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作文网

电影中的艺术手法范例(3篇)

栏目:报告范文

电影中的艺术手法范文

[关键词]新媒介电影视频影像新媒体

当我们谈及到多媒体时,会让人联想到很多,从技术性的产品到高科技的视觉盛宴,涉及到当今社会的各个领域。显而易见,多媒体影像关系到了当代艺术中多个艺术类别,它是一门综合艺术。电影、新媒体、视频影像等都与多媒体这门综合艺术紧密相关,相互交融同时又彼此区别。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里,艺术家们总是用当下的工具进行创作,并通过一定媒介展示出来,新技术总是带来新创作灵感。同时,“艺术家用其特定的材料和艺术表现手法创造一个世界,所呈现出来的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本质上差异比相似更多。”在当今时代,多媒体是一种可用于艺术创作的现代个性化语言。

多媒体视频影像就是通过计算机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素材形式综合起来,经过艺术加工重新编辑成符合播放要求的视频文件,生成的视频影像需要具有切合公众文化和审美的艺术语汇和表达方式。其在艺术领域中是将视觉艺术带入了一个元素复杂、手法多样、令人惊叹、发人深思的艺术表现手法。由于多媒体视频影像的形式复杂,应用领域广泛,所以其分类的也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从原始胶片影像发展而来的数字影像,还是以实拍素材为表现手段的媒体影像,都是多媒体视频影像的范畴。还有一种影像是跟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既是人们俗称的CG影像。CG是英文ComputerGraphics的缩写,多数情况下是指计算机图形。在现今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进行视觉设计和信息传达的大环境下,人们一般习惯将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图形图像设计的领域通称为CG,CG影像是一门融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图形图像集合。从多媒体视频影像的表现形式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实拍素材和电脑制作影像既CG影像。如果从多媒体影像的应用领域来看,则大致上可以分为:影视特效、动画影像、电视包装和片头效果、建筑动画、互动游戏等等,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只是在传播载体和展示方式上有一定的差别,也由于其载体的不同,在设计创作上也有各自的侧重点。在传统舞美设计中融入以现代科技为特征的大屏幕,并且通过计算机设计绘制跟节目相对应的视频影像,以LED为载体能动的展示出体现戏剧冲突、节目内容的视频影像,可以说这是舞台美术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的又一重大变革。

从多媒体影像的发展来看,可以说他属于影像学范畴,它以一种直观的表现手法把视频影像通过现代多种媒介呈现在观赏者面前,是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是建立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基础之上的,这种新型的艺术形态相比其他传统艺术更容易受到技术的影响。由于建立的框架不同,多媒体影像更多的是实验的,保有先锋性的,它区别于电影的保守性和样式化。同属于影像媒介的多媒体影像和电影又存在很多共同之处,如何区分他们也是当前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很多人认为,在科技不断发展的当下,随着新媒介的出现,传统影像艺术开始告急,新兴的视频艺术、实验影像开始对传统电影发起挑战,甚至有人认为电影这门传统艺术最终会被新媒介带动下的新媒体艺术所代替。澳大利亚的艺术家、批评家及作家约翰?克纳莫斯却明确地提出这样的一个观点:以影像为基础的视频艺术和新媒介的出现并非是对于传统电影观念的挑战,反而应该被视为电影这一传统媒介得以延续的证据。这种延续跟电影形式和电影观念的更新和发展一样,是电影史上又一次在技术与观念的影响下的电影媒介的更新。从这种层面上理解,那么本应属于当代艺术系统的视频艺术和新媒体艺术也可以放在电影史发展逻辑中去分析。电影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在发展之初也是新技术的引入才带动了电影的发展与成熟,现在看来建立在固定电影艺术发展历史并有一定发展逻辑的传统电影艺术同样也是从实验性开始的,就像如今新媒介带动下的视频艺术和多媒体影像,而视频艺术或是新媒体艺术只不过是电影对于新技术和新文化的出现的一种反应形式,是突破了传统电影媒介边界的突变体,传统的电影形式和观念依然可以作为理解这些新影像媒介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将电影、视频艺术以及多媒体艺术视为一个整体性概念来考察是非常重要的,并且有必要通过与不断更新的技术和文化之间的有效关联来思考和界定各种影像形式之间的互动关系。电影并非是一种单一固定的影像形式,而是许多异质性的,相互纠缠指涉的多样形式的混合体,多媒体影像艺术也是一样。

艺术如一种生活中的工具,这种工具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活的复杂性。多媒体技术以一个新兴的技术手法作为这个时代独特的艺术创作语言,以它独特的方式向为我们也带来了新的创作灵感与更广的创作领域。

参考文献

[1]约翰·克纳莫斯(JohnConomos)《突变的媒介:关于电影、视频艺术以及新媒体》PowerPublications,2008

电影中的艺术手法范文篇2

[关键词]影视后期制作;蒙太奇;文学;唯美;特性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后期的制作过程。而后期制作过程中的蒙太奇艺术手法,最终使电影、电视剧成为一种高水平的独特的叙事形式的艺术。纵观史料我们得知,最初的电影制作手法仅仅是解决了一般的声色问题,使画面变得生动起来而已,因此当时的电影并没有复杂的色彩与筹划,电影制作者们至多是让影像画面具备了一定的动感,即使这样,其画面与人物动作也并不是协调的。所以,电影艺术之初并不能表现任何抽象的概念或思维,也不能体现出复杂的故事情节与人物情感。后来经过电影创作者们不断的探索与发展,学会了“分镜头”的使用方法,并逐渐形成了多个视点、多个空间的表现形式,这才摆脱了早先简单机械的影视画面,这种方法就是大卫·格里菲斯(1875-1948,美国电影大师)的一个杰出贡献。这种“不是实在的描绘整个动作,却又使观众产生看到了全部动作的感觉”的剪接技巧,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通过电影创作者的反复实践试验,逐步走向成熟,从此产生出了一种崭新的电影表现方式它就是“蒙太奇”。

所谓“蒙太奇”(montage)源自法语,本义是建筑学上的“构成”“装配”,运用到电影影片艺术,就陈述为影片画面的“剪接”“组成”之意。蒙太奇艺术手法在影片的后期制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它可以把影片组成部分的各个片段,通过一定的意识组合,从而加工成具有人的意志体现力的浑然的叙事体裁,在给观众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渲染出能够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文学特性以及独到的唯美思想体系。

因此,蒙太奇成长为一种新型的电影艺术力量,其表现手法,是不断伴随着电影中新元素的增多而自然地衍生发展着,所以,它的形式和变化日益丰富也就没有什么可奇怪的了。作为世界第七艺术体系的代表,蒙太奇艺术手法在电影作品制作后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譬如,从无声到有声,电影文学逐渐脱离了原始的相片似的静态或者半静态状况而向故事世界迅跑。可以说,正是声音的出现,才改变扩大了蒙太奇的表现领域,产生了更为细腻的声画结合的新的蒙太奇形式。彩色、宽银幕、立体声等新电影因素的相继出现,又为蒙太奇进行艺术组合拓展了想象的空间领域,从而使蒙太奇艺术发展成为电影文学中一种可随意嫁接的艺术技巧和再现客观生活的艺术手段。从此,蒙太奇艺术手法成为电影文学科目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而不可或缺。那么,这种艺术手法所体现的出的关键作用在哪里呢?首先,蒙太奇既是电影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表现方法,也是作为电影剧本故事叙事的基本结构手段,因此,在一部影片中,充分运用多视角、多画面的组合,从不同的层次去深度地反映影片中所包含的主题思想,以构成一种独特的属于电影文学所独有的艺术形象思维。蒙太奇作用着电影导演、摄像以及编辑人员对艺术形象体系的建立,完成着影片结构的总体安排,例如,包括影片中叙述方式、时空结构、场景、段落的布局等;再者,在后期制作中,它还可以把影片片段、场景中的声音与声音之间以及声音在后期剪接时之间来进行巧妙组合。如今在影视创作中,蒙太奇作为后期组接的技巧而被广泛继承和运用着。

那么,作为直观的形象化思维艺术传递信息的表现方式,影视后期制作中蒙太奇艺术手法究竟会体现出怎样的文学及美学思想呢?在笔者的学习实践中,深刻体会到:高度的概括与集中,这是蒙太奇艺术手法的主要手段,即通过镜头、场面、段落的分切与组接,对影片分镜头素材进行适当的选择和取舍,从而省略无关紧要的部分,突出具有特征性的、富有表现力的故事情节及细节,使电影层次更加分明、感染力更强,达到高度的概括和集中。例如,我们经常在影片中看到的特写镜头,既是这种美学思维的运用。影片《小兵张嘎》中嘎子和胖墩摔跤眼看就要输了,为了保住自己缴获的手枪,情急之中,嘎子猛地咬了胖墩一口,队长生气“啪”的一声将嘎子的手枪拍到桌子上,这个镜头就省略了胖墩告状反映嘎子咬人的事情经过细节,虽然影片并没有表现出此情此景,但是队长拍枪的特写已经自然地衔接上了,观众完全可以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再创作。再就是,展现独特的影视时间和空间。蒙太奇技巧另一个特点,可以对现实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分解,达到穿越的效果。例如,在影片中,运用化出、化入的技巧,便可以在空间上从一个国家跳到另一个国家;对于时空来说,蒙太奇手法更绝,可以在时间上跨过几十年甚至几个朝代,把观众带到了无限想象的空间。运用这样的技巧,可以给影片造成某种悬念,或者表现出一定的背景材料,加深影片的穿透力。因此,蒙太奇可以巧妙地揭示人物过去的心理经历与当前的内心活动之间的某种联系,使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更加鲜明。如电影《辛德勒的名单》,辛德勒来到酒吧,他先贿赂酒吧的侍者获得所想要的信息,以便接近高级军官们,为的是尽快和那些掌握重要情报的高级军官们打成一片,然而这些努力是需要时间去磨合的,显然不可能是一个晚上就能解决的事,但在电影故事情节中又不能总是重复一个镜头,因此,导演就巧妙地运用了蒙太奇技巧,将它们剪辑到了一个晚上,通过使用不同变幻的闪光灯和音乐,并以此为道具,完成了这种不同时空的转换意念,剪切点简洁又富有节奏感,同时又没有让观众感觉到时空的错乱,反而给观众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使影片顺利伸展下去。蒙太奇还可以形成不同的节奏,可以利用镜头与镜头之间的长度、色彩、光线、景别、运动方式等变化,形成电影的轻重缓急,以一种动感的节奏来彰显电影艺术的文学性及美学思想,并形成第七文学艺术的独到风格。例如,国产电影《黄土地》,就充分用了蒙太奇的节奏变化,流淌出一种豪迈粗犷的电影风格;《红高粱》则利用跳跃紧凑的蒙太奇艺术手法营造的是另一种热烈奔放的电影风格,凡此不胜枚举。

蒙太奇镜头的分切和组接,可以利用相互间的作用不断生发新的蕴意,即在一种独立的画面中渲染出编剧、导演对于剧情及表达主题的思想愿望。因此,蒙太奇可以形象地表达抽象概念,可以表达特定的寓意,间或创造出特定的意境。例如,许多影片都有一些道具的寓意特写镜头,在对某种道具的特性展示中,来揭示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此外,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激发观众的联想,影片的每个镜头都需要表现一定的内容,它们之间按照一定顺序组接,从而引导和牵制观众的注意力,甚或影响观众的情绪和心理,以激发起观众的联想和思考。

在电影文学剧本的后期制作中,长镜头是指影视作品中时间值在30秒以上的单镜头。但是,长镜头并不等同于蒙太奇,因为它不是镜头与镜头间的组合关系,而是在一个镜头内部通过演员和场面调度以及镜头的运动(推、拉、摇、移等视距和视角的变化),在画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景致及所构成的艺术画面。它只是在利用时空的镜头画面来表现所拍摄对象的全景图而已。

与蒙太奇相比,长镜头最大的美学特征在于它在还原现实上的真实性和纪实性。在影片中运用长镜头手法可以保持整体效果,保持剧情空间、时间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它的真正作用在于如实、完整地再现现实影像,以增加影片的可信性、说服力和感染力,并渲染出艺术真实的气氛、表现人物的复杂心理活动。

对二者的异同问题,有人形象地比喻道:“蒙太奇是思维,长镜头是眼睛。”可见,蒙太奇和长镜头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优劣互补的。所以,对于影视创作来说,二者都十分重要。

电影文学作为一种叙事形式,与其他的文学叙事体的表现有所不同。因为在不同的艺术形式里其功能和观念也都是不尽相同的。如小说、戏剧都是使用“对话”这一形式来表达各自的叙事风格,尽管“对话”对于电影也很重要,但“对话”却不是电影创作的惟一手段,在一部影片中,包含了声音、色彩、时空概念、长镜头、特写、蒙太奇剪接等多种艺术手法的交融,造就了影视作品的综合艺术形式、集合了各种艺术的成分,从而形成了电影文学自己独特的美学表现形式。故影视作品中展现给观众的是活动着的具象,是影视创作者(编导和演员)对原本的文字(文学)思维的具象化的深度演绎。由于在演绎过程中夹进了创作者浓重的主观意向,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比文字描写的形象具体得多的形象系统。这也是图像的思维直观所带来的结果。因此作家在用文字记录下文学形象之前,那形象之鲜活在作家闭上眼睛时是可见的。应该说作家头脑中的形象也是很具体的而不是多义性,只是以文字语言这种抽象的符号作载体来记录时,他(她)才变得模糊和多义性,而这多义性的产生是由每个读者在看文字时凭各自的经验去理解和想象来完成的。所以,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思想至少在正面的表述方面以及所传输给读者信息过程中会有一些的局限性。对读者来说,那个形象本身是很具体的,林黛玉在每个人眼中只有一个。但是,影视作品中却不是这样,因为演员许多时候不属于他(她)自己,而是编导们将想象付诸到具象化的一个载体。因此,陈晓旭身上林黛玉是电视剧《红楼梦》的导演编剧强加的。由此可见,可以作千万种解释的文学形象依附于一个演员身上并在银幕或屏幕上显现出来时,他的多义性也就消失了。

总之,纵观艺术影片实践,蒙太奇作为电影艺术创作中重要的手段,无论在理论思想抑或美学思想,它的里程碑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它走过了不断探索乃至成熟的艰难过程,它的辉煌成就在现在也没有过时,仍然受到重视。可以预见,即便在未来,短时间内也不会从影视界销声匿迹的。虽然如此,作为新生事物的代表,蒙太奇的发展过程也是充满了火药味的,它曾与纪实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交恶多时,也曾不断受到抨击,而且这种争论从来就没有间断过。蒙太奇和纪实理论,虽然还在明争暗斗,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已呈现相互包容之势,这也是艺术节有目共睹的事实。所以,蒙太奇也好,纪实派也好,谁也不可能唯我独尊一统天下。而作为一个称职的影视后期工作者,学习和熟练掌握蒙太奇这种独特艺术手法及其语言结构、形态和蕴涵其中的文学特性及唯美思想则是必需的功课。

[参考文献]

[1]刘长明.蒙太奇艺术手法在电影中的运用[J].电影文学,2011(17).

[2]邱广宏.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的互动研究[J].东南传播,2012(02).

[3]张蓉,马西平.电影艺术概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4]陈宇锴,王志敏.大学美育:电影鉴赏指南[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5]重视源头共同发展——“文学与影视”研讨会综述[J].当代电视,2010(09).

电影中的艺术手法范文

【关键词】当代电影;空间叙事;艺术表现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00-02

从叙事学研究来看,时间特性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对事件的因果关系、逻辑发展进行线性铺陈的重要表现。恩格斯提出“任何存在的基本形式,都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体,两者是不可分割的。”随着叙事媒介的发展,空间叙事学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应用。电影作为一种叙事载体,同样也是依赖时间、空间的组合变化来组织电影叙事。电影本身最基本的单元是镜头,而镜头在记录影像过程中是依靠时间维度来进行的。但从镜头的叙事功能上,镜头的转换同样也是空间叙事手法的重要方式。近年来,随着空间叙事研究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电影的空间叙事研究及艺术表现,成为电影观赏性的重要内涵。

一、电影中的空间叙事研究

空间叙事理论最早源自文学领域,约瑟夫・弗兰克在《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中首次提出“空间形式”理论,正式将文学的空间形式作为文本时间序列、情节变化的隐喻表达。同样,在他的研究中,还对现代文学中的“终止时间流、突出空间化”创作手法进行了分析,提出“空间形式”、“物理空间”、“心理空间”等概念,丰富了文学空间形式理论。电影的诞生与发展,对空间要素的运用,成为电影叙事艺术的重要手段。鲁道夫・爱因汉姆在《电影作为艺术》中,将电影的空间叙事作为“立体在平面上的投影”,并指出电影的空g要素在整个电影艺术表现中占据重要地位。贝拉・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提出“合一”效果,当我们在看《罗密欧与朱丽叶》时,并非是在影院的座位上看,而是用罗密欧的眼睛去看朱丽叶的窗台,并用朱丽叶的眼睛去俯视罗密欧。由此将电影空间叙事作为电影的最为独特的视觉表现艺术。马塞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一书中提出“电影是第一门能够保证十分完整控制空间的艺术”,并从电影叙事的空间表现上,阐述了蒙太奇在“空间造型”中的独特表现。路易斯・贾内梯在《认识电影》中对空间的叙事手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将空间研究作为电影画面场景调度的基本要素,并在“距离模式”的研究中来把握电影的空间叙事效果。

对电影空间叙事艺术的的研究,国内学者也进行了全面探索。如周传基、崔君衍、邵牧君等人,通过对西方电影著作的译介,为我们了解电影空间叙事理论打开了一扇窗。近年来,随着电影叙事学研究的不断扩展,在电影空间要素、电影空间叙事领域,也陆续出现了一些成果。如李显杰的《论电影叙事中的画格空间与叙事性》,从电影的最基本构成――画格的研究出发,将叙事的空间性、时间性、视觉性进行辩证探析,并从空间层面上提出了将构图格局的不稳定性、并置性、影像展示的非故事性作为静态画格的重要内容。进入新世纪,对电影空间叙事的研究迎来新的高潮,《当代电影》、《电影艺术》等专业期刊也开辟了相关专题。如黄德泉在《论电影的叙事空间》中,将叙事空间作为电影故事情节表现的重要形式,还提出“假定性世界”、“直观的视听镜头”、“复合空间”是电影叙事空间的基本特征;海阔、罗h嬖凇兜缬靶鹗驴占湮幕研究范式》中,将电影空间艺术划分为历史空间、地理空间、精神空间、虚空间四个维度;焦勇勤在《试论电影的空间叙事》中,将电影空间叙事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空间的内部性,二是空间的限定性,三是空间的内外通透性;李道新在《电影叙事的空间革命与中国电影的地域悖论》中,从哲学视角来探讨电影的空间艺术,认为当代好莱坞电影已被空间叙事所主导。

二、电影空间叙事的意义解析

电影空间叙事研究与文学书写叙事研究具有相似性,但电影空间叙事在叙事手法及视觉语言上更具独特性。结构主义叙事学一直作为电影空间叙事研究的基本理论,比如叙述者、时长、聚焦、频率、时序等概念,与书写叙事研究一脉相承。当然,从叙事手法的艺术表现上看,书写叙事侧重于文字讲述,而对于电影来说,其画面、声音都是一种抽象艺术符号,都会给观众的思想带来影响。因此,从电影的视觉呈现维度上,其时间、空间、情节等内涵就显得更加复杂。比如,可以将三个小时的电影转换为上百页的文字篇幅,也可以用一页的篇幅来讲述千年内发生的故事变化。这种时间上的“弹性”在电影的空间叙事中也可以实现。所以,从时间维度来分析电影的空间叙事与书写叙事关系,两者是基本在一条轨迹上。不过,空间维度下的电影叙事,已远远走在书写叙事前面,特别是在电影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电影的视觉表现力获得了极大提升,空间叙事手法也有了长足进步。比如在对1933年拍摄的《金刚》进行重拍时,两个版本所呈现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逻辑结构差异不大,但在空间变换上,新版《金刚》采用了现代影像技术和拍摄手法,营造出的故事空间更加逼真、奇幻,更具有震撼力和观赏性。不可否认,电影的观赏性并非仅限于空间叙事手段,与电影文本的故事情节以及电影的其他要素也紧密相关。但作为高质量的叙事手法,空间叙事的艺术性及表现力,给观众带来的视觉感知是丰富、立体、深刻的。可见,对于电影,故事不同、话语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叙事手法,而在话语表现上,空间叙事占据主导地位,特别是在“读图时代”,电影媒介所融合的视听叙事手法,大有超越文学创作的趋向,电影空间叙事艺术功不可没。

三、电影空间叙事的艺术表现

电影的叙事美学主要是从电影的美学表现上来研究,将叙事作为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手法。空间叙事艺术基于影像视觉的感知,将空间与时间维度进行延伸与展现。电影空间艺术叙事手法,为当代电影叙事美学营造了新的审美境界,也从空间叙事表现上增强了电影艺术的丰富魅力。

(一)空间造型是对叙事手法的丰富与延伸

从艺术表现上看,空间叙事不仅仅是一种创作手法,也是电影造型语言的视觉延伸。电影不仅可采用书写叙事手法,还可以从空间叙事表现上,增强电影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表现力。我们将电影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其主体在于对艺术表现手段的丰富与延伸,特别是在空间造型应用中,通过真实环境与假定空间的融合,来营造丰富的叙事情境。观众从视觉体验上,可从摄影机的视角来把控影像的发展角度,“跟随”摄影机来观察电影世界。可见,空间叙事艺术能够从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不同高度的空间造型设计上,来提升观众的视觉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样,对于空间叙事的组接,一方面表现为对空间叙事的省略,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空间叙事的延伸,无论是哪一种手法,都在于将电影的时空流转作为对镜头、景别、画面的调整手段。对于观众来说,他所看到的现实空间受摄影机的视角影响,可能带来艺术审美的差异性。但对于观众的知觉空间,从空间叙事所营造的悬念上来说,影片影像并非纯粹的自然原态,而是从影片影像所展示的各个事物之间来创造一组明确的存在。

(二)空间叙事是对电影叙事效果的深化与重构

如果单一地分析空间叙事,则电影的空间维度在广度及深度上更加复杂。从空间叙事中来表现复杂的叙事结构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特征。试想,对于戏剧舞台,其有限的空间使得画面组织结构与叙事手法变得很局限,而电影无疑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叙事空间。比如西班牙电影《活埋》采用“角戏”手法来讲述,场景空间很单一,仿佛给影片带来了视觉局限,但实际上却让观众从中感受到了电影情节的真实性,更具视觉吸引力。同样,对于简单的叙事,也可以采用复杂的空间,来增强观影效果。比如在电影《雪国列车》中,主人公需要从列车的尾部杀到车头,并对期间的各类阻碍进行应对。原本单一的叙事模式,通过奇幻的造型与功能,为观众呈现了丰富的视听享受。所以,对于电影空间叙事,在当代电影制作中所占据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很多时候,电影的空间配置将决定电影的观赏性。

(三)空间叙事是对电影文化的构筑与渲染

传统电影理论过于关注叙事时间的演进,而当代电影空间叙事,将完美的空间作为影片赋予的某种先于事件的艺术形式,成为电影最重要的东西。从近年好莱坞制作的电影来看,在视听背景下,可从电影空间实体形态来折射出民族、国家的身份差异,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美国的好莱坞变成了世界的好莱坞。同样,空间叙事手法在传达事件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也是将电影的空间叙事作为自然空间与社会空间、文化空间融合的节点,以总体性的历史文化空间来表现感人至深的人文情怀。

四、结语

空间叙事作为电影情节建构的重要手段,不仅实现了对电影空间的延伸,也实现了对电影实践维度的展现。空间叙事思维将成为当代电影影像空间建构的主要趋向,契合了当代影像精神。也就是说,空间叙事作为表意形态之一,在体现电影多语义视觉形态上更具开放性。

参考文献:

[1]海阔,罗钥.电影叙事空间文化研究范式[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11,(02):67-72.

[2]魏旭,黄文杰.华莱坞电影叙事体系中的本土文化元素类型分析[J].东南传播,2015,(07):34-36.

[3]陈岩.当代电影空间叙事学的研究现状[J].艺术探索,2015,(06):81-86+5.

[4]张希.类型、叙事、空间、文化衍变与创新――2015中国电影启示录[J].当代电影,2016,(04):149-152.

[5]谭光辉.“空间叙述学”中的对象与比喻――论叙述中空间与时间的关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1).

[6]张兴华.当代视觉文化中的后现代空间逻辑[J].中华文化论坛,2016(04).

[7]孟君.一个波峰和两种传统:中国乡村电影的空间书写[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04).

[8]闫美光.初探叙事学理论――以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叙事时间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16(07).

作者简介:

王思梦(1987-),女,黑龙江绥化人,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影视理论与影视后期制作;

  • 上一篇:美术教师的工作总结(整理8篇)
  • 下一篇:<社区教育的起源范例(12篇)
  •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本站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