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正确处理农田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多方协作,推动农田水利建设的顺利进行。规划中将坚持以下原则:
1、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
从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要求出发,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饮水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用水、经济发展用水、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用水等方面的需求,把广大农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农田水利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农田水利综合体系。
2、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根据全区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多方论证,科学规划,慎重布局。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与供给、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需求,协调城镇与农村、灌区与乡村、骨干工程与配套工程之间的关系,优先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问题。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更新改造与新建扩建并重,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重点,讲求效益。
3、开源、节流与保护并举,建设、管理与改革同步
要坚持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保护,并把节约、保护放到优先位置。加强水利投、融资机制、水价形成机制、公益消耗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改革;深化水管单位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体制、健全法制、改革机制、强化管理能力、保全工程能力、扩展服务能力、促进全区农田水利全面发展。
4、加强与其它相关规划的协调
要做好与经济社会、水资源综合利用、国土整治、城镇发展,以及水利、农业等专项规划的衔接与协调。
5、量力而行,通力协作,稳步发展
依据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按照财政资金和群众自筹可能,合理确定农田水利工程发展规模和建设速度,并采取积极措施,在积极争取各级政府扶持的基础上,动员广泛社会力量的参与,水利、农业、财政、发改委等部门分工明确,通力协作,稳步推进,使农田水利建设成为全区各部门的共同行动,全面实现农田水利建设目标。
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包括工程质量行政领导责任制、参建单位工程质量责任制以及工程质量检查监督验收管理办法等。严格控制工程投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积极参与,及时协调处理好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全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局面,切实保障本次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确保按计划、按标准、按质量完成。
二、水利建设
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水利事业。基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服务。
主要内容是:
(1)采取蓄水、引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为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和发展农业创造良好条件;
(2)采取灌溉、排水等措施调节农田水分状况,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改良低产土壤,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服务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基本农田。主要内容是:整修田间灌排渠系,平整土地,扩大田块,改良低产土壤,修筑道路和植树造林等。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基本任务,是通过兴修各种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和采取其他各种措施,调节和改良农田水分状况和地区水利条件,使之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促进农业的稳产高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田水利建设正处在难得的历史机遇期。首先,中央对加快农田水利建设高度重视。加快推进土地出让收益用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中央和省级统筹,落实农业灌排工程运行管理费用由财政适当补助政策。其次,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中央提出力争到2022年全社会水利年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总投资达到4万亿元;我省十二五”水利投资要达到1500亿元,年均争取中央投资要在2010年49亿元基础上翻一番;特别是中央要求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是解决农田水利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的重大突破。第三,加快水利建设上下形成了共识。省委、省政府结合我省实际,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全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牡丹江市出台了《关于强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国家和省这种高频率、大力度、超常规的举措,预示已迎来了水利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黄金发展期和提升跨越期,我们要抓住机遇,把握大势,切实增强责任意识、紧迫意识,奋力开创牡丹江市农田水利建设新局面。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加快牡丹江市农田水利建设也面临巨大的挑战。第一,牡丹江市地处山区、半山区,坡耕地占70%,坡耕地距主要江河水源较远,高差较大,地下水资源又相对贫乏,建设农田灌溉工程的投资高、难度大。第二,由于牡丹江市不属全省粮食主产区,也无全国重点大江大河,大型灌区少,特别是市本级,耕地面积少且分散,受国家投资导向和地域资源制约,争取大江大河治理、特大防汛抗旱经费、大型灌区续建配套等大项目困难。第三,牡丹江市各级财政历来比较紧张,多年来只对部分重点水利建设项目提供部分前期工作经费,加之建设成本提高,增加水利投入难度进一步加大。
2目标和任务
2.1发展方向。
围绕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加强城郊棚室蔬菜生产和创建粮食高产示范田四大特色农业板块,加快构筑现代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全面提升发展牡丹江市精品农业、品牌农业、打造绿色有机食品之都的支撑力和保障力。
2.2实现目标。
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灌溉面积达到240万亩,灌溉率提高到27.2%,力争全市食用菌、蔬菜、瓜果等高效经济作物灌溉率达到100%;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主要中小河流及重点山洪沟防洪减灾薄弱环节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全面提升我市农田灌溉能力、防洪减灾能力和促进农业增产增收能力。
2.3主要任务。
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实现六个提高”,下面简述其中三方面:
2.3.1实施水源工程,进一步提高农业用水率。
一是建成穆棱市奋斗水库、海林市斗银水库和市区林海水库工程,争取开工宁安市马河四道,海林市开化、发河,穆棱市东风、福生,林口县清茶馆、滨海等中小型水库;二是完成16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168座塘坝维修任务;三是沿牡丹江、穆棱河、绥芬河两岸新建一批提水工程,维修改造86座泵站。到十二五”期末,全市新增库容6.5亿立方米,新增提水泵站20处、4000千瓦,力争新增农业用水量2亿立方米。
2.3.2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能力。
重点完成宁安响水、市区南江、海林新安、林口建堂、穆棱市八面通、东宁县三岔口等30个灌区的新建配套改造工程,完成宁安响水、海林山市、穆棱八面通等3个水田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建设,努力实现全市大中小型灌区配套工程的维修、改造、更新率和固定渠道的衬砌率达到35%,其中大中型灌区干支渠道达到100%。
2.3.3实施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进一步提高农田灌溉的科技含量。
抢抓国家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机遇,以温室大棚蔬菜、黑木耳、食用菌等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微、滴、喷灌等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重点完成西安区温春镇、宁安市宁安镇、海林市海林镇、东宁县东宁镇等旱田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到十二五”期末,全市高效经济作物灌溉率力争达到100%。
3对策和建议
3.1破解发展难题。
通过整合灌区资源、精心包装做大项目,破解牡丹江市灌区资源少,争取国家大型灌区投资困难的难题;充分利用牡丹江市列入全省经济作物高效节水灌溉试点市机遇,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破解牡丹江市不是全省粮食主产区,对接粮食产能工程投资政策困难问题,打造全省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效经济作物节水灌溉示范区。
3.2多方筹集资金。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立足我市实际需要,积极对接国家和省投资政策,最大限度地争取国家和省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资金、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与配套资金、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资金、泵站建设及配套维修改造项目资金和节水增粮”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资金。二是切实加大地方财政投入。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重点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的政策,用于大型灌区田间工程配套、灌区小型水源工程建设、中小型灌区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和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等;严格执行从城市建设维护税中提取水利建设资金的政策,切实加大市、县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资金的支持力度。三是集中整合涉水资金。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统筹规划、配套建设的原则,集中整合使用农田水利建设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商品粮基地建设、土地整理等,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3创新体制机制。
目前,全县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已全面开展,为了切实抓好这项工作,确保我县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于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重要作用。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坚持不懈地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随着县域经济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民生水利建设滞后、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地下水环境日趋恶化、水源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逐步暴露,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平已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加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显得更加必要和迫切。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认识农田水利建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全面性、战略性地位,站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全力以赴,积极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完成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各项任务。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搞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今冬明春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土资源保护能力的目标,以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灌区“三修两清一绿化”为中心,以多渠道增加投入为保障,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整合各种资源,动员各方力量,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确保工作力度大于往年,资金投入多于往年,各项措施优于往年,综合效益好于往年,为保证粮食生产、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生态环境提供有力支撑。主要任务是:整修干支渠306公里、斗渠893公里,维修建筑物450座,检修机组85台套,绿化河流、渠道12公里;新修基本农田1000亩,改造提高基本农田30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平方公里,解决1.2万人的饮水问题。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抓好“三修两清”工作。各镇、各灌区要把此项工作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抓好落实,集中力量,全面投入冬修工作。渠道整修要达到无险段、无秸秆、无杂草、无淤泥、无死角,恢复设计断面;控水建筑物要启闭灵活,量水设施要计量准确;机电设备要运转安全正常、高效低耗,机房整洁卫生。在全面抓好灌溉渠道整修的同时,要把重点放在干、支、斗三级骨干渠道及样板渠道的整修上。各镇要抓好一条样板渠道整修,县属灌区要抓好冶峪河西干渠及西二支渠,张家山一、二级支渠,红旗一、二、三级干渠,党家堡总干渠、一级高渠、三级干渠,云二支渠,云阳站引水渠道及输水干渠,高庄站一、二级干渠等十五条样板渠道整修,促进全县冬修工作顺利开展。
(二)切实抓好绿化工作。县农林、水利、财政等部门及各镇,要把绿化工作列入今冬明春工作重点,加大力度,夯实责任,抓好落实。农林局要抓好全县冬春绿化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指导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全县绿化任务。水利局要抓好河道、渠系、水库绿化工作,绿化长度12公里,植树0.5万株。财政局要及时筹措拨付绿化资金,确保今冬明春全县绿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认真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各有关镇和水利部门要把解决群众饮水困难、饮水安全问题作为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突出抓好太平竹范、云阳白家、中张刘解、西王、坡西等20处人饮工程建设,加快进度,按时完成建设任务。
(四)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坚持统一规划、整村推进、综合开发的原则,实行新修与改造提高并举,土地治理与水利配套并重,国家项目补助与群众筹资筹劳结合,组织群众大力开展修田造地,增加基本农田数量,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县水利局要加快年中央财政小水重点县项目、农发党家堡灌区节水配套项目、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年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项目建设步伐,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各镇要广泛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荒坡、荒滩、旧庄基复垦,增加全县基本农田数量。
(五)切实抓好排水沟掏修工作。各镇要充分认识排水沟掏修工作对促进防汛工作的重要作用,切实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对辖区的各级排水沟进行全面检查,针对排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要落实技术员负责指导,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掏修方案,突出抓好三渠镇雪河干沟、云阳张屯支沟、蒋路中山干沟、永乐支沟等重点排水沟的掏修工作,完成掏修任务181.74公里。
(六)继续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治理整顿工作。各有关部门和沿河各镇要按照《县政府关于严厉打击河道非法采砂活动的通告》精神和河道整治工作要求,继续开展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对非法偷采户及影响行洪的障碍物、建筑物要,防止死灰复燃。对在整顿过程中出现的顶风作案或暴力抗法等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决不姑息迁就。同时,要加快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河道管理工作规范化。
三、加强领导,确保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镇、各有关部门要把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全面部署,明确职责,夯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推进。要实行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深入施工一线,加强检查指导,抓典型,树样板,推动全盘。县发展和改革、水利、农发、农林、文体广电、电力、公安、财政、国土资源、安监、环保等部门要按照统一部署,通力合作,确保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顺利进行。
(二)多方筹资,加大投入。要按照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模的原则,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积极动员组织群众投工出资,开展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合理运用水利建设基金,加大财政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以奖代补、扶持引导、市场运作等方式,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充分调动受益农户和社会各界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多元化投资格局,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要严格资金管理,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保证水利建设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