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大城市管理力度,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20*年,我们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总抓手,加大了城市管理力度。一是为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成立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将城管综合执法大队更名为城管行政执法大队,并壮大了执法队伍,添配了执法装备,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水平得到加强。为规范执法行为,又制定了严格的考核办法,逐街逐路,定员定岗定责,严格奖惩兑现,使执法队员的责任心加强,严重影响城市市容市貌的城市顽疾得到规范和遏制,城市秩序明显好转。二是按照“建养分离,事权分离”的原则,对园林处、环卫处进行了作业方式改革,将环卫道路保洁、园林养护管理任务推向市场,实行公开招投标,推动市政公用设施管理向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产业化运做的模式转变。环卫处对*以来老城区以外新增城市道路共计50万平方米的道路保洁进行了分段招标。园林处对老城区和产业区起步区段*万平方米的绿化管理进行了公开招标。通过市场化运作,精简了机构,提高了效率,激发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感,提高了道路保洁质量和园林养护管理水平。
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城市的载体功能
*区加大了对城市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有明显的提高。今年,我们主要投资建设了以下工程:一是城市道路建设工程。(1)*路翻新工程。由*设计院设计,全长2300米,宽9米,共拆除原涵洞2300米,工程总投资2500万元。目前,暗渠翻新工程已完工。路面造面工程春节后马上进行。(2)*路整体改造工程。由*城建设计院根据清华大学对*路及**路两侧整体改造的总体规划进行设计。道路工程全长*米,主路宽*米,双向八车道,两侧人行道各宽5.5米,全用花岗岩铺设,两侧路灯采用国内先进的灯光设施,所有管线全部入地,工程总投资*万元。目前,工程已基本完工。二是园林绿化工程。(1)*广场及*绿化带工程。*广场及南北延伸绿化带总面积*万平方米,总投资*万元,由*园林设计院设计。目前,已完成广场绿化和绿化带建设,广场硬化、铺装及广场、绿地内的景观、管理房基本完工。主体雕塑、草坪灯、喷泉正在抓紧设计、施工。(2)南、北工业区绿化工程。*区绿化是今年绿化工程的重点。对*区的*路进行了高标准绿化,栽植各类乔灌木*万株,绿化面积达*万平方米,完成投资*万元。同时,对起步区出现的残树断垄,缺土少苗部分,进行回填、补植常绿树、撒播草种,进一步巩固了绿化效果。三是基础设施配套工程。(1)热电厂及供热工程。热电厂由*投资建设,总投资*元人民币,年发电*度,提供*万平方米的供暖热源。目前,已完成土建投资*万元,其中主厂房投资*万元。化水车间、加压泵站、水塔、烟囱、破碎车间和干煤棚主体工程已完工。供热工程由*设计院设计,工程项目设计供热能力为*万平方米,总投资*万元,需敷设主管道*公里,建设*个分配站。目前,主管线已全部敷设完毕,占地*亩的首站建设主体工程已完成,二级管线改造基本结束;*分配站,已完成*个,各分配站锅炉房已经确定,居民室内设施改造正在进行之中。(2)天然气管网工程。天然气工程是市政府的重点工程,由市政府统一投资,*区负责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并协调地上附着物补偿及拆迁工作。我区段工程总投资*万元,需敷设主管道*公里,需挖掘回填土石方*万立方米,现已基本完成。四是工业、生活污水管网敷设工程。(1*工业区一期污水管网和两次穿越*工程。将南区的污水经自来水厂和东关两次穿河底送到工商分局门前,沿*河绿化带直穿*小山和*高速至*总排污管网,目前,工程已完工。(2)*发展区排污工程。该工程自*向北至*厂北侧,向东穿高压走廊绿化带,再过*路,接入*区总排污管,该工程已完工。(3)*河城区段河床污水截流工程。该工程从*河到*街东端敷设一条长*米,直径为500—800cm的水泥管,将5处长期向内夹河排放生活污水的排污口全部接入主管道送到总排污管网,彻底结束老城区雨污混流、污水排放至*河的历史。该工程已经施工完毕。(4)全长3500米的南区污水二期工程。该工程经*区沿*路到*河东岸沿河向北至*以北段,已开工建设。
三、加快旧城改造及房地产开发建设步伐,切实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在给广大居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及便利的出行条件的同时,为彻底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年,我区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村整体改造工程。我们在*年将芝阳村整体拆迁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体改造。重点建设了*万平方米的回迁房,用于安置*村回迁户*和连城路改造涉及的回迁户*户。目前,*万平方米回迁房已基本完工。二是吸引外资,进行房地产开发,高标准建设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住宅小区。*年,我区主要是进行了*小区等开发建设,总开发面积*万平方米,总投资*万元。通过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建设,城市住宅档次都有了较大提高,城市居民住宅条件得到大大改善。
四、积极加强小城镇建设。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高职教育教育资源配置
[作者简介]丁正荣(1972-),男,江苏海安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江南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及旅游管理。(江苏无锡214024)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6-0014-03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载体,新型城镇化被列入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重点。依据党的十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可以将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内涵做如下归纳: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城镇化四大战略的协调产物,是促使农村地区产业集聚以形成产城融合效果的必然结果,是延续农村文明的应有之义;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实现与农村及城镇产业布局相适宜,能有效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的建设目标;新型城镇化要求建立符合和谐社会主义理念和包容力的新型城市与乡镇,确保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和城市化公共服务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居民在社会人文和经济领域的全面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能力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最终又可以表现为科技与人文的进步推动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高区域经济生产力总水平和劳动生产效率。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制定高职教育办学目标时,从高职教育所处的宏大时代背景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出发,培养大批掌握专业化知识和技能的实用技术型人才,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二、新型城镇化视域下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
(一)新型城镇化视域下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制度障碍
1.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规模结构呈现非理性扩张模式与小微化模式并存的非均衡发展态势,偏向于规模化发展的办学目标定位影响其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大学扩招促使高职教育呈井喷式发展,部分高职院校将办学重点定位为规模扩张,而忽视了对高职教育质量的必要关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职教育事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盲目扩张办学规模的问题。高职院校为争夺生源而展开无底线的博弈,而生源相对丰沛的高职院校为谋求短期经济效益也超办学能力招生,导致职业教育质量滑坡,为高职毕业生就业难埋下伏笔。与此同时,处于落后地区的高职院校因专业教育资源匮乏而处于小型化、低水平发展状态。该类高职院校的小规模发展路径导致规模不经济问题,浪费了有限的高职教育资源。
2.教育产业化促使高职院校偏向于盈利化办学目标定位,从而影响高职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在高职学科建设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热衷于发展与热门职位对口的热门专业,而忽视平衡发展其他非热门专业。高职教育的产业化发展战略有利于高职院校运用市场规则和市场工具来优化高职教育资源的组织形式,但过于重视产业化特征甚至将其视为高职教育资源的唯一组织形式,必然背离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高职院校应当高度重视高职教育的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在充分运用教育市场运作规律以实现高职教育产业价值的同时,充分挖掘高职教育的文化价值和政治价值。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制定其办学目标时兼顾盈利目标和公益目标,将其教育资源更多投向新型城镇化建设所需人才的培养上。
(二)新型城镇化视域下高职教育资源投资问题
1.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投资模式与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快速发展节奏不相适应。第一,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的财政支持力度不足导致优质生源流失。高职办学经费虽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但高职办学经费的购买力增长水平却低于预期。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秉持以学生缴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的经费政策,主要通过收取学生学费的方式来支撑高职教育事业。高职教育的高收费加重了高职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将优质生源驱离高职教育,从而使得高职生源质量难以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级技术型人才需求。同时,高职教育偏重于对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其生均办学经费支出很大一部分是用于实训设施与设备投资,但由于部分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对高职办学经费投资力度不足,导致高职院校实训设备技术水平低于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技术进步水平,从而限制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能力。第二,高职院校缺乏面向社会主动筹措办学经费的意志和能力。由于我国长期秉持以政府财政拨付为主的高职教育举办体制,在行政力量主导下成长起来的高职院校缺乏自主办学的内在能动性,缺乏与热心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力量进行积极沟通的经验和渠道。这使得高职院校过度依赖政府财政拨款,难以及时跟进市场化导向下新型城镇化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2.地方政府在进行投资高职教育决策时忽视高职教育事业的人才与技术的外部经济性,从而削弱其增加高职教育投资的意愿。高职教育的外部经济性实质是指政府在高职教育事业上的投资并非通过产业化后高职院校的盈利来补偿,地方政府在高职教育领域的投资可实现地方经济实体纳税能力的增加,从而弥补其在职教领域的投资。各地政府偏好于将有限的教育经费投放于少部分重点高职院校,弱化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显著拉动作用的县域高职院校的投资力度。这使得县域经济实体企业难以低成本地获取必要的技术人才,从而制约县域企事业单位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战略的实施,进而抬高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运行总成本,削弱新生代农民工通过高职技术培训进入现代经济体系的能力。
(三)新型城镇化视域下高职的内部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1.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资源配置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支柱性产业战略发展方向失调。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所需教育资源投入上缺乏横向合作关系建构,未能通过强化专业群建设的方式来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一系列产业人才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并非凭借一家企业之力来拉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而需通过建立一系列相互依存的产业体系来系统性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问题。这要求高职院校通过将支撑专业建设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整合的方式来完善专业群建设,有效激活专业集群的整体效益,实现高职院校的专业集群战略与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战略的产业集群相融合。但是,当前高职院校内部院系之间教务管理权的条块化分割严重,各院系之间缺乏有效的专业资源整合制度规范,从而制约高职院校专业集群资源的优化重组。
2.高职院校缺乏柔性化管理理念和方法来落实其专业资源优化配置方案。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推进要依托实体产业的发展来实现,而实体产业的管理与工程的持续性技术进步不断提高其对高职人才的技术要求。这要求高职院校建立柔性化专业建设体系来适应外部人才需求的持续性变动趋势。但是,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缺乏建立柔性化专业建设体系所需的必要条件,校企间信息共享水平不足,校企间虚拟整合力度有限,使得高职院校的柔性化专业建设体系难以与企业的人才需求体系接轨。部分高职院校缺乏为社会提供高职教育服务的意识,缺乏针对农民工的专门职业培训,无法满足城镇化的劳动力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镇化的整体进程。高职院校未能及时跟踪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断涌现的新行业、新职业和新岗位,脱离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趋势来制订专业调整方案,从而降低了专业建设适应新型城镇化人才需求的能力。
(四)新型城镇化视域下高职的外部教育资源配置问题
1.高职院校在整合企业等外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缺乏合作主体间的协调性。高职院校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企事业单位展开合作的过程实质是合作双方利益交互的过程。但是,由于校企间的教育资源整合需要在跨组织合作环境中实现,而组织之间的运营目标和运作模式的差异导致合作各方的教育资源整合效果难以达到预期。一是处于激烈市场竞争压力下的企业肩负沉重的生产任务压力,而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学活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高职的教书育人目标与企业通过生产满足市场需求的目标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二是高职教育的教学过程要求遵循知识获取规则来实现,其教学过程讲求知识的求新性与求异性,重视培养学生基于已知知识来学习未知知识的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对庞大知识体系的持续性探索,而企业则重视对成熟技术的专业化应用,其生产过程更多重视通过单调性专业技能的运用来生产具有同一质量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这就导致逐层推进式的高职教学过程与重复单调性的企业生产过程之间的冲突。三是高职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工艺实现过程之间存在矛盾,高职院校通常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建构的内在规律来组织其课程内容,而企业的生产工艺通常汇聚多门课程知识来实现,二者组织模式的差异导致高职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践间难以建立同步实施关系。
2.利益分配机制缺位削弱高职院校对整合外部教育资源的战略执行力。高职院校利用外部教育资源的能力取决于高职院校和合作方企业的合作意愿及合作能力。合作方企业与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的目标是把握招聘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先机和获取高职院校的应用型科研成果。企业的校企合作目标与高职院校的合作目标之间既有交集又有一定程度的偏离,这为二者在合作过程中的冲突埋下伏笔。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周期较长,投资回报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而合作方企业则偏重于追求短期合作绩效,热衷于获取可迅速转化为正现金流的高职院校技术和人才资源。合作过程中的校企双方均面临着合作项目投资收益期限错配的风险。同时,新型城镇化视野下的校企合作项目肩负着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使命,而校企联合体在赢得新型城镇化建设政治价值的同时,势必打乱合作方企业按照经济运行规律来合理配置资源的计划,削弱企业应得的经济收益。这使得利润最大化目标驱动下的企业缺乏与高职院校展开校企合作以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能动性。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评估体系重视教师的国家纵向课题申报而忽视企业横向课题研究,重视获取科研经费和技术研发而忽视技术转移与技术价值实现。在现行高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引导下所形成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得高职院校缺乏整合外部教育资源的能动性,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漠不关心。
三、新型城镇化视域下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策略
(一)新型城镇化视域下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行政功能优化
1.高职院校应结合新型城镇化战略来创新高职办学体制。高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理顺政府与高职院校之间的监管关系,强化高职院校对教育资源配置决策的自。发达国家政府对高职教育行政管理的成功经验揭示,政府职教主管部门应当将其自身权力限定在宏观调控领域,不过度干预高职院校的内部具体事务。当前我国教育主管部门掌握高职院校关键领导岗位的人事任免权,控制高职院校的办学经费拨付权,进而影响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设施与设备投资等具体教育资源的配置。究其根本,在于教育主管部门对于行政权力与高职院校的自主办学权之间的关联性与差异性缺乏有效的认识。高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把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关系定位为政务服务关系,通过财政拨款和政策支持等方式来为高职院校提供良好的办学政策环境和经费保障。教育主管部门应明确教育管理执法权的归属和使用边界,删减繁琐的教育执法程序,确保高职院校将主要精力放在提升教育质量上。地方高职教育主管部门转变行政职能,摒弃对高职教育具体事务的过度干预型行政方法,转而通过强化政府对高职教育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力度,建立符合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有助于促进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服务型行政管理体制。
2.高职教育主管部门应结合新型城镇化战略来制定高职整体发展规划。支持新型城镇化的高职教育资源整合战略是大型系统工程,需要结合各地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具体实施特点来统筹规划。高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在把握地区宏观经济战略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订高职教育资源配置方案,以确保高职教育资源投放领域与新城镇化产业发展战略方向相一致。考虑到各地的资源禀赋优势有着显著差异性,地方政府应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特色来确立若干支柱型产业,并制定配套的政策措施来鼎力支持该类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提高本地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整体落实水平。高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地方支柱型产业的人才需求来调整区域范围内的高职专业资源配置和师资力量结构,以有效增强高职专业课程及师资力量配置与地方支柱性产业人才需求的关联度。
(二)新型城镇化视域下高职教育资源投资策略优化
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创新高职教育投资新机制,为充实高职教育所需办学资源开辟新资金来源。
1.立法机构应当与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联袂完善高职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有效化解制约民间资本参与高职教育投资活动的制度。立法机构应当着手启动《高职教育促进法》的立法工作,积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高职教育领域展开投资,有效弥补当前高职院校过度依赖财政资金办学的不足。《高职教育促进法》可在借鉴《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基础上,重点强化职业教育投资人身份甄别制度,将具有合法身份和合理办学目的的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都纳入高职教育投资者管理体制中。同时,高职院校应当建立面向以民营资本为主体的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评估制度,由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来稽核并认可其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通过完善面向民资的高职教育办学质量评估,可以有效保障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接受合格高职教育的权利。
2.高职院校的教育投资体系建设应当健全投资退出机制。金融管理部门应当完善教育产权场外交易市场,为教育产权投资者提供顺畅的投资退出渠道。运用场外教育产权交易市场来为教育产权投资者提供投资退出服务的优势在于,场外教育产权交易市场的交易制度相对灵活,无需接受较为严格的金融市场监管者提出的诸项产权交易监管规则,从而为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相对不规范的教育产权投资人提供便利。但是,由于场外教育产权交易市场的市场交易价格形成机制相对不完善,市场管理者需要借助网络化产权交易技术来降低交易者的价格谈判成本,为促成产权交易提供制度和技术便利。为保障教育产权交易的顺畅进行,产权交易的运行主体还应促进与之配套的产权评估机构的功能完善,以确保教育产权交易标的物的价值与价格相统一。
(三)新型城镇化视域下高职内部教育资源配置策略优化
1.高职院校应当通过教育资源置换的方式来激活学校存量教育资源,优化高职院校紧缺教育资源的配置方案。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存在分布领域不均衡的问题,教学设施与关键教学设备所需资金极为紧张,而教学用地等资源相对富余。高职院校应当密切关注其存量资产中具有较高价值的土地资产的利用效率,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来盘活土地存量资产。高职院校可与地方政府展开协商以获得土地用途变更批文,并利用土地级差地租原理来高价出售市区土地并低价购入郊区土地。高职院校可在教学用地总面积不变的情形下获取较高的土地置换套利,并将该项收益转投到教学工程建设与教学设备购置领域,从而有效化解高职教育资源不足的困局。
2.县域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建以受教育者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平台的方式来实现高职教育资源的校内共享。高职院校内部管理制度体系存在部门间管理权限条块化分割问题。高职院校可打破横亘在教育资源重组面前的部门和院系藩篱,探索以学生的求学需求为目标来重新组织教学资源,实现高职教育从传统“教书”为本向“育人”为本的转向升级。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服务对象,在综合分析学校已有的特色、优势以及发展态势的基础上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建设具有显著办学优势且符合新型城镇化发展方向的特色专业。
(四)新型城镇化视域下高职外部教育资源配置策略优化
高职院校应当立足于新型城镇化的人才需求,依托具有较强职业训练能力的高职院校来强化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养工作。高职院校可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培训机构展开合作,建立覆盖范围广的青年农民技能培训网络体系。
1.高职院校应当着手推进高职院校间教育资源共享。为有效克服县域高职教育的资源投入短板问题,高职院校间应当展开多层次合作。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可通过互联网通讯技术来与县域高职院校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不损害自身办学能力的前提下提高高职教育资源的整体利用效率。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可通过设置县域高职教师访问学者项目的方式来鼓励县域高职教师进驻发达地区高职院校展开全日制脱产学习,为县域高职教师访问学者项目投入优秀的师资力量来帮助县域高职院校提升其教师水平,从而确保县域高职院校教学内容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保持同步。
2.高职院校应当着力推进校企间教育资源共享。高职院校和地方企事业单位可以联合打破行业界限,实现区域经济范围内的高职教育资源整合。校企间教育资源整合战略可以围绕核心高职院校来展开,通过整合教育、生产与科研等业务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硬件设施与软件资源的分享。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企业的闲置生产设施来完成配套实训教学工作,降低校方在教学设施与设备领域的投资负担,增加设备的利用效率,可以外聘企业的熟练技术员工来校从事教学工作,以有效克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力量的不足,可以与企业合力建构有利于校企人才无障碍流通的制度体系,并建立实训与顶岗互补、师资共享、校企双向技术服务等制度,为实现校企人力资源的共享提供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国家节能减排和热电联产能源综合利用政策为导向,坚持长远规划和按计划分片实施、社会效益和供热企业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稳步推动集中供热工程科学实施,加快城市化进程。
(二)总体目标
计划在3至5年内逐步完成城区集中供热管网的基本框架,并将天桥水镇、渭河示范区等纳入供热远景规划。2012年集中供热工程建设以草堂基地内一级管网和东西六号路、南北八号路、吕公路、涝滨路、东城路路段管网工程为重点,力争2013年采暖季正式供暖。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组织机构
组长:县长
副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副县长
成员:县经贸局、县公安局、县国土局、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县水务局、县文体广电局、县物价局、县质监局、县安监局、县工商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县供电分局、县环保局、县搬迁办、渭河示范区管委会、甘亭镇、余下镇、草堂镇、庞光镇、秦渡镇、五竹镇、天桥镇、大唐第二热电厂主要领导。
集中供热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办公室主任由何龙勤同志兼任,负责工程建设日常工作。
(二)职责分工
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是城市集中供热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协调、管理等工作。
其他成员单位及沿线各镇:负责做好相关配合工作和工程建设运营期间本辖区内的政策宣传及施工协调等工作。
三、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内容
建设项目包括大唐第二热电厂厂区热网首站、城区一级热力管网、小区换热站以及二级热力管网等。其中,热网首站和一级热力管网由大唐第二热电厂投资建设、管理;小区换热站及二级热力管网由用户投资建设、管理(用户也可在自愿的前提下与供热企业协商,委托供热企业实施建设和管理)。
(二)实施主体
按照城市公用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政府主导,杜绝民营企业独家垄断经营的原则,集中供热实行特许经营,政府确定大唐第二热电厂为集中供热热源厂,并为牵头单位,组建城区集中供热公司(以下简称供热企业),负责抓好供热工程的组织实施工作。供热企业对规划的集中供热热网覆盖范围内提供的热源自行经营管理。(政府职能部门对建设项目热源形式报建审批程序进行严格把关)。
(三)计划安排
工程计划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完成热网首站建设及滨河新区、县城新区和草堂基地一级管网建设;第二阶段根据供热用户和市场需求情况,继续增加分支管网建设和部分小区换热站建设,并逐步将供热管道延伸至老城区。
1.热网首站:计划2012年10月开工建设,2013年6月竣工。
2.管网工程:县城新区、滨河新区、草堂基地的主管网、支管网(双幅管)工程计划2012年10月开工建设,2013年10月竣工。
3.设备安装调试和运营:2013年8月安装换热设备;11月份完成设备调试,并对整体供热设施进行试运行;11月15日前具备供热条件。
4.2014年6月前,将供热管道延至老城区,并对老城区住宅楼进行供热改造。
四、配套措施及相关技术要求
(一)今后所有新建及改、扩建住宅工程,在规划审批前,先由建设单位按照集中供热的方式与供热企业签订供热意向,小区内二级换热站及管网建设必须做到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
(二)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要求,县环保、水务、国土等部门负责,在集中供热系统运行后,依法依规对集中供热管网覆盖范围以内的自备热源设施、采暖锅炉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拆除。供热企业对原锅炉供热的室内外管网铺设情况进行统一调研论证,对符合技术标准要求的,及时做好相关衔接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由供热企业统一设计并组织实施,费用由产权单位承担。
(三)县发改、建设等部门负责,积极做好项目协调服务工作。相关镇负责,做好征地拆迁和群众思想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按照有关政策规定,集中供热项目建设免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费。
(四)集中供热工程实施期间,大唐第二热电厂应及时与相关单位做好对接。相关部门要加快手续办理,及时提供地下管网资料,并协调解决管网沿线地面和地下、绿化区域内设施的拆迁或移植工作。同时,要在确保恢复原状的前提下免收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市政、园林、环卫、质监、安监、环保、消防等相关费用,并协调解决好电力、电信网络、市政、天然气等单位在管网交叉和工程开挖等方面的问题。
(五)县城集中供热管网需要穿越单位、村组、个体工商户或宅院时,相关单位或个人应当予以配合,不得阻挠。因穿越施工造成设施损坏的,建设单位应当按原标准予以修复。
(六)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供热企业应选择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积极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材料,确保工程质量达标,按期完工,使该工程切实达到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目的。
(七)热力管网工程建设费用高,投资回收时间长,按照工程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供热企业与开发商或建设单位在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协商,收取公网建设费。供热及服务性收费标准由县物价局核定收取。
(八)根据《市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为了确保集中供热系统一、二次管网的设计合理和系统匹配,实现供热实时监测系统与用户侧计量系统的可靠对接,开发商和建设单位可自愿委托供热企业以总包方式承揽小区“换热站”、分户和总热量表的设计、供货、安装工程,费用由开发商或建设单位承担。
(九)供热企业必须保证供热系统正常运行,供热标准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十)供热企业应当与供热用户签订供热合同,并报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备案。供热合同的内容应当包括供热时间、热负荷性质、供热参数、收费标准、缴费时限、供热双方的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及当事人约定的其他事项。
(十一)对于供热企业在项目方案设计中采取的节能和高新技术,供热企业可申报专项奖励和资金,政府相关部门予以配合。
五、职责要求
(一)加强领导,夯实责任。包抓项目的县级领导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调度会,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项目推进单位负责人要将每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汇报包抓项目县级领导。各成员单位要高度重视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工作,落实专职人员,明确目标责任,完善机构及工作措施,确保工程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