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清楚头颅的结构,与看看胸、腹是一样的,只有了解具体的解剖位置,各个器官的位置关系,才知道是否有问题。
另外,也可以观察影片中双侧是否对称,如果双侧不对称就很有可能有问题了。
一般情况下,除了出血和钙化表现为高密度外,梗塞、炎症、肿瘤等多表现为低密度,有部分病变也表现为等密度,具体问题需要更详细的观察分析。
其实头颅CT片是比较复杂的,而看片也是非常专业的影像学知识,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如果有疑问最好咨询医生,不要自己乱猜测。
2脑出血
• A皮质动脉的穿通支-------脑叶出血
• B豆纹动脉---------------壳核出血
• C丘脑穿通动脉-----------丘脑出血
• D基底动脉脑桥支---------脑桥出血
• E小脑上或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出血
硬膜外出血
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可见颅骨内板下梭形或双凸形高密度,根据血肿量不同,可有不同程度的占位效应,如脑沟消失、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移位等。随着时间延长,其密度可由高变等密度、变低密度。
硬膜下血肿
急性硬膜下血肿:颅骨内板下新月形高密度,常伴脑挫伤,占位效应明显。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呈新月形或半月形,血肿密度呈高密度或等密度。
慢性硬膜下血肿:高、低混杂密度,最后变为低密度直至消失。
脑梗死
按解剖部位可分为:
① 大脑梗死:大梗死---超过一个脑叶,5cm以上;中梗死---小于一个脑叶 3-5cm;小梗死1.6-3cm;腔隙性梗死---1.5cm以下;多发性梗死---多个中小及腔隙性梗死。
② 小脑梗死
③ 脑干梗死
颅底层面眦耳线层面
① 颅前窝底部:眼眶,眼球,筛窦,蝶窦,前床突等。
② 颅中窝:前界---蝶骨;后界---颞骨岩部(岩骨);内缘---海绵窦及垂体窝;外缘---颞骨,窝内为颞叶,其内侧为海马回。
③ 颅后窝:前缘---岩骨;后缘---枕骨;鞍背后方---脑桥前池,向两侧延伸为脑桥小脑角池。
④ 第四脑室:位于颅后窝中线上,后面紧邻小脑蚓部,其两侧为小脑扁桃体。
⑤ 延髓、脑桥:位于第四脑室前。
鞍上池层面
①颅前窝:颞叶。
② 鞍上池:在垂体窝上方,位于两侧颅中窝之间,前界为颞叶直回,侧方位颞叶海马,呈五角星形或六角星形。其前角连于纵裂池,两外侧角连于外侧裂池,两后外侧角延续于环池,第六个角位于后缘中间,是角间池。鞍上池边缘为大脑动脉环,池内前部常可见v字型视交叉。
③ 颅后窝:四脑室或四叠体池。
第三脑室下部层面
① 显示侧脑室前角的下部:前方---额叶;外侧---尾状核头部;后方中线处---第三脑室,其两侧连接丘脑。
② 颅后窝:Y字形或V字形的小脑幕,幕下结构在内侧(小脑上蚓部),幕上结构在外侧(枕叶)。
③ 四叠体池:位于小脑蚓部前方。
第三脑室上部层面
① 基底核、丘脑。
② 内囊前脚(前肢);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
③ 内囊膝部和后脚(后肢):位于豆状核(由外侧的壳核和内侧的苍白球组成)及丘脑之间。
④ 壳核的外侧:外囊、屏状核、最外囊、岛叶(脑岛)。
⑤ 四叠体池:两侧枕叶之间,池内有松果体,向前与第三脑室连接。
侧脑室体部层面
由额、颞、枕叶构成,两侧侧脑室体部之间为透明隔,外侧为尾状核和体部。侧脑室后角(枕角)可不对称,室内可见脉络丛钙化。中线处可见大脑纵裂池和大脑镰。
侧脑室上部层面
内侧壁侧脑室体部被胼胝体分开,侧脑室体部的外方为顶叶,顶枕沟及中央沟将大脑为为额、顶、枕叶。
大脑皮质下部层面(半卵圆中心层面)
在胼胝体和侧脑室上方,大脑镰自前向后贯穿中线。白质部分为半卵圆中心,额叶范围缩小,顶叶所占比例扩大,枕叶基本消失。
半卵圆中心:位于胼胝体上方,由左右大脑半球髓质形成的有髓纤维,对称位于大脑镰两侧区域。
大脑皮质上部层面(半卵圆区上部层面)
已近颅顶,大脑镰清晰可见,其旁的脑灰质和脑沟十分清楚。顶叶较小,额叶较小。
放射冠:是内囊到大脑皮质间的放射状纤维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