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运动教育模式篮球投篮教学
一、引言
在国内现今的中学体育教学中,大都采用“三段式”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方法,即准备部分、基础部分和结束部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满足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需求,也难以更好地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体育教学应该从培养和提高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尝试探索更适应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体育教学模式[1]。
国外先进的运动教育模式可以满足现代体育教育的目标,它不仅能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而且还能提高中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培养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技能和习惯。
二、运动教育模式的分析和研究
1.运动教育模式的目标
运动教育模式的目标是通过采用运动教育模式进行教学,使学生最终发展成为具有运动能力、具有运动素养、具有运动热情的体育人[2]。
具有运动能力的体育人:熟练掌握可以成功参与运动所需的技术,理解并合理地运用战术,在复杂的情景中理解和表现合适的策略。
具有运动素养的体育人:理解和评价运动规则、运动典礼仪式和传统习俗礼仪,能区别理想的运动参与模式和业余与专业的运动项目形式,能参与运动,是有运动知识的球迷或观众。
有运动热情的体育人:对维持学校、社区和国家水平的良好运动,表现出很大的热情,并养成终身运动的习惯。
2.运动教育模式的特征
运动教育模式具有七个特征:运动季、团队小组合作、教学比赛、不同角色扮演与责任分担、最终比赛、成绩记录与保存和庆祝活动[3]。
运动季:在运动教育模式中,一个教学周期称作是运动季。运动季包括四期,分别为:练习期、季前赛期、正式比赛期和季后赛期。
团队小组合作:团队小组合作是运动教育模式一个突出的特点,每个学生都要有团队合作意识。在教学过程的开始体育教师可以对学生采取各种形式的分组,小组成员一起商讨练习技术、比赛策略从而使团队获得成功。
教学比赛:运动教育模式是通过比赛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是以比赛为主要情境。对抗练习、循环竞赛、联赛等形式都是比赛主要采用的形式。在运动季的任何一个赛期当中都会有比赛活动,这使队员能够有效地学习和培养比赛策略。
不同角色扮演与责任分担:运动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的不同点还体现在学生除了担当比赛运动员之外,还需要在小组中担任固定的角色,如:记分员、裁判员、管理员等。
最终比赛:运动教育模式中,是以最终比赛而结束整个运动季。最终的比赛是最大限度地让每队成员参与。
成绩记录与保存:成绩可以用多种方式记录来识别每个学生的运动能力,。记录是一种能够帮助记起重要比赛的成绩的方式[4]。
庆祝活动:主要包括运动员的宣誓、邀请特别来宾、颁奖典礼、比赛场地的规划和装饰、拍照和摄像等。
三、运动教育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以篮球投篮教学为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探索应用运动教育模式。中学生对篮球投篮的学习动机和技术兴趣很大,许多学生花了大量时间练习投篮,但是并没有成为“神投手”,这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在真实比赛的情景下练习投篮。运动教育模式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投篮技术后,提供给学生真实的比赛情景,使篮球投篮教学的最终目标实现。
1.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中学体育课的特点和课时时间,将篮球教学运动教育模式的一个运动季分为三个赛期,分别是季前期、季中期和决赛期。
季前期主要是对教学内容介绍、教师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诊断评价、合理分组和角色分配。在季前期最关键的是对篮球投篮技术的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团队合作关系的建立。
季中期的主要任务是对投篮技巧的学习,更多的是小组自主练习、巩固投篮技术和小组内的局部比赛,增强学生对篮球投篮技术技巧的熟练掌握与运用,同时学生进行角色分工扮演。
决赛期可划分为经验交流和最终比赛两部分。经验交流主要是小组之间的友谊比赛,最终比赛是根据之前制定的赛程表进行比赛。通过庆祝活动来结束整个教学,创造轻松快乐的比赛气氛,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组织,并有照片录像记录提供回顾和评价。
2.教学方法设计
篮球教学运动教育模式主要是以直接指导、游戏比赛、合作学习和三合一的教学方法实现。这三种教学方法在整个运动季中,前期主要是教师的直接指导,游戏比赛是连接教学过程的桥梁,在中后期主要是合作学习。
直接指导法:主要通过讲解示范的方法,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使学生快速掌握篮球投篮的基本技术和技巧,同时使学生快速理解和掌握各种角色分配和职责履行,再经过教师的直接指导学生就能进行各种真实的角色扮演和职责体验。
游戏比赛法:游戏比赛法是运动教育模式最为突出的教学方法。以游戏理论为基础,以游戏比赛的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游戏比赛的过程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和体育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合作学习法:各个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共同参与小组决策,制定实现目标计划。合作学习注重小组学习的民主性,组内成员人人平等,每个成员都有发言权并且都有可能被采纳。
四、结语
本文分析和研究了运动教育模式的三个目标和七个特征,并且以篮球投篮教学为例探索实践了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运动教育模式,详细设计了运动教育模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希望能被广大中学体育教学者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蒋新国,肖海婷.美国运动教育模式对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1):22.
[2]高嵘,杨慈州,张建华,高航.当代运动教育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7):22-24.
【关键词】高职院校篮球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80文章标识码:A
引言
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高校是其系统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最后一站。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成果对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体育运动是体育教学的目的,即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锻炼习惯。因此,抓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对高职院校学生未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具有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同时,对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篮球课程是以学生的篮球实践活动为主、身体素质锻炼为辅的实践性课程,是高职院校深受欢迎的一项体育运动。[1]但是,受到传统体育观念、办学力量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当前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现状难以令人满意,教学目标及方法等均存在诸多弊端,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篮球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积极意义,导致篮球教学停滞不前,不能满足“终身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2]
本文对陕西高职院校篮球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归纳、整理和总结分析,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旨在为高职院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篮球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1.过于重视技术的提高,并未将篮球的文化功能、娱乐功能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且不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原始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篮球知识的根本出发点。[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篮球技术的传授,要求技术动作的准确性,但却未能在教学中体现出篮球的群体性、竞技性以及娱乐性等特征。对学生篮球兴趣的培养关注度不够,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降。[4]
2.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不合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教学改革的关键,但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多数篮球教学普遍采用讲授、示范、练习等传统教学方法,尤其是在传授篮球技能时,通常采用先讲授后练习的方法,形式较为单一。在该种教学方法中,篮球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即便教师知识储备丰富,备课认真,但过于单一的教学方式仍限制了教师的发挥,同时学生的积极性也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消磨殆尽,从而出现了“教师费劲、学生不听”的矛盾问题,一些与篮球相关的内容得不到学习,未能针对职业教育篮球课程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3.教学评价手段不够科学、有效、合理。现阶段高职院校篮球教学评价方式仍束缚于传统考评模式,难以形成及时、有效的反馈,而学生表现得不到教师的肯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集中在学生的运球、传球、投篮等基本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中,过于强调运动技能,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整体表现。学生在课中的进步幅度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团队配合以及与他人交流等方面均未能得到体现。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考核评价,应坚持多元化原则,将多种评价机制相结合。
4.课程的学时设置是一门课程的教学基础。教育部《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要求保证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的体育必修课,但个别职业院校存在学时设置不足和师生比过大的问题。2014年,江苏省教育厅对30所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情况进行了现场考核。经网络评审、现场考核、专家小组评议等程序,有4所高校被认定为不合格。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大致相似,即体育课没有开设足够的学时,生师比过高,学生的体育课质量难以保证。然而,篮球作为一门综合性体育项目,一周一次的体育课显然是无法满足教学需要的。如何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了一个制约篮球课程发展的巨大问题。
对所存在问题的反思
1.在篮球课程中应重视校园篮球文化的育人功能,着重激发和培养学生自觉参与篮球运动的兴趣。篮球是什么?大多数人的答案可能会是一项运动,而在美国,篮球还代表着一种特殊内涵,如同爵士乐和猫王一样在美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我国的校园篮球文化是一种具有校园特色的学生群体文化。通过参与篮球活动,学生们体会到了参与篮球运动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种很好的调节学习生话和放松身心的方法。众所周知,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篮球的趣味性、集体性、娱乐性、健身性等特点而爱上这项运动。篮球运动也不仅仅是一种校园体育锻炼的方式,它已发展成为一个人一生的运动。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进行终身体育锻炼无疑成为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心健康的最好方法。
2.根据高职特点,增加篮球课程的职业性和实用性等相关理论的教学,充实职业实用性教学的内容。高职篮球教学具有职业教育的特点,改革过程中也应适当增加篮球课程的职业性和实用性等相关的理论知识。首先,需要了解将来从事的职业特点,了解所学专业可能出现的职业病的类型,选择应对该职业病的篮球训练方法,从而使预防更具有针对性。并加强相应素质的练习。(1)根据职业规划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训练内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例如见线折、打板接力、绳梯等;(2)根据将来职业的不同,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质,包括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能力、自身抗压抗挫能力等;(3)篮球运动是体验性活动,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的有效方式,例如参加校内篮球赛、课外练习等。
3.考核评价机制“多元化”。教学考核评价是教学反馈的重要形式,准确、及时地反馈有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成效。通过文中的分析讨论,笔者认为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逐渐淡化选拔及甄别在考核中的地位,逐步确立启发式、拓展式、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并加入过程性评价如进步幅度、努力程度以及学生自评互评、小组互评等评价方式。
4.明确教学目标,适量增加学时,开拓第二课堂。篮球教学目标是指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实际设施条件所确立的教学要求及应达到的标准。教学目标引导着篮球教学的方向,高职院校篮球课的教学学时有限,而篮球教学时数是教学目标能否实现的基础条件,直接影响着“教”与“学”的成效,故应适当调整这一状况;在总课时数方面,各院校应按照有关要求,保证在校学生的篮球学习时间至少达到三个学期;此外,还应充分发挥课外篮球运动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总课时数不足的形势下,利用篮球运动队、篮球俱乐部等多种课外活动弥补篮球课时数不足的缺陷,有效提高教学成效,实现课内外一体化教学。
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高职院校篮球教学内容以重视身体技能为主,缺乏理论性的科学锻炼方法的教学和篮球赏析等人文性内容,教学内容不能很好满足学生的需要。
(2)高职院校篮球课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还在原地踏步,现代化教学方法没有得到很好的普及和推广,虽然有的学校已经开始应用,但没有形成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
(3)高职院校篮球课的学生成绩评价内容不够完善,主要以技术动作达标、身体素质和出勤率为主,而对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努力程度、进步幅度等的重视不够,评价内容相对单一,忽视了学生在整个课程中的过程性评价。
(4)调研表明学生对篮球课的兴趣很高,但是由于部分学校开课时间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建议
(1)向“实用性”篮球教学理念发展,改变现有篮球教学与学生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在原有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校园篮球文化的育人功能,通过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自觉性,结合篮球教学的特点,融入学生将来职业的实际需要以及职业所必须具备的体能要素。增加室内理论课的比例,在原有内容上增加教学视频赏析等,教会学生如何欣赏比赛。在教学比赛中倡导篮球运动的拼搏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不断注入篮球运动所传播的正能量。
(2)在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合理利用探究式、合作式等现代教学方法,把新的教学方法、科研成果和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到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去,不断完善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具有职业实用性的高职篮球教学改革过程中,增加篮球课程职业实用性的相关理论知识,充实实践课中职业实用性的篮球教学内容。
(3)改变教师的评价考核理念。学生成绩评价不应仅局限于动作技能考核,更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学习态度、进步幅度、运动参与度等各个方面,倡导“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完善篮球课教学考核评价方式。
(4)高职院校应适当增加篮球课教学时数,在保证基本教学时数的基础上,借鉴欧美大学经验,组建院系篮球俱乐部,以此促进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一方面补充课内学时数的不足,另一方面促进课内外一体化,实现高职院校篮球课程教学的有序延伸。
参考文献:
[1]薛海涛、郑爱莲、谢向阳:《关于校园篮球文化的几点思考》,《考试周刊》2008年第53期,第159-160页。
[2]张巍:《职业实用性视角下高职篮球教学改革研究》,《当代体育科技》2015年第13期,第137-139页。
[3]陈桂兰:《营造校园篮球文化的理念研究》,《科技信息》2012年第10期,第257页。
[4]高峰、王莹莹:《探析篮球文化在高职院校的构建》,《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0期,第190-191页。
关键词:校本篮球课程;体育课;兴趣
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使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实践中意义重大。根据自己学校特色、场地、师资等特点,将篮球作为校本课程在全校普及,每周利用一节体育课来进行篮球教学。研究表明,校本篮球课程对促进体育课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篮球运动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颇多益处。它具有健身性、趣味性、集体性等特点。在小学中将篮球作为校本课程进行教学对发展学生的速度、弹跳等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有积极作用。让学生因篮球课的开设对篮球充满兴趣,继而将这种稳定持久而积极的心理倾向长期保持且融于体育课中。
二、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特尔斐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其中采用的问卷分别是:(1)关于体育课调查问卷;(2)关于篮球课调查问卷;(3)关于体育课和篮球课的调查问卷。三张问卷的重测信度R分别为:0.81,0.79和0.84。三张问卷发放人数都为116人,回收率分别为95.61%,97.37%和100%。
三、结果与分析
1.篮球课对培养学生篮球兴趣的意义
本次研究前后进行了三次问卷调查,从所得的数据分析:通过篮球课的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
在没有接触篮球之前对篮球感兴趣的人数比例占52.25%,对篮球不感兴趣的人数比例为47.75%,而当学生们上了一段时间的篮球课后,有75.68%的学生认为通过上篮球课培养了自己的篮球兴趣。经过篮球课教学之后,学生对篮球非常感兴趣的有55%,一般感兴趣的有34%,总的感兴趣比例达到89%。从两张图表来看,上篮球课之前和之后学生对篮球的兴趣有着相当大幅度的提高。可见,校本课程的开设,对培养学生篮球兴趣有着重要意义。
2.篮球课对促进学生体育课兴趣的意义
篮球校本课程的开设,通过实践得到了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调查显示,在每周三节体育课中利用一节课来上篮球课,篮球课的开设不但没有影响到体育课,反而对体育课的上课效果有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绝大多数的学生(75.23%)都认为通过上篮球课促进了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同时又有72.48%的学生认为通过上篮球课使自己更喜欢上体育课了。篮球作为体育的一项内容,在实践中表明,如果学生上好篮球课后,到上下一节体育课时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会更高,从而使他们在较少课时的情况下高效率地完成体育课的任务。尽管,将体育课的一部分课时用于上校本篮球课,但事实上篮球课的开设对体育课效果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学生对增加篮球课和体育课课时有着强烈的渴望。84.40%的学生希望一个星期多上一些篮球课和体育课。由此可见,篮球课和体育课在学生中受欢迎的程度是相当高的。
3.篮球课和体育课对培养学生意志、情感的意义
调查表明,篮球课和体育课之间存在着兴趣的迁移关系。除此之外,它们对学生意志、情感的培养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体育锻炼的各种收获中,学生认为体育可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的占有36.41%,这或许不是一个非常大的比例,但在各种收获比例中依然占首位,可见,学生对健康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另一个可喜的现象是,从篮球课开设后,分别有76.15%和73.39%的学生认为体育课使自己获得了快乐轻松的感觉和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品质。由此可见,篮球课的开设使体育课更受学生的欢迎,学生对体育课也更感兴趣。这也证明了两者的兴趣迁移关系,同时又具有促进作用。
通过校本篮球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调查研究得出,篮球课对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和促进学生的体育课兴趣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篮球课的开设使学生更喜欢上体育课,增进了他们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另外,学生对篮球课和体育课的认识也是非常有见地的,他们认识到了二者对其健康的重要性。他们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篮球课和体育课给他们带来了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使他们的身心得到了放松,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从“筛选型课程”到“普及型课程”[J].教育参与,1997(6).
[2]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468-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