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版总体规划
(一)基本情况
镇划入区后,年。区委区政府委托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市区乡村总体规划(年4月由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编制单位:大学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
现代化工业卫星城乡村性质:国家重要的铝工业基地。
用地规模:近期12.1KM2远期17.6KM2远景44KM2
规划年限:近期2010年;远期2022年;远景2050年
规划人口:近期11万人;远期16万人;远景44万人
发展方向:向东、向北、向南发展。
(二)执行情况
较好地指导了区各项建设活动有序展开,该规划批准实施后。拉大了乡村框架,完善了乡村功能,增强我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和吸引力,加快了区经济建设的步伐,对我区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表示在以下几个方面:
乡村化水平不时提高1扩大了乡村建城区面积。
区在镇划入之前,年。建城区面积只有8.7平方公里,而经过五年的发展,截止到年底我区建区面积已达到26.66平方公里,原来的3倍多,乡村化率已达到72%含镇)
2完善了路网结构
近几年来,乡村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区新建、改造、扩建了10余条城市道路,基本形成了七纵十横”路网格局。
3建成了高品质居住社区
改善了百姓的生活环境,以乡村规划为指导先后建成了亚星江南小镇、建业·森林半岛等规模大、品质高的居住社区。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4城中村改造力度不时加大
夏侯村1820街坊以及左照沟村的拆迁改造,先后完成了聂寨村34街坊、街坊。对原村民进行了妥善安顿,改善了城中村的旧貌,提高了村民居住质量。
5促进了区三园建设
中铝工业园的范围不时扩大、阀门装备制造业集聚区已具规模、科技孵园项目顺利建成并正常运行,总体规划指导下。三园建设形成了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6完善乡村功能
区先后建成了镇卫生院、寄宿式小学、老干部活动中心、敬老院、三馆一中心、行政服务大厅等公共服务设施,近五年来。人民广场、公园等以及路游园、公园多个街头游园的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使乡村功能进一步完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二、本次规划修编的背景
(一)国家法律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近期建设规划的规划期限为5年。
(二)现实需要
目前建设用地规模偏小,1由于5年来的快速发展。限制了乡村发展的空间,影响了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根据我区总体规划,由于我区人口规模较小。区近期建设规划年建设用地范围只有12.1平方公里,镇的建设用地范围只有2.53平方公里。但是由于我区经济发展迅速,建成区范围扩大较快,规划中批准的建设用地范围远不能适应我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特别是工业用地不能满足项目建设需求。而根据新版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建设用地范围以外不能做出规划许可。
为我区乡村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2新一轮的土地利用规划调整后。
局部地块用地性质需要进行调整3随着乡村发展。
周边旧村的改造速度不时加快,由于城中村、旧街坊的改造。左照公园、长铝企业文化活动中心、中心中学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用地的用地范围及用地性质与规划不完全相符。基础设施用地作为乡村规划的强制性条文在总体规划中已被明确,集中供热上马以后,原规划的区域锅炉站用地必需调整用地性质才干使用。
三、修编情况介绍
根据大会主席团的安排,我谨代表镇政府向大会做政府规划工作的报告。政府本次规划,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级建设工作必须按规划进行,这样下一阶段的城镇建设需要有一个与其适应的一个总体规划和分期建设规划来指导;另一方面,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上一版的建设规划是远远不能适应现时发展的要求。需要通过规划修正,来解决城镇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本次规划镇政府在充分考虑上版规划的基础上,广泛吸纳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八月动意,九月动工。目前初稿已经形成。现就本次规划的有关情况向各位代表予以报告。请予审议.
政府本次规划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石店镇总体规划修编。本次规划是在上一版规划基础上进行部分修编,其指导思想是结合石店镇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条件和社会经济实际状况,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促使城镇和乡村有机综合发展;强化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城乡空间发展的整体性;重视节地、保地、生态环保;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对后人构成危害的发展道路;树立超前意识,区域观点。突出个性与特色。“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科学合理的预测未来,保证城镇建设健康发展。本次规划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农业立镇,工业兴镇,科技强镇,商贸富镇”的发展战略,坚持六大原则,一是坚持可持续发展,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考虑资源的有限性和再生能力,不盲目求大,不破坏资源和环境。二是坚持区域协调、城乡统筹的原则,注意统一配置城乡资源,使镇域经济三产向一产二产渗透。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突出特色的原则,尊重居民利益和愿望,以突出城镇经济特色为核心,科学论证综合开发,逐步完善对城镇特色产业的服务、辐射和带动功能。四是坚持近远期有机结合的原则。近期建设为远期发展提供基础。远期发展要最大化地发挥近期建设的成果,使其更好地为远期发展服务。五是坚持可操作刚性和弹性相结合的原则。在本次规划中,在总规层面上加入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使规划实施适应于近远期。六是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为切实提高集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环境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体系。本次规划的限期是近期20__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30年,镇域体系规划范围涉及到全镇的所有村庄。总面积为116.78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287个村民小组,577个自然村落。从空间结构上讲应该是“一核、两轴、三星”。“一核”是指石店集镇“两轴”,一是沿贯穿东西的霍马路发展轴线。二是沿军民路发展轴线。“三星”,一是五塔社区,二是郑塔社区,三是工业集中区。从等级结构上讲为四级层级结构。即“中心集镇-街道社区-中心村-基层村”。逐步建立合理的居民点体系。本次规划还对镇域范围内的产业布局,空间管制,城乡协调发展,镇域基础设施等规划进行了修编。
本次规划的第二部分为石店镇区控制性规划。本次规划确定石店镇区性质为霍邱县特色农业小城镇,以生态农业、重化工业和旅游休闲业等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为主导的县域新经济先导基地。钢域的重要配套服务设施点,生态文化型乐居乡镇。考虑到满足集镇建设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保障集镇规划的实施。因此,把规划区内的居民点、民营企业的建设也纳入了集镇的统一规划,服从统一规划管理。避免各自为政,互相矛盾。确定石店镇区的规划区范围为沿霍马路的郑塔、双庄、汪塘、桃园、石店、宽店、彭桥等原七个小村的村域及商景高速和阜六铁路沿线200米宽的区域共37.3平方公里和付桥、兰桥、井岗沿岗河以南石店水产养殖场以东11.2平方公里均纳入本次规划区的范围。总面积约48.5平方公里。其中镇区控制性规划面积为3.25平方公里。人均近期规划用地指标为109.2平方米,规划期末为100.9平方米。镇区的生产设施、仓储、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河流渠道、绿化景观等全部纳入规划之列。
本次规划的第三部分为石店镇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该园区位于石店镇东部,介于双庄村和郑塔村之间,规划范围总用地面积131.45公顷。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为优化投资环境及招商引资创造条件,适应石店镇的总体战略规划安排,结合工业园区现状环境条件及整个石店镇的整体布局,力求通过科学规划,创造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充满活力和时代气息的现代工业园区。园区规划坚持了“科学发展,生态优先”和“近期与远期想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规划以农产品深加工工业和钢城配套加工工业为主,兼配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生产服务型产业的工业园区。功能结构分为“两心、两轴、三区”,两心为:园区管理中心和配套服务中心;两轴为园区发展主轴和园区景观轴。三区为生产业区。农产品深加工区和制造业生产区。该园区建成投产后,可以解决1.7万人的就业问题。为石店今后的经济发展和财力增长打下雄厚的基础。
场站设置是城市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场站建设是城市公用事业方面的重大投资建设项目,对城市各方面影响较大。我国人口众多,能源土地资源紧张,环境污染较严重。所以,场站建设应充分考虑节约用地;营运维修应减少各种能源消耗,加强环境保护和安全卫生。
根据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要求,场站建设应与公共交通发展规模相匹配,用地有保证,时间有保障。
2.场站规模发展的特征
城市公共交通物质基础的主体-运营车辆和为保证运营生产必须的场站设施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运营车辆以满足城市居民的公共交通方式行业需要为目标,车辆逐年增置更新,不断扩大规模。场站设施以保证车辆正常运营生产为目标,一次性建成投产。场站设施一旦形成保养维修生产规模则不能因车辆的增加而随之随意扩展规模,只能按阶梯式地发展建设。
由于城市公共交通能够实现正常运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场站设施功能保障上,所以场站设施建设必须与车辆发展规模相协调。然而根据场站规模发展的特征,车辆与场站设施的建设必须统一规划、系统建设的前提下,前者逐步实施,后者分步实施。
3.场站规划必须与建设周期相适应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期限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相同步。规划期限一般分为近期、中期、近期。随着时间的推移,中期向近期转换,远期向中期转换直至规划期届满。
场站建设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保障,同时又是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工程建设项目。所以,要确保城市公共交通的正常发展,在规划时必须考虑建设周期对场站建设实施的影响。
某城市建设公共交通第×保养场,从提出项目申请到审计项目结束,历时12年。其中项目申请就经历了四年。工程项目办理涉及的政府部门局、委、办各级职能部门十三个,申报办理项目11年,而实际工程项目建设于8月18日开工,至次年6月30日竣工,历时10个月12天。如果以有效申报到工程竣工为止,也要历时五年半。
为了确保场站建设能跟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发展,场站规划应该提前一个规划期,即在编制近期公共交通规划时就需要制订中期场站详细规划。
4.场站规划应能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去
场站建设规模和位置应根据城市公共交通生产的特点和居民业行的方便性要求进行设计。场站用地应根据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人口发展规模与分布以及土地利用等作相应的规划,并且对规划中的公共交通场站用地应做好有效的规模控制。
某城市公共交通因现有场站设施不能满足近期营运车辆快速增长的需求。根据公共交通规划,准备筹建第×保养场。由于该规划对近期场站建设仅作初步规划,虽然整个公共交通规划已经获市政府的批准,但其中场站用地并未纳入城市建设用地规划控制之中。所以目前只能在规划定点之前作用地性质变更处理。因为该保养场所需之地已经做了居住用地的详细规划。这样就因在规划是点中增加变更用地性质工作,应大大地延长了项目建设的周期。
所以,场站建设的用地规划很有必要及时纳入城市用地建设规划中去。同时,场站建设项目本身也应列入城市建设规划中去。这样可以简化场站建设申报程序,缩短场站建设周期。
5.场站建设应能纳入城市建设管理中去
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建设是城市中重大投资建设项目,是城市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所以,该项目的实施,前期工作繁多,涉及许多政府职能部门的管辖。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项目实施的周期,不仅场站建设的规划应能纳入市政府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去,以加强政府对城市客运交通建设的组织领导,确保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场站规划的顺利实施。
6.场站规划设计
场站规划设计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建设用地的计算。二是场站选址。
场站设施建设的依据是车辆发展规模:
首末站是行车调度人员运营、司售人员休息的地方,也是车辆夜间停放或者白天客运高峰过后车辆停放的场所。所以,首末站的规模按该站所属线路拥有的营运车辆来确定。按营运最低要求,每处用地面可按1000~1400平方米计算。但须考虑在不作夜间停车的情况下,首站停止坪用地面积应不小于该站所属线路拥有的营运车辆全部车位面积的60%,末站停车坪用地面积按线路营运车辆车位面积的10%计算。
停车场是为线路营运车辆下班后提供合理停放空间的必要设施,并按规定对车辆进行低级保养和重点小修作业。根据经验,停车场的规模一般以停放100辆铰接式营运车辆或200辆标准车辆为宜。
保养场主要承担车辆的高级保养任务及相应的配件加工、材料和燃料的储存、分发等工作。由于保养场200辆标准车辆规模的情况下,其车辆的保修设备有较高的机械的和现代的水平,车辆进出空驶里程较程,且可节约成本。所以,一般推荐保养场以保养能为200辆标准车辆为宜。
场站布局应根据公共交通车种,车辆数,服务半径和所在地区的用地条件设置:
首末站宜置在全市各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较开阔的地方,不宜在平面交叉口处。为解决大型住宅区居民的业行,凡具有3~5万居民的住宅区应安排一个公共交通首末站。首末站的设置应与住宅建设“三同步”,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首末站的选址还应纳入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城市大型客运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中,并应与其它客运交通方式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