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想象作者寻访隐者的情景,体会其失望的心情,感受童子的率真与坦诚。【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2.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古诗《寻隐者不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寻隐者不遇》 2.初读诗歌,学习生字。3.简介作者。 4.解题。(贾岛寻找隐士而没有找到)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1)“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由“言师采药去”可知道什么?还可以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预设:从“言师采药去”,可知隐士去山中采药去了。这是谁说的?(童子说的)由此推测诗人问了些什么?(板书:此) 从童子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语气、神态) (诗人听后的动作、神态,看到山的幽深,心想:那到哪儿去找啊!)(1)读完全诗,你们觉得作者所抒发的感情是什么?请谈谈理由。 (3)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三、积累背诵 1.课下把学到的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
2.课下搜集贾岛其他的诗作读一读。 1.略3.“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的意思是:诗人在一棵松树下见到一个童子,询问他师父哪儿去了?童子说师父采药去了。 采 药 此
本节课,我充分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以诵读为媒,读写结合,教学形式灵活多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分析】【作者介绍】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河北省涿州市人。贾岛人称“诗囚”又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下工夫。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寒岛瘦”,孟郊人称“诗囚”,贾岛被称为“诗奴”,一生不喜与常人往来,《唐才子传》称他“所交悉尘外之士”。他惟喜作诗苦吟,在字句上狠下工夫。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唐代张为《诗人主客图》列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怀民《中晚唐诗人主客图》则称之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门”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孙晟等人十分尊崇贾岛,甚至对他的画像及诗集焚香礼拜,事之如神(《唐才子传》、《郡斋读书志》)。贾岛著有《长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丛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长江集新校》,用《全唐诗》所收贾诗为底本,参校别本及有关总集、选集,附录所撰《贾岛年谱》、《贾岛交友考》以及所辑贾岛诗评等,较为完备。
【与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4.云深:指山上的云雾。处:行踪,所在。苍松下,我询问了年少的学童;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山中。【赏析】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来到“松下”问“童子”, 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隐者” 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这首诗除了语音简练,形象鲜明,还很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