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高等教育社会学范例(3篇)

栏目:工作范文

高等教育社会学范文

论文摘要: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使成人非学历继续教育需求日渐增长。在成人教育发展新形势下,高校继续教育应当找准定位,发挥本校专业优势,整合校外资源,协调服务好校内院系,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努力为本区域及外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当下,终身教育的理念在全社会渐渐形成,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成人学历继续教育需求趋于减弱,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使各种非学历继续教育的需求日渐增长。高校继续教育工作进入转型时期,非学历继续教育正在走向继续教育大舞台的中央。作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非学历培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兴盛景象,各种培训铺天盖地竞相登场。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时期,社会上非学历培训已浸染了市场化的色彩。在竞争激烈的培训市场中,走在科技、文化与教育发展前列的高校应当占有自己的领地,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服务社会是高校的职能之一,其服务方式主要有知识传播、知识运用、知识创新。具体实施渠道可以是教育服务和科技服务等。高校继续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渠道主要是教育服务。

一、分析条件,恰当定位,找准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发展的着力点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继续教育的需求既有学历教育又有非学历教育。其在非学历继续教育方面的需求又是多样的,有技能培训、资格认证培训、知识拓展培训、娱乐健身培训、生活艺能培训等。不同的高校,由于所在地区特点不同,学校本身条件与特色不同,其继续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内容与方式也多有不同。学校应根据地区特点、社会需求、本校条件来定位,选取适合的继续教育工作方向,确定自己的工作思路,形成本校特有的继续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

如南京晓庄学院是以教师教育见长的高校,面对近年素质教育深入发展,加快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成为当务之急的形势,高校最有条件做的就是为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专业提升提供培训服务。因此,我们确定把做好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培训作为继续教育转型时期开拓工作的着力点。明确“学历教育要着眼本省农村,教师培训要服务南京兼顾省外”的发展思路,树立“优质服务,打造品牌”的办学信念,在保持成人学历教育规模(2010年在籍生近9000人)的同时,着力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校长培训。

二、关注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创新和特色为本地做好继续教育服务

为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是高校肩负的社会责任。地方高校尤其应当为学校所在区域的发展做好服务,以其在科研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满足当地的社会发展需要。

如南京晓庄学院继续教育十分重视为南京的教师队伍建设服务,组织精干力量,积极承担本省、本市各类教师、校长培训任务,不断创新,认真完成各个培训项目。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精心安排培训课程,遴选理论水平高、对基础教育现状熟悉的高校专家,聘请中小学教学一线的名优教师走上培训讲台,采用集中讲课、案例研究、交流互动等形式进行教学。在理论课程之外,我们强化实践指导,安排学员到中小学名校,由名师指导,跟班听课、研课并上实践课,情境模拟、现场剖析,再辅以研讨沙龙、集体交流、远程学习等方式进行培训教学,努力增强培训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用陶行知教育思想设计“教学做合一”的教师培训,让学员“在做上学”,形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师培训特色。

在培训中,我们追求两个“为先”,即培训服务为先和培训效果为先,主动服务学员,创新培训方法,加强培训管理,提高办班水平,受到一线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欢迎。

三、扩大服务半径,开发经济社会发展薄弱地区培训项目,为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而献力

在做好本地继续教育服务的同时,高校也应努力扩大服务半径,立足本地,放眼全国,到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开辟项目,到继续教育的空白区域去发展事业。这既可为缩小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而出力,也可避开本地激烈的市场竞争,另辟蹊径,创新发展。而且既能为社会进步作更多贡献,又能提升高校为社会服务的能力,提高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如学校继续教育实行了“种好‘责任田’,扩张‘自留地’,开发中西部,联合发达省”的工作策略。其中“责任田”就是本省、本市教育行政部门交给的本地教师、校长培训任务;“自留地”就是高校自主开发的培训项目;我们在完成好本省、本市师训、干训任务的前提下,努力自主开发新的教师培训项目,借助拥有的教育资源,向新疆、内蒙古等中西部教育薄弱地区进军,为那里的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服务。同时,与北京、上海、浙江等教育发达省市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办班,互动互助,互利互惠。

到目前,我们自主开发的外地培训已涉及八个省市自治区,融入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富有特色的培训模式得到外地同行的认可。这些项目的实施明显地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锻炼了学校的继续教育工作队伍,促进了地区之间的教育交流与互动。而其过程中生成的许多新教育资源又反哺于高校继续教育的持续发展。

四、整合校外教育资源,用好区域优势,增强继续教育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需要多种教育资源的支撑。教育资源既包括学校本身的师资、设施、场地等,也包括高校所在地区的各种可用于教育服务的社会资源。不同的高校所拥有的教育资源各有特点。高校应善于将自身拥有的教育资源用好用足,并视需要对它们进行恰当的改造与整合,让它们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效用。

南京有众多高校和科研院所、文化场馆等教育资源。这些资源主要可分为下列三种:人力资源、环境资源、信息资源。

人力资源的组成主要是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教研人员和一线中小学名师、名校长以及企业优秀管理者等方面人才。他们合成了一个理论功底深厚的、具有不同学术风格和研究专长的、有丰富的管理和教学经验的团队,形成我们的继续教育培训师资库。我们根据不同的培训教学需要请他们讲学。

环境资源的组成主要是各具特色的中小学、幼儿园、区县教师进修学校以及陶行知纪念馆等一些场馆组成。它们作为学校的教师培训、校长培训实践基地,为参训者实践考察、跟岗研修等活动提供教学现场。我们借助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力量,与之合作联手承办外地教师培训。在合作培训中,学校发挥理论研究成果丰富的优势,区进修学校发挥实践指导性强的优势,在和谐的整合之下,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大大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目前已有四十多所优秀学校、幼儿园和四个场馆被作为学校教师培训实践基地。

信息资源是指在培训办班期间,在本市举行的大型教研活动、教育研讨会、教学展示会等活动。我们适时组织学员参加这些活动,使学员从中获取多种有用信息。

五、做好校内协调服务,充分发挥各院系在继续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高校利用本校资源开展继续教育,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主要依靠力量是校内的各个专业院系。在实施继续教育过程中,学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应当主动为校内院系服务,为他们协调解决各种困难,创造良好工作环境,让他们在继续教育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

通常情况下,高校的专业院系的教师长于本专业的研究与教学,但对校外社会上继续教育市场往往不甚了解,在培训项目的开发与承揽、培训项目的组织与管理方面缺少经验。这需要继续教育学院主动服务,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提供帮助,牵线搭桥,协助开发,将院系的专业优势与市场的培训需求恰当对接,为他们搭建服务社会的平台。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继续教育学院还应协助院系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工作,让院系能集中精力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搞好继续教育的教学与研究。

除了帮助师范院系开展中小学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学院也努力为非师范院系开展继续教育提供帮助和支持。学校与学校驻区合作成立了建邺社区发展学院,为建邺区的社区干部开展素质提升培训,与建邺区社区干部共同进行社区工作课题研究。同时,协助经济管理学院安排社工专业、文秘专业的学生到街道、社区当社工,为大学生调研社会,服务社区提供条件,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专业素养,增强才干。继续教育学院还协助安排学校社会学专任教师去街道挂职,让其接触社区工作实际,指导社区工作研究,促进其专业教学及科研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这些工作的开展,使高校在为地方发展提供继续教育服务的同时,也获得了地方为高校提供的大学生实践教学资源,出现了高校与地方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周艳辉,高校继续教育资源整合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lo,(2):1—3.

[2]张怡,叶启明,论广州地区高校社会服务功能创新[j],现代企业文化,2009,(20):182—183.

高等教育社会学范文篇2

关键词:大学语文;困境;高等教育;社会责任

改革开放以后,在相关专家学者的建议下,去过各大高校都开设了大学语文这一课程,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及运用能力,传承我国的文化精髓,使汉语不断发扬光大继进而影响世界。大学语文的作用是一种文化积淀的基础性作用,其他学科无法取代。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高等教育中更加重视对实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忽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使得大学语文面临现实的困境。

一、高校大学语文勉励的困境

1.师资力量不够强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300所高校在2004年语文教师中的教授及副教授的比例是10.78%和39.92%,到2006年下降为9.1%和36.99%。当前,我国高校的大学语文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大学语文教师在科研和晋级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大学语文教师多是一些年轻的、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流动性很大,因而很难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些学校虽然设有固定的教研室,师资队伍也很稳定,可是语文教师在科研及论文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教师心理压力较大,没有很高的工作积极性。有的学校没有专门的大学语文教师,让刚刚参加工作的青年教师教授大学语文,这些教师也只是把这份工作当作一份过渡性工作来做,有的学校甚至让研究生教授大学语文,所以教学效果根本无法保证。大学语文教师兼职现象普遍,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缺乏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所以师资问题比较严重。

2.大学语文基础理论的研究比较薄弱,课程性质不明确

自从各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以来,课程的性质就一直没有确定,没有统一的理论认识,所以就造成了混乱的教学实践。对语文二字的认识,一般有以下几种:

(1)语文就是人文,所以人文素养是高效大学语文培养学生的主要责任。这种观点的典型代表就是夏中一的《大学人文读本》。此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扩充了语文的传统内涵,与高中语文注重知识传授严格区分开来,可其缺点就是使大学语文没有清晰的边界,丧失了这一学科的独立性。

(2)语文就是文学,相信文学远远大于语文,注重对经典文学现场的再现,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及语文教师开放的、多元的讲解促进学生进行相应的审美体验、人文情操和文化认知。此观点注重强调大学语文的本体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它的界限同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界限很难划清。

(3)语文就是语言文学,此观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汉语运用能力,在实际教学中通常被称作“高四语文”。

3.教材的选编不够科学合理

首先,大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同中学语文教材有所重复,因而很难提起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热情,基本上属于一种“高四语文”。其次,大学语文的教材比较多,可是质量比较低下,很多都是受利益驱动编撰的。最后,很多语文教师喜欢用比较熟悉的老教材,所以比较优秀的新教材就难以推广,因而很难转移新的教研成果。

二、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

大学语文通过学习我国汉语进而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高校教育对于社会而言,主要起着引领方向、提升品质的作用。高校不断培养出各式各样的人才,他们术业有专攻,但共同点是有教养、有思想、有境界,无论做什么,他们都会秉持人文情怀,进而成为精英。如果高校单纯的为了满足市场需要而进行教育,那么就放弃了对社会的引导责任,使自身变得被动。

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除了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在接受高等教育的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确定时期,所以高等教育对于人的综合素养的培育是十分重要的,良好的教育可以使人由自然人转化为优秀的社会人,可以使人有效抑制个人私欲,进而同他人、社会、自然形成一种良好的和谐关系,进而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浮躁的社会当中,大学只有坚持一颗淡定的教书育人之心,才能不被世俗所污染,从而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三、结论

高等教育担负着引领社会发展方向的社会责任,担负着培育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的人才的责任,而大学语文正是具体落实这一责任的重要工具。面对纷扰的经济市场,大学只有重视语文教育,突围当前的困境,才能充分实现对社会承担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美).许良英,赵中立,张宣三译.爱因斯坦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李文,袁明,唐汛等.实现大学语文教育功能的有效途径[J].教育与科技,2007(4)

[4]陈洪,李瑞山.“大学语文”应有明确定位——目前大学语文教育的若干问题[N].社会科学报,2009(07)

高等教育社会学范文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成人教育;发展思路

上世纪六十年代,著名的教育学家罗伯特.哈钦斯(R.M.Hutchins)出版了《学习社会》(TheLearningSociety)一书。他的“学习化社会”理念在成人教育领域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并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开来,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一、对学习型社会内涵的认知

学习型社会是一种新的社会生活方式,是一种新的社会结构模式。历史和现实都以雄辩地证明:崇尚学习的民族最有希望,善于学习的国家最有力量。我国要建设富强的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步骤之一,目的就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学习的终身制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变革的产物,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终身教育已经成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国际教育理念,被誉为进入21世纪的钥匙,它面向全体人民,并把一切具有教育功能的机构联系或连接起来,全面的向每个人提供进修和丰富知识的可能性。其最终目标是要建立学习化的社会。因此,在转变经济生产模式的今天,继续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为了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我们就要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推进构建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是21世纪中国社会及教育发展的目标,是应对世界激烈竞争和挑战的新任务,也是为适应世界教育发展新潮流、新思路而亟待加以探索的现实课题。我国学者胡鞍钢等根据1998年以来的世界银行年度报告的观点,提出了中国的知识促进发展战略理论,认为中国只有建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才能使沉重的人口负担变为巨大的发展资源,提出实现知识促进发展战略,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学习型社会。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的构建学习型社会,是基于人性本身的发展需要和国际终身教育思想的深入,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需要。

总而言之,学习型社会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以学习为核心,促进社会各个组成部分良性发展的社会形态。对个体而言,学习成为个人的基本生活方式,充盈其一生;对社会而言,学习成为普遍的社会行为方式和价值选择,学习在社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更新观念,完善教育体系

终身教育思想是近现代世界成人教育实践的产物,终身教育理念不仅主导着当前国际社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同时也体现了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和进步的趋势。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成人教育是传统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教育制度,对不断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要进一步推进构建学习型社会,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对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意义的正确认识。在某种意义上讲,树立终身教育观也就是树立大教育、大培训的观念。党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要明显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终身学习、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学习型社会离不开各级教育类型,其中成人教育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其他类型的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假如没有继续教育的发展,可以说很难实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目标。

学习型社会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概念,是一种理想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和教育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将其定义为“一个教育与社会、政治与经济组织(包括家庭单位和公民生活)密切交织的过程”。在当前,从事继续教育的高等学校应普通高教和成人高教并举,尤其是要人人平等,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善待成教学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让他们享有应享有的受教育的权益。因为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人对继续教育有这样或者那样的偏见,他们观念地认为继续教育是低层次、低水平的教育。的确,继续教育不同于正规的、全日制的教育,但它有其广泛性、灵活性、多样性、适应性和持续性的特点,同样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在职人才的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通过继续教育形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要他们在品德、知识、素质、能力和业绩方面符合人才的标准,只要他们愿意并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都是有用之才。所以,国内高等学校已开始认识到发展继续教育的重要性,采取了积极的行动,可以说现在没有那个高等学校没有涉足或者开展继续教育,继续教育工作实际上已成为所有高等学校事业的组成部分,成为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和为社会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并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恨抓高层次的培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因此,人类走向学习化社会已成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活质量提高的必然趋势。

终身教育体系是保障学习型社会构建的重要载体。学习型社会中,它必须首先具备教育系统的全面性,也就是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教育层次。其次,要有多样化的学习形式,不仅包括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还包括远程教育、培训、自修等多种形式。其中的远程教育是时下流行的一种教育形式之一,它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去改造传统的函授教育,如利用互联网开展继续教育。同时,也要加强开发、应用一些适合继续教育特点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改变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增强教学的效果。只有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进一步提升成人教育的培养层次,才使我们成人教育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发展。最后,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不仅包括知识、技能,还包括态度、方法、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等,涉及知识教育、生存教育、能力创新教育等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方面。教学方面,利用优质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发展继续教育,可推行弹性学制、学分制、主辅修制,实行按学分收费,在学员的学分达到教学计划的要求后,授予学员相应的毕业或者学位证书。这有利于调动人们参加学习和培训的积极性,从而推进形成全民学习、终生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三、健康发展,质量是关键

学习型的社会在于人人学习、人人不断学习,最终实现学习社会化、终身化。

在肩负着继续教育的成人高等教育中,教学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是教育的生命线,一个学校搞得好坏老百姓直接看的是你的教育质量,教学质量首先是教师上好每一节课才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除了要上好每一节课,我们还要重视教育科研、重视每一个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继续教育受到许多市场因素的制约,如果一个办学单位的办学条件不好,教学质量不高,必定会严重影响其生源的数量和质量,想扩大继续教育规模也是有困难的。但我认为教育质量是全方位的,平时的测试考试只是教师和学生现阶段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情况反映,是一个短期的目标。但是从长远来看,要建设学习型社会,那么就意味着继续教育的规模只会不断扩大,而不会缩小。对此,教育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针对成教对象而言,我们要不断地有意识的淡化教学考试的成绩,因为在分数的前提下我们不应该丢掉其他一些东西,包括学生的政治思想、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的体育科技还有艺术素养,不能够把这些丢掉。所以全面发展仍然是教育质量最根本的,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在将来无论在什么场合和工作岗位上,今后的几十年里他都是一个有用的人才,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最后目标。

目前,高等学校开展继续教育也存在着一些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或困惑:一是生源的数量和质量下滑。二是教学站点分散,教学管理、教学服务难以到位,三是办学学院在师资、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投入有限,教学质量受到影响。比如,目前成教生源在下降,主要原因是学生的选择接受继续教育形式更多了。所以,在形成学习型社会过程中大力发展继续教育,高等学校还要进一步强化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四、创造条件,加强建设

学习型组织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核心。一般意义上的学习组织不是简单的学习场所、学习环境,而是一个能够提升知识、能力的创新团队,可以是政府、学校、社区、家庭等。由此看来,学习型社会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而是全社会的责任,政府、企业、社区、家庭都要共同承担教育任务。

1、在原有设施条件下,积极开展继续教育的教与学。如今,我国的成人教育基本依托在普通高校内办学,学校的培训中心、文化场馆、图书资料等都向全体学生开放,可为知识、信息的传播、扩散和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教育提供多种渠道,也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搭建了软硬件平台,为成人的继续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服务。

2、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作用,构建学习型社会

学习型社会的建设和学习氛围的形成,都离不开职业教育发挥的重要作用。学习型组织所开展的职工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要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来实现;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民族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营造高雅的文化氛围,增强人才在市场竞争力,更与职业教育紧密相关。

3、加强社会化服务功能

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熟练掌握职业知识与技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实用性人才。因此,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要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使职业教育成为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职业教育要着眼于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结合,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职业教育开展社会培训的方面可以有新职业技术培训、在岗人员的提高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要特别重视为弱势群体服务。只有全体国民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才有可能实现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理想。

参考文献:

[1][美]达尔尼夫.知识经济[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 上一篇: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范例(3篇)
  • 下一篇:体育竞赛的概念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