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教材编排特点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共安排了四篇文章:《圆明园的毁灭》、《狼牙山五壮士》、《难忘的一课》、《最后一分钟》。其中前两篇为精讲课文,后两篇为略读课文。
《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一分钟》是一首富有时代感的诗歌,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体裁不一,有叙事性的散文,有抗日英雄的事迹和作者的亲身经历,也有诗歌,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加以运用。另外,通过学习,要让学生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学情分析
针对五年级学生年龄特点,以前所看的影视和文学作品大多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本组课文同时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客观地再现了屈辱的历史,目的在于激发读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所以本组课文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证。
因为本单元的事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所以教学前的搜集资料尤为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采集资料,并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促进理解内容,达到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
理解文章内容时,采用以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读中感悟,抓住重点句段读,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人物强烈的情感。
单元学习目标
1、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并进行积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和抗争史。
4、领悟课文的写作和表达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单元学习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通过分析品味,有感情地朗诵等手段,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
【难点】
引导学生揣摩课文的表达形式,体会表达的效果。既着眼于遣词造句,又着眼于课文的篇章结构。
21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识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想象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景观。
难点: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设计者设计意图一、导入: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也把深深的仇恨烙在每一格中国人的心里。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伟大民族却只能紧握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灰烬。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中去感受它当年的辉煌,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
二、整体感知课文
1、齐读课题
2、指名读课文
A、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换来评价圆明园的地位和文化价值
B、同学们概括得真准确,这也是作者对圆明园的评价
三、细读课文
1、出示:圆明园的美景
2、看完后大家说感受
3、圆明园真美呀!这是大家发自内心的感叹,那文中哪是描写圆明园的布局和美景呢?
4、生自由读2、3段。
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
思考:这段写什么呢?
2、圆明园的布局怎么样?可以用那个词来形容他的布局?(众星拱月)
3、指名说说“众星拱月”的意思。(出示)
4、圆明园的布局带给你什么感受?(规模宏大、风格独特)
学习第三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三段,看看这里的哪些美景吸引了你?说说喜欢的理由。
2、这里的建筑有的风格各异,有的充满诗情画意,有的中西合璧,漫步其中你有什么感受?
3、那作者是如何想象漫步园中的感受的,齐读这句话
学习第四段:
1、出示:圆明园的部分文物、
2、哪段是描写文物的?谁来读读。听的同学画上说明圆明园收藏文物多和价值高的词语。
3、从这些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读到这你什么心情?有感情朗读
学习第五段:
1、默读第五段,看看园林是怎样毁灭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侵略者采用了哪些手段?(拿、掠、搬、运、毁)
3、你觉得侵略者怎么样?
4、文中那些词最能体现侵略者的野蛮、贪婪、无耻(勾画出来)
指名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出示:文中毁灭圆明园的话)齐读该段
、(出示:毁灭圆明园的录像)
看完录像你想说什么?
学习第一段:
在同学们的发言中,我听出来大家对侵略者的仇恨,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贫穷落后就要挨打,侵略者毁掉的不仅是中国的文明,也是世界的文明。
指名读第一段,文中两个“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损失巨大、愤怒、痛惜)
四、总结
这个损失现在已经无法弥补,但是我们中华民族已经站起来了,神州五号、神州六号飞天了,就在不久前嫦娥一号也奔月了,中国人已经扬眉吐气了,为了不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上演,让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借助,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
通过播放录像,感受侵略者的野蛮、无耻、贪婪,激发学生的情感。
22 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感受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惜为祖国为人民的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了解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了解课文在安排材料上是怎样突出重点的。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文本,自学生字词,收集、阅读抗日英雄故事等有关书籍,或组织学生观看《狼牙山五壮士》电影。有条件的可让学生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抗日战争的资料。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内容设计者设计意图一、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1、从《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2、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这个问题的讨论要充分一些,如壮的含义、什么样的人叫做壮士?
3、初读课文,认真思考上述问题。
4、反馈:勇敢地献出生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同学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看得出来吗?
二、抓“壮”读文,领悟大意。
1、字词反馈: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后鼻音(奉、绷)、翘舌音(撤、振);多音字(着、磨)。
2、默读课文找出最能体现“壮”字的段落。
3、引导自学重点段,用表解法比较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语言。
4、在学生有所领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详略,烘托“壮”气。如第一段、第三段不是正面写五壮士勇敢精神的,可不可以删去不写,为什么?
三、突破重点,明确文题。
1、读文,说说课题为什么要用“五壮士”而不用“五战士”?
2、说说课文是怎样围绕“壮”字来写的?那些地方给你印象最深刻,使你最感动?为什么?
3、通过学习、体会,你不想为我们的五壮士发出由衷的赞叹吗?
四、学习提示,理清脉络。
1、说说作者安排了那些材料,运用了什么方法。
2、反馈: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这些材料: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3、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二段(第2自然段),第三段(第3自然段),第四段(第4-自然段),第五段(第7-10自然段)
五、指导朗读
1、找出最感动的地方自由读,想想该用什么语气?
2、同桌交流、互赏、评价。
3、指名朗读,推荐高手做示范。
六、品评总结
1、采用多种方法朗读课文,深刻地来感受狼牙山五壮士的革命精神。
2、总结:《狼牙山五壮士》是以“壮”字贯穿全文,为了说明“壮士行为”,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五步材料(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说他们是壮士是最贴切不过的。
板书:
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诱敌上山 勇 崖这是在学生基本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五壮士“壮”的内涵。
从揣度作者安排材料的思路上去理解课文,读写结合,提高阅读能力。
在读中受感染和教育,加深对语言文字的亲和力。
通过品评朗读,让五壮士为革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展现出来。
《难忘的一课》 教学预设
通过背景资料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台湾人民对祖国深厚、强烈的感情。
通过拓展阅读,加深感悟,从而受到爱国主义的陶冶和感染。《最后一分钟》 教学预设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自主学习诗歌,运用已有的方法掌握生字新词以及诗歌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学生通过资料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