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转基因生物安全论文(收集3篇)

栏目:实用范文

转基因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篇1

关键词:转基因产品贸易争端贸易保护生物安全

0引言

二十世纪末,世界农业部门引进了一个全新的技术—转基因技术,并且迅速对世界农业生产和国际贸易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转基因产品(GeneticallyModifiedOrganisms,以下简称“GMO”或“GMOs”),是指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导入特定的外源基因(包括其它动物、植物、微生物、人工设计合成的基因等),以改变物种的细胞信息,使动植物获得超过自然选择和人工繁育所得的机能,创造出具有新性状的产品或物种(hb12369.bokee.com/viewdiary.18954524.html)。转基因技术是当今世界最为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由于它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因而深受世人关注。由于目前转基因技术主要在农业领域运用,对农作物和农业生产进行作用,所以在本文中将转基因产品和转基因农产品视为等同的概念。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转基因技术和产品迅猛发展,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由1996年的170万公顷猛增到2007年的1.143亿公顷。目前,世界各国种植的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包括玉米、大豆、棉花和油菜籽,它们在所有转基因产品中的比重占到了99%左右。美国、阿根廷、加拿大是转基因产品的主要生产国及出口国。由于转基因技术还不成熟而可能对生物安全产生影响,在各国采用程度又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因而各国对转基因贸易采取不同态度。这就产生了因转基因农产品而带来的贸易纠纷,当然,这些贸易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还是背后经济利益的驱动。中国是较早涉及转基因作物种植与生产的国家之一,经过10余年的努力,在转基因产业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在国内中国主要种植转基因棉,同时在国际上是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大国。

1转基因作物种植状况及其农产品贸易状况

(资料来源:fr.mofcom.gov.cn/aarticle/jmxw/200802/20080205380433.html,人民共和国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新闻)

随着生物技术的突飞猛进,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也日益增加。1996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是170万公顷;1998年是2780万公顷;2000年种植面积达到4420万公顷;2002年达到5870万公顷;2004年则是8180万公顷;2006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02亿公顷,首次突破1.00亿公顷大关。仅1996年至2006年这十年间,转基因植物的种植面积就扩大了60倍,居所有作物技术推广速度之首,而2007年的增长率再次高达12%,达到了1.143亿公顷。

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ISAAA)2007年提供的数据,全球77%的转基因作物种植集中在4个国家:美国(50%)、阿根廷、巴西和加拿大。美国2007年种植规模为5770万公顷(2006年为5460万公顷,下同),阿根廷1910万公顷(1800万公顷),巴西1500万公顷(1150万公顷),加拿大700万公顷(610万公顷)。印度和中国也种植了大面积的转基因作物,主要是棉花,种植面积分别为620万公顷(380万公顷)、380万公顷(350万公顷)。95%的转基因农作物集中在4种植物上:大豆、玉米、棉花和油菜。2007年种植最广泛的转基因农作物是大豆,种植规模达到了5860万公顷,这与2006年持平。其次是玉米,种植面积为3520万公顷,高于2006年的2520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为1500万公顷,高于2006年的1340万公顷。油菜为550万公顷,高于2006年的480万公顷。两种转基因类型占主导地位:抗各种杂草的,抗一些虫害的。

又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推广协会(ISAAA)称,2007年全球23个国家1200万农户种植了1.143亿公顷转基因农作物,2006年有22个国家1030万农户种植了1.02万公顷转基因农作物。2007年新加入的国家是智利和波兰,伊朗2007年没有种植转基因农作物,而最初的1996年仅有6个。

章东权(2008)指出,随种植面积的增长,贸易额也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据估算,1996年大豆、玉米、油菜籽、棉花四种主要转基因作物的出口额7.18亿美元,1999年分别增至102.52亿美元,增长了13.28倍。同时他提到有人预测2010年全世界90%以上的农作物将是经转基因技术改良过的转基因品种,其中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势头尤为强劲;到2025年美国转基因产品的市场贸易总额将达到25200亿美元。

温海波(2007)认为世界转基因作物品种分布比较集中,主要是大豆、玉米、棉花、油菜;转基因产品出口国和地区主要集中在美洲,种植国家有美国、阿根廷、巴西和加拿大;转基因作物的进口地区主要是亚洲和欧洲。同时他还认为转基因作物面积还将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家将转入转基因作物的种植之中;转基因技术产品应用范围还将继续扩大。

章东权(2008)认为尽管转基因产品因本身的原因存在很多的争议,转基因产品的国际贸易目前仍在着某些贸易争端和贸易保护现象,但现代生物技术将是21世纪的主导技术,世界各地都在抓紧时间研发转基因产品,所以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的全球化、一体化将成为大势所趋。李晖(2005)也认为,争议的转基因产品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挫折,但它在21世纪是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其前景是很光明的。

2转基因产品是把双刃剑转基因产品是好是坏在世界各地的争议很大。

林毅夫(2001)指出,生物技术的发展符合世界人民的长远利益,但在短期内对不同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影响各异,就亚太地区的农民和消费者而言,则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如果抓住机遇,善加利用,就能带来好处,否则,就有可能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

杨昌举、黄灿(2001)论述了转基因作物对近缘野生种群、农业害虫和益虫,以及对生态平衡和土壤中的生物、土壤肥力可能产生的影响,探讨了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生产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风险。

马述忠、李晓嘉(2001)指出转基因食品不仅能够生产出口味更佳的食物,而且能够抗病虫害、抵御旱涝灾害,便于储运,大大降低成本,提高人类的食物质量,产量的提高则特别适合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但同时他们又通过世界各地的具体态度及法律适用情况表明,转基因作为外源基因,它的结构可能不够稳定,人类食用后可能在体内产生基因突变损害人体健康;还有转基因生物对农业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将不可预见,它可能造成“基因污染”,并危害生物多样性从而造成生态失衡。

王志振(2008)也认为转基因产品在很多方面说不清楚,值得商榷。他援例指出我国每年进口的大量转基因大豆,其制成的色拉油没有任何问题;但同样例证指出英国一位研究人员在电视节目中公布了他的实验成果:用转基因马铃薯饲养大鼠,引起了大鼠的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

3转基因产品引起了的贸易争端

程涛(2005)指出,转基因产品引起的贸易争端最大的就是欧美转基因农产品贸易争端。美国为转基因农产品出口大国,欧盟为进口地区,因为种种原因,欧盟对进口转基因农产品加以限制,贸易大战由此而生。中美在转基因大豆上也产生了贸易争端,美国的转基因大豆无论在价格还是在质量上都占有优势,于是中国仿照外国在进口大豆时进行限制,大豆之战从而展开。

而关于引起贸易争端的原因,相关学者有较多的论述。

李晖(2005)将原因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不平衡,欧盟为了保护其幼稚产业,获取具有光明前景的基因产业经济利益,候鲜明(2007)也有相似的观点,他说表面上看,双方争论的焦点是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但这只是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问题,若置于国际贸易的大背景中,则是由双方经济利益的冲突引起的。二是技术因素,即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转基因产品检验和鉴定的科学标准很难统一导致容易产生贸易争端。三是安全因素,即转基因是否具有很大的危害性还不得而知,各个地区的认识有分歧从而产生贸易争端。

陈俊红(2003)则将原因归结为五点:一是经济利益分配不均;二是生物安全看法不同;三是政策制定出发点不同;四是公众接受的信息差别;五是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的差别。

刘正良(2003)指出,现代转基因产品存在一种独特的垄断优势。转基因技术的垄断厂商多为美国公司,他们势必利用知识产权法寻求市场的绝对控制权。欧盟日本等国家认为,美国主张转基因产品贸易自由化的目的就是在于维持既有的垄断优势。

澳大利亚阿得瑞德大学的桑乃泉(2001)指出,农业生物技术创新,风险与利益并存,潜在社会影响显著,在复杂的国际经济法律环境中,世界各国加强立法,趋利避害,既反映了消费者主权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又体现着各国在生物高科技和农业竞争力方面的较量。

张彩萍、黄季馄(2002)在分析和解释不同类型的国家选择不同的农业生物技术,尤其是转基因技术发展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出了造成它们对转基因农产品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的原因。

袁宜(2001)指出保护主义是转基因农产品贸易的主要障碍。“世界各国对转基因农产品的接受程度虽然与各国的文化传统(美国人对新事物较为开放和宽容)以及突发事件构成的背景(疯牛病使欧洲人心惶惶,对食品安全性极度敏感)有关,但更多的则是受到各国不同的经济利益的制约”。欧盟对美国的农产品贸易一直存在着逆差,欧洲小庄园式的农业与美国大农场式的农业相比,存在规模经济的劣势,当拥有更强竞争优势的美国转基因农产品出现在欧盟面前时,欧盟为了维护本集团的经济贸易利益,以种种借口封杀转基因农产品的流入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4给我国政府的一些政策建议

廖闽(2006)在其论文中全面总结了七个方面的措施,分别为要进一步鼓励对转基因农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要高度重视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问题,要尽快完善有关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的立法工作,要学会有效地利用技术贸易壁垒措施,要大力加强对出入境转基因农产品的管理,要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组织的活动和扩大公众宣传。

李晖(2005)单独指出了转基因产品进口问题的建议,一是充分利用技术贸易壁垒,加大对转基因产品进口监管的力度;二是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的相关立法,细化管理体系,强化管理职能;三是进一步完善转基因产品标识制度。同时也指出了我国应加快对转基因产品的研发,保证我国生物技术处于世界前列;以及在推广种植上应谨慎,完善立法,加强监管。

肖奎喜、马述忠、黄祖辉(2005)通过分析指出要加快转基因生物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要加强对转基因产品贸易规则和条例的研究,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要实施安全监管战略,防范转基因产品跨国转移带来的安全隐患;要充分运用WTO规则,保护国内农业产业和农民利益。

李成贵、檀学文(2008)则提出了一些较为新颖的观点,如要加强对研发阶段风险评估的管理,强化有关人员的科学精神和法律意识,突出研究者的知识运用、自主管理和信誉机制在转基因安全中的作用;还有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的风险交流,通过多种途径宣传转基因食品安全和营养方面的科学知识,加强转基因食品的科普工作,增进与民众关于转基因食品的风险交流,是政府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应瑞瑶、沈亚芳(2004)也做过简要的分析,指出我国在转基因产品贸易中处于比较劣势,鼓励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同时要加快转基因技术的应用步伐,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优势。

5结论

由21世纪最前沿的技术——基因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的转基因产品,其发展前景还是极其广阔的,因为它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对解决粮食问题无疑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而世界上高潮迭起的转基因产品纠纷,表面上看是各自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存在认识上的分歧,但实际上是各自经济利益的驱动,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的使然。而我国要在转基因产品竞争中树立优势,还得从自身做起,进一步加大对转基因产品等各方面的研发,同时又要重视起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问题,而关于转基因的各种立法工作也应趋于完善,注意与各地区保持交流,充分利用WTO规则,从而维护我国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温海波.《论转基因产品的法律规制》.中国期刊网优秀硕士生论文.2007年.

[2]章东权.《国际贸易中的转基因产品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期刊网优秀硕士生论文.2008年.

[3]李晖.《转基因产品的国际贸易问题研究》.中国期刊网优秀硕士生论文.2005年.

[4]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5]杨昌举,黄灿.《转基因作物商品化生产的潜在生态风险》.《环境保护》2001年第5期.

[6]马述忠、李晓嘉.《转基因食品是把“双刃剑”吗》.《粮食与油脂》2001年第2期.

[7]王志振.《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农村百事通》2008年第19期.

[8]程涛.《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争端研究》.中国期刊网优秀硕士生论文.2005年.

[9]候鲜明.《美欧之间转基因产品贸易争端和启示》.《国际市场》.2007年第6期.

[10]陈俊红.《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及贸易争端》.《中国食物与营养》.2003年第1期.

[11]刘正良.《转基因产品的贸易争端及我国对策》.《对外经贸实务》2003年第8期.

[12]桑乃泉.《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创新管理与中国农业竞争力》.《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第9期.

[13]张彩萍,黄季焜.《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研发的政策取向》.《农业技术经济》2002年第3期.

[14]袁宜.《WTO责无旁贷——论转基因农产品贸易规则及其制定》.《国际商务研究》2001年第5期.

[15]廖闽.《转基因农产品国际贸易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国期刊网优秀硕士生论文.2005年.

[16]肖奎喜,马述忠,黄祖辉.《安全隐患所引发的转基因产品贸易争端及中国的对策研究》.《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转基因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篇2

主持人发言:同学们,通过生物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许多生物育种方法,如常规的杂交育种,能产生新基因、新性状的诱变育种,还有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这些育种方法给我们人类带来了福音,养活了泱泱大国的十六亿多子孙,解决了中国人面临的粮食危机。而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诞生,标志着生物科技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但是人类创造的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否会危害整个生物圈,包括人类自身?这些问题曾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大辩论,今天我们在此一聚,就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展开辩论,希望正、反双方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有请正、反方代表出场,进行一辩观点陈述。

正方观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人类定向改造生物的产物,是生物科技尖端领域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使人类拥有了只有大自然才拥有的改造生物、创造生物的能力。其安全性是可靠的,应该大力推广。

反方观点: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虽然是生物科技进步的象征,但并不标志着人类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操纵地球上的生命,其安全性只是理论上的,但实践中却有很多问题,已有多方多例报道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给人类带来了悲剧,其安全性值得质疑,不应大力推广。

主持人发言:刚才正、反双方各自陈述了自己的辩论观点,下面有请双方代表进入一辩发言。

正方一辩发言:人类从选择育种到基因工程的发展历程,说明了人类生产实践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任何科技理论上的突破必然会带来技术上的进步,从而推动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基因工程的诞生也是如此,它不仅使人们能按照事先所设计的蓝图,实现跨越种间鸿沟的基因转移,进而定向地改变生物的遗传特性,创造出生物新类型。我方认为,这种生物科技上的突破给人类带来的是福音而不是灾难,我们应该大范围推广。

反方一辩发言: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固然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但它毕竟是一种新生事物,其安全性只是停留于理论成分、数据的分析,还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转基因生物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愿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强加于另一种生物,这种外源基因的加入扰乱了该生物的正常秩序,影响了该生物的正常生活,是否还会影响该生物的传种接代,有待于证实;这种转基因生物进入生态系统,其生活力、适应力是否会受影响,对其它生物的生存是否构成威胁,都还是未知。所以我方认为,不应盲目推广使用。

主持人发言:上面是各方一辩陈词,双方论点鲜明,针锋相对,理由充分,下面即将进入四辩,希望各方拿出你方准备的最具说服力的证据。(稍作休息,各方商榷,其余同学可自由辩论)下面进入四辩。

正方四辩发言: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存在安全隐患,应大力推广,放心食用。理由如下:

(1)推广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必要性。当今社会,人口剧增,资源匮乏,土地供不应求。庞大的人类种族朝向日渐缩减的黑土地伸出乞援的手,试问,育种科技不发展进步,还不创造出生物新品种,拿什么来满足人类日益膨胀的胃口?水稻为什么是转基因的好?因为它抗病高产能养活人啊!转基因棉花为什么好?它抗虫增产耐盐碱啊!我们为什么要花这样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去搞科研,去研发基因工程,培育转基因奶牛,含除草剂的大豆?是因为它们给人类带来成本低、产量高等诸多好处,同时还催生着新兴产业——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还可以解决部分人就业问题。试想,如果转基因产物有害于人类,不推广,那我们的温饱如何解决?生活质量如何提高?社会还发不发展?生物还进不进化?

(2)转基因生物和食品的无害性。理论分析,转基因生物和食品的成分构成与非转基因生物、食品一样,都是由氨基酸、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组成的;从食物的消化、吸收分析,理论上,它是安全的,而且正因为它的抗虫害、抗病菌、高产,就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我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非转基因的生物、食品就安全吗?正因为它们不抗虫、抗病、产量低,全是过多化肥、农药、激素催出来的,大人常告诫我们小孩不宜吃喂了避孕药的鳝鱼,少吃喂了添加剂九二O的猪肉……,同学们,好好想想,你是愿意吃进一些无害的基因还是愿意吸收不计其数的农药、化肥呢?难道你吃了转基因蔬菜就有放射性吗?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已被证实的公理,任何新生物的存在都是自然选择的产物,都会推动生物朝着有利的方向进化,不要听风就是雨好不好?转入苏云金杆菌基因的西红柿对人无害这是已证明的事实。

(3)无庸置疑,同学们会担心,一些不法分子会借转基因技术合成什么超级病毒、超级细菌来危害人类社会,试问,这样的事实发生过几次?这一小撮不法分子能掀起大浪让人类绝种吗?能阻止得了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吗?更何况,人性本善,是有良知底线的动物,他们也明白,这样做不仅是在自取灭亡,还祸及子孙后代,这样的事例历史上也没几例,我们可不可以不要那么杞人忧天呢?更何况2001年5月,国务院已公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和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等作了具体规定,国际上也正在制定相应的管理法规。

总之,我方认为,转基因技术带给人类的是诸多福音,我们应该大力推广,有这样一句话想对反方同学说:只要不能证明转基因生物、食品有害无益就应该视为安全,就应该心平气和地接纳新生事物,别排斥吗。试想。社会发展也是需要冒险的噻,如果固守着昨天,那还有什么进步可言?

反方四辩发言: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一种按照人们自己的意愿操纵,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创造出来的新生物类型,有悖于达尔文自然选择的漫长特性,其安全性应该质疑。理由如下:

(1)人类只是万物生灵中的一员,其本身的生存都需受到生物圈万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漫长选择,人类自作聪明,越俎代疱创造了转基因生物新类型,打破了只有大自然才拥有改造生物、创造生物能力的自然法则。而这些生物还只是人类在实验室中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基因强加于另一种生物创造出来的生物新类型,其生活力、适应力、安全性只有在它融合生物圈中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才能显现,所以我方提醒正方,不要因为转入苏云金杆菌基因的西红柿无害的个别事例蒙蔽了双眼,盲目过早下结论:转基因生物、食品无害。

(2)现实生活中转基因生物、食品有害的事例屡见不鲜:①1999年5月20日的《自然》杂志报导:帝王蝶的幼虫在吃了某种转基因玉米的花粉沾染过的牛奶草叶子后,近一半的个体死亡,幸存的也不能正常发育,有可能导致该物种的绝灭,我们难道还要重道恐龙绝迹的覆辙吗?②1997年德国农民种植转基因玉米Bt-176,玉米长势喜人,毫无虫害;2001年他用该玉米喂母牛,牛开始剧烈腹泻以致70多头牛死亡,这难道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吗?③据中央电视台报道,某种转基因粮食使男性成活率下降至50%,严重影响了民族的繁荣昌盛。④已发现一种转基因大豆人食之后会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转基因生物、食品的危害性事例不胜枚举,希望大家慎重食用,少食或不食。

(3)更为严重的是,转基因生物、食品的危害是基于一种生物的基因根植于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当中,它的存在不仅干扰了原生物基因的表达,影响着该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关键是它会随着该生物的遗传而代代相传,正如HIV病毒感染并整合到人的T淋巴细胞DNA中去,它的繁衍通过血液又遗传给后代,影响深远,危害子孙后代,难以治愈,后果不堪设想。一些不法分子也可能趁机在一个简陋的小实验室里,就能把艾滋病病毒与感冒病毒组装在一起,使艾滋病毒像感冒一样,大范围传播。制造出带瘟疫基因的超级细菌,利用这种生化武器危害社会,那将比原子弹等核武器更可怕,这样,世界的末日还才是真的来临了。同学们,你我在座的每位都无法逃脱此厄运,你们愿意遭此劫难吗?

转基因生物安全论文范文篇3

如何对待转基因食品,世界各国态度不一,科学界也有很大分歧,或许这种争论将长久持续下去。然而,对消费者来说,比争论更重要的是对转基因食品消费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转基因农产品离我们有多远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转基因农作物的推广,转基因农产品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统计数据表明,28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全球约81%的大豆、35%的玉米、30%的油菜都是转基因产品。

截至目前,我国共批准发放7种转基因植物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即1997年发放的耐贮存番茄、抗虫棉花安全证书,1999年发放的改变花色矮牵牛和抗病辣椒安全证书,2006年发放的转基因抗病番木瓜安全证书,2009年发放的转基因抗虫水稻和转植酸酶玉米安全证书。

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彭于发介绍,目前国内的转基因农作物主要是转基因棉花,转基因番木瓜也有少量种植。

进口农产品有哪些是转基因品种呢?我国先后批准了转基因棉花、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4种作物的进口安全证书。除批准了转基因棉花的种植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转基因玉米、转基因油菜用途仅限于加工原料。

黑龙江大豆协会副秘书长王小语告诉记者,国内超过一半的油脂消费都是大豆油,90%的大豆油原料为转基因大豆。

转基因食品安不安全

自从1996年转基因作物实现商业化种植以来,转基因可能是农业史上最有争议的技术。支持者认为转基因技术能缓解资源约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产品品质,反对者则从食用安全、生态安全和主粮安全等方面提出质疑。

转基因技术是“潘多拉魔盒”还是未来农业之路?技术风险能有效预防吗?种种纷争公众也很难辨明。

在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林敏等生物学家看来,转基因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拓宽了可利用基因的来源,实现了育种工作的可预期、精准、可控、高效,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是生物育种的技术革命。

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罗伯特说:“在这日益恶化的环境中,这项技术让我们能够少用水或杀虫剂。而且并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的健康有害。”

但也有专家表示,转基因作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威胁值得警惕。

生物技术理学博士、天津科技大学教师王芳说,抗虫作物可能会使食物链中断,而昆虫在进化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对毒性蛋白的抵抗能力,出现所谓“超级害虫”。

“美国环境保护局规定,在种植抗虫害转基因作物的田地周围,必须保留一块专门种植普通作物,让害虫有个避难所。”王芳说。

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研究所朱祯研究员认为,吃含有基因的食品或含有转基因的食品将会改变人类遗传特性的担心是毫无科学依据的。从长远来讲,转基因食品跟常规育种得到的食品一样,并没有产生有别于其他食品新的不可预期的问题。

而世界卫生组织在2007年《关于转基因食品的20个问题》的文件中曾谨慎地说:“目前在国际市场上可获得的转基因食品已通过风险评估,并且可能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危险。”

教育部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天津科技大学教授王俊平认为,化学目标物安全性的检测很明确,比如三聚氰胺,而转基因食品安全的评价非常复杂。

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应知情

有关转基因安全性的争论短时期内可能很难分出胜负,一些专家表示,应该充分保证群众对转基因食品消费的知情权,把问题摆出来,把选择权交给群众。

“跳出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论之外,人们有权知道吃进肚子里的食物到底是什么,应该充分维护人们对食物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农业政策专家、南开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程同顺说。

“任何商品都必须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商品真实的信息情况必须提供给消费者。”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顾问、律师邱宝昌表示,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权利,同时这种规定也是经营者的义务。

  • 上一篇: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收集3篇)
  • 下一篇:麻醉学发展现状及前景(6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