重要性。学生回家要及时复习,离不开书本的温故,要养成学生动笔前先复习,多想想做题注意点的做题习惯,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关知识。

三、学会观察

新教师往往在课堂上会陷入“讲―提问―再讲”的死循环,替代了本该是孩子自己思考的过程。其实,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推进的助力者。我们要把观察思考的权利还给孩子,凡是一些能够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观察就能有所收获的题目,教师一定要学会有耐心,选择少讲或不讲。我初为人师时,总是害怕孩子掌握得不扎实,每一道题,每一个条件问题我都会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重复。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习惯了你的帮助,在课后自主做题时往往找不到突破口,事倍功半。当我慢慢放手,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让学生有足够时间去观察,反而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更加深刻。而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在课堂中多渗透一些能够训练他们自主思考观察的题目,巧妙利用集体思考的氛围,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在讲评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用点拨的形式给予孩子一些提示,从扶着走到让他们逐渐适应自主观察的过程,也是考验教师耐心的过程。

四、学会思考

人,之所以比动物高级,在于思维的优越性。学习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活动。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勤于动脑,多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引导孩子思考,不满足于一种方法解决问题,对问题的解剖做到透彻理解,这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程,但对于学生以后学习初高中数学,在他们的思维方式上会有很大帮助。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的课程,善于把抽象物体具体化,从生活经验中找到突破口,迁移方法,解决问题。这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平时课堂中要给孩子足够时间去自主思维,挖掘出一套自己的方法。

五、说出想法

把思维过程说出来,能够清晰自己的思路,并且以小老师的姿态把题讲出来,也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进行组织。为了让自己的语言更加清晰流畅,说前的思考过程,尤为重要,并且有意识训练他们能够根据场合调整语气和说话的方式方法。在课上回答问题时,语气要自信,条理清晰,思维流畅。在补充他人不足时,语气要委婉,态度中肯,做到尊重他人尊重自己。在教学中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规范数学语言,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在课上要鼓励孩子大声自信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不同层次的孩子都有说话的机会,并且师生间、小组间不同情境习惯大声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也是促进自己进步的有效方法。在说之间慢慢训练学生能够从自己的话中总结出系统知识,在不断鼓励中提高自信心。我的课堂上学生是自由的、开心的,因为我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可以有课堂上的争论点,全员参与,气氛好不热闹,学生这节课的收获肯定是很大的。

作为一名新教师,要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很多细节上都要花大功夫,但是也能考验一个老师的耐心程度。学生的习惯多数是在小学定性,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上一篇:图书宣传推广方案范例(3篇)
  • 下一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