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1、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 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形散神聚的写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老师让每一位同学都听了《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首曲子,那么谁来说一说你对这首曲子的了解有多少?这首曲子是施特劳斯继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之后的又一首著名的圆舞曲,同学们在听了之后有怎样的感受呢?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自然风光优美,建筑艺术典雅。身处城市中的我们,一定觉得森林离我们很遥远,那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中国当代作家冯骥才去感受维也纳森林的魅力吧! 1、打开书本,自由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眩惑:迷惑。张目:睁眼。颁布:公布,发布。 埋伏:在估计敌人要经过的地方布置兵力,伺机出击。 目力所及:视力能达到的地方。 森森然:树木茂盛繁密惑军队整齐威严。 2、指名读课文,领略了维也纳森林的魅力。 ②要求学生圈画出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语句,并加以体会。 (1)景色美;(2)面积广;(3)作用大。 (1)景色美 “维也纳人的眼睛整天为城市的奇光异彩所眩惑,此刻觉得绿色真是一种净化眼睛和心灵的颜色。” 指导朗读,读出维也纳森林的美。 “维也纳的森林到底有多大?有人说40平方千米……整个国土的44%被森林覆盖。” 这是一个反问句,把它变成陈述句该怎么说?反问句的作用是什么? (3)作用大 “森林不单使人赏心悦目,还神奇的调节着气温。” …… 结合我们身边的事例来说一说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 (水遇热形成的水蒸气即烟雾) 说明维也纳空气清新。为明确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中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找一找,画一画,并说说理由。 4.最后全班交流,以读促悟,读中感悟。 1.围绕老人的外貌和手的细致描写来谈。 3.围绕老人的语言描写来谈。体会老人的执着与坚强。 4.围绕老人的那幅画来谈。 二、抓重点段落,升华情感。 三、带着体会到的感情再读全文。 假设老人当选了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你打算怎么给他写颁奖词?练一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