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小学英语作文 初中英语作文 高中英语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 大学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模板 英语名言 英语美文 作文大全 一年级语文教案 二年级语文教案 三年级语文教案 四年级语文教案 五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2016小学语文第5册第二单元教案分析

时间: 2016-07-04 19:59; 作者: 邓勇  电脑版浏览
第2课时

师:无论是人还是动物,可爱就格外地受欢迎。那么你是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了小山雀的可爱呢?用心地默读课文,标出相应的词、句、段,细细体会。

有感情地为大家朗读你标注的文字,谈谈你的体会。

〖预设〗:

1、“这两只小山雀都是瓦灰色的,白色的两颊鼓鼓的,上面有几个黑斑。”

 (1)、生朗读,谈体会。

 (2)、师生评价。

 [(3)、师点拨:这段外貌描写确实不错,颜色词用得准确,“鼓鼓”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小山雀的憨态可掬,尤其是抓住了“黑斑”这个特点——人们常说“哪个哪个小姑娘脸上长着几个小雀斑,真可爱”。“雀斑”也许就是小山雀脸上的黑斑呢!忽然觉得它们又多了几分淘气。一起来读出它们的可爱样子吧。]

 (4)、学生读句子。

2、“我用望远镜耐心地观察它们,直到后来,……我用手指头摸摸它的背,它还是像死了似的躺在那儿。”「展示第三屏」

(1)、生汇报。

[(2)、师引导学习观察顺序:起初作者用(望远镜)观察小山雀,(板书:远)后来又来到他的身边(碰碰、摸摸),(板书:近)这种观察的顺序就是——由远及近。(板书:由远及近)那同样的,先观察近处,再观察远处就是由近及远。(补充板书)]

(3)、这部分描写作者和小山雀的动作时用的很多词妙极了,标出来,品味品味。

 [理解——悄悄地(绕)、偷偷地(走)、碰碰、摸摸、纹丝不动等词语,体会作者小心翼翼,怕惊动山雀的心理,感受小山雀的机智可爱,领悟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之“静态”观察。]

(4)、指导朗读。

 3、两只小山雀的对话部分。

 师:最精彩的一幕上演了!想不想扮演小山雀体会一下当时那紧张又充满友情氛围的情景?

(1)、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表演。

(2)、指名一到两对同桌分别进行朗读和表演,请其他同学担任旁白。师生于评价中进行朗读的切磋、交流。

[(3)、重点强调“劝告”与“警告”的区别,体会自由山雀紧张情绪的升级,指导练习朗读。]

小练笔

一、说说上一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观察方法和写作知识。

二、(展示第十八至二十二屏)欣赏各种动物图片和叫声。

[三、把观察到的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注意它们的动作和叫声,猜猜它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把你的猜想写下来。]

四、把所写的话读给小伙伴听。

板书设计:

. 山雀

远处观察

近处观察

更近处观察

自由的山雀

拘禁中的雀

“我”想到

[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目的在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小的山雀勤劳、聪明、机智、团结、互助、友爱的高尚品质,受到关爱他人的教育。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品悟课文,理解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品读细腻不重复,恰到好处地突破了教学难点。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根据它们的叫声、动作,猜一猜它们在想什么,会说什么?把自己的猜想写下来。读写结合,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7 寓言两则

设计思路:

[这篇课文是精读课文。分别是《狐假虎威》《鹬蚌相争》两则寓言。教学时先通过看动画片导入把优化、美化、和谐化带进语文课堂各环节,接着读一读演一演文本;以“八步法”完成自学课文,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预习的自觉性,扫清学习课文生字的障碍;重点部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启发学生领悟寓言寓意。]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两则成语的寓意,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 认读文中“狐、威、茂、狸、 兽、 违、 抗、 撒、顿、肉”10 个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写“狐、假,虎、威、茂、寻、狸、扑、疑、猴、猪、鹿、害、肉、吵”1 个生字。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的内容和寓意;练习有感情、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寓意是什么。]

课前准备:

1.教学 2.头饰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看动画片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曾学过哪些寓言。

2.(展示第三屏)看动画片《狐假虎威》,谈观后感受。

 [贴出虎、狐图:同学们,这是什么动物?

    板书:狐虎

 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的有什么看法?

    板书:狡猾威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语言故事:

    板书:假威

齐读课题;质疑:有什么问题吗?(“假”什么意思?)

导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采取自己喜欢的办法解决这些不认识的字。

 2.标出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4.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 ]  

老师在课前布置大家以“读(课文)—圈(生字)—画(新词)—匡(三字或四字词语)—拼(生字)—写(生字)—组(两个词语)—听(听写生字)”八步法完成自学课文。老师不知道大家是否做到了这些要求。因此请大家看屏幕和上面的生字、词语打招呼吧!

1.(展示第四屏步骤一)带拼音齐读生字词。

2.(展示第四屏步骤二)去掉拼音男生读生字词。

3.(展示第五屏)女生读单个生字。

三、学习课文,感知课文。

[ 1.初读课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狸怎样?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狐狸的狡猾?]

3.小组交流、讨论、并研究怎样读出这些句子的语气。

4.小组汇报、品味语言、教师点拨、研究朗读。

[1.出示学习指南:自读——再读——从字、词、句、标点、感悟、体会等方面标划圈点自己的新发现——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指正——畅所欲言,大胆汇报。(展示第六屏)]

2. 快速自读一次课文。

3. 再读课文,把自己的发现标记出来和同桌交流。

4. 指名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四、交流展示

(1)感悟课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表演:什么样?狐狸这时心里想什么?“你敢吃我?”怎样读?]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是说话时什么语气?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狸说的话:

  [指名读:思考:此时狐狸什么神态?(昂首挺胸、摇头摆尾)

  赛读,感悟狐狸的狡猾。]

1.(展示第七屏)出示句子。多种形式品读,说说感悟或新发现。

2.抓住“骨碌碌一转”“扯着嗓子”“你敢吃我”指名演一演。

3.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探究哪种读法更合适?练读并评议。

4.再次朗读,说说感悟。

.师相机肯定、总结寓意。

五、反馈拓展

[表演感悟狐狸的动作神态。

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1.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1)自愿组合练习。

(2)带上头饰进行表演。

2.拓展思维:

[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六、布置作业

1. 把《狐假虎威》讲给爸爸妈妈听;把自己看过或听

过的寓言故事讲给同学听。

[2. 续编《狐假虎威》的故事。]

第2课时

一、猜谜语导入

1. (展示第八至十一屏)猜是什么寓言故事?

[2. 解释什么是寓言?如何学习寓言?(“寓”字里面有“道理”,“言”字里面有“故事”。)]

3.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鹬蚌相争》。

(板书课题,“鹬”“蚌”两个字写在田字格里。)

二、过关生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读一读:鹬蚌相争 毫不示弱 啄 夹、啄、夹各是什么意思?]

3.再读课文,思考:鹬和蚌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4.读词:

[从这“蚌 ”个字形你知道了什么?(展示第十二屏)这有一个蚌,你见过吗?

“啄 ”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啄一下。

“夹” 什么意思?能做个动作吗? 能把这四个词

都用上,结合课文内容说一两句话吗?(鹬啄蚌,蚌夹鹬。)]

.过渡:鹬和蚌之间又会怎么说,怎么做?结果怎样呢?

三、品读故事

1.默读课文,思考:(1)鹬和蚌为什么会争斗起来呢?

(2)它们是怎么争斗的呢?

(指答读文)

2.展示:鹬蚌相争时的对话内容的文字片

3.指导学生朗读

[4. 同桌再练着读读,可以加上表情、动作;再指名读,评价;男女生赛读。]

. 双方互不相让,谁也不可让谁,结果怎样?

. 把这则寓言再完整地读一读,注意读出语气。

7. 谈谈读后感受或体会。

四、交流展示

[1. 问:谁还想读?谁当这只鹬?你就是这只鹬,你就是这个蚌。老师给你们旁白。其他同学,咱们要看动画片喽!]

2. 问:你们笑什么呢?(指名3-4 人。)

3. 动画片挺好看的,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自己演一演?四人一组自编自演。

4. 指1 组演。其他同学思考: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师对鹬和蚌:听了他们的提醒,你想说些什么呀?

[4.鹬和蚌谁也不肯放开谁,谁也不肯让着谁,双方互不相让,结果怎样呢?(被渔夫捉去了。)]

.请学生戴上鹬和蚌的头饰进行表演。

. 出示图:假如,鹬和蚌从渔夫那里逃了出来,有一天,鹬和蚌又相见了,他们之间会怎样说?渔夫又来了,他们又会怎么做?

[7.看来他们也明白了互不相让,只能让别人得利的道理。再读这个小故事,体会其中的道理。]

五、反馈拓展

1.这个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这是原文,读一读吧!出示原文读一读。

[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

1..展示:鹬蚌相争的完整动画片。

[2.指名分角色朗读全文,请学生思考:鹬和蚌为什么会一起被渔夫捉去了?你认为鹬和蚌怎样做就可以不被渔夫捉去?]

3.讨论: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总结:一个简短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魅力。有兴趣的话,课下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你懂得会更多。

七、作业:选择其中一个来完成。

1.续写《鹬蚌相争》;

2.把课文改写成课本剧。

[再去搜集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读一读,体会它蕴含的道理。]

板书设计:

7 寓言两则

狐假虎威

虎 狐 百兽

鹬蚌相争

鹬 蚌 渔翁得利

[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这则寓言的教学结合上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发展想象力,并通过表演及引发争论,感悟狐狸心理和语气。不仅重视语言的感悟,更注重学习方法的掌握。《鹬蚌相争》这则寓言的学习在点拨生字中自然引导感知课文内容。以读代讲,培养读中理解的能力。以表演的形式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并延伸了故事内容,为续编故事铺上合理的台阶。进一步理解了《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的寓意是什么。 . .

    返回栏目
  • 上一篇: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点梳理(人教版)
  • 下一篇:三年级语文上6蜗牛教案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