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原生态旅游范例(3篇)

栏目:报告范文

原生态旅游范文

关键词:苗族发展原生态旅游经济问题思考

前言

南宫乡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东南部,地处苗岭主峰雷公山北麓,距县城41公里,320与321国道连接线穿乡而过,周边与雷山、剑河、榕江三县接壤,与本县方召乡、台拱镇毗邻。全乡土地面积2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142亩,其中田面积10697亩,土面积1445亩,河流面积5679.5,林业用地面积265006亩,全乡99%以上是苗族,民族风情浓郁,森林覆盖率为74.4%,旅游资源丰富。最低海拔520米,最高海拔1980米。辖24个行政村,58个自然寨,108个村民小组,3811户16548人,2010年末人均纯收入2117元。

原生态旅游资源现状

1.1生态资源

南宫乡是黔东南州首屈一指的林业大乡,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舒适幽雅、清新自然,是森林植被保存较好的区域。林木郁郁葱葱,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完好。夏无酷暑,气候凉润舒适,森林气息浓郁,空气清新宜人,大气质量达到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山泉清澈甘甜,环境恬静幽雅,实为理想的“天然氧吧”。是理想的休闲度假、消夏避暑、生态旅游场所。

1.2人文景观资源

1.2.1建筑居落:

南宫乡主要以苗族村寨聚居,不拘一格,苗寨常位于群山环抱的谷地里(如:拥党、石灰、巫细等村)、坡坎上(如:东老、大田、养开等村)、山坳里(如:东衣、交下等村)、坡顶上(如:阶利、展丰等村)、梯田边(如:展归、展啊、展吉等村)或小溪旁(如:交宫、汪江、南宫、交密、交包、巫西、南牛等村)。房屋造型有平房和吊脚楼两种,其中尤以吊脚楼独具特色:五柱四爪,常为四排三间,每排外柱齐二楼下坊,呈悬空状,带吞口。明间两旁悬柱间连接坐坊和背靠坐椅栏杆,作小憩之用。房顶为杉木皮盖成,无片瓦寸钉,风味原始古朴。木楼一般为二层,二楼为人住处,一楼为圈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之用。

树荫之下往往安设石、木凳,供行人憩息或青年人游方。有的村寨于溪沟之上搭建长廊式“风雨桥”设置栏杆和长凳,供人憩息。以汪江村、交宫村为典型。

1.2.2民族风情

(1)饮食烹调:南宫乡苗族人重糯食,嗜酸喜辣,接亲待客以糯为贵,农忙时节及酷夏喜食酸菜,请客会友,以盛酒为荣,客人以酒醉为幸。

名菜有:酸汤菜、酸汤鱼、腌鱼、鸡粥、冻鱼、酸菜等。

(2)服饰冠履:男性服饰简单,女性服饰仍然以自织、自染布、自制而成,秀美典雅,丰富多彩,工艺精美。南宫女性服饰以翁忙型的“超短裙”闻名全县,甚至全州、全省。

(3)苗族婚礼:实行一夫一妻制,当地婚姻十分讲究,有“提亲”、“订亲”、“接亲”、“回门”等程序,并带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4)岁时节令:南宫苗族节日聚会较多,较大的有:白帮村的十一苗年节、春节、南宫村的二月二“祭桥”节、交宫村的五河“姊妹节”、清明节、祭秧节、交包村的“吃辛节”、重阳节、交下村的“六一六”吃新节等等,丰富多彩。

(5)游艺竞技:有传统的踩芦笙、斗牛、踩鼓、斗鸟、斗鸡、游方、上刀山下火海等。

(6)文化艺术:吹木叶、唱苗歌、唱酒歌、刺绣、织锦等。

1.3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取得成效

近几年来,南宫乡人民团结在乡党委、乡政府的领导下,以白帮村的十一苗年节、南宫村的二月二“祭桥”节、交宫村的五河“姊妹节”、交包村的“吃庆节”、交下村的“六一六”吃新节、交下村的“上刀山下火海”等节庆不断的开发,吸引了不少省内外游客前来南宫观光旅游,甚至有国外游客。原生态旅游热促进了南宫乡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已成为南宫乡乡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优势产业。

与此同时,依托南宫乡生态资源、生态文化和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强力宣传和推荐,省林业厅批准南宫乡州级自然保护区建立成为南宫乡省级森林公园,借助南宫乡省级森林公园翁密河漂流平台,以新闻媒介和游客亲身经历漂流为载体,加强南宫原生态旅游资源宣传推介,推动了南宫乡旅游经济大发展。

围绕旅游开发,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及旅游村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正在开发集商贸、民居、饮食、旅游住宿为一体的南宫民族商贸街建设;围绕“翁密河”漂流发展生态种养殖业,绿茶种植业。加大稻田养鱼、养羊、天麻种植、绿茶种植,以绿茶种植为龙头的特色产业发展基本成型;以“翁迷河”漂流为契机,发展旅游产业,2010年翁密河漂流顺利开漂后,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创收100余万元;以交宫为主的旅游村寨的打造得到加强。目前交宫村新农村建设初见成果,寨门、步道硬化、风雨桥、防洪堤、凉亭、河堤绿化、进村油路等建设基本完毕,乱搭乱建拆迁工作得到顺利推进。培育了接待200人以上的农家乐3家。目前,翁密河漂流基础设施已建成,并进一步实施旅游宾馆建设,提高接待力。认真挖掘和发展交下、白帮苗族特色,形成一体化经济发展链。

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目前,南宫发展原生态旅游业还存在一些不利的因素,有的甚至是瓶颈,严重制约着旅游经济的发展。2.1旅游开发整体薄弱。

一是以交通为主的旅游基础设施还需进一步完善。全乡24个村,58个自然寨。由于路基修建质量不达标、维护不到位,目前仍有养开、石灰2个村未通公路,通路不通车的有8个村,公路状况较差的村有5个,全乡尚有11个自然寨未修通公路。其中最具苗族特色的白帮村、交下村、展归村、拥党村、交包村公路等级低,路面路况较差,影响游客的到来。二是“翁迷河”漂流是孤立旅游点,无成型的配套旅游开发景点,游客基本是“漂”之即去;三是接待能力弱,无上档次的接待宾馆和能让客人带走的旅游产品。“吃、住、行,购、游、娱”的接待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旅游商品开发也基本未成型,拉动群众致富力度不大。

2.2旅游开发深度和力度不够,缺乏连续性。

2003年初,着力打造白帮村“超短裙”旅游开发,曾经吸引了不少游客,也得到贵阳某俱乐部和香港乐氏会的支持,当省内外游客到来时,村干就组织村民载歌载舞给游客表演,每天每人有近50元的收入,而现在由于基础设施、开发规模上不了档次等原因,近年来,几乎没有游客前来。2.3人文生态资源本身的因素。

一是原生态资源(传统)广为流传的比较少,保存面不广,资源得不到开发和利用;二是原生态损坏比较严重,如拥党村的苗族吊脚楼,曾经以“悬崖上的鸟笼”而闻名全州、全省,如今一无所存;三是不具特色,不够档次,有的原生态资源如:民族风情之饮食烹调和苗族婚礼等,样式少,程序简单,需要进一步的包装和打造品牌,提高含量和档位。

3发展原生态旅游资源的思路

紧紧围绕南宫乡党委提出的“紧扣苗族原生态文化旅游主线,构建秀美和谐新南宫”这一主题,结合国家和省、州、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集中打造石灰村生态旅游休闲、白帮村的十一苗年节、南宫村的二月二“祭桥”节、交宫村的五河“姊妹节”、交包村的“好庆节”、交下村的“六一六”吃新节等岁时节令及交下村的“上刀山下火海”、翁忙型的“超短裙”、拥党村的建筑居落“悬崖上的鸟笼”为资源景点的全乡原生态旅游产品体系。确定一条以生态资源旅游为重点,以南宫苗族原生态资源旅游为主线,点、线、面与苗族风情游、南宫省级森林公园绿色生态游衔接、协调、互补的黄金旅游重点线路。

就我乡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要尽量保持原生态、与环境协调、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打造生态休闲景区。在景观的选择上,我们必须要有所取舍;而对于生态本身,我们也应该有所牺牲。当然,这种牺牲决不是以破坏生态来换取利益的“短命行为”,而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寻求开发与保护的和谐。在旅游开发之前和过程中,必须综合考量具体景观的观赏价值、可进入性、游人限量、季节频度、开发时期的阶段性、经济性、游程时间等限制,必须权衡利弊,有所为有所不为。

4对策

围绕雷公山生态旅游圈发展思路“紧扣苗族原生态文化旅游主线,构建秀美和谐新南宫”这一主题,谋南宫旅游开发的出路。

4.1加强组织领导,组织建立南宫乡原生态旅游协调领导机构。抓紧成立“原生态旅游”协调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等相关机构,建立协调机制,落实相关责任,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4.2继续抓好以交通、水利、漂流配套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南市至白道的通乡油路和汪江至漂流起点建设我乡已全面完成两路段的铺油,汪江至南牛的油路建设也将在明年5月份全面完成,届时制约我乡旅游的交通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石灰河通村公路的新建将以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进行建设,届时也将成为南宫森林公园的一道风景,以及沿翁密河漂流沿途休闲设施和安全保护设施、翁迷河漂流蓄水库建设,交密片区观光农业建设。同时加强乡政府驻地建设,对驻地居民房屋进行苗族风格“穿衣带帽”工程也将在明年实施。同时开发可容纳200户以上,集商贸、民居、饮食、旅游住宿为一体的南宫民族商贸街建设,提高旅游整体接待能力。

4.3高起点,高谋划。南宫是台江县最后的生态屏障,也是最易开发和最具开展潜力的景区。首先应先由旅游规划企业把脉,全面、客观、找出南宫短、长期的旅游资源,并进行有效的分类和规划。景区内的建设一律按规划进行,避免规划形成摆设。同时,也与旅游推销商共定旅游产品的短、中、长期的推介计划。

4.4创新民族文化保护机制,创新旅游人才培养引进和旅游宣传促销激励机制,加大主流媒体和主导旅行社对南宫的宣传力度,吸引媒体和旅行社宣传南宫;探索建立特色餐饮、文化娱乐发展奖励机制和南宫整体景区连动运营机制。出台以鼓励保护政策为主,强制性执行政策为辅的生态保护措施。根据各村生态植被保护与破坏的面积大小,对集体及个人进行现金的奖励,对不遵守保护区条例及规定的集体及个人进行严罚,甚者拘捕的处罚。

4.5建立交下片区文化研究及开发基地。交下片区以拥党村、交下村芦笙工匠闻名,以交下村传统农耕与生态护林、“上刀山下火海”特技、交下村大芦笙舞而引来国内外文人、学者、专家的拜会。以白帮村为主的翁忙多层折叠“超短裙”影射出苗族不同分支的迁徙及文化服饰等。组织当地苗族文化土专家建立以交下村为中心,辐射四周的苗族文化研究基地。用文化研究作为载体,国内外的文化研究学者来访,营造苗族研究氛围,大造南宫独特的人文生态旅游产品。

4.6围绕“翁密河”森林之漂,加快住宿条件的建设。引导并组织沿河村寨村民,以漂流项目为平台,发展农家旅游产品,如烧烤食物,农家木俱、藤制品,打造南宫食宿一条街。目前,该处有15家私人房屋,政府旅游部门按照乡村旅游接待标准做好旅游接待的培训;建设规划部门根据房屋与当地的周边环境、当地居住建筑风格,和谐化、艺术化地做好房屋外观及室内的装饰设计并指导村民设工。

4.7与旅行社共同推介南宫的生态旅游路线特别是围绕雷公山旅游环线,设计以自然生态为主的徒步线路(交密---交包---展包---方祥,交密---交包---巫迷---石灰---方祥)和以人文生态为主的徒步线路(南宫---交下---白邦---拥党---久仰)。

4.8鼓励民间手工艺者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大力扶持、刺绣、苗族织锦、芦笙等手工艺品的开发和生产,做好药材、山野菜旅游系列产品研制开发,并将旅游购物活动纳入旅游线路之中,不断扩大南宫旅游商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量,增加游客消费,拉动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行业,带动种养殖及民族工艺品业的快速发展,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综合效益。

原生态旅游范文篇2

关键词:BOP理论;原生态文化旅游;转变模式

雷蒙・威廉斯在其《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中曾指出,“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为耕种、居住之意,延伸为照料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而引申为“人的培养”、“心灵的陶冶”与“人类发展的历程”。对这一词源的追溯可见文化与人类原生状态的同源性,可以说文化就是人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方式。农村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与文化环境引发了当下的乡村原生态文化旅游热潮。“归根结底,文化生态的落差招致了原生态概念的出现,对文化生态落差的认识、强调与利用催熟了现代旅游与原生态的结合。”

然而,伴随着文化旅游产业的高速发展,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生态危机、产业结构优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农村并未真正得到公平的全面发展机会,甚至将再次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牺牲品,承担社会转型的代价。经济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转型对农村经济、文化发展意义重大,可为农村城镇化发展提业转型的新思路。

一、云南原生态文化旅游模式转型的重要性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3)》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从文化产业的整体市场规模上来看,相对传统的旅游产业与教育培训产业所占比重仍然较大,其市场规模分别达到46%和17%,总和占整个市场的60%以上。2012年《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在“优化文化产业布局”时提出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对大、中、小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立体化战略布局。其中,提出鼓励发展农村手工艺品、民间演出和乡村文化旅游,培育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和文化产业特色村,扩大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可见,在传统模式基础上,文化产业内涵式发展与对传统模式的突破和创新将成为可持续动力。

云南是一个低纬度的高原省份,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景观;同时云南又是个多民族省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近年来,云南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文化体制改革和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云南模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随着西双版纳、大理、丽江、腾冲等文化旅游发展成熟地区世界知名度的不断提升,城乡收入差距加大、县域间发展不平衡、生态危机、产业结构优化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可以说,云南文化旅游发展面临的瓶颈也是我国其他省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

云南又是以高原盆地为发展中心的山区半山区省份,在128个县中部级贫困县就有73个。云南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省份,根据云南省统计局网站2011年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云南全省普查实际登记人口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978.6万人,占总人口的64.80%。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6月26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指出,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的。可见,云南与全国城镇化率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今后我国推进城镇化的工作中将面临巨大压力,云南农村发展直接关系到云南城镇化进程。

二、BOP理论的内涵及对农村现代化的启示

贫困是一个世界范围的普遍性问题。我国发达省份和城市达到了西方发达国家水平,而中西部落后省份及欠发达地区仍处于贫困的非洲与亚洲国家水平,区域差异巨大。贫困的多维度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也包含了教育、文化的贫困。

世界银行在界定贫困时包含了从物质到社会、精神、文化的缺乏。此外,国际劳工组织、欧洲经济委员会及世界各国均对贫困的界定、标准、类型、测度等做了基本研究。贫困经济学则对贫困现象的产生原因、发展及规律进行理论分析,主张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幸福。马尔萨斯从理论上首次提出了贫困问题;马克思则从私有制与生产关系揭示了贫困的根源。纳克斯、纳尔逊、缪尔达尔等人都认为,贫困会陷入恶性循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种循环积累性的不均衡发展关系,即收入水平的循环累积,只有从权力、土地、教育等各方面进行改革才能实现收入平等。舒尔茨《贫困经济学》提出建立贫困经济学,随后提出人口素质对改善贫困的决定性作用。刘易斯更关注文化贫困对人格塑造的影响,布尔迪厄从文化资本的角度对贫困现象进行了分析。诸多贫困问题研究及反贫困策略的提出,几乎都是立足于通过制度设计、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等指向农村及城市贫困人群的解决路径,BOP理论则逆向提出了一个穷人自身摆脱贫困、创造财富的理论。

BOP(Bottomofthepyramid)理论即金字塔底层财富理论,是著名管理思想家、商业大师、“核心竞争力”概念的提出者C.K.普拉哈拉德在其2004年的著作《金字塔底层的财富》(TheFortuneattheBottomofthePyramid)中对世界贫困群体及贫困问题解决方案的研究理论。该理论了世界经济的传统思维,提出了一项非常简单却极具革命性的主张,即如果我们不再觉得穷人是受害者或负担,并且开始将他们视为灵敏的、有创造力的企业家和有价值意识的消费者,那么每天生活在2美元贫困线以下的“40亿穷人可以成为下一轮全球贸易和繁荣的引擎,他们可以成为创新的源泉。为BOP的消费者服务,需要技术、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它将要求大公司与民间社会组织和当地政府合作”。他所提出的贫困问题解决方案是一种“共同创造过程”,是大公司、小公司、政府、民间社会组织、开发机构和穷人共同创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穷人自己愿意去实验、去学习、去改变。

他讨论了中国、印度等国家购买力问题,指出如果将中国、印度、墨西哥、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南非和泰国这九个国家合在一起,那么其人口占了发展中国家人口的70%,GDP占了发展中国家总体的90%,比日本、德国、法国、英国和意大利诸国的GDP总和还要大。他认为,就购买力而言,“每日收入低于2美元的人是无法与发达国家的人们相比的。但是凭借其巨大的规模,穷人却代表着重大的、必须被释放的潜在购买力”。

同时,他对印度孟买郊外小镇达拉维的研究数据表明,在发展中国家,穷人也时常生活在高成本的生态系统之中,达拉维的贫困惩罚(povertypenalty)竟然高达富人支付同样服务的5-25倍。这种贫困惩罚是全球性,虽然各国的程度不同,造成贫困惩罚的原因是“当地的垄断、不充分的获取渠道、差劲的配送和强大的传统中介,而大规模私营部门经营活动则能够解除这种贫困惩罚”。有组织的私营部门拥有规模、经营范围和管理优势,能够带来效率。

BOP理论引起了理论界的关注,其中Karnani教授认为金字塔底层没有财富,对于大部分的跨国公司来说这个市场实际上是相当小的;消除贫困的唯一方式应该是将穷人看作生产者,而不是消费者。Hart教授则试图将穷人视为商业伙伴和创新者,而不仅仅是潜在的生产者或消费者。这两位学者从不同层面补充了普拉哈拉德的BOP理论,进一步完善了立足于穷人与贫困地区自身发展内生机理的研究,对学习和借鉴该理论十分有价值。

三、基于BOP理论原生态文化旅游模式转型的必然

BOP理论为中国、印度等有广大农村地区及大量农村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革命性的理论,那就是尊重本国人民,尤其是社会底层人民的生存与发展需求,重视他们潜在的巨大创新能力,他们将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也是实现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

由于原生态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同时也受制于农村经济及基础建设的落后,当前文化旅游产业主要是依托城市、借助县域经济优势、辐射资源原生地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实质上仍然是以城市经济发展为主体,对已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城镇有明显的集群效应,资源原生地在这种发展模式中得到的实惠和补偿很少,不仅未能真正获得公平的全面发展机会,甚至对资源原生地造成资源掠夺和生态破坏,农村将再次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牺牲品,承担社会转型的代价。

本文所指的原生态文化旅游模式转型是指在产业融合的环境中,结合BOP理论即金字塔底层财富理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应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向以农村为中心,发展多层次文化体验与原生态旅游模式,既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又充分利用农村自然与人文资源,使处于BOP(金字塔底层)的农民摆脱贫困,真正向产业工人及企业家转化,推动农村城镇化的良性发展。

四、原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模式转型的策略

转型后的原生态文化旅游模式应该是在友好生态基础上完成农村现代性转化的模式,一种可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民就地转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业态。具体而言,就是文化旅游产业布局转向资源原生地,以农村为中心、县域为主体、覆盖城乡地区的多层级体验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一)围绕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移发展重心

获得发展机会才能摆脱贫困。普拉哈拉德对BOP市场本质的研究了传统经济思维的占优假设――穷人没有购买力,因此不代表一个可以开发的市场。他提出,在发展中国家市场中,BOP代表着重大机遇。他的理论坚定了穷人改变自身命运和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云南是我国贫困人口较多的省份,山区占全省总面积的94%,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边境一线、“三江”沿岸地区。边远贫困地区生态环境保存良好、民族风情独特,而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多处于经济欠发达或贫困状态,云南贫困区与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区重叠度达80%以上。因此,发展云南原生态旅游客观上就必须以资源原生地为中心来布局,真正让乡村获得发展,才能彻底改变在资本主导原则下资源破坏性开发和强迫式的经济掠夺。近年来,我国金融改革不断取得突破,正如BOP理论所指出的那样,为BOP人群提供条件,要改变为穷人提品和服务的方式。为BOP的消费者服务需要技术、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还应该包括大力推动金融资本为农村市场服务。BOP的市场开发会创造数以百万计的新型草根企业家。

(二)建立多元融资体系,设置原生态旅游景观

有研究者就顾客对台湾的农村景观变化的反映,描述了乡村景观的变化:经历了农业的衰退,政府资助转向乡村旅游,使得景观迅速从农场景观转变为以娱乐为导向的景观。这项研究主要针对宜兰县东山河盆地的视觉景观变化的特点,以及这些变化对游客的景观偏好的改变。研究者使用一种被认可的九种特色景观模型,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者认为农业景观比旅游景观更能代表历史、自然和生活的质量,但是在管理、障碍和视觉规模上的质量却不及旅游景观。相对于农业景观,他们也比较偏向于旅游景观。因此,应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原生态文化旅游投入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对农村基础建设进行符合农村长期发展的规划,真正规划出生态友好型的新农村;加大资金投入,多渠道引进资金,大力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原生态文化旅游市场;设置既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景观,又能保证以原生态资源保护为前提。

(三)注重体验式产品开发与创新

原生态文化旅游体验强调回归人类生存的本真状态,不仅包括具有田园生态景观体验,而且还包括传统乡村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精神文化体验,其中真实的乡村田园景观和乡村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的真实性是乡村旅游体验的核心。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表明,个人体验成为产品营销的核心,而个人的体验需求是千差万别的,消费过程中的体验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要满足消费者需求,首先要尊重个体差异,提供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不同消费群的需求;其次要创造体验环境,引导和培养消费者体验。原生态文化旅游正是将旅游消费者置于一个回归人类起点与人性本真的生态场域中,完成一场既融入共同体验又满足个体差异的体验历程,为消费者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

(四)保持原生态文化环境的发展模式

乡村原生态旅游热的出现反映了人们对人性回归的渴望。然而,现实中农村要么畸形发展,破坏了其原生态文化场;要么落后与脏乱成为一个让人心痛的现实,回归故乡的人们不仅没有舒解乡愁,反而让许多人感到巨大的担忧,激发了改变农村现状的责任感,引发了当下一些知识精英的“返乡潮”。例如,原台湾东吴大学物理学教授、博士郭一中夫妇辞职举家扎根在合肥小团山,在原本的荒山上建起了有机农庄。长期关注和研究“三农”问题的温铁军一直致力于推动乡村建设和“下乡”青年试验项目。他坚信,加快城市化的后果首先是生态环境会付出沉重的代价,而即使实现了55%的城市化率,届时中国仍会有7亿至8亿人生活在农村。中国的城市化率再高,也不会解决农民问题和农村问题。农村的发展问题一定要将发展目标转向农村,以保持原生态文化环境为前提,实现农村的现代化转变。

(五)建立城乡统筹发展的立体规划

2013年8月,《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旅游强省的意见》提出推动旅游产业由主要发挥经济功能向发挥综合功能转变,实现云南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新跨越发展思路。从整体结构布局来看,立体规划了“做强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做精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做特滇西边境旅游区、做优滇西南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做深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做大滇东北红土高原旅游区”。其中,还强调了围绕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提出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加快推进200个旅游特色村的提升改造,着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较高水平的民族特色旅游村寨和乡村旅游点,解决农村人口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统筹城乡发展。从云南省政府层面大力推动的这一决策来看,云南要想从文化旅游大省转型为文化旅游强省,必须将云南文化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结构转型的整体规划深度结合,建设一个覆盖城乡的生态模式,真正使云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显然,云南文化旅游模式的转型对全国其他地区将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Hart,S.L..Capitalismatthecrossroads:Theunlimitedbusinessopportunitiesinsolvingtheworld’smostdifficultproblems[M].UpperSaddleRiver[M].N.J.:WhartonSchool,2005.

[2]Karnani,A..Themirageofmarketingtothebottomofthepyramid[J].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2007(04).

[3]杨晓鸿.文化旅游业态创新与城镇建设[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4]Shu-ChunLucyHuang.Visitorresponsestothechangingcharacterofthevisuallandscapeasanagrarianareabecomesatouristdestination:YilanCounty,Taiwan[J].JournalofSustainableTourism,2013(01).

[5]C.K.普拉哈拉德.金字塔底层的财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雷蒙・威廉斯.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M].刘建基,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

原生态旅游范文

一、原生态艺术旅游产品的初步界定

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包括原生态、次生态、衍生态。

原生态这个词是从自然科学里的“生态”借鉴而来的,是指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

原生态文化是指原汁原味地流传在民间的,最原始、最优秀的文化。它可能来自穷乡僻壤、山野沟壑,与主流商业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原生态文化被认为是生态与文化有机结合的一种可选择形式。

原生态文化最为抢眼的产品,从由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执导的大型原生态歌舞剧《云南映象》到张艺谋导演的大型山水实景剧《印象·刘三姐》,从北大星光国际传媒推出的中国第一部原生态影片《好大一对羊》到一台名为《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的陕北民歌经典歌会,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成为文化市场中的一种热门与时尚,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二、原生态艺术旅游产品成功要素分析

运用现在流行的引爆点理论的三个法则:个别人物法则、附着力法则和环境威力法则,分析原生态艺术旅游产品,将为我们设计和成功运作相关旅游产品提供借鉴。

1、成功的原生态艺术旅游产品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附着力。体现在以下三点:

一是取材的高附着力。“原生态”撷取了生长于当地山水当中最精华的文化内容,具有非常鲜明的本土特色。特色越鲜明、越乡土,越是具备了差异化,越具备流行于国际的潜质,经得起欣赏者的反复品味,如《印象·刘三姐》是将广西桂林的民间传说、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山水渔火等自然和人文元素进行创新组合,又如云南丽江的纳西古乐、侗族大歌等。

二是保留精华基底内容的原汁原味,“保真”加强了附着力,让欣赏者体验到艺术旅游产品所营造的强烈的氛围。如《印象·刘三姐》作为景区表演项目,把自然山水作为大舞台,运用场景与灯光的舞台实景表现,启用本土村民为演员团队;又如《云南映象》颠覆了传统舞蹈的清规戒律,把最原汁原味的民间民族歌舞展示给观众,正是与传统舞蹈技艺差异巨大的表演方式所展现出来的民间文化特色,使观众受到心灵上的震撼。

三是产品的表现形式符合现代人时尚的欣赏习惯,使产品具备了高附着力。《云南映象》突破了以往舞台艺术的均衡布局,进行立体展现,大量使用了可移动、升降转换的装置,使传统的广场活动与现代舞台艺术得到了完美结合。亦幻亦真的舞台灯光中穿梭于远古和现代,在时空错位、视觉错位中构建了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局部灯光舞美和整体造型组合融入了古典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甚至立体主义的画面,加之音乐人三宝空灵而深沉、愉悦而厚重的音乐的注入,时而大气磅礴、时而温婉动人,心灵的回归、生命的激情、火的刚烈、水的柔美、灵魂的升腾被尽数诠释。

2、成功的原生态艺术旅游产品市场引爆由高端小众开始。

原生态艺术旅游产品实际上是一种相对高雅的艺术产品,价格相对来说较高,因此真正能够欣赏的受众需要有较高的文化水准、艺术品位,还要有比较高的支付能力和相应的空闲时间。

因此,原生态艺术旅游产品的目标市场层次关系体现为:一级市场为文化水平,审美水平/消费(收入)水平较高的白领阶层和爱好高雅、新奇艺术的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二级市场为对文化艺术满怀热情的研究人员、文艺工作者,中外游客,具有较大消费能力、对文化艺术感兴趣的老年群体。可见,一级、二级市场目标人群的口碑传播促成整个产品流行引爆。

三、旅游业中的借鉴及运用

从旅游需求的角度看,游客需求与原生态艺术旅游产品的消费需求有多项重叠,如审美、体验生态、获取新知、缓解压力、愉悦身心等等。

从旅游产品打造要求看,原生态艺术旅游产品可以看作是旅游项目中的构成,为旅游项目提供吸引力内容。成功的原生态艺术旅游产品必备要素中,差异化追求、吸引力打造、艺术化时尚化的表现形式设计、市场化运作手法等等也是重要的。

  • 上一篇:原生态美丽乡村的描述范例(12篇)
  • 下一篇:<影视行业的市场分析范例(1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