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今中国孩子的缺失
当今中国有为数不少的青少年表现出令人担忧的现状:迷惘、西化、信仰危机、理想缺失、非主流文化缺失阅读退化、低龄恋爱,心理脆弱…不一而足。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引导青少年走上健康的人生之路,这是摆在广大家长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教孩子学会做人,是家教的最高境界
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人就是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才观等。只有“会做人”,才能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个合法的、健康的、进取的、有为的合格公民和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
(一)加强品德培养
教育先哲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出了“教”与“学”真谛。“求真”,即追求人性的“真我”本质。具体地说家教中就是要把品德培养放在首位,致力于对孩子进行城实善良、正直、勇敢、进取、追求理想等道德品质的教育。
1、教育要寓于生活之中。品德教育离不开生活。家长必须时时、事事、处处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不失时机地进行品德渗透。一要讲时机,二要讲场合,三要适度。“讲时机”意即把握品德教育的有利时机,适时地施教。“讲场合”就是告诫家长注意选择场合,尊重子女的人格与个性。“适度”指的是教育要讲究一定的“度”,适可而止切忌粗暴体罚。
2、教育要寓于活动之中。家庭活动、学校课外活动、社区活动、社会活动……这些课外领域,都是施教的良好平台与载体、家长要及时捕捉教育良机,将活动与品德教育融为一体。
3、教育要出择最佳方法。较为切合青少年特点的方法是讲故事,共同分析个案,自由讨论或辩论等,不管用什么方法,前提是要力求平等对话、民主沟通.这才让孩子口服心服。
4、引导阅读,自我完善。家长们要切记,成功的家教往往源自引导孩子走上健康的阅读之路,努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天长日久,孩子就能自我完善,自然成长。
(二)注重“养成”教育
性格决定命运。良好性格的形成将决定人生的成败。只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自然内化成“性格”,并受益终生。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必须注重孩子的卫生、节约、劳动等习惯的培养,注重文明礼貌、环保、守秩序等意识的培养。
1、注意细节。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必须从“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做起,必须从穿衣、漱口、吃饭、休息每个细小环节抓起。
2、贵在坚持。任何好的习惯、好的意识,都贵在坚持,只有持之以恒地实践,才最终内化为性格,并成为自觉的行动。
3、加强督促。家长一旦提出或与孩子协商定下一定的“规矩”,就必须注意时时督促,“监护”到位,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有效地促进孩子进入“养成”教育的良性循环中。
4、及时肯定。施教的前提是“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经常地、及时地给予孩子以温情的鼓励和恰当的表扬,必将成为巨大的驱动力。
(三)关注心理健康
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的形成有赖于健康心理的支撑。家长要经常性地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
1、构建民主、平等、对话的家教氛围。如此,孩子才会畅所欲言,主动与家长沟通。否则,长期埋在心底,必然引发心理障碍。
2、及时抓苗头,多沟通。一旦发现孩子有异样心理,异常表现,家长应想方设法与孩子或其他有关联的人沟通,以及时疏导,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中。
我们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什么呢?是教书育人。对于教书育人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既教书又育人,二是通过教书达到育人的目的。古语云:“经师易找,人师难觅”。古代很长时间里将四书五经指定为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也自然地成为当时学校通行的教科书,因此应试教育体制下,负责教四书五经、教学问的“经师”是很多的,而既教学问又教给做人道理的“人师”却少之又少了。
目前我正在任教的一门课程《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是院内学生的专业选修课,也是全校师范生的公共选修课。除了学习如何对中学生或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品德,我还经常跟这些师范大学生讨论如何做人与做事的话题。让学生懂得,原来道德教育可以不用板起严肃的面孔说教,完全可以接地气,与鲜活的现实生活对接,抓住眼球,打动心灵;完全可以用学生熟悉而喜欢的语言与方式,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完全可以兴致盎然、欢快地学习原本以为空洞、枯燥、无用的内容。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何求真,怎样做一个真人?于是我跟大学生们展开了关于“做一个大写的人”的讨论。建国几十年以来,文艺作品中对正面人物的塑造以及社会对英雄形象的树立的共同特点都是“高、大、全”,完美得没有任何缺点,仿佛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人们必须仰视他们。应该说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写”的人,因为它不真实。后来文风变了,社会标准变了,人物形象与英雄形象也随之而变,变得真实了,变得生活化了,又回到了人间,同样有喜怒哀惧,同样也有缺点,有真情实感,遇到不平时也会骂人。怎样的人算是大写的人呢?通过讨论明白,并不是只有那些顶天立地、轰轰烈烈的大人物才是大写的人,只要是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就是大写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地做人做事就是大写的人,也就是有责任,有担当,用心积聚、积极传递正能量,真善美充分发扬的人。以这样的基调来讨论如何求真与做人,少了许多虚空的内容与形式,就显得轻松和实在了。
“澡身浴德,修业及时”是我们的校训,也应该成为德业大讲堂的核心理念。“澡身浴德”,意为要如日常洁净身体一样勤于道德的修炼,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行(跟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提升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能力是一个道理)。语出《礼记・儒行》:“儒有澡身浴德”。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注:“澡身而浴德者,澡身谓能澡洁其身,不染浊也;浴德谓沐浴于德,以德自清也。”“修业及时”意为要致力于事业的建树,学业的提高,以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赶上时代潮流的步伐。语出《易经・乾卦》:“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及”是动词,意为赶上;“及时”是与社会相应、与时代同步的意思。“澡身浴德,修业及时”突出了“立德、修业、致用”三者的内在联系,立德是根本,修业是手段,致用是目的。用它作为校训,反映了我校秉承优秀教育思想和务实的办学态度,切合我校以学生成才为本的办学理念,与“地方性、应用性、综合性、高教性”的办学定位相一致。
静观我们的大学校园,或走进台州学院的网页,到处显示着现代高校的办学内涵与活力,传递着正能量。例如,全员式的文明寝室建设、服务型党支部建设、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学生成长成才主题教育活动、青春主题团日活动、科技文化节、博士科研论坛、人才质量论坛、职业规划大赛、职业资格考试和考研训练、专业发展培训活动、“订单式”人才招聘活动、校地合作对接活动、各种志愿者活动、各类技能竞赛、各类“十佳”评比活动、优良学风班评选活动、优秀作品展、个人专场音乐会,还有平安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人文校园等以“和谐”为核心的各种校园建设及宣传活动等等。
再看校园里另一面关于学习的情景,你的呼吸可能就没有那么均匀顺畅了。
镜头一:学习日上午八点过后的校园,从生活区往教学区方向的甬道上,行走着一群又一群、一拨又一拨三三两两的年轻学子,有提着袋(不少是食物袋)的,有夹着书本的,有边走边吃的,步伐不紧不慢,甚至有些漫不经心。他们显然是上课迟到的学生,没有做到“学生应该按时上学”基本的学生守则,影响了课堂的正常秩序。
镜头二:课堂上,教师循循善诱,讲得唇干舌燥,然而听众席上,总有不少手机控的“低头族”、别有用心的“他事族”、无所事事的“聊天族”、夜不成寐的“特困族”……
上述现象表明学生要么是上课没有时间观念,要么是上课时没有学习状态。但是他们至少还有“学生应该在课堂上”的观念,比他们更严重的是那些动不动就请假、动不动就翘课、在宿舍里睡大觉的人,更多地出现在公共课、基础课上,考勤不严格的课上。这些学生已经不尽学生的本分了,“学将不学”了。
镜头三:两个校区教学楼各楼层洗手间的醒目位置上,张贴着很多手掌般大的纸片,甚至直接在墙上或门上喷墨,上书:考前提供英语三、四、六级考试答案服务,有QQ客服联系方式,承诺服务费首付后确保通过。有的堂而皇之地写着“学长推荐”、“专注、专业、专心”等字样。这明显是个市场,有需求才会有服务。我不知道这市场运作的背后有哪些黑幕,哪些人在操作,但是多年来一直存在,想必有学生参与其中。
有人说过,所谓“大学”,就是大概学学。所谓“浪漫”,就是慢慢地浪费时间。早些时候了解到,现今的大学生不怎么读书了。都忙些什么呢?忙着谈恋爱,忙着网络游戏,忙着玩(这话可能有些过了),稍稍花时间用点心读的,基本上是大学英语的学习,因为有三、四或六级考试,每人都要面对,是硬杠必须过,有压力就有动力。后来有变化了,外语考级跟学生毕业、学位授予脱钩,学生一下子放松了很多。再后来就是上面提到的考级“考前服务”,那是触犯学生考试诚信的高压线!对照“做大写的人”,上述学生只能算是“小写的人”,而参与“考前服务”的更是“不成形的人”。
说到这儿,我们的心情不免沉重,甚至有些痛心。千辛万苦好不容易上了大学,人生的黄金时期,人却躺倒了,不要学习了,浑浑噩噩勉强混个毕业,不学无术,连稍微像样点的工作都找不到,更不用说创新创业了。老师和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甚至气不打一处来。呜呼哀哉,真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慨。
今年暑期,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同志在全省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读书会上,郑重地提出了以“好班子、好老师、好学生、好学校”为标准,再塑全省高等教育新形象。针对当前部分学生经过十年寒窗苦读,一进大学校门就松懈下来、散漫开来,一副吊儿郎当的现象,夏书记指出,我们不能只责问学生不自觉,更要反思高校教学体制是否合理。高校教育管理还是要“严”字当头,给学生一定的压力,用压力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要严给学分,不该给的不给,该重修的重修,给学生适当“加压”。要严把出口,敢于对不合格的学生说“不”……这些话语给了我们教育工作者非常清晰而中肯的点拨和指导。
弄虚作假,只能暂时投机取巧,一旦被发现了,后悔就来不及了——悔之已晚。
我有个同学叫孙浩。在老师的眼里他一直是一个好学生。但是因为他的一句话使老师对他失去了信任。一天有为同学问他为什么能让老师一直认为他是个品德兼优的好学生。他的回答是因为他每次都在老师面前装模做样,从未被发现过。恰好被班长听见了,报告给老师。老师怒气腾腾,再也不信任他了。而另外的一个人却跟他截然不同,他叫叶骥。他脚踏实地,助人为乐,无怨无悔。似乎有着一颗纯天然的心。在一次纯游中,放学后没人打扫卫生,他便主动独自一人干起活来。扫完地,又拖地。忙东忙西的,花了近一个多小时才干完。然而还要仔仔细细检查一遍后,再回家。在一次选举班长中,他以四十六票当上班长,包括老师的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