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彭怡 (通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体会到小鸟的可爱和小鸟不吃不喝时“我”的着急心情。) 生:这时,“我”看到了窗外飞来一只鸟。 生:笼子里的小鸟会说:“妈妈,你快跑!这个小孩要来抓你了!” 生:笼子里的小鸟会说:“妈妈,妈妈,我好想你啊。我还以为永远见不到你了。” 师:那么,窗外的那只鸟又会说些什么呢? 生:窗外的那只鸟会说:“孩子,我找了你好久好久了。你怎么在这儿呀?” 师:这一自然段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学生齐读第三自然段) 生:这时,小鸟离开了笼子,飞上了蓝天,飞向了它的妈妈。 生:小鸟会对“我”说:“谢谢你!” 师:这时,小朋友高兴不高兴呢? 师:那么,“我”会对小鸟说些什么话呢? 生:“我”会说:“小鸟,你要多多保重啊!” 师:“我”放飞了小鸟,小鸟高兴,“我”也高兴,请大家用高兴的语气一起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朋友们,课文中的“我”非常喜欢小鸟,为什么还把小鸟放了? 生:因为不放小鸟,小鸟会饿死的,所以小朋友把小鸟放了。 …… 生:对。因为不放小鸟,“我”、小鸟和小鸟的妈妈都不会高兴的。 生:对。因为小鸟要吃害虫,我们要保护鸟类。 师:是啊,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去保护它们,爱护它们,不应该把它们关起来。
【评析】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情发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他作出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上述教例,充分反映了师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学生学习积极,每个学生都想当一回翻译家,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点燃了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古希腊生物学家、散文家普罗戈曾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儿童的想象力是最活跃,教师给学生插上那一双双想象的翅膀,在知识蓝天中展翅高飞。教师让学生当翻译家,充分引导学生看图后通过自己的直观感受去思、去说,给予他们思维与说话的机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名动物语言的翻译家,使学生的语言表达流畅。上述教例,教师着力训练学生的想象力,而学生在这不断参与语言实践的过程中,思维将与语言得到同步地发展,想到什么说什么,并且能把所想的内容清楚地说出来。 本文通过叙写小作者放小鸟的经过以及当时的心情,从而使学生清楚地感受到课文中的小作者非常喜欢小鸟,但他为了小鸟生活地更加幸福快乐,毅然把小鸟放了。与此同时,他的这一举动使自己高兴,小鸟高兴,小鸟的妈妈也高兴,说明我们不能只想着自己,也要想想别人。对于学生来说,从这篇课文中悟出了一个道理:鸟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类;对于教师来说,思想教育水到渠成,作品让学生受到了熏陶、感染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