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XX地区优质幼儿园入园孩子家庭背景调查与思考
3.高入园率背后的思考以XX地区为例
4.XX地区幼儿教育资源配置公平性调研
5.XX地区推进幼儿教育均衡化调研
6.XX地区各社会阶层的幼儿教育机会差距分析和对策建议
7.XX地区城乡幼儿教育差距分析和对策建议
8.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意向调研以浙江师范大学为例
9.幼师生教育实习与幼儿园教师的职后成长研究
10.就职最初三年与幼儿园教师的生涯发展
11.艺术素养在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地位
12.幼儿园教师职业形象调查与分析
13.幼教职业的德性价值研究
14.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与幼儿园教师的素质
15.幼儿园男教师的角色定位研究
16.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与专科生在就职初期的表现比较研究
17.职业态度与职业能力在幼儿教育中的影响比较研究
18.儿童参与理念对学前教育改革的启示
19.从绘本到活动------有意义教育活动设计策略
20.有效教学原理与学前教学活动的设计
21.学前儿童对绘画作品评价倾向性研究
22.ARCS模型对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启示
23.美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4.英国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5.加拿大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6.澳大利亚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7.新西兰学前特殊教育政策与实践研究
28.幼儿园特殊教育个案研究(观察与实践)
29.当代中国学前教育理论的进展概念、功能、儿童观、教育观等选择一个研究
30.幼儿园蒙氏教育生态的个案研究
31.灾难事件后儿童心理的调试和康复
32.幼儿行为问题与父母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33.受忽视幼儿的成因及教育
34、儿童作家之利弊
35、幼儿教师的三重身份家长、老师、朋友
36、幼儿图画书研究
37、幼儿语言教育的演进
38、语言学视野中的语言教学活动
39、阅读研究与早期阅读
40、图画书在学前教育中的功能、应用及发展前景(幼儿图画书教学实践研究)
41、民间童话研究(建议结合文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重视角)
42、幼儿童话作家论
43、语言修辞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
44、幼儿园经典诵读教育的探索与研究
45、幼儿文学作品教学研究
46、幼儿早期阅读教育研究
47、幼儿园文化研究
48、学前儿童英语教学研究
49、学前儿童英语教师培训研究
50、幼儿英语故事教学
51、文化教育与幼儿英语教学的结合
52、杭州市幼儿园英语教学调查
53、关于幼儿第二语言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54、儿童英语游戏教学法
55、英语特长带班教师进行幼儿园日常教学之模式及策略个案研究
56、幼儿园网页制作
57、幼师生人文素养调查
58、幼儿美育目标与途径
59、幼儿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60、信息技术与幼儿园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
61、幼儿教师信息素养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62、幼儿文学(中某体裁)研究的互文性视角
63、幼儿散文的符号转换功能研究
64、技术发展对幼儿戏剧/影视剧发展的影响(各项技术,如工业技术)
65、幼儿体质与健康研究
66、健康教育中的幼儿体育活动研究
67、主题活动背景下的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调查
68、幼儿园数学教育幼小衔接现状调查
69、幼儿数概念的认知发展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部分选题相关文章:
1.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2.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写作题目参考
4.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致谢词
5.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关键词:全纳;特殊教育;隔离;一体化
在过去的25年里,英国的全纳教育迅速发展,而令人担忧的是全纳教育的实施目前面临许多的困难。MaryWarnock说:“全纳已经走的太远,而且全纳原则已经伤害了一些儿童。全纳正在被大肆宣扬,与此相应的是对全纳思想的无条件接受,这在实践中或许会对一些孩子造成伤害。我认为教育家应该暂停一下去思考这个问题:在现实中全纳是否正在为所有个体提供服务。”
这篇文章的第一个目的就是用批评的眼光从英国全纳教育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出现开始来检测英国全纳教育的发展。其次,这篇文章将对那些可能会拖延全纳教育发展的障碍加以说明。
一、全纳教育的出现以及全纳教育的定义
(一)全纳的出现
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上兴起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即全纳教育,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等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了全纳教育的理念—即“学校要接纳所有儿童,反对歧视”、“关注所有学生的积极学习和参与”等五大原则,自这次大会之后,全纳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教育课题。
英国是较早展开全纳教育的国家之一,在英国,全纳的思想并不是一个新的现象。事实上,全纳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英国的特殊儿童接受的是隔离式的特殊教育,理由是那些儿童不能适应主流学校的学习,但是那些福利事业的先驱相信将会有一个非隔离的学校教育系统出现来取代隔离的教育系统。目前英国全纳教育的形式,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当时正值公民权力运动,在这样的背景下隔离教育的政策遭到了反对。对隔离教育政策的质疑,预示着一个新的、整合的教育系统的诞生。1978年的《沃诺克报告》指出:“绝大多数残疾儿童可以而且应该在普通学校就读”。1981年教育法取消了曾受法律保护的给特殊学校以一定照顾的旧规定,引入了对特殊教育的评估与鉴定。评估得出的结果是,无论特殊儿童进入什么学校,他们都可以得到适合他们特点的教育。由此可以看出全纳在这些法案及政策中被合法化了。这些事件为全纳的发展开了头,也促进了“一体化教育”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把“一体化”教育作为一项政策对它进行了批评,因为这项政策没有考虑个人的需要。毫无疑问,“一体化”教育的不确定性已经遭到了质疑,而随后世界特殊教育大会上做出的声明导致了英国全纳教育的出现。
1994年《萨拉曼卡宣言》问世,随后英国也颁布了《特殊教育需要的鉴定与评估行为守则》,《行为守则》有五项原则:(1)特殊需要和规定都具有持续性;(2)尽可能使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获得全面、均衡的教育,包括对国家课程的学习;(3)在适宜的情况下,根据家长的希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可以选择去主流学校与同龄学生一起接受教育;(4)即使儿童尚未达到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也可能存在特殊教育需要,这需要个别教育计划以及公共医疗卫生服务的干预;(5)当家长及其子女与学校,地方教育当局和其他机构之间合作的可能性达到最大化时,有效评估与规定就会得到保证。这项政策的制定为之后英国全纳教育的推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997年新工党当选,英国全纳教育也随之全面展开。新的政府上任之后,迅速采取行动并且通过了绿皮书《为所有的孩子追求卓越:面向特殊教育》,以及随后的《行动计划》,它们为20世纪最后十年间中央进行的教育改革定下了基调。
(二)全纳教育的定义
UNESCO对全纳下的定义是:“全纳是一个过程,该过程旨在通过所有学习者对学习、文化和社区的积极参与来关注并满足其需要的多样性,以便减少教育体系内外的排斥。全纳意味着内容、方式、结构和策略的改革与变更,要有一个涵盖相关年龄段所有儿童的整体观念,要坚信普通教育体系的责任是教育所有儿童。”[1]
全纳教育与之前实施的一体化教育相比,它的概念已经扩展到了让普通学校接纳每一个人,但是全纳教育是不是就是单纯的关闭特殊学校并将学生“插入”普通学校中进行学习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这样做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全纳”,也就是说这样的全纳教育并没有考虑到特殊学生多样的需要与期望。换句话说,孩子们被简单的放在一起接受教育远没有课程以及学校教师对他们的态度重要。因此,这样的全纳概念是狭隘的。而从融合的广义视角出发,全纳教育蕴含着这样的理念:运用各种学习策略,以准确回应学习者的多样性。一个全纳学校就是一个关心每个人“教育,学习,成就,态度和的幸福感”的地方。在这一意义上,教育体系有责任满足儿童和青年的期望与需要。
综上所述,要对全纳教育进行清晰的定义,首先必须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思考全纳的核心价值。教育的对象是人,全纳教育也不例外,它也应当被定位在个人以及个人需求之内进行定义。
二、当前英国全纳教育面临的问题
从英国全纳教育的出现开始,英国政府就制定了积极的全纳教育的政策。但是在当今英国全纳教育的实施仍然遇到了一些困难。许多人认为这些困难主要来源于学校而且克服困难主要在于教师。然而,这些困难实际上也同样出现在政府和地方当局。接下来就从政府、地方当局和学校这三个方面来对当前英国全纳教育面临的困难进行阐述。
(一)政府
英国教育系统中的全纳实质上是一个政治进程,而且很明显,在某些层面上,全纳已经成为了政府规划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2]。最近,政府自上而下的实施全纳教育,并且采取了强有力的全纳立场。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虽然政府已经精通于全纳的语言,但是,这个自上而下的实施途径实际上可能是产生许多阻碍全纳教育实施进程的障碍的原因,这些障碍把一些儿童从主流学校中排斥出来。
前工党政府想让英国民众相信全纳是为了确保教育拨款能够为儿童提供一个充分发挥他们潜能的机会。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称道的理由。但是,在实践中,这是否是前政府把所有儿童纳入主流教育系统的唯一动机?为了支持这一假说我们只需要看看前教育部关于《课程2000》所说的一些话:
“……特殊教育对全纳社会的建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有责任让所有儿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并且做出经济上的贡献,并且应当让所有的儿童都成为积极的公民。”(DavidBlunkett,2000,citedinJudge,2003,p.163)
布伦基特的说法很有趣,因为在说到全纳的作用的时候他用到了经济学的警告。这里所说的全纳,在推进“所有人机会平等”进程的同时,也为“富有成效的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支持。由此可以看出,在这样的政策基础上实施的全纳与个人潜能无关,而是出于实用主义的动机。
来自于政府的第二个障碍,正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教育系统内的课程和教学实践活动。从《个人化教育》这样的政策中可以看出政府表面上看起来是在促进全纳。然而,全纳教育却似乎和其他的政策并不一致,无论是最近的《白皮书》中提倡的“更具选择性的教育”,还是这个把重点放在整个课堂读写和计算能力的教学上的《国家课程和策略》。《国家课程和战略》正在变成束缚,虽然改变课程和教学可能有助于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者的参与程度,但是这仍然在阻碍学校中的全纳教育的发展。
一位前教育大臣曾这样声明:
“……我们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去帮助那些特殊儿童,让他们能够更好的达到学业成就,尤其是如果我们要满足那些学校里期盼的挑战目标”。(CharlesClarke,citedinDfES,2004,p.16)。
这个声明更加清晰地表明“全纳政策在一个责任制里运作”[3]。应当正视这一套责任系统,因为它是目前全纳教育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把全纳教育和学业成就问责制学校联系起来可能会造成一些消极影响。学业成就问责制学校的声誉和财务活力取决于一些“表面上的成功”,这些“表面上的成功”正是由考试排名和测试结果所主导的,这将会导致学校接受一些儿童的时候变得小心翼翼,因为这些儿童的低成就和低素质会拉低测试成绩和SAT成绩。
在一些学者看来,当前的全纳政策走的还不够远。尽管政府可能会“决心实施全纳原则并且增加进入主流学校学习的特殊儿童的比例”,但是仍然没有达到完全全纳的要求。
(二)地方政府
如上述所说,政府是阻碍全纳的一方面。然而,地方当局把法律和行动方案变成更可行的形式,这一点是肯定的。在这方面,地方当局有两个功能:他们不仅制定地方政策,而且他们决定当地全纳计划的拨款水平。这两个功能对有效地实施全纳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令人遗憾的是,地方的全纳教育正在经受着“一体化”教育曾经经历过的同样的困难。地方当局当前的全纳政策已经导致了一些地方建立新的更加全纳的特殊学校,其他一些地方从他们的特殊教育基金里转移资金,通过这种方式来发展全纳教育,他们也不再为特定形式的特殊教育提供特殊学校。[4]各种各样的政策实施意味着在可利用的资金支持方面,家庭将再次面临不可接受的变化。也意味着对一些儿童来说,与之前的“一体化”教育相似,全纳已经没有充足的拨款了。尽管教育政策应该提倡“选择的全纳教育”,但实际上一些家庭除了选择全纳教育外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摆在地方当局面前的一个更深层次的障碍是他们复杂的资金安排。值得注意的是,最近的一个研究观察到76%的SENCos感觉到他们的角色因为资金短缺而被破坏,40%认为没有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充足的支持[5]。资金短缺对全纳教育的成功实施来说是个问题。然而,这个问题都归咎于地方当局是不公平的。许多地方当局不仅要继续为特殊教育提供资金,而且他们被要求长期提供资金去支持早期的干预和全纳教育策略。此外,这些地方当局要维持一系列的特殊制度从而提供“选择的全纳”,因此地方当局也面临很大的压力。如果联邦政府不给地方当局提供充分的资金支持,那么他们将别无选择,只能被迫去施加那些障碍,这些障碍将会阻碍全纳教育的成功实施。
(三)学校
前面说过阻碍全纳教育发展的许多障碍被置于个别学校控制的范围里,尽管对这一说法之前已经提出了质疑,但是全纳进程的最后一步在于学校以及支持学校的员工和地方社区,这点是毫无疑问的。有人认为全纳停滞不前是因为教育机构不适合接纳所有儿童。
成功全纳的最后一步首先取决于教师对实施全纳教育的态度,其次取决于他们执行全纳教育的能力。研究表明尽管大多数的教师支持全纳教育,但实际上他们是有所保留的。如果全纳教育只涉及到那些有轻微行动困难或者感官困难的儿童,那么教师可能会支持全纳教育。然而,当涉及到那些有严重行为困难的儿童的时候,教师就不再有同样的全纳观点。研究表明,教师认为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这些儿童进行隔离是必要的。这样看来,如果要学校变的全纳,那么不仅要取得所有的学生的支持,而且也要满足教师的需要,这是很关键的。
一些文献表明针对有多种需求的学生的教育的教师培训是过去阻碍成功实施特殊教育策略的障碍。早在《沃诺克报告》中,教师缺乏专业训练已经作为一个问题被提出,该报告指出这个问题曾经阻碍了特殊教育策略的成功实施。20年后《行动纲领》再次指出对教师进行特殊培训的必要性,最近,人们已经再次意识到相同的问题仍然阻碍着全纳教育的实施。由此看来,虽然在不断地要求对所有教师进行特殊教育学的培训,但是这方面的培训迄今为止仍然严重不足。
三、英国全纳教育带来的启示
首先,聆听儿童,家长,以及教育专家的声音。近年来,一些立法明确表示儿童有在主流学校中接受教育的权利,例如《儿童法(1989)》,《实践守则》和《英国儿童权力公约》中所说的那样。另外,立法还指出了成人有责任确保儿童的意见被考虑,同时还应该确保儿童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儿童的声音正在被那些由成人控制的全纳政策所淹没。一些研究表明,大多数主流的孩子对什么是全纳教育完全没有概念,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对残疾人有着极其负面的看法[6]。要克服这一困难,有几点很关键,首先,理解什么是全纳教育,其次,确保所有参与者都对全纳的实施持有积极的态度。再次,对所有的儿童,家长,教师以及其他参与人员进行全纳理念及原则的教育,另外,重视和听取所有参与者的意见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时间和资源应该花费在活动和协作学习项目上,这将让儿童和成人都积极地形成和表达他们关于全纳的观点,这比把时间和资源浪费在进一步的立法措施上要好。
其次,应该实施“选择的全纳”,中央政府应当为地方政府和学校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让儿童和家长自主地选择是否进入主流学校学习,而地方政府因为缺乏资金,无法展开实施“选择的全纳”,因此充足的资金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再次,保证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专业培训,保证这方面的培训不仅仅指教学技能方面的培训,还应当包括对教师思想的培训,让他们对全纳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对全纳的实施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最后,远离维多利亚时代的问责制系统,允许地方当局,学校,家庭和学生以伙伴关系合作以促进全纳教育的实施,在这种伙伴关系中各方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让考试成绩成为主导。
[参考文献]
[1]UnitedNationsEducationalScientificandCulturalOrganization(UNESCO).2005.Guidelinesforinclusion:ensuringaccesstoEducationforAll.Paris:UNESCO.
[2]Allan,J.(2003)‘Productivepedagogiesandthechallengeofinclusion’,BritishJournalofSpecialEducation,30(4),175–179.
[3]Norwich,B.&Kelly,N.(2004)‘Pupils’viewsoninclusion:moderatelearningdifficultiesandbullyinginmainstreamandspecialschools’,BritishEducationalResearchJournal,30(1),43–64.
[4]Coles,C.&Hancock,R.(2002)TheInclusionQualityMark.Croydon:CreativeEducation.
[5]NUT(NationalUnionofTeachers)(2004)SpecialEducationalNeedsStudy.London:NUT.
一、班级氛围是影响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随班就读儿童中的弱智、听力障碍和视觉障碍儿童的生理因素就制约着儿童的心智和个性的发展,这也是在有随班就读学生的班级中,教师要特别关注的。心理环境即心理状态,主要包括认知水平、情绪和个性特点等。个体的心理状态一旦形成,就会影响以后的心理发展和变化。
随班就读虽然给特殊儿童创造了良好的和普通儿童交往的机会,但在几十年的实践中,随班就读效果并不理想。于玉东、郑艳霞、王新在《河北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现状分析及对策》一文中得到的调查结果是:大多数学校领导和教师对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持有消极态度。86.6%的领导和86.4%教师不愿特殊接纳儿童。主要原因有,一、怕影响学校声誉和班级排名;二、对残疾儿童不了解,专业知识缺乏;三、管理难度大;四、缺少个人成就感。这种现象对特殊儿童的发展和心理健康是极其不利的。来自学校和教师方面的不接纳,造成了特殊需要儿童在普通学校中艰难的学习氛围,也给特殊需要儿童心理健康设下了障碍。
现有随班就读儿童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是什么,那么如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呢?
二、随班就读在班级环境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
1.学习心理障碍:消极心理、依赖心理恐惧心理、焦虑心理、孤独心理、自卑心理等。
2.情绪障碍:抑郁情结、恐惧情绪等
3.行为问题:多动、冲动、退缩行为等
4.人格障碍:过于溺爱、保护或过于冷漠、歧视的家庭气氛以及社会遗留的偏见都是随班就读学生人格发展的不利因素,许多随班就读学生特别是智障学生自私、固执、幼稚、依赖性强、以个人为中心。他们往往缺少灵活性,缺乏个人动机与兴趣,主动性差,意志水平低下,这些因素反过来也会阻碍他们身心各方面的发展,成为自身发展的瓶颈。
三、营造良好班级氛围提高随班就读儿童心理健康
(一)建立民主师生关系融化特殊需要儿童内心坚冰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班级凝聚力、提高学习效率、增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提高班级凝聚力、融化特殊儿童内心坚冰的有效措施。
1.尊重学生,把缺点当特点。当我们用对待普通孩子的方法,在特殊儿童身上行不通的时候,我们不妨多用疑问句,这样可以避免将您惯常策略强加给特殊儿童,用“这么做怎么样”来代替“这样做好”。孩子们就不会感到受强制。学生也有了说不的权利,同意的也可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我们不妨多听听儿童的意见。允许儿童表达自己的情绪,鼓励儿童把他们的感受说出来,这样可以让儿童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消除抑郁情绪、克服焦虑心理。
2.多形式激励,提高儿童自信心。在随读生转化中,教师要花功夫、下力气帮助他们改进习惯和学习方法,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在课堂上,针对特殊学生的特殊问题,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怀成见,调查研究后再发表意见。
(二)融洽同学关系,接纳特殊需要儿童,克服儿童的孤独感和自卑感
迄今为止,似乎我们总在讨论教师该如何从事班级管理,其实不然,在师生构建的教育共同体中,管理的大部分工作是儿童的责任。教师只要在初期阶段劳神费力,而后便毋须事必躬亲了。普通学生对特殊学生的身心发展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模仿――特殊儿童通过模仿普通同学,学得新的行为方式,让学生产生归属感;二抑制效应与解脱效应,因为班级内的团体规范,特殊儿童业已习得的不良行为会行为受到抑制与解脱。
同伴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班就读儿童接触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班级因素是同学。所以教师应指导同学在课上、课下对特殊儿童进行帮扶。老师在学习上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找到成绩相近的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给特殊儿童以成就感;在交往上,发挥班级干部的带头作用,主动和特殊需要儿童交流,给学生以归属感。
(三)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面对特殊需要儿童,教师要有详尽的教学计划和辅导计划,对特殊儿童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特别关注特殊需要儿童的需求。备课要把特殊需要儿童心理方面的因素考虑进去。要做到目标适宜、方法得当、伙伴适合、难度适中。教师对特殊需要儿童的照顾要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给学生成功的体验,克服特殊需要儿童学习障碍。发现特殊需要儿童的特殊才能。很多智障儿童、盲童和听力障碍儿童,在某一方面也有其先天的素质,我们教师应该多观察,拓展孩子发展的空间。
四、提高特殊儿童的自我认知、自我教育
教育之中,最高级最有价值的是自我教育。前苏联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大师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评价自我教育。教育同自我教育是统一的过程;自我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教育的结果,又是进一步教育的条件或内部动力。自我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只有学会了自我教育,人才真正成熟。
对于特殊需要儿童的自我教育,可以分成两个步骤。一、认识自我,让他认识到自身的特点,生命的意义。面对学习的暂时落后,面对同学的暂时不解,面对嘲弄,不自卑、不气馁,自己在努力的实现生命的价值,优秀是我们最求的目标,但暂时“独特”是我们的权利。学会遏制自身的暴怒情绪,适度表达自己的需要。学会向他人寻求帮助。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其实是一种自我修正、自我锤炼、自我提高,它的最大特点是自己发现思想问题,自己解决自己的思想问题。这种教育既没有外力的推动,更没有他人的强制,因此需要清醒和自觉。特殊儿童的自我教育,是在自我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的,认识到自己的生理缺陷,坦然接受,也坦然接受由此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在自身现有条件下,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权.班级管理论.上海交易出版社,2004.
[2]促进小学随班生心理健康的实践研究.
[3]柯丹丽.随班就读弱智学生心理健康及其教育对策的研究.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
[4]钱丽霞,江小英.对我国随班就读发展现状评价的问卷调查报告》中国特殊教育,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