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例(3篇)

栏目:工作范文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关键词:新农村;农村经济;发展

一、兴仁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兴仁县地处黔西南州中部,国土面积1785平方公里,以其丰富的煤炭、黄金资源而闻名于省内外。2005年全县总人口46万,其中农业人口34万人,在册耕地面积33.54万亩,农民人均拥有高产田土面积只有0.35亩。兴仁县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是国家规划的34个重点产业区攀西――六盘水能源原材料产业区和南北盘江――红水河电矿开发产业区的组成部分,同时已被纳入州规划的“半小时”经济圈。兴仁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是贵昆公路黄金旅游西线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可以成为国家、省、州重点开发的旅游热线地区之一。

“十五”期间,兴仁县工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GDP和财政收入在黔西南州都名列前茅,2005年,GDP和财政收入分别为15.02亿元和2.01亿,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00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7%,与GDP年均19.1%的增长速度不成正比,这表明经济发展并未给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带来相应的提高,特别是农村经济并没有呈现出相应的繁荣,反而使生活环境有恶化的趋势,这正是目前贵州省乃至全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与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的初衷并不相符,笔者侧重就农村经济发展相关的土地经营规模、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经济服务体系、乡村旅游等问题对该县进行考察。

(二)兴仁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优势、缺陷及面临的形势分析

兴仁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是:极低的人均可耕地水平和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存在,形成特小规模土地经营的特征,城镇化水平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农村经济的繁荣,矿产资源和绿色产品的开发与不发达的开发系统并存,形成资源的无序低效经营特征,依赖特色农业、旅游观光和矿产资源优势的发展促进县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可增加财政,农民增收,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和土地经营制度的改革,农村经济将会得到繁荣。

兴仁县农村经济发展有三个比较突出的优势:一是矿产资源优势的开发将会带来高速的城镇化。“十一五”期间,兴仁县将上马如马马岩水电站、马路河高能源工业园区、屯脚自备火电厂等大批工程项目,城镇将会得到较快发展。二是特色农业资源丰富。兴仁县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以烟、优质羊牛肉为龙头产品,实施产业化开发,带动城乡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三是拥有开发乡村旅游的资源优势。兴仁县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良好的契机,乡村旅游可以为农村经济繁荣带来较大的增长空间。而在当前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兴仁农村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着缺陷。这些缺陷主要表现在:1、土地的分散经营与农业现代化的规模化生产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2、农村城镇化滞后及乡镇企业发展水平低下。3、经济增长、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加剧,生态环境严峻。4、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艰难以及发展支撑不足。5、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及服务体系不完善,不能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兴仁县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主要有:(1)中央提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定为农村经济的繁荣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政策环境,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资金支持,同时“农村超市”的建设为农产品市场化流通提供了良好的捷径。(2)现代人对绿色产品和健康理念的诉求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有利于产业化经营。(3)面临着相邻兄弟县、市的竞争。兴仁县处于贵州西线黄金旅游线的西端,不管是在特色农产品和资源矿产品,还是在乡村旅游等各方面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二、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对策分析

兴仁县农村经济的发展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如果仍然用落后的模式和思路来发展农村经济,不仅不能实现脱贫还可能引起更加严重的社会问题。贵州农村经济的发展要取得突破,必须依据省情、从新形势出发进行调整,走一条因地制宜、面向市场、依靠科技的发展道路。由此对贵州农村经济发展所涉及的几个问题提出以下对策思路:

1、根据具体条件做出土地规模化生产经营的调整。

土地规模经营的大小,取决于成本最小化原则和耕作条件。在地少人多的贵州山区,农业生产应采用劳动密集型方式。根据贵州省约有三分之一的耕地不适合机械化耕作的实际情况,土地经营的规模保持在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是适度的。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劳均所能负担的耕作面积是10~13亩左右。由此,贵州省对土地规模经营的调整方向应是:①从政策上鼓励和扶持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扩大,使户均经营规模达到10~12亩;②以耕作条件区别扶持不同规模经营的农户,小规模经营农户的发展以劳动密集型农业为主,大规模经营农户则发展为以生产粮食为主的“专业经营农户”;③除以上两点外,笔者还提出可以作出让土地能够自由合法流通的尝试,也就是省委省政府在政策法律制度上为土地的自由流通作出保障,完成土地的私有化,即在归还农民的土地经营权同时还要归还农民的土所有权。这样不仅有利于加快土地的规模化经营,为实现现代农业的生产方式提供可能,而且是解决农村现行土地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最有效路径。

2、加快贵州农村小城镇建设步伐,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2005年,贵州省城镇化平均水平为25%,这样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极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兴仁县的经验表明,加快城镇化进程,意义在于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促进“新农村”建设,同时这有利于解决生态难民的移民搬迁工作。我们认为,贵州城镇化的发展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量力而行、重点推进的方针,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以中心镇为主体,各具特色的小城镇群体。一是把小城镇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从实际出发。二是选准小城镇建设的路子。坚持走以贸兴城、以工建城、以地生财,吸引农民进城建城的路子,三是突出重点,稳步推进。把中心镇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城镇

化的重中之重,搞好交通、通讯、水、电、气、环保、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集聚、辐射和枢纽功能,平均每个县选取1―3个能吸纳5万人规模的中心城镇作为建设的重点。四是抓好小城镇建设的配套改革措施。

3、努力壮大特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建设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

从兴仁县发展特色农业的经验看,贵州省发展特色农业要根据省内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禀赋状况,以及自身农业的劳动密集型特点,结合市场对绿色产品的需求,选取有特色的农业建设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发展保鲜贮藏、精深加工和运销业,扶持一批龙头企业,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产业化经营。鼓励和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取联合经营、股份制等方式建立产业化体系,走“规模化、群体化”的路子,形成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加强国内外特色农业项目合作;加强东西部区域合作和经贸联系,可以减少国内市场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使特色农业、绿色产品成为贵州外向型农业的重要支撑。

4、创新和完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构建贵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市场经济作用下,在农业家庭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化规模经营,由小农向大农转变,最有效的组织形式是农业的家庭经营与农民的合作制度相结合,但这种合作不是由政府主导的行政体系,而是由社会中介合作组织组成的合作体系。因此,在构建贵州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应注意几点:①政府要大力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保护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形成新的生产力;②以满足农户需要为原则,健全农业服务网络;③避免强制,按自愿、互利的原则,把服务组织的经济效益和农户挂起钩来,提高服务组织的经济效益和服务质量。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

在合肥4个城区中,包河区农村区域最大、农村人口最多,目前全区仍有100多平方公里的农村区域和近10万农民,是全市城区农村面积和农业人口第一大区。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为统揽,加快推进农村经济融入城市经济,农村形态转化为城市形态,广大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区域延伸,“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快速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基础格局。二是生态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春色滨湖旅游节、大圩葡萄节和龙虾美食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在全省创响旅游农业品牌。全面开展绿化大会战,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日趋良好。大圩镇先后荣获“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安徽省首批农家乐示范点”、“安徽省生态建设示范点”、“安徽省环境优美乡”等称号。三是新农村建设全省领先。“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新农村建设彰显特色,沈福、磨滩、董城等10个村被评为省、市示范点,大圩镇荣获“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称号。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专项行动,实施文明乡村建设四年规划,村容村貌显著改善。四是农业结构逐步优化。加快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形成葡萄、蔬菜、瓜果、苗木、花卉、龙虾等六大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全区主要农产品均被认定为国家或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坚持以项目开发推动结构调整,大圩土地整理、牛角大圩农业综合开发等重点项目加快实施。但对照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的高标准、高要求,我区都市农业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发展正处于由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的转型期,方式上存在着粗放农业与精致农业共存的现状,区域上存在着点线基地现代农业与区域传统农业反差的矛盾;农村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组织化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水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适应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需求;农民市民化转型进程相对缓慢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的矛盾日显突出。

统筹解决好“三农问题”,构建与合肥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相适应的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和新型城乡关系,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落实到具体工作,下一步重点实施6大工程:

一、实施生态建设工程

适应滨湖大城市建设对环境容量的高标准要求,把都市农业作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生态板块,加快建设以湖区文化为特色的生态服务高地,努力把包河建设成为中国最美的湖区。继续深入开展“绿化大会战”,大力实施“五个一”工程,彰显包河区“滨水生态、绿色氧吧、城市花园”的特色与亮点。加强区域内水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入巢湖河流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加大治污力度,强化重点污染企业治理,做到达标排放;推进十五里河、塘西河、巢湖沿岸的人工湿地和生物净化设施建设,逐步在集中居住点推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强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狠抓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争创国家、省级农业标准化品牌,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引导城乡广大群众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培育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营造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

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南部农村区域延伸,加快农村电网、供水管网、信息网络、商业网点建设,实现城乡资源共享。加强农村公路与城市道路对接,加快推进村庄内部主次干道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形成结构合理、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以大圩土地整理项目、牛角大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万亩大圩防洪达标工程、大小张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为抓手,推进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供排水、防洪防涝和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继续实施农村人饮安全工程,加快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彻底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

三、实施村庄整治工程

全面启动文明乡村建设四年规划,深入开展以“清洁家园、绿化乡村”为主要内容的村容村貌环境综合整治,继续实施“六清理三绿化”活动,切实改变中远郊腹地农村、城郊结合部和城中村“脏乱差”面貌,力争通过2年时间的努力,全区所有行政村都建成文明乡村,实现“沟渠净化、道路硬化、环境绿化、路灯亮化、墙面美化、卫生洁化”的目标,村庄环境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得到有效完善,形成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村居新面貌。

四、实施农业园区工程

加快推进农业生产园区化,不断提高农村产业发展的集聚度,逐步形成集群化、特色化、生态化的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在产业发展上,加快调整农业内部结构,以发展设施农业为重点,推进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农业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同时加快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和比较效益。在发展方式上,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发展重点上,重点抓好东大圩、牛角大圩、马圩以及大张圩等4个圩区功能开发,根据各个圩区的产业特色,东大圩着力打造“滨湖后花园”和“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牛角大圩结合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绿色设施园艺种植业和高端服务业;马圩以绿色港湾公园建设为龙头,建设集人居、度假、游憩于一体的生态水岸公园。义城镇大张圩以万亩速生林基地为依托,大力发展林种林养经济,着力建设市民休闲度假的天然氧吧。

五、实施旅游营销工程

从营销包河的战略高度,深度挖掘区域农业旅游文化资源,打响“春色滨湖旅游节、大圩葡萄节和龙虾美食文化节”三大节庆旅游品牌。突出城市居民需求,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进一步完善旅游景点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注重开发农业休闲娱乐、观光垂钓、采摘体验等旅游产品,延伸开发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和礼品,丰富提升乡村旅游的内涵和品位。突出宣传滨湖、营销包河,通过旅游节庆活动的开展,让更多的游客走进滨湖,感受包河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强势崛起的发展潜力。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篇3

一、经济转型时期农村旅游经济发展机遇与挑战

经济转型给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不过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把握好这些机遇的与挑战,将会推动农村旅游经济步入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之中。

1.发展机遇。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机遇可以说是千载难逢,从需求角度来看,居民消费升级带来了大量的旅游需求,从国际经验来看,在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的时候,将会带来旅游产业的大发展,我国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随着我国朝着中等发达国家稳步迈进,过往十多年旅游业始终保持了较高的增速,而预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高速发展的状态还会持续下去,这对于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利好。从政策角度来看,为了推动经济顺利转型,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政策,而新农村建设的如火如荼也给给予了农村旅游经济发展很多的政策优惠,这些都给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推动。

2.发展挑战。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虽然面临诸多的发展机遇以及利好,但是从目前的现实发展中来看,其也遭遇了很多的挑战,这些挑战对于农村旅游经济发展来说是难以回避的。这些挑战主要集中在的竞争、资金、人才等方面,从竞争来看,农村旅游如何能够在充分彰显自身的特色,如何具备与传统景区开展竞争的实力,这是一个挑战。资金层面的挑战主要是农村旅游经济发展面临着如何破解资金支持不足的问题,人才层面的挑战是指农村旅游经济发展方面的人才短缺,如何构建一支数量充足、能力过硬,能够满足旅游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是一个难点。

二、经济转型时期农村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

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之下,农村旅游经济发展欣欣向荣,不过也应看到,蓬勃发展的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背后也存在很多不足,这些不足如果不能够有效地解决,必然阻碍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

1.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村旅游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制约,基础设施是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没有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旅游经济的发展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制约。举例而言,很多农村地区交通不便、餐饮、住宿等条件简陋,这些都会影响到旅游者的体验,从而阻碍农村旅游经济的最大做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的直接原因就是农村地区资金不足,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力度严重不足,使得基础设施建设与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

2.旅游产品缺少特色。农村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旅游产品特色不够明显的情况,对于旅游目的地来说,旅游产品的特色是其核心竞争力,目前农村看旅游产品没有将自身的特色充分的凸显出来,对于旅游者的吸引力严重不足。同时不同农村地区的旅游产业更是同质化严重,处于一种恶性竞争的状态,这使得农村地区的旅游产品给人一种千人一面的感觉,不利于这一产业的长期发展。

3.旅游服务不够理想。旅游业是一个典型的服务行业,服务质量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农村旅游经济发展比较粗放,没有一个统一的服务标准,旅游者的各种服务需求很多时候都难以满足,结果使得旅游者的旅游满意度不高,危害到了农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另外就是政府在农村旅游服务规范方面处于一个缺位的状态,价格制定、投诉处理方面不到位,滋生了农村旅游的各种乱象。

4.宣传力度有待加强。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宣传力度的远远不够,很多农村地区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因为对外宣传不够,结果导致了各种旅游资源只能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不利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以及旅游经济的发展。不少的农村地区在旅游宣传方面重视不足,不能够去主动的开发市场,获取客源,这影响到了农村旅游的持续发展。

三、经济转型时期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策略

针对转型时期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不足,广大农村地区需要利用好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正视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挑战以及不足,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推动地区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

1.完善基础设施。农村地区要想办法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切实改善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一些公益性的基础设施项目,例如交通项目,农村要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而一些盈利性的项目,例如酒店项目,则可以进行公开招商引资,吸引社会资本的流入。基础设施完善方面要尽量做好规划,本着适度超前、合理规划的基本原则来推进,从而使之更好地支撑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

2.创新旅游特色。农村旅游经济发展要在旅游产品的创新方面不断努力,充分利用好农村这一概念,立足于本地区的旅游资源特色,进行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提炼出来与众不同卖点,从而摆脱与传统景区以及其它农村地区的同质化竞争,展现本地区旅游的独特魅力,彰显与众不同,从而吸引到源源不断的客流。创新旅游产品中要把常规线的旅游与特色专项旅游的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景点布局各具特色、突出重点、避免重复。

3.提升旅游服务。在旅游服务提升方面,政府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好标准制定者、秩序规范者的角色,努力引导本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步入一个规范的通道之中。政府要在本地区旅游产品价格制定的、旅游服务标准制定、旅游投诉处理等方面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对旅游从业人员的一个培训,让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以及服务能力,打造出来的服务一流这一农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要素,推动地区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 上一篇:中学语文教师的年度考核工作总结范文(4篇)
  • 下一篇:新版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