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1.学习两首古诗,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难点理解诗的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两课时梅 花 诗意: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诗意:远望知道是花不是雪,因为有缕缕清淡的香气从远处飘来。已讶⑥衾⑦枕冷,复见窗户明。[句导读:诗人分别从感觉上和视觉上写夜雪。]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句导读:诗人从听觉上写夜晚下雪可感而不可见的特点。]字 词 导 读 a
①数枝:几枝。③遥:远。⑤暗香:幽香。⑦衾:被子。
1.理解诗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3.背诵并默写古诗。生字卡片。一 初读诗句,了解主要内容2.对照拼音朗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4.指名朗读全诗,重点纠正读音。二 细读诗句,理解诗意2.朗读第一行诗,想一想是什么意思。“墙角”点明了梅花开放的位置。“数枝”指几枝,言极少,说明形单影孤。4.读了这行诗,你有什么感受呢?(梅花如此形单影孤,不禁使人生出怜爱之情。).自己朗读第二行诗,想一想这行诗的意思是什么。“凌寒”,冒着严寒,为全诗点睛之笔。梅花在严寒中开放,本是自然规律,而一个“凌”字则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傲立严寒,坚强不屈,不由得使人顿生敬畏之情。不仅如此,诗人还以“独自”来修饰“开”,让人觉得梅花气压群芳,孤傲无比,这般“傲姿”不能不使人肃然起敬。8.反复朗读,加以体会。(1)提出不懂的词语,大家一起分析它的意思。遥知不是雪:虽然不是雪,而偏偏联想到雪。以雪作比,意为梅花色洁如雪,这般清丽高洁,实非白雪可比。(3)从这两句诗中,你又体会出梅花有什么特点呢?(强调了梅花“色洁如雪”的特点,也突出了它“幽香袭人”的特性。)三 再读诗句,体会作者的心境2.说说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并分析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4.再读诗句,边读边思考,从“凌寒”等词语中体会作者表面上赞美梅花凌寒独放,实际上是在表白什么心境?(可适当地作背景介绍)需要注意的是,对诗人心境的体会是个难点,只要有所体会即可,不必深究。四 布置作业: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1.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教学不但要掌握全体学生发展的共同特点,而且要熟悉学生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1.学习古诗《夜雪》,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出诗人被贬江州,独处异乡时的寂寞、孤独、凄苦的心情。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背诵古诗。课文中的插图。一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2.这首诗描写了什么?(一幅冬夜雪景。)4.请你说说,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语言美,冬天的晚上真寂静,雪景真美等。)1.小组合作,初步理解字、词的意思,读懂古诗。(1)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①“讶”是奇怪的意思。 ②“衾”是被子,“衾枕”在诗中是指被窝。 (2)运用扩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已,已经。 冷,寒冷。 明,明亮。 知,知道。三 理解诗句2.小组讨论。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是一句倒装句。时时听到竹枝被雪压断的声音,所以知道这场雪下得很厚。1.在整首诗中,哪句话体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学生质疑:为什么诗人在被窝里还会感到寒冷?为什么诗中说雪大要用“重”字?五 整体升华2.诗人当时会想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学生1:他此时想到了他的家人,想到他们是否为他而受到连累,他们的生活过得怎样?…………2.课文插图能够帮助学生想象画面,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图片创设情境,把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知诗歌营造的情境。 1.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梅花》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王安石。4.语文趣味活动——猜谜语。三哥说话要喝水,四哥说话雪花飘。白居易(772~84),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唐代诗人和文学家,有“诗魔”之称。早年家境贫困,颇历艰辛。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与元稹友谊甚笃,与之齐名,世称“元白”。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