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围绕“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就选编了这首气势浩大的《望天门山》。《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作者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的诗篇。这首诗是李白2岁时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第一次离开四川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乘舟顺江而东,在经过安微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写下的。诗中的第一句写山,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第二句写水,写了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长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第三句写远望天门两山所见的雄姿,第四句则点明“望”的立脚和诗人的淋漓兴会。选编这首诗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学生对诗人李白并不陌生,之前就学过他的诗篇《望庐山瀑布》,了解到他这写了大量歌颂祖国山河的诗篇,在理解古诗上,沿用以前理解古诗的方法“增换调补”来理解诗意。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古诗,认识4个生字,这4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过程与方法: 通过理解古诗,朗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四、 教学重点和难点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及特点,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五、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意图1.:出示《望庐山瀑布》 2.了解作者李白 3.你还学过李白的哪首古诗? 4.提示课题,理解“望” 生说对诗人的了解以旧知唤新知,创设古诗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自读课文。提出要求:注意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预习情况。 出示:断、楚、孤、帆 师运用字理识字引导学生学习生字。 出示写有古诗的小黑板。 3.再读课文。提出要求:把句子读通顺,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要求:①自由读。 ②指名点读。 ③教师范读。 通过学生自读诗文,学习生字,识记生字,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加深学生的印象。 让学生试读,教师加以指导纠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学生在读古诗,注意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及特点。1.过渡。 2.出示:天门、楚江、孤帆、日。 3.结合画面及文中注释,说说读懂的和不懂的内容。 4.学习第一句。理解“开”,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学习第二句。:江水视频及第二句。理解“至此回”。指名读读! .小结理解古诗的方法“增换调补”来理解诗意。 7.学习第三、四句。运用学习一二句的方法,自学这两句诗,同桌互助。 8.师点拨,理解“出”。 9.说说整首诗意,想象画面。 10.指导朗读。教师范读,跟读, 指名读,男女分组读,齐读,师引读,师生配合读。课标提出: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在这一环节中,则设计了学生的质疑和解疑,培养学生勤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理解诗句中,通过抓“开、回、出”等关键字,启发学生想象,使之在循循引导中理解诗意,内化语言,从而感受山之气势,水的澎湃。 培养学生自学和互相帮助的能力。 体会诗人用字的巧妙1.过渡。 2. 播放视频:李白是什么情况下写的诗,说说诗人当时的感受?师讲解。 2. 比一比,看谁最先把这首诗记住? ①快慢赛读 ②轻重赛读 ③快乐读 3. 感情朗读,背诵全诗。配音乐通过形象的视频、生动的讲解及入情入境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喜悦的心情,从而达到声随情动情更深的古诗欣赏境界。 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古诗。感觉读古诗的快慢、轻重等。 让学生边背边想象天门山的景色,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得到升华。1.出示:生字“断、楚、孤、帆”。说说书写这4个生字要注意些什么? 2.师范写 3.写在《写字本》上课标提出:中年级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这一环节则是训练学生的书写。1. 总结学诗的方法。 2.结合板书,总结诗文表达的感情。 3.有感情的诵读全诗。 4.找一找描写祖国山河的诗文读一读,记一记。引导学生识记理解诗文的方法,以感情诵读升华 .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