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风湿类中医治疗方法范例(3篇)

栏目:报告范文

风湿类中医治疗方法范文篇1

文章编号:1003-1383(2008)01-0103-02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B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组织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至今病因不明。本病侵犯多个关节,而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多呈对称性。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中医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一般均为正虚标实之病,治疗有内服药和外治法。笔者近年来采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取得理想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36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其中男12例,女24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0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20年。全部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院1987年分类标准[1]:①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每天),病程至少6周;②有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6周;③腕、掌指、近指关节肿至少6周;④对称性关节肿痛至少6周;⑤有皮下结节;⑥手X线摄片改变(至少有骨质稀疏和关节间隙狭窄);⑦类风湿因子阳性(滴度>1∶20)。有上述七项中的四项者即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2.治疗方法

①整体取穴:根据整体治疗原则,患者每次取背部督脉经和膀胱经,取肝俞、脾俞、肾俞和命门穴,手足阳明经曲池、足三里及足少阴肾经太溪穴。

②局部取穴:根据患者受累关节取穴,肩关节取肩禺、肩贞、肩内阿是穴,肘关节取曲泽穴,腕关节取阳池、阳谷、阳溪穴,指关节取八邪穴,膝关节取膝眼、膝阳关、阳陵泉穴,踝关节取解溪、昆仑、丘墟穴,趾关节取八风穴。

治疗时遵循以上选穴原则,采用壮医药线直接灼灸在选定的穴位上,一点为1壮,一般每次每穴灸1~2壮,10次为一个疗程,停3~4天后再行下一个疗程。

3.疗效判断标准临床治愈:治疗3个疗程后疼痛消失,功能恢复,随访1年未复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活动功能改善。有效:症状减轻,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治疗3个疗程后症状功能均无改善。

4.治疗效果临床治愈16例,占44.5%,显效12例占33.3%,有效5例,占13.9%,无效3例,占8.3%,总有效率91.7%。

典型病例

曾某,女,57岁,2005年10月18日就诊。主诉:双指、膝关节、踝关节晨僵、肿痛3年余。经多家医院确诊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中药、西药、针灸治疗,效果不佳,现觉症状加重,行走困难,伴头晕、怕冷、腰膝酸软,舌淡红,胎白腻,脉沉细。X线摄片示:病变关节骨质疏松,关节间隙轻度狭窄,骨性关节面模糊,血沉103mm/h,类风湿因子阳性。

西医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诊断为痹证,属肝肾亏虚,寒湿瘀阻经络。按上述方法治疗1个月,症状全部消失,行走自如,查血沉10mm/h,类风湿因子阴性,恢复正常工作,1年后随访,未复发。

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关节组织慢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病变为主要表现,至今病因不明。本病侵犯多个关节,而以手足小关节起病,多呈对称性。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本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病机为正气不足,肝肾亏虚,感受风寒、湿邪所致。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肝肾亏虚,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因其易受外邪侵袭且在感受风、寒、湿邪之后,易使肌肉、关节、经络痹阻而形成痹证。正如《灵枢・五变》篇说“粗理而肉不坚,善病痹”,《济生方・痹》亦说“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治疗以补肝肾、益气血,祛风除湿、散寒通络、宣痹止痛为主。方取背部督脉及膀胱经俞穴,起到温阳益气、补益肝肾、调和气血作用,取上下肢阳明经穴、曲池、足三里等穴,以取其阳明经多气多血,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疼痛局部循经取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邪等无所依附,痹痛遂解。临床上多采用温针法、灸法、火针法治疗痹证,正如《灵枢・官针》云:“猝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临床采用火针疗法,疗效显著,李文增[2]采用火针治疗RA25例,发现火针治疗RA集刺法与灸法于一体,共同起到扶正祛邪、提高免疫功能、控制风湿活动的作用。唐治安等[3]采用同样的方法治疗RA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采用经过多种壮医药制备液浸泡过的直径约为0.7毫米的苎麻线,取出后将一端在灯火上点燃,使之形成圆珠状碳炭,然后将此炭火迅速而敏捷地直接灼灸在人体穴位上,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具有消炎止痛、宣痹通络、温经散寒、消肿散结、祛风除湿、活血行气、强壮补益等功效。其作用机理是以温热和药效的穴位刺激,通过经络传导,调整气血恢复平衡,使人体各部恢复正常的功能,促使疾病转归和人体正气康复,经过对3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治疗和观察,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效果灵验、适应证广、无污染、容易学习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内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8.

[2]李文增.火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25例[J].山西中医,2002,18(3):38.

风湿类中医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西医治疗;康复治疗

【中图分类号】R593.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093-01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情反复且病程较长,容易造成患者关节畸形,使其丧失关节功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能力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1]。本文就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接收的6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的疗效进行分析,发现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康复治疗的方案,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接收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4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其中男26例,女38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45.6±3.7)岁;病程2个月~11年,平均病程(7.3±1.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服用甲氨蝶呤、硫酸羟氯喹等药物,同时配合温热疗法等物理治疗。

实验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指导患者在活动期间进行适当休息以减少关节的负荷量,如果患者的关节腔内有积液则采取夹板或支架进行固定,固定时长尽量控制在2周内。当患者的关节疼痛减轻后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运动,进入稳定缓解期的患者进行锻炼时以功能恢复为目的,增大关节的活动强度,以患者所能承受的疼痛程度为限度,通过活动肌肉(肩肘运动与足膝运动)提高患者肌肉功能。配合患者的肌力增强训练及运动疗法,使患者的身体机能得到恢复,尤其是要注重关节运动,同时要结合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情况拟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方案,以加强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锻炼。

1.3疗效评定标准:患者接受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标准可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个级别:患者关节肿痛现象消失、晨僵时间明显缩短及日常生活能力基本恢复则为显效;患者关节肿痛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所改善则为有效;患者关节肿痛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日常生活能力也没有改善则为无效。总有效率为显效例数及有效例数在总例数中所占的百分比之和。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两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以(P

2.结果

实验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康复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率较高且具有致残性,患者多以中年女性为主。就目前的研究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发病后2年会出现不可逆转的骨关节破坏,致使患者的关节畸形,最终使得患者丧失关节功能,对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目前临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主要是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细胞毒药物及激素类等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在本次研究中,主要就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康复治疗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康复治疗包括对慢性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给予康复指导,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关节活动,从而增强患者的关节功能,在锻炼的过程中应以患者所能承受的疼痛程度为限度,确保患者进行关节活动的效果[3]。可以采用滑轮、弹簧及沙袋等增加阻力,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生活及工作能力进行锻炼。采用具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后,本组研究对象中的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陈宝珍.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理疗康复护理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2,18(36):134-135

风湿类中医治疗方法范文

【关键词】关节炎;类风湿;中医疗法;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发病原因在中医上的表述为机体的正气不足,气血不盛,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而致使的气血凝滞,经络痹阻。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点是反复、顽固,不容易治愈,在现代医学界称为“不死的癌症”。目前西医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服用非甾体类、抗生素类、激素类、免疫制剂类或手术治疗,药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情的恶化,但副作用较大,手术治疗也不能彻底解决病因。与此同时,中医在此病的优势开始凸显,它一方面治疗效果要比西医好,同时副作用较小,实施起来也比较简单,得到许多患者的认可。在此,笔者根据各医家流派对本病的研究加上自己的临床经验,对本病的中医治疗做一下介绍。

1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因尚未明确,意见也不统一。

张成等认为本病的病因是肝肾气虚、风寒湿热之邪外袭所致。其内因多与脾肾两虚有关,外因感邪,一般以寒湿为主。杨仓食认为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先决条件是风寒湿热之邪,内因是产生引起正气虚损及痰瘀虚之毒邪。徐向孜等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内因是阴虚血热,外因是邪气侵袭。卢恩俭介绍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发展等,他认为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病因是邪毒侵蚀。郭燕文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本质是肝阴虚,表面特征是风寒湿或工作过度,或房劳过度,或食辛燥之品,或三者兼而有之,在进行治疗时应采用滋养肝阴,养血和营为主,舒筋活络,疏风止痛为辅。李昕秀指出本病是由风、寒、湿三邪杂而为患,导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最后致使关节肿大疼痛,甚则畸形。首先是正气不足,而后受邪后没有及时治疗,邪侵入到脏腑里,导致肝肾亏虚,正气亏损,形成恶性循环,其次,形成痰和瘀,导致病情加重。程云柱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诱因较多,风、寒、湿、热、毒、劳伤、产后及七情失调均可以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内因是肝肾不足或劳累过度导致正气损耗过度,导致身体亏虚,外邪入侵,复感风寒湿,气血痹阻不行,久之损伤肝肾阴血,筋骨失养。

2辨证施治[1]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依据是“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瘀者破之”,治疗中的大法是“通”,本着“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理,参照以下几点进行治疗。

2.1强调内因①调补气血:气血于经脉中运行,濡养全身,维持经络、脏腑、肌肉、关节的活动。痹证病邪久恋,导致气血亏虚,或治疗中所用药物性辛辣,也会致气血不足,治疗时要注意这一点。②滋养肝肾:肝血不足会出现关节麻木疼痛,肾精不足容易感受邪气而形成痹病,治疗时要重视益气养血柔肝,益身壮阳填精。③强筋壮骨: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顽痹,日久不愈,关节易僵硬变形,在治疗过程中药注意强筋壮骨。

2.2重视外因①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在治疗时要首驱之。②若遇外感风热或寒湿未解,宜采用清热利湿之法。③外感风寒湿热诸邪,致水湿不化凝为痰,滞于经络骨节间,宜用涤痰散结法祛除。

2.3先攻后补痹者,是因风、寒、湿等侵袭肌体导致肢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的病症,此法重“通”,先除邪气,疏通脉络,再根据疾病之根本进行治疗和调理。

3中医治疗

在传统的中药治疗基础上,笔者建议加入一些血肉有情之品,这样会使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效果更好。这类药的作用是活血祛瘀,改善气血运行,与其他药物相比,疗效要强,特别是此类药物性刚柔兼使,祛邪而不伤正,标本兼顾。例如穿山甲有宣通经脉,通达关窍之效,蜈蚣有搜风定搐,治痫疗惊,消散肿毒之效,全虫可平肝熄风,攻毒散结。

这类疾病比较难以治愈,若至阴柔和的中药无法祛除疾病,可加入峻烈之品增其血行,其关窍。例如马钱子、巴豆霜之类只要合理炮制,会取得相当好的效果。如马钱子开通经络、缓急止痛,雷公藤是治疗痹的首选,川草乌是治疗痛痹的专药。

要注意一点,在进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时,药量一定要足量,由于痹证病变部位主要在经络筋骨,小剂量的药物难以到达,只有在药量处于似中毒非中毒的程度时,才能在体内发挥最大的治疗效果,才能使受损的肌肉经络、筋骨兴奋收缩达到“通”的效果。

因此,在进行血肉有情之品与峻烈药物配伍使用时要加入一些益气养血、活血、润补的药品,不要忘记在治疗时的扶正。

4针灸治疗

陈增辉[2]等采用毫针针灸和温针灸整体取穴,采用辩证法在疼痛的部位进行局部取穴,改善了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效果。他认为针灸对关节疼痛、肿胀、类风湿因子滴度均有改善,且无明显副作用。

结论:经上述研究可以得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选择中药,其治疗效果好,毒副作用少,患者顺从性较好。但同时也产生一些问题,由于中医本身知识体系的限制,不能深入透彻的分析病因机制,使临床上医生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很难进行一个质的突破。因此治疗时,医生要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采用辨病和辩证结合,在吸收先进医学的同时发挥中医的长处。目前中医上还未存在一个比较统一的临床判定标准,使临床效果很难得到一个比较可信的结果,同时针灸治疗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上也得到了一些肯定的效果,将来的研究方向应该是中西结合,针药结合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 上一篇:风湿病的治疗范例(3篇)
  • 下一篇:水库安全管理范例(3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