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最近几年,通信业发展潜力最大的两个领域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从逻辑上讲,我们需要进一步对这两种技术进行结合,以便使信息接入既不受信息源的限制,也不会受接入者的位置限制,因此产生了无线移动互联网。它的出现给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从此,人们便可以从互联网上获取多种多样的多媒体信息。但一开始为互联网设计的互联网协议是针对有线网络的,由于无线链路本身具有固有的波动性、不确定性等缺点,在无线链路上传送时这些协议的性能将会大大减少,因而,怎样提高移动互联网的性能和怎样发展无线移动互联网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本文就将对移动互联网及宽带无线通信的未来发展进行详细的介绍。
1、移动互联网发展呈现多元化
在上世纪90年代,移动通信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发展;随着用户对无线服务全业务类型和泛在化的需求,日益呈现出移动通信宽带化及宽带移动化的特点,“两化融合的推动使移动互联网成为宽带无线通信的主要发展目标。
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已不再是障碍,使用手机观看视频也将不再是看上去很美的情况,用户、运营商的期待值通过移动互联网实现。然而,音视频业是实现让所有人都能通过任何一种物理网络方便地获得所有想要的信息服务,它的最终目是实现无所不在的视频。语音短信和视频呼叫的互动,所有使用者都可以收到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实时消息,并能够用音视频、文本或图片等信息与其他人互动。
这就是移动互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多媒体业务不仅仅指单向的用户接收信息,还指更多模式的互动。呼叫中心可以使用这样的互动和用户进行更好地交流,使用户更直接地感受运营商以及企业的服务,更高的满意度指数由双向的沟通所成就。视频博客、移动广告、远程协助、点播影视剧等是基于ip的应用,如多媒体彩铃、视频会议以及统一通信等传统网络的视频服务都将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3g网络在行业运用当中有如下特点:第一,在行业运用当中,3g的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第二,我们3g网络的生机和活力将通过行业运用散发,在我们将3g和视频识别技术结合起来以后,使得各个行业应用的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金融、保险、环保、防汛监控、危险品等各方面行业运用都有着丰富的客户需求和广泛的应用前景。移动通信的应用领域得到拓宽,行业的服务内容得到丰富,行业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由于3g技术的普及和运用,原来移动通信已经没有办法涉足,或者极少涉足的行业运用3g时代可以得到方便的解决和实现,行业的内容得到了很大的丰富。
在3g全球化的过程中,市场应用的潜力和行业应用的前景是我们必须充分地认识到的。随着两化融合的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行业对3g应用的需求更加凸显,用户对高带宽移动通讯网络的需求更加迫切。行业应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需求点:提高效率型,节约成本型,以及资源集中型。各行各业都拥有较少的高精尖人才,所以,各行各业都希望解决的难题即是创造更大的价值。
2、无线通信网的发展呈现宽带化
基础信息论的发展呈现出从点对点到多点对多点信道的特点,其中mi—mo——多人多出是它的具体表现;信道容量可以成倍地提高;带宽和天线发送功率不增加;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
理论上讲,随天线收发数目增加,mimo容量也会增加,但是,受信道环境、子信道独立性等制约,在实际应用中还无法实现理论容量。业内探讨的问题成为如何进一步提高mimo性能,mi—mo研究突破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类信道环境下预编码最优码书设计;二是多用mimo预编码码书设计,在此情况下,产生了多天线预编码技术。
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关键的技术之一,协同多点传输技术可以很大提高小区边缘用户性能以及系统平均吞吐量。在comp的多项指标中,作为反映网络最大承载能力的衡量标准,容量备受产业和学术界的关注。然而,目前我们关于comp的容量研究大都是从方案设计及仿真分析得出的。
将来宽带无线通信网重要的发展方向及关键技术之一是网络编码和网络信息论,它使得用户间信息独立的特性被打破。由于无线通信有限频谱资源和用户无限的速率需求存在矛盾,利用无线电磁波自然叠加网络编码和特性,物理层网络编码应运而生。
打破“达尔文噩梦”
有句广告语名曰“移动改变未来”,毋庸置疑,移动互联网已成为未来几年最具投资价值的无线应用,智能手机则是各项杀手级应用的竞技主战场。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市场的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领域逐步形成了运营商、平台商、终端商和移动应用服务商共同发力的无线应用产业链,未来十年可谓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黄金时代。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1年11月的测算数据显示,中国网民总数已达到5.05亿,普及率达到37.7%,手机网民数量达到了3.4亿,网民中手机用户普及率达到65.5%,显示了移动互联应用在2011年的爆发式增长。
专家指出,当前移动互联的主要趋势已十分明显,整个行业重心正在转移――企业业务重心和收入重心都在从语音业务向数据业务转移、从电信业务向互联网业务转移。
一部名为《达尔文的噩梦》的纪录片曾对达尔文进化论提出质疑,其观点非常适合当前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即生态链条上的“弱者”是“强者”存在的土壤,当所谓的弱者被消灭时,也正是所谓强者即将被消灭的倒计时开始。《达尔文的噩梦》一片中称,如果没有草就不会有羊,如果没有了羊也就没有了狼……以此类推,虽然大家互相竞争甚至是吞并,但仍然相依相生。
反观中国移动互联市场,产业链形态虽已初显,但仍暴露出诸多“短板”,如流量、资费、终端普及率、电池续航时间、终端和APP商业模式水土不服、手机安全、平台竞争等问题,产业链各生态圈的企业即使“心有多远”,也“走不了多远”。
机构预计到2012年底,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将突破6亿人、超过互联网用户数量,曾经的互联网和现实世界在2012年相互融合且无处不在,因此如何打破“达尔文的噩梦”,让产业链中的“强者”和“弱者”合理共生,成为改进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关键,也成为了打通互联网和移动等概念、构建真正“无线生活”的通道。
智能手机促行为模式变革
调查机构Gartner的数据显示:截至当前,全球已卖出超过50亿部智能手机,到2015年该数字将达到67亿部,如此庞大且直接面对消费者的生意,将为商业模式变革带来巨大的机遇。
因此,移动互联网的价值绝不仅仅局限于做一个客户端应用,也不仅是将之前的、基于个人电脑的桌面应用程序“无线终端化”,而是需要充分发挥无线移动设备灵活、移动、随身、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特性,同时充分利用无线终端设备的摄像功能、触摸屏幕、多媒体、实时通讯等功能,实现与消费者的深度结合互动,在惠及消费者同时实现商业创新。
在2011年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上,谷歌公开了一份针对移动互联网的独家调查。调查显示,在美国互联网市场,从未有哪个业态能够在一年中实现400%的爆发式增长,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前无线设备搜索量已超过个人电脑搜索量――谷歌将这一变化称为“爆发式”,并认为如果企业还没有移动互联网战略,还没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就无疑会面临致命问题。
一个有趣的现象可以佐证谷歌的观点:集中2011年全球搜索数据,可以发现24小时内,12时~13时PC使用量明显下降,而手机上网使用量大幅增长;同样,晚间20时~23时亦是手机上网高峰。此外,仅统计“愤怒的小鸟”这一款游戏的无线终端使用量――全球用户一天的游戏时间合计可达125年。
同样,与颠覆上网模式相类似的还有人们的行为模式。根据谷歌调查报告:用户在使用智能手机做决定时,其距离决定执行时间往往小于24小时,譬如超过82%的手机用户选择在24小时之内预订酒店房间,而以往,这一时间间隔通常是几个月或几个星期。
这样的行为模式之变还影响到预订其他时间和空间类的商品。由于有了一个几乎随时陪伴身边的手机,消费者完全可及时掌握各类商业信息并实时作出决定。
移动互联终端的位置概念也使个人决策趋向本地化。调查发现,在美国发达市场,三分之一移动搜索是关于实时的本地信息搜索。同时,智能手机不仅扮演一个支付工具,更像一个购物伙伴,可以帮消费者进行很多决策。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也认为,现在的采购已离不开智能手机。
在中国,无线应用引起的行为模式之变也在进行之中。中国互联网应用创新工作委员会的《2011年网民行为研究报告》详实地反映了中国移动互联的网民变化。近年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很多革命性的新理念替代了传统思维,移动互联网的意义已不再是吸引眼球,而是真正成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与此同时,新兴电子商务使移动互联网真正成了实实在在的盈利工具,促销、选购、支付等行为逐渐依赖无线终端。无线支付模式消除了中间环节、并打破了地域限制,从而使零售行为成为真正低成本和环保生态行为,大大地降低了营销成本,从而使商家和消费者都得到了实惠,
内忧外患困扰发展
回顾上世纪全球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其前期发展轨迹非常简单,首先是开发应用,然后投入广告,随后制造热点并赢得关注,并在此基础上获得用户,最终藉此获得广告商追捧。归根结底,互联网初期发展走的是一条相对粗放的运营道路,充满各类不定因素。
当前,无线网络的日益普及、无线移动终端的性能提升,使移动互联应用呈现了爆炸性增长,但内忧外患仍然困扰着各类无线应用的发展。
首先是“产品同质化”问题,长期以来其一直困扰着开发者和用户。在各大无线应用市场中跟风现象络绎不绝,直接导致了开发者生存环境低劣,也让消费者倍受困扰。因此,如何进行应用创新是每个想在移动互联盛宴中分一杯羹的创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其次缺乏成熟商业模式,尽管近年来涌现了大量的移动互联网企业,产生了大量的无线应用创新,但这些产品多实施免费政策,还未形成成熟商业模式,本身难以盈利,这导致投资者态度变得日益保守。
较之投资商的谨慎,传统互联网巨头对移动互联网的热情却丝毫不减,纷纷用自己在传统互联网上积累的用户基础和已获得成功的产品,融合无线应用的特性,力争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占领一席之地。
目前,国内传统的互联网“大佬”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盛大、新浪等在移动终端硬件和软件上都有布局,且都推出了不止一个“用户量级和影响力都较好”的应用软件。其中,腾讯的手机QQ、微信,百度的手机搜索、手机地图,阿里巴巴的手机淘宝、手机支付宝,盛大的Bambook、切客,新浪的手机微博等,均依靠应用创新赢得了无线终端用户的喜爱。
业内人士指出,从2011年末至今,移动互联网的平均投资额度已出现了缩减,资本困境加上巨头夹击,使很多中小型厂商生存空间日渐狭小、发展前景堪忧。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对于众多移动互联网创业者而言,盈利模式是各类无线应用的核心问题,只有实现持续盈利才能持续发展,因此如何摸索盈利模式成为众多移动互联网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衍生收费”另辟蹊径
在当前常见的无线应用商业模式基础上,移动互联网的盈利已不再局限于“前向收费”和“后向收费”。
前向收费,顾名思义是向服务和内容的使用方收费,即向直接用户收费,如运营商向移动互联网用户收取移动网络流量费;后向收费,则是向内容和服务提供方收费,如移动互联网门户根据用户浏览量,向在门户投放广告的广告商收费。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衍生收费”模式应运而生,在结合了“前向收费”和“后向收费”两者特长基础上另辟出一条蹊径。
“衍生收费”是服务提供者通过其提供的软件应用形成用户黏度,并吸引用户尝试新的产品和服务,从而实现向新产品服务提供商收费的模式。
不妨用一个典型的例子来说明“衍生收费”的应用:如iPhone上有一款优秀的汽车操作游戏App应用,该应用依靠游戏的娱乐性聚集了足够的人气和用户黏度后,引入一家汽车玩具制造商进行品牌植入,于是该款App应用的爱好者不仅可在虚拟世界里驾驶汽车,还可以在现实世界里通过iPhone蓝牙连接来遥控汽车玩具,实现App游戏中各种虚拟场景在现实生活中的再现。
由于iPhone终端保证了用户良好的操作体验,因此App应用的用户在虚拟世界里已完全熟悉了汽车的操作,因而在现实世界中操作汽车玩具对用户而言毫无困难,且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游戏体验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进一步达到提升用户黏度的效果,从而推动了汽车玩具销售。
于是此款App游戏的开发者不仅可以从App应用爱好者在苹果AppStore的下载中收取费用,还可以从汽车玩具厂商的广告植入和销售中收取一定比例提成,即实现了“衍生收费”。
事实上,“衍生收费”模式并非移动互联网所独有,但相对传统互联网而言,基于无线终端的移动互联网用户对终端和服务的黏度更强,因而在推动用户“衍生消费”行为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移动互联与时俱进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方兴未艾,将来还会随着技术变革产生更多的盈利模式,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即以无线应用为基础的移动互联网将主宰全球经济的未来。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移动互联网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无处不在的生活细胞,每一个用户的身体、服装、家电,乃至思想都可能通过无线方式直接与网络对接。移动互联网将全面拓展人类思维,让以前很多生活、商业甚至人际交往模式发生革命性创新。每个人的人生也因为无线应用、移动互联而变得更加精彩。
【关键词】无线定位技术移动互联网创新应用
一、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处理能力的提高,基于位置的服务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之一。无论在室内还是室外环境下,快速准确地获得移动终端的位置信息和提供位置服务的需求变得日益迫切。通信和定位两大系统正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利用无线通信和参数测量确定移动终端位置,而定位信息又可以用来支持位置业务和优化网络管理,提高位置服务质量和网络性能。所以,在各种不同的无线网络中快速、准确地获取移动位置信息的定位技术及其定位系统已经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
二、无线定位技术
2.1无线定位原理
无线定位技术通过对无线电波的一些参数进行测量,根据特定的算法来判断被测物体的位置。测量参数一般包括无线电波的传输时间、幅度、相位和到达角等。定位精度取决于测量的方法。
2.2无线定位类型
从定位原理的角度来看,定位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场强定位技术、基于电波传播时间(TOA或TDOA)定位技术和基于电波入射角定位技术。
三、移动互联网定位
目前各种关于实现移动互联网定位的方案可以大致分两类:基于移动终端的技术方案和基于移动Internet网络的技术方案。
3.1基于移动终端的技术方案
这种方案大致包含三种具体的方法:
1、全球定位系统,即通过多个人造卫星来实现对用户的定位。卫星的原始定位信息可以由终端设备本身或网络服务中心进行处理,从而确定用户的实际位置。
2、网络辅助GPS定位系统,这种定位系统使用每隔一定能够距离固定放置的GPS接收机来接收、转发数据,以便辅助终端完成对定位信息的读取。
3、时差观测定位系统,这种定位系统主要运用了E-OTD算法来完成定位。
3.2基于网路的技术方案
这种方案的工作具体方法有TOA、TDOA等,通过电波传播时间定位。TOA技术支持现存的终端设备,这一点至关重要,使得移动终端产品制造商只需对产品的软件做出改变就能满足定位要求。
四、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
3G时代之后,由于移动网络更加完善,手机逐渐智能化,手机应用获得一轮爆发式的发展,不过可惜的是,这一轮发展并不是由本土企业引领的,而是国外手机制造商苹果。苹果打破原来的纯封闭模式,向第三方开发者敞开一扇半掩的大门,通过集成优质应用,推出AppStore,让其在众多手机厂商中别树一帜。
如今手机应用已经覆盖到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而移动互联网与定位技术结合的应用更是分割了一大块“蛋糕”。比如各种地图,团购软件如美团、拉手网,还有社交工具,诸如此类的手机应用不计其数。所以,定位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结合的应用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五、基于定位技术的移动互联网新应用
应用一:众所周知,出租车司机和乘客的关系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一次。我们会经常发现出租车一直在路上跑,寻找乘客,这种盲目的寻找效率很低,而且造成成本很高。
设计一款移动应用,该应用利用定位技术,乘客登录这个软件,可以提出打车,这时,这名乘客的信息就出现在网络上,司机登录应用看到了这个订单,那么他就选择接单,然后其他司机就没法接这个单子了,如果司机接单结果没来,那么乘客可以填写违约,那么以后这名司机就难接到单子了。由于网络存在不同程度的延迟,可能使得一些司机抢不到单子,可以设置每人每天的单子数额,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公平性问题。这款应用相对于一些城市的“电话叫车服务”有诸多优势,电话叫车服务之所以难以全面铺开,一些乘客赶时间,等待回复的一段时间里,很可能有车经过,就会不等自己叫的车立马走人。一般司机转了几圈找不到客人,如果不是太窝火,不一定会投诉客人,但经常会到公司去抱怨。这个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种一次中买方和卖方无法找到对方的情况。通过这个应用,很对司机能够减少成本,接到更多乘客,而且可以减少工作时间,对于乘客而言,出门打车可以提前预约。
应用二:针对上述应用,其实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相关应用,只要解决的是一次就可以。不可否认,房地产的销售员他们的工作就与上述类似,设计一款应用,通过定位技术,买房者登录后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所有售楼情况,当他咨询或者对其中几家感兴趣,那么可以留下“痕迹”,售楼员可以通过这个软件了解到有顾客来过,然后可以进行联系,进而促成成交。这款应用的信息留取是由顾客决定的,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留下或多或少的信息,而且这些信息可以选择对哪些售楼处可见,另外,当顾客对一家售楼机构不再感兴趣,这时可以选择“pass”,那么如果销售员再打扰将对此售楼处进行差评,也好影响未来的生意。这款应用同样让售楼员减少了盲目寻找造成的时间、资金的浪费,传统方式保持,利用这款应用,可以使售楼员业绩大增。对于顾客而言,可以轻松了解到全市各处售楼处的信息。
应用三: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普及,中小学生使用智能手机的比例不断攀升,使用手机,方便了家长与学生的交流和联系,然后带来的一系列负面影响接踵而至。网络诈骗让不少家长为之心寒,利用智能手机浏览非法网页、书籍,上课玩游戏等等。
六、结论
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移动互联网将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充分发挥技术优势,结合社会现实情况而创新的应用将会丰富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利用定位技术产生的一系列新应用更是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无论是社交还是生产、生活,都将会有一大批应用产生,这些应用会提高工作的效率,改善生活质量,在促成和谐社会的道路上发挥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无线网络定位技术》阎啸天于蓉蓉武威(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2]《无线定位技术原理及其在3G系统中的应用》丁文耀2003年无线电工程第33卷第10期
[3]《Passivesourcelocalizationalgorithmandanalysis》H.C.SoCityUniversityofHongKong
[4]《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定位技术及其应用》谢纪刚、郭玮、杨世平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3月第25卷第1期
[5]《无线定位的实现及应用》通信世界2007年40期
[6]J.C.Chen,R.E.HudsonandK.Yao,“Maximum-likelihoodsourcelocalizationandunknownsensorlocationestimationforwidebandsignalsinthenearfield,”IEEETransactionsonSignalProcessing,vol.50,no.8,pp.1843-1854,August2002
[7]A.J.Fenwick,“Algorithmsforpositionfixingusingpulsearrivaltimes,”IEEProceedingsRadar,SonarandNavigation,vol.146,no.4,pp.208-212,August1999
[8]F.K.W.Chan,H.C.So,J.ZhengandK.W.K.Lui,“Bestlinearunbiasedestimatorapproachfortime-of-arrivalbasedlocalization,”IETSignalProcessing,vol.2,no.2,pp.156-162,June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