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古代寓言两则》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⑵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在日常生活中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对事物不能墨守成规、迷信教条,应该遵守客观事实。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 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五、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
一、放导入,激发兴趣 1、先学《矛与盾》: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然后,整体感知寓言大意,试着说一说: 1、自己边读句子边看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 3、全班交流质疑。教师重点指导难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导学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 4、把句子意思连起来,练习讲寓言故事。先自己讲,再指名讲。评议:讲得是否正确,语句是否通顺连贯。
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受到启发 ⑴ 卖矛又卖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帮那个人总结一下教训;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不实事求是,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尴尬境地的人,告诫人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讲究分寸。(引导学生回忆、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让事实说话,既检验了学生对寓意的理解,又有效地引进生活的活水,加深寓意的体会。)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2、练习背诵课文。(“熟读成诵”,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达到“其词若出吾之口,其情若生吾之心”的境界。) 矛与盾 矛之利:无不陷事实求是 前后一致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2、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郑人置履》。(板书课题)谁能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有一个郑国人买鞋。那他又是怎样买鞋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 2、检查自学情况。 ⑵ 本文讲什么事?(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事。)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2、交流: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理解:“郑人有且置履者”,意思是:“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一双鞋”或“有一个打算买鞋的郑国人”均可。“已得履”,“已经拿到了鞋”。“乃曰”是“于是说”的意思。“及反”是“等到返回来”,“人曰”即“有人说”。“何”是“为什么”。 3、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什么地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的办法。) 郑国那个买鞋人和楚国卖矛和盾的人同样可笑。在生活 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例说一说。
五、作业郑人 不得履墨守成规不遵守客观事实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