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td-lte;移动互联网;高带宽;频谱利用率
当前,3g业务的逐步应用使移动互联网开始渗透和融合到社会、生活和产业的各个环节中,其用户和业务规模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截止2011年1月底,我国3g用户达到了5100万,其中td-scdma用户达到了2263.3万,3g正在由起步发展迈入到快速增长期。
在考虑3g的同时,不得不提到lte这一新技术。未来若干年,lte和3g/2g将长期互补、共存发展。今后五年,3g增强型技术的告诉增长将带动移动互联网增长;lte由试验阶段进入到商用阶段,在应用中逐步成熟、完善并走向规模应用。
1td-lte简介
lte是英文longtermevolution的缩写。lte也被通俗的称为3.9g,它以ofdm/mimo技术为核心,在20mhz频谱宽带下能够提供下行326mbit/s与上行86mbit/s的峰值速率,被视作从3g向4g演进的主流技术。
lte包括fdd和tdd两种模式,td-lte是tdd版的lte技术。tdd和fdd的区别就在于tdd采用的是不对称频率,是用时间来进行双工的,而fdd则采用一对频率进行双工。作为中国td-scdma网络的主要运营商,中国移动始终致力于推动td-scdma后续演进技术——td-lte的发展,并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建设了全球第一个td-lte业务演示网络,充分展示了td-lte的良好性能。同时英国的vodafone,日本的nttdocomo,美国的at&t和verizon都决定将lte作为其下一代网络制式,可以看出lte技术在未来市场的前景有多么的乐观。
2移动互联网
根据2009年摩根士丹利发表的互联网报告,在经过了大型机,微机,个人电脑,桌面互联网四个重大技术周期后,人们正处于半个世纪以来的第五个重大技术周期中,这个周期的焦点就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强调的是可以在移动中随时随地的接入互联网,并且使用其业务。它与无线互联网不同,它强调使用蜂窝移动通信网接入互联网,经常特指手机终端用移动通信网接入并使用互联网业务。
伴随着2007年苹果公司iphone的上市和google公司开源终端平台android的推出,标志着全球移动互联网进入了一个用户发展迅猛,业务创新空前活跃的新的时代。从业务特征看,现阶段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业务应用偏好与固定互联网非常相似,他们正在由传统的wap方式向完全体验的web方式转变。,其中尤其以web2.0业务为发展热点。另一方面,为适应和把握web2.0时代互联网应用开发门槛越来越低的大趋势,参与移动互联网发展竞争的各个巨头均开始api开放接口和sdk软件开发工具,并创造了应用软件在线商店模式,吸引和集聚广大的开发者利用其平台开发应用软件并通过在线商店进行,主导服务商与开发者按一定比例进行对软件下载所产生的收入进行分成。目前,苹果、google、中国移动、诺基亚、vodafone、法国电信、微软、palm等均已建立或计划建立类似的在线应用软件商店。
我国移动互联网近年来保持高速发展势头,截止2009年6月,手机网民已达到1.55亿,半年增长近4000万,其规模接近2007年6月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总体水平。我国移动互联网也初步形成了开放发展的态势,形成了一批蓬勃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服务企业。
将移动通信的网络能力与互联网的网络与应用能力进行整合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而创新出例如web2.0业务等适合移动终端的互联网业务。这也是它区别去固定互联网的发展方向。
3td-lte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伴随着人们对于移动数据业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无线上网,移动视频业务,家庭和企业客户类的业务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业务,这些业务的无线网络带宽需要达到1mbps以上,而企业级别的高清视频会议等业务,更是需要8mbps以上的带宽才能满足。从而可以看出对于移动带宽的需求有多么的紧迫。td-lte技术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从表1可以看出,td-lte技术的峰值速率是所有现存通信技术中最高的。
其次,由于td-lte技术采用tdd制式,所以它具有在不对称频谱上工作的能力,而且移动互联网业务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上、下行数据量不对称,因此相对于fdd制式,td-lte更适合移动互联网业务。同时从表1可以看出,td-lte可以灵活配置5m、10m、20m等多种带宽,因而充分的利用零碎的闲置频谱,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频谱利用率,降低无线数据的传输成本。
td-lte技术在具有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的同时,还具有低时延的特点,这使各类实时业务成为可能。例如实时的联网游戏,也可以将移动状态的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医疗,应急指挥等场景,从而使信息和服务瞬间可以到达任何一个角落。
并且我们可以利用td-lte的位置特性,来实现更为快速、精确的定位和导航。将该特性与高速数据传输能力相结合,将会产生更多的新型应用。例如运营商通过位置信息和用户数据的整合,可以提供定位服务,还可以实时查看街道是否堵车,精确的搜索到里用户最近的餐厅,商场,加油站等。
4结束语
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吸引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而且高性能的移动通信网络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基础条件。伴随着td-lte的出现,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再促进现有业务发展的同时,也将催生出新的各类移动互联网应用,提供例如游戏娱乐、电子商务、办公应用等各类服务,满足个人,企业,政府等不同客户的需求,对整个社会的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章海峰.引领lte业务新航标[j].无线通信,2009(4).
我国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
基于互联网医疗刚性需求的不断扩大,互联网医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据易观智库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4年,在政策、技术、需求的推动下,中国互联网医疗总体市场以31.1%的复合增长率稳步发展,至2014年,互联网医疗总体市场规模达113.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8%。预计未来两年仍然高速增长,2017年受在线医疗增速放缓的影响,互联网医疗整体增速放缓(见图1)。
2014年,我国网民规模为6.5亿,普及率达48%;手机网民为5.6亿,占比86%,因此,互联网医疗逐渐以移动医疗为主成为必然。从互联网医疗市场规模构成数据来看,移动医疗占总体市场规模的比重从2011年的17.0%增长到2014年的26.4%,2011~2014年移动医疗以51.8%的发展速度远超在线医疗25.9%的发展速度。预计至2017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对医疗健康各个环节的逐渐渗透,移动医疗的占比将超过在线医疗,达到55.0%。因此,移动医疗将会是互联网医疗未来的重点方向。
从产业链来看,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产业已经整合了移动医疗服务商、医疗设备制造商、IT巨头、风险资本、移动运营商、应用开发商、数据公司和保险企业等众多参与者,形成了以在线医疗和可穿戴设备为主的产业格局。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产品开发的加快和企业经营实力与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互联网医疗产业链将向纵深方向发展。
从竞争来看,互联网医疗的巨大潜力和无限商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前来“抢滩”,竞争十分激烈。近年来,苹果、谷歌、三星分别推出了各自的智能健康平台,百度、阿里、腾讯也通过投资或并购的形式入主国内知名在线医疗平台。但是整体来看,上述巨头的相关布局更多的属于战略卡位,而在底层数据的收集环节仍处于各自为战的探索阶段,互联网医疗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利用上。未来,随着市场参与者对数据资源的掌握和利用能力变化,竞争格局也会处于不断的动态调整过程中。
驱动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国家不断出台互联网医疗相关利好政策、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传感器技术的进步、用户对医疗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以及巨额资本的不断涌入,互联网医疗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
国家政策利好。在政策层面,国家今年以来频频出台医疗相关政策,推动我国互联网医疗行业的重塑。2015年1月12日,卫计委《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推进医师合理流动,放宽条件、简化注册审批程序,探索实行备案管理或区域注册,优化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环境。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5省区远程医疗政策试点,为推广应用远程医疗提供实践基础和经验借鉴。同月印发《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确定了2015医疗改革的七个方面。3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2年)》。规划要求,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推动健康大数据的应用,逐步转变服务模式。5月7日国务院出台的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制定完善“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推动医药电商发展。8日国务院印发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意见,9日国务院出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5年工作重点。在政策的刺激下,我国互联网行业与医疗行业的融合势在必行。从国家出台的这一系列政策中,可见多点执业、医药分开、网售处方药、加快发展商业保险等信号已经十分明确。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的春天就要来临。
技术相关因素的推动。4G和Wifi技术发展,使终端设备更加快速地连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迅速发展,使快速地从实时数据流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可能;网络和智能手机等硬件的普及,使得互联网医疗可覆盖人群大幅提升,同时加速保守的医生群体的观念转变;传感器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可穿戴设备更加智能化;机器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也将为人类带来更加智能化的服务。这些因素为医疗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空间,使得远程医疗、慢性病监测、在线医疗、移动医疗等成为可能,从而改变现有的医疗服务模式。
用户需求的推动。医疗资源不均衡导致看病难、挂号难问题凸显,成为医患关系紧张的导火索;中国老龄化人口增多,慢性病患者越来越多,造成医疗资源出现严重短缺;随着人们收入的不断升高,个人健康管理意识大大增强,对冶未病有了明确需求;药品链条信息的不透明导致看病成本居高不下,以药养医的状况依然持续。
BAT等重量级选手参与及资本的推动:BAT、京东、360、小米等大体量公司凭借敏锐的嗅觉快速进军移动医疗领域,使得互联网医疗炙手可热,大量创业者涌入该领域;短短三个月之间,挂号网1亿美元、丁香园7000万美元、春雨医生5000万美元三起融资,引发了业内对互联网医疗的热切关注,互联网医疗领域热钱涌动,使得互联网医疗迎来爆发。
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认为,未来互联网医疗将呈现出以下发展趋势:
重度垂直将成为互联网医疗未来发展的最重要的趋势。重度垂直,是指企业通过自建,或整合某个细分疾病领域的一系列完整的医疗服务链条,从而达到消费者可以在一个企业的平台上获取一站式完整闭环医疗服务的商业模式。任何一个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都存在于两个维度所构成的四个方向之中,这两个维度,一是在病种类别上,是做大而全,还是做垂直细分;二是在整个服务链条上,是做独立环节,还是做重度整合。四个方向是:重度-大而全,重度-垂直,独立环节-大而全,独立环节-垂直。由于医疗服务需求的“纵向”衍生性存在,我们认为像网购电商那样大而全的模式在互联网医疗领域不成立。“重度垂直”将是大势所趋,但“独立环节-大而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将依然存在。我们认为最终互联网行业将发展为“一全多垂”的行业生态。结合到病种细分方向,我们认为具备七大要素的病种方向,更适合重度垂直,即:治不好(慢性)、必须治(致命、痛苦)、高单价、高频次、多环节、重时效、基数大。而具备这七大要素的病种有糖尿病、肝病、心脏病、肿瘤、尿毒症等,它们有可能最先实现重度垂直的互联网医疗模式。
“重问诊模式”产品将更有发展潜力。目前市面上,“轻问诊模式”的产品较多,但存在一些弊端。例如,对于患者而言,使用频率低,对医生无依赖,对软件的信任感低;对于医生而言,没有患者数据,学术价值低,且比较随意。“重问诊模式”的产品让就医问诊变得更垂直、高效,在预约挂号、导诊就诊、看数据等方面可一键解决。对于医院而言,“重问诊模式”有利于科学安排资源,减少运营压力;对于患者而言,可以减少就医时间与费用;对于医生而言,可以提升自我价值,减少医患矛盾。
个性化医疗将是未来健康的重要趋势。互联网医疗重视精准医疗、个性化医疗。通过建立每个人的健康档案,为他们提供更精准、更匹配的医疗服务,进而达到预防、预测的目标。精准医疗的核心是把人群细分,对病人个体化的行为和数据进行精准的解读,给出精准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大量的医疗数据。通过精准医疗,可提高治疗的有效性、进一步降低不必要的药物的副作用、节约医疗的费用。此外,大数据时代的医疗模式会有比较大的明显变化,即从简单诊疗发展到疾病的预测、疾病的预警,再到积极参与管理,最后到个体化治疗。未来每个人都有配套的终端,完全可以实现随时随地对自己身体体征生命的相关信息进行筛查、收集,然后相关信息会传递到健康顾问家庭医生那里,可以进一步得到相关疾病回馈以及健康指导。未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基因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因人而医”时代将会来临。个性化医疗将在现在互联网医疗的基础上,由生理数据层面,深入到基因层面,实现真正的精准医疗。
健康管理将随时随地。随着移动医疗产业的成熟发展,随身健康管理将逐步兴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随身健康管理可使专家服务大量人群,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得专业的内容服务。随身健康管理类似一个临床诊疗的过程,可以跟随个人,提高健康水平、降低意外风险和医疗支出,也能缓解医疗机构的压力。尤其是针对患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具有心脏病突发风险的高危人群,随时随地进行健康管理将更为重要。
可穿戴式医疗设备将更易用。包括脉搏血氧仪、葡萄糖监测、心电图、助听器、药物输送等类型的可穿戴式设备,作为新一代智能终端,将成为新的移动平台市场及生态圈。同时,随着穿戴式医疗仪器的传感器终端将朝着微型化、智能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而其载体也将朝着人们更容易接受、适合长期使用和不干扰日常生活的方向发展。如具有传感功能的T恤衫,采用传导性纱线和小型化柔性电极进行电连接,使医生能通过T恤衫来实现对穿着者心电信号的测量,预期可进一步实现身体活动情况、血氧饱和度和肌电信号等的监测。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接入网络技术
基于互联网环境,借助移动通信的参与,实现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综合双方特性,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迅速得到社会认可,用户群体规模逐渐上升。移动互联网在运营与发展的过程中,仍旧需要面临诸多问题,必须借助接入网络技术,深入利用研究,一方面提高移动互联网的性能,另一方面稳定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简述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融合产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上网,访问互联网的共享文件,完全具备互联网的特点,升级网络,体现移动互联网的成熟状态。
移动互联网深入到多项领域内,例如:资讯、沟通、娱乐,特别是在手机和WAP手机业务方面,实现PC与手机的联通,利用手机完成PC业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移动电子商务,通过移动的终端设备,完成商务业务,移动电子商务的实现,需要快速的移动互联网,促使用户时刻享受移动商务的方便、快速。
移动互联网的优势非常明显,携带性高、应用方便、最主要的是加密性和隐私性较强[1]。例如:移动设备具备数据认证特点,维护内部信息安全,及时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也能保障数据隐蔽,杜绝恶意共享,用户在移动设备上选择科学的储存方式,属于私人路径,避免其他用户访问、读取私人信息,提升移动互联网的应用空间。
二、接入网络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应用
接入网络技术时刻支持移动互联网的运营,成为基础技术,打破传统网络的限制,提高移动互联网的速度和应用规模,分析接入网络技术,如下:
(1)Wlan。Wlan称为无线局域网,频率取值波段为3-5GHz,实现无线上网环境。Wlan是移动互联网的代表产物,用户群体非常多。Wlan建立在射频技术的基础上,利用架构模式,实现局域功能,取缔传统有线上网,Wlan利用有线环境,控制访问节点,利用无线设备,如:HUB(多端口转发器)、网卡等,构建无线环境,促使无线覆盖局域,便于用户使用。Wlan在局域的空间内,方便多个用户上网,分担同一信号,越来越多的用户认识到Wlan的便捷、快速,充分利用Wlan。(2)无线城域网。无线城域网,以整体城市为研究对象,完善移动互联网的接入问题,城域网利用微波环境无线接入后,实现城区数据的统一服务[2]。城域网的实现利用IEEE802.16接入技术,构建微波接入框架,覆盖范围相对比较大,传输速率要高于3G系统。城域网的构建,引用Qos机制,不仅实现移动接入,还可继续满足宽带接入,虽然城域网的运行良好,但是接入网络技术始终无法实现快速的无缝切换。城域网在远程、交通中的应用明显,目前城域网应用到媒体通信方面,保障通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3)OFDMA技术。OFDMA属于4G制式的支持技术,以此为基础,构建TD-LTE和FDD-LTE。TD-LTE实现4G通信的编码、解码,确保信令、空口的结构稳定,统一4G技术的运行标准,例如:中国移动加强对TD-LTE的应用,渗入多项移动领域,形成试验网,促使移动用户充分体验。FDD-LTE要领先于TD-LTE,主要是其具备高端标准特性,满足多项终端设备对4G技术的需要。两者均以OFDMA为技术基础,综合利用3GPP组织,支持4G移动互联网的使用。(4)Wpan。Wpan属于特殊接入网络技术,对服务对象具有明显的选择特性,用于特定的网络群体,Wpan的覆盖范围非常小,基本在10米区域以内,例如:蓝牙传输,用于近距离文件传输,构建小型传输空间,固定移动设备[3]。近几年,Wpan的应用规模逐渐被Wlan取代,或者两者呈现兼容发展,共同完成用户对移动互联网的请求。(5)卫星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在移动互联网中,将卫星作为网络中继站,连接地球上的基站。卫星通信技术通过VSAT完成网络接入,实现两点之间的电波传送,体现接入技术的集成特性。卫星接入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在IP支撑下,完成数据连接,将网络业务转化为移动服务。
三、结束语
在接入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移动互联网得到迅速发展,体现高速率和高效率的优势,确保用户在享受互联网的同时,感受移动通信的特性,推进移动互联网发挥主要特点,满足用户的各项需求,快速优化用户的上网环境,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提升移动互联网的运行水平,做好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工作,保障移动互联网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妍.无线局域网技术探讨[J].电大理工,2011(02):34-36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高校教育;移动教学;移动教育;android;lOS
0.引言
目前,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迅速发展阶段。百度最近《2013年Q1百度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表明: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在2012年第三季度首次超越传统PC互联网用户数,并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截至2013年3月,两者差距扩大到29%,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端迁移的趋势进一步凸显。作为移动互联网的终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也发展迅速,以android和iOS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发展迅猛,已经占据超过70%份额,并呈进一步发展的态势。
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2013年5月统计报告表明:2012年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爆发式增长的一年,移动网络从3G向4G升级,移动设备用户数超越台式电脑数,移动应用数量成倍增长,整个移动互联网行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吸引了大量企业进入。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4.2亿,在整体网民中占比74.5%,较上年底增加约6440万人。其中,智能手机网民规模达3.3亿,在手机网民中占比达79.0%,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的重要载体,商业潜力巨大。根据调查,手机网民平均每天累计手机上网时长124分钟,每天上网4小时以上的重度手机网民比例达22.0%。手机网民以学生群体占比最大,为26.8%。移动互联网的用户数和终端的快速增长,为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催生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移动学习的出现带来一种新的时尚学习体验,人们对终身学习的愿望得以灵活实现。
1.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
世界各国正在建设自己的移动互联网。在移动互联网建设和业务发展中,由于国情、文化的差异,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有些移动运营商采取了较好的商业模式,成功地整合了价值链环节,取得了较好的用户市场规模和经济效益。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移动互联网凭借出色的业务和优惠的资费,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日本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最好的国家之一。有研究数据表明:截止到2007年6月,日本移动数据业务收入约占全球40%的份额,接近1/3的日本人使用移动互联网业务,其中80%在3G终端上使用业务。除了数据接入费和广告费之外,来自移动内容和移动商务的收入超过10亿美元,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8728万,占移动用户的87%。韩国也是全球移动互联网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根据韩国互联网发展研究机构(NIDA)的调查数据,2007年6月,韩国共有3.4亿瓦联网用户,其中46.8%的用户使用手机上网。使用过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占移动用户的比例为51.3%。
移动互联网在中国发展飞速,人们深切感受到了从“人随网走”到“网随人走”的重大转变,互联网真正处于“无时无地不在”,移动使生活更美好。中国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引发智能终端旺销,“第三方开发”蓬勃兴起,移动应用精彩纷呈,移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微博移动应用成亮点,SoLoMo(社交+地理位置+移动)模式兴起。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正在形成中。
移动改变生活,这些改变大部分集中于娱乐和日常生活中,在高校的应用比较少,目前仅有少数高校提出移动互联网教育应用,例如浙江大学的“智慧校园”。
2.移动瓦联网特点和优势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相互融合的产物,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法。移动互联网不仅具有移动的随时随地随身优势,还具有传统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它是两者优势整合的“升级版”。移动互联网核心是使互联网应用能够真正实现“Anytime、Anywhere、Anyway”,是以“人”为中心。与传统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2.1便携性
信息沟通和获取远比PC设备方便快捷。移动互联网设备一般一天24小时在线,随身携带,远远高于PC在线时间。人们可以随时接入网络来获取资讯或进行业务应用。
2.2应用轻便
移动设备基本通话功能可以解决人们绝大部分沟通问题。除了长篇大论、休闲沟通外,其他沟通都可以语音通话解决。移动设备还提供肢体语言等生物特效的简便控制。
2.3隐私性
由于移动互联网终端是个人专用,存储大量高度敏感的隐私资料,例如个人通讯录、照片、移动支付等。除非经自己特别允许,移动用户不允许他人获知这些隐私资料。
2.4智能感知
移动设备配置很多感知装置,可以随时定位自己的方位,采集附近事物影像和声音信息,甚至有些高端设备像人一样,具有听觉、视觉、温度感应、嗅觉、触碰感等感觉。显然,移动没备具有更高的智能。
2.5个性化
个性化是指和使用者高度相关性。移动互联网的设备、通讯网络和应用都是以人为中心,与使用者高度相关。终端个性化表现为移动设备与使用者绑定,个性化呈现能力非常强。其次,网络个性化表现为移动网络对用户需求、行为信息的精确反映和提取能力,并可与混搭互联网应用技术、电子地图等相结合进行直观的展示。互联网内容与应用的个性化表现在采用社交网络服务、博客、聚合内容等Web2.0技术与终端个性化和网络个性化相互结合,使个性化效应极大释放。
3.移动互联网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
据《2012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整体偏年轻化,10-29岁的年轻群体在总体移动用户中占比达到60%。10-29岁年龄段的用户,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对智能机高性能配置和应用软件丰富更为感兴趣,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体。这个年龄段中的大学生成为了移动互联网应用中最活跃的用户群体。然而,到目前为止,互联网对教育机构的作用仅限于品牌和招生通路的工具,而远远不是教学服务通路。既然大学生具有如此高移动互联网活跃度,院校管理者应疏而导之,并以此作为契机,加快院校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建设。
移动互联网在高校中的应用应覆盖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娱乐等多个方面,兼顾个体、部门和整体性业务。需要重点关注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大学校核心业务。
3.1建设公共服务硬件平台和运维系统
整合原先的硬件网络资源,规划和建设高速无线网热点,使之覆盖整个学校的各个公共场所和教学区域。高速无线网络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硬件基础,如果没有无线网络这个硬件基础,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将无从谈起。高速无线网络一般采用Wi-Fi技术进行搭建。Wi-Fi是一种能够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移动互联网应用对硬件网络等资源的稳定性要求比较高。为了确保移动互联网应用顺利进行,必须建立统一公共服务硬件平台和专业运维服务团队来管理。
3.2建设统一的公共服务支撑平台
统一的公共服务支撑平台是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软件基础和强有力的后台,是移动互联网应用得以生根发芽和快速成长的“沃土”。这个“沃土”,按照IT流行语来说叫做“云”。建立统一公共服务支撑平台,首先要整合原来分散的信息平台,建立统一的认证平台,实现单点登录。无论使用传统的信息服务,还是移动互联网服务,师生只需要一个账户,就可以访问和使用。其次,要建立统一校园卡服务器平台来实现统一识别,统一支付。再次,要建立统一的公共通讯平台,实现统一的即时通知和短信服务。最后,要建立统一的数据中心,实现统一存储和共享服务。有了上述移动互联网应用的软硬件基础,就可以应用移动互联网了。
3.3移动教学
移动教学面向在校教师,提供集教学计划、教学安排和教学活动于一体的综合移动应用服务,为教师营造更为便捷、高效的教学环境。移动教学不仅包括“课程安排”“上课安排”“课程备注”“一周安排”等应用服务,还包含同步课堂、同步练习和同步测试等教学活动的辅助应用。
教师准备的课件除了要考虑传统教学模式,还要考虑适合移动互联网应用特点。相对传统PC来说,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连接速度较慢,运算能力相对有限,屏幕较小,电池续航能力弱,但是具有小巧便携、随身携带、随时使用、精准定位和智能感知等优势。这决定了教师的课件要短小精湛、交互性强,要适合碎片时间使用。这些课件存储在服务支持平台的“云端”,学生只要想学习,有意愿有时间学习都可以随时随地随心地通过移动终端访问教学移动互联网应用,就能够通过课件学习或者视频学习,也可以和教师或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疑问。这些课件通过专门软件工具进行制作,上传到高校统一服务支持平台的“云端”。经过时间的积累,这些课件将会成为院校的重要知识财富。这些知识财富可以给全体师生共享学习,共同进步。
除了课件,还有同步练习和同步测试。同步练习和同步测试都具有高交互性,这些都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HTML5或原生应用来实现。同步练习使得学生知道自己对课程掌握程度;同步测试使得教师知道学生掌握程度,以便更好因人施教。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精准定位特点,教师可以精确知道哪些学生掌握得不好,从而发送专门的辅导信息和辅导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
3.4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不同于移动教学,移动学习重于“学”,而不是“教”,其主动权掌握在学生手里。以前我们要学习看书,必须有本物理存在的书,如果复习很多门课程,将要带很多本书。移动互联网改变学习,只需通过自己的智能手机或智能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完整的课程,而不需要带着沉重的书包。完整的课程应该包括课本、课件、作业、思考题、同步练习和同步测试。这些都是教师已经开发好,并存储在院校统一支撑平台的“云端”。任何有时间有意愿的学生都可以自己主动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学习。这也是由重教到重学、由被动灌输到主动获取的转变。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移动互联网全面、系统地查阅收集大量的课程资料;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上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常规,开阔思路,敢于异想天开、大胆创新。
3.5移动办公
移动办公就是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来办公。它可以方便师生办事,提高工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通过移动办公系统,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师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办公和接收邮件,提高工作效率。移动办公主要面向校领导、业务处室,为各院系主要行政办公人员提供以公文事务为核心的行政事务协作。通过移动办公,无论领导在工作场所还是在外出差途中,都可以签阅文件,审批流程。师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外,都可以查阅文件,查看通知和收发邮件,进而提高教学效率,节约办公成本和沟通成本。
3.6移动校园和移动社区
“移动”在加速
2010至2012年,全球经历了从互联时代向移动互联时代的变迁。在这两年中,移动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货量从3.5亿部攀升到10亿部;而同期传统PC(包括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的出货量仅仅从3.5亿部增长到3.53亿部。移动设备已经全面超越个人电脑,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IDC数据显示,移动互联设备已经取代个人电脑,成为网民上网的主要入口。这一现象在亚太地区显得尤为突出。
从智能手机使用量分布来看,亚洲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使用量近50%,北美占据了智能手机使用量的近20%,剩下的30%散落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亚洲除了有日本、韩国这样的最早发展移动互联的国家,还有中国、印度这些人口基数巨大,正在高速建设移动互联的新兴国家,是全球移动互联发展的核心地区。
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国家将成为未来移动互联发展的主要市场。从智能手机整体使用量上来说,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使用量为2.7亿,高居榜首。巴西(0.55亿)、印度(0.44亿)分列第四和第五位。同时,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智能手机使用人数均以接近或超过50%的年增长速度高速上扬。新兴国家全球领先的智能手机使用量、接近50%的增长速度、巨大的人口基数保证了未来移动互联的增长空间。
从运营商移动收入来看,新兴国家在全球移动互联市场份额所占比重不断攀升。2008年,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运营商的移动收入仅占全球总量的25%。而2012年,四国运营商的移动收入占到全球总量的42%。新兴国家在全球移动互联发展中已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IDC数据显示,2012年第四季度中国智能终端出货量达到9065万台,其中,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7040万台,同比增长112.1%,成为带动整体市场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智能终端的普及、3G网络的成熟及4G网络的提前布局、应用程序的爆发增长、将中国网民的关注重心一步步从个人电脑转移到移动设备。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包括智能及非智能手机上网用户),在整体网民中占比由去年底的69.3%提升至74.5%,移动互联网民成为中国互联网网民的主体。(见图1)
行业纷纷“移动”
移动终端的便携性和实时连线的特性赋予了人们无限创新的可能。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在各细分行业中,移动互联有可能颠覆和重构过去的商业模式,也有可能取代或延伸之前的商业模式。
金融行业:移动支付带动移动金融发展
据Gartner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2年底,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数将达到2.12亿,是2009年0.7亿用户数的3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44.73%。预计未来几年,增长态势还将继续,到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总数将达到3.84亿。用户数增长的同时,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金额也在不断增长,截止2012年底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金额将达到1715.2亿美元,而2009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金额仅有255.59亿美元。预计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金额将达到4728.05亿美元,这将意味着平均每个用户1年的移动支付交易额将超过1千美元。
目前,在中国的移动金融市场上,主要包含三大参与者:银行、运营商和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并已各自形成不同的商业模式。
游戏行业:移动互联加速游戏产业的两级分化
游戏行业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因。不难想象,移动互联到来时,游戏向手机游戏的迁徙也将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手机游戏的用户在短时间内爆发增长,根据艾瑞数据显示,截止到2012年年底,中国智能机游戏市场规模达到12.5亿元,较2011年增长140.9%。
都市白领,尤其是女性玩家将成为手机游戏的典型需求用户。能够简单上手,不会占用整块的时间,适合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轻游戏成为手机玩家的新宠。
总体来说,手机游戏虽然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手机游戏发展的最大制约在于,能够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还有待随市场的不断成熟而完善。电脑游戏经过多年的市场演变,基本都开始采用游戏免费、道具付费的模式实现盈利。而这一模式在手机游戏的前景并不明朗。由于屏幕大小和待机时间的限制,手机并不是玩大型游戏的理想终端。目前,手机游戏多采用搭载广告的方式运作,这一模式在电脑时代已经被证明很难成功。
出版行业:移动互联令小众媒体逆袭
对于大众化传媒来说,移动互联更多的是实现从电脑终端向手机终端的转移。中国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转变的速度超出业界的预估。网易新闻的移动终端在2012年年底已有5000万用户,日活跃用户超过2200万。
中国四大新闻门户网站在互联网时代形成的竞争格局会顺势转移到移动端口。移动端口的竞争很可能会更加的激烈,谁能够最早洞察未来的走势,就能抢占先机,占据先行优势。
未来谁能够成为最终的赢家呢?在互联网时期已经确立霸主地位的公司无疑会有内容上、资源上、用户群积累方面的先天优势。这些优势不是相对较小或者较新的公司的APP一蹴而就能在短期赶上的。因此,大众化传媒移动终端的最终赢家很可能还是传统互联网巨头。
教育行业:移动互联带来颠覆性变革
在过去的5年中,基于移动终端的电子课本,电子图书在美国已经开始普及。移动终端使得教师可以利用的资源变得前所未有的强大,教师可以轻易地集中所有可以利用的资源,通过轻轻点触就可调出相关课题的所有资源,用视频、3D模型演示等方式为学生作出充分的讲解。教师可以拿着Pad等移动终端,在教室里面自由地演示,学生也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在连线的情况下,远程登录到教室上课。除了对这些教育基础设施的改造之外,移动互联对教育有何深远影响呢?
目前来看,移动互联对教育行业有两大颠覆性变革:
第一:互联网使得教育的门槛大大降低、而移动互联使得教育走得更远
从MIT公开课开始,Ted视频、可汗学院、网易公开课等电子化课程让原本属于极度稀缺资源的高质量的基础及专业教育成为互联网上最有价值的免费信息之一。教育的门槛大大下降。原本高不可攀的全球最高学府、最顶级教授的课程可以通过互联网被最广大的受众无限次使用。
而移动互联让教育走得更远。尤其是在欠发达地区,移动互联将让教育触及到之前无法触及的人群。移动互联是迄今为止,可以大范围实施,低成本改变目前教育现状的最可行的途径。低端智能手机最低可至几百元人民币,对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人群来说,并非遥不可及。一部连线的手机,就可以让即使在最偏远地区的人们也能接触到无限的教育资源。
第二:移动互联颠覆了教育行业一直以来一对多的学习方式,轻易实现一对一的自适应性学习。
医疗行业:移动互联星火燎原
移动互联赋予医疗行业无限的想象空间,远程挂号、远程医疗、实时监控、大数据提供综合医治解决方案,移动医疗的每一种应用都可能改变医疗行业的现状,人们的生活会因科技的进步而得到显著改善。
医疗行业的发展前景也让投资者和创业者趋之若鹜。GSM协会2012年的一份报告显示,5年内全球移动医疗服务应用将为移动运营商带来115亿美元的收入,而移动医疗产业链中的医疗设备厂商、内容与应用提供商及医疗保健服务提供商将分别获得66亿美元、26亿美元和24亿美元的收入。
一、日本移动互联的成功经验
日本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要早于互联网。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国家,可谓是世界移动互联网的“鼻祖”。1999年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NTTDoCoMo推出i-mode移动互联网服务,标志着日本移动互联网的正式兴起。
日本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上的快速崛起,最根本的原因是建立了一个以运营商为主导的成熟生态系统。在日本移动互联生态系统中,电信运营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消费者,运营商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并且收费合理;对内容提供商,运营商提供了一个有激励性的、共赢的合作模式;对整个产业链而言,运营商不断完善服务,探索出一套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
优质的服务、合理的收费
在日本现有超过1亿的移动互联网用户,但运营商只有三家,分别是NTTDoCoMo、auKDDI和Softbank。三家运营商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极高的客户忠诚度。它们在客户流失率这一指标上在全球运营商中也处于领先地位(分别位于第一、第二和第五位)。2012年,日本移动互联网平均连接速度为1400kbps,预计到2015年其平均速度可以接近7000kpbs。而同期中国移动互联网的平均速度仅为50bps,仅为日本的1/28。此外日本运营商对绝大多数消费者提供后付费服务,并提供了合理、灵活的数据业务。日本移动互联网用户每月最多支出4900日元,就可以任意享用高速网络,不必为月底的账单数目而受到惊吓。
共赢的合作模式
日本移动运营商在与内容提供商的合作分成上,破天荒地采取了1比9的收入分配方式,也就是说内容提供商能获得90%的收入,而欧美大部分国家这一数据仅为50%。这一收入分配模式极大地激励了更多内容提供商的加入。通过良性竞争,内容提供商能为用户提供更个性化、更有创新性的内容。而高速度、低资费的数据服务为用户体验新内容免除了后顾之忧。
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日本移动运营商首先从移动终端开始发力。由于日本人购买手机绝大部分都是直接从运营商的渠道购买,因此运营商对手机的掌控极强,可以统一关键标准(比如在手机里预置手机支付模块、预装统一的二维码识别软件、运营商网上商店等)。统一的标准,为后期的赢利奠定了基础。
二、美国移动互联的成功经验
日本移动互联行业具有先发优势,但美国已经后来居上,成为移动互联市场的引领者。并且,美国移动互联巨头出现在移动互联产业链各个关键环节(如移动操作系统、移动终端制造、移动商店等)。如今,美国是推动移动互联发展的重要力量。
不同于中国,日本只有三家主要移动运营商,美国移动运营商的数量众多。虽然有两家运营商市场份额相对领先(Verizon和AT&T),但都没有超过35%。
形成一个以拥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为主导的生态系统
日本的生态系统以运营商为主导,而美国则是以各大创新能力极强的企业,如:苹果、谷歌、微软为主导的生态系统。这是美国现在成为引领者的关键。
美国移动互联市场不存在日本运营商这样的控制者。即使是强大如苹果这样的巨头,出现在互联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生态系统,但是仍然无法做到一家独大,各业务环节始终受到来自谷歌、微软、甚至是跨行业巨头(如亚马逊)的挑战。也就是说,在美国整个大生态系统内,存在各大巨头主导的小生态系统,它们之间相互竞争、共同发展。如苹果、谷歌、微软、亚马逊在移动互联产业都拥有一个独立的、成熟的生态系统。这种自由竞争形态,充分激发着从业人员的创新潜力,使其产业保持活力。目前全球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三大移动设备操作系统分别是iOS、Android和WindowsMobile,分别由苹果、谷歌和微软研发。而自从2008年7月首家APP商店面世以来,如今在美国可以通过不同商店,在不同平台上获得超过50万个应用程序。手机网站数量也以每年11%的增长率增加,到2012年12月,美国用户拥有的手机网站数量达到28.6万个。
移动化将是2014年最大的变量
根据实力传播全球的预测数据,从2013年到2016年,全球新增广告支出总额的36%将来自移动广告;移动端将在2016年成为世界第四大广告平台。
实力传播大中华区CEO郑香霖表示,尽管用户使用移动终端的时长很长,不过广告的接受度比别的媒体都低。移动终端是很个人的平台,用户自己承担移动终端的费用,他们很难接受强制推送的移动广告。结合移动端的展示和用户使用特点来考虑移动广告的展现形式是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
4G时代的到来,将再次引爆移动端流量猛增,各大互联网公司开展移动端入口抢夺大战,加速在无线商业化的布局与变现,悠易互通COO郭志明预测,移动端数据的增长与沉淀会促进移动端的程序化购买进程。
移动支付带来消费者购物方式的变化,2014年将是移动支付更为成熟发展的一年,移动电子商务会带来更大的增长点。此外,安索帕中国区媒介管理合伙人黄敏尉认为,基于移动端的车联网、可穿戴设备及各种户外LBS服务,也将会提供给消费者更丰富的移动交互新体验。
视频领域掀起新一轮的视觉化革命
视频与图片在营销应用中扮演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PC与移动端,视频的在线时长已超过目前中国各个细分服务而位居网络服务第一位,数据显示40%的世界顶级品牌100强公司在使用图片分享社区,2014年我们会看到更多关于视频与图片营销应用的创新。
在大数据的冲击下,中国网络视频领域的市场份额可能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评判标准朝着最精准倾斜,最大的未必是最美的,而最准的才是。”缔元信总裁梅涛如此总结。
针对电视屏幕,优朋普乐副总裁韩怡冰认为,互联网电视的发展会加速全屏时代的到来,数字客厅一方面为用户带来高清点播服务,另一方面也会为品牌广告主提供更多的广告营销模式,2014年,互联网电视大屏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互联网电视服务商、传统电视制造商加速抢占“客厅”市场,“回归客厅”时代或将来临。
大数据成为企业的核心资产
伴随用户大数据的积累沉淀,以及大数据行业DMP平台建设的进一步完善,2014年或是大数据真正的营销应用年。
腾讯网络媒体事业群广告平台产品部助理总经理刘曜预测,大数据合作将成2014年行业最重要的突破点,除了考虑数据的安全性和合法性以外,比较重要的还有产业链上下游之间如何更好的合作共赢。梅涛则提出“数据银行”模式或许是大数据行业应用的尝试形式,面对移动流量、视频流量及社交广告流量的增加,程序化购买在中国将会进入多元化的一年。
从品牌广告主角度,大数据成为最重要的资产,代表了与其目标受众的“私人关系”,企业努力的方向在向经营“私人关系”转变。
对于公司及媒体而言,中海互动CEO艾颂认为,用户数据会成为最核心、最基础的营销依赖,公司结构或因大数据的重要性发生重大变化,公司和媒体服务也因此会变得更加智能化。
内容营销激活社交圈的影响力
数据显示,中国拥有全球最活跃的社交媒体用户群,更具互动和社交属性的内容对这一群体更具吸引力,对内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私人定制的内容以及社交媒体精细化耕耘将被越来越多的品牌重视,2014年内容营销将继续唱主角。
跨屏、移动化的发展让未来营销更加细分化,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寻找用户偏好,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加个性化的内容营销成为主流。
在此背景下,博圣云峰CEO马向群提出,2014年基于企业官方微博、微信的自媒体凭借互动、分享属性会有更多的成功典范出现,企业在营销传播的把控上会更加重视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影响力度。
微播易CEO徐扬预测,2014年,社会化媒体影响力在延续的同时也会逐渐向优质媒体集中,营销重点也将随之发生转移。
电商继续迎来美好的时代
互帮国际首席市场官马旗戟指出,传统企业的电商之路会在2014年全面爆发,伴随线上和手机购物份额的进一步增大,O2O将成为传统实体零售业的救命稻草。电商平台支付大战在2014年会更加激烈,平台或许会实现进一步的整合。
关键词:社区零售;消费者行为;移动互联网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流媒介。随着消费者购买行为从PC端向移动端的转移,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正在蓬勃发展。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移动端网购交易额达到了2.1万亿元,在网购总交易额中首次超越PC端交易额,占比达到55%。由此看来,手机移动端购物将成为企业竞争的主战场。对企业而言,深入了解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新的消费者行为模式与特征,利用移动互联网有效开展营销活动,是摆在每一个企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区零售行业发展现状
1887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提出社区概念,它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群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零售行业以社区为载体,以居住在社区范围内的居民为服务对象,它在为社区居民提供采购日常生活用品的同时,还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信息。
从2014年起,社区零售行业开始逐步移动互联网化,实体商业正在逐渐学习互联网企业的经营模式,并在总结互联网企业经验得失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做出有效的创新。
1.追求便捷、体验型消费的80、90后家庭构成主力消费群
随着80、90后组建家庭、开拓事业,他们已成为中国社会消费的中坚力量。一方面,他们的工作节奏快,平常没有太多时间在大型商超停留太久。大卖场购物环境嘈杂、人流拥挤,常常使得他们的等候失去耐心。另一方面,伴随互联网成长的80、90后是典型的网购一族。80、90后仅占全国总人口的31%,却贡献了中国互联网用户的55%、网购人群的73%。另外,随着以80、90后为主要人群的新兴中产阶级的崛起,推动整体消费结构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转变,体验型消费和个性化消费特征更加明显。
2.政府支持形成政策利好环境
2016年政府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政府明确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为社区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另一方面,构建高效的信息网络、拓展网络经济空间是政府大力推行的战略,为社区零售行业适应移动互联网环境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单体店与连锁经营店并存的多样化格局
目前,社区零售市场的发展不甚规范,一部分老社区仍以杂货店、夫妻店改造而来的小超市为主,以非连锁的单体零售店形式经营。这些单体零售店的货品陈列杂乱、经营面积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而且,软硬件条件欠缺,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的环境实现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进驻社区市场的连锁经营零售店与单体零售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便利零售店7-11超市、主营肉菜的钱大妈超市、水果连锁百果园等等,正以其精细准确的定位、强大的软硬件支撑、高效的物流配送占领社区市场。在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由于受到大型商超综合体和电商的冲击,社区便利店和超市也开始尝试体验式业态、线上购物业务。如百果园既与美团网合作推出线上业务,又开发了自营APP,大力推进线上业务。
二、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区零售行业消费者行为分析
1.社区零售行业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恩格尔(Engel)、布来克韦尔(Blackwell)和科拉特(Kollot)在其三人合著的《消费者行为学》中,提出了消费者行为概念,他们认为消费者行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者的行动;二是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购买决策是指消费者在拥有产品或服务的使用和处置权之前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倾向,而消费者的行动则可以认为是购买决策的实践过程。
消费者行为受到消费者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个人因素包括消费者心理因素、生活方式、消费者个性等的影响,而环境因素包括社会阶层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等的影响。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社区零售行业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1)消费者个性化心理特征。奥尔波特曾经说过:“人们的个体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差异性,这些差异同时也具有跨时空的稳定性。”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社区零售行业的主力消费人群为80、90后,其消费特征更具个性化因素。80、90后消费人群面临多样化的购物选择,购物时常常犹豫不决;他们一方面会透支消费,但也热衷于使用优惠券;他们不再顶礼膜拜潮流,个性化定制成为新的追捧;他们会在社交媒体分享购物行为,也会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感兴趣的商品信息。总之,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80、90后消费者更多变、更具个性。因此,这些特点也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很大的差别。
(2)移动终端应用环境。移动终端应用环境,和传统的PC终端相比,手机终端的最大优势是便携式移动使用,社区零售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查询社区零售店的产品信息,实现网络购物,进行移动支付。而且,在大中城市的社区,无线信号相较以往实现了良好的覆盖,消费者的购物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另一方面,手机终端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屏幕空间有限带来的商品和服务的展示效果较差、页面信息受限等等,再加上在碎片化时间里,移动互联网消费者与社区零售企业的沟通互动也会被中断分割,消费者做出决策的难度会比传统网络环境下更大。
(3)社区居民移动互联网文化氛围。社区是居民主要的生活场所,几乎覆盖了80%的生活消费领域。因此,无论是以京东等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还是已经占领据点的社区零售企业,都在向社区移动电商发力。在商家全方位的发力助推之下,移动互联网使用惯开始渗透至社区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基于此,社区居民的移动互联网文化氛围越深厚,消费者就越容易接受移动互联网的消费,对移动互联网的商品交易过程越放心。
2.社区零售行业消费者行为特征分析
(1)冲动消费趋势明显。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更加依赖手机移动终端。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人们在使用手机的过程中,经常会被其他事务打断,这也给消费者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当他们的手机收到商家推送的促销信息时,出于一种不想错过的心理,他们常常会第一时间打开查看,并且受到这些广告活动等外因的诱导失去理性,进行冲动消费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超越时空限制的消费。与传统的互联网购物相比,移动互联网购物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消费者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上网浏览产品信息、对比同类产品,最终下单完成购物。
(3)碎片化时间消费。在传统的互联网时代,用户浏览信息的三个高峰时段分别是:上午9点到11点、下午3点到5点、晚上9点到11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手机能随身携带,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在碎片化时间进行消费,他们可以在上下班坐车途中、下午茶休息时间、排队等候时间等完成快速浏览、比价、购买、收藏等消费行为。
(4)互动型消费。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社区零售商家纷纷开通微信公众号或者品牌APP,通过策划营销活动吸引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或者下载APP,并通过一系列营销策略的设计,不断加深消费者的品牌黏性,促成他们对社区零售商家的持续关注和购买。在这个过程中,从吸引关注、加深黏性到持续购买,移动终端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以“一对一”的方式展开,因此消费者行为更多地呈现出互动性特征。
(5)分享型消费。微博、微信、论坛等社交媒体的盛行,使得社区零售消费者能够方便及时的与他人分享购物经历,并发表对购买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感受。对于社区零售消费者而言,他们在朋友圈、微博、论坛等社交媒体对购物行为的评论,将直接影响社区其他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这当中,社区舆论领袖发挥的作用更重要。
3.社区零售行业消费者行为模式分析
2005年,日本电视广告集团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消费者行为模式--AISAS模式,即传统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的一般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消费者被来自电视、报纸、杂志、户外以及互联网等媒体的营销活动或创意广告所吸引(Attention),创意的互动参与使消费者产生兴趣(Interest),然后消费者会到网上去搜寻(Search)有关产品的信息,最后在网上下单或到实体店购买(Action),并在网上与网友分享(Share)这次的购物体验。至此,一个完整的网络环境下的消费行为就完成了。与传统的互联网环境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行为模式发生了新的变化。
(1)吸引与互动。只要消费者随身携带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实现购买。因此,为了加强消费者的主动参与、促成最终购买,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广泛应用了二维码技术。当消费者被营销活动或者创意广告所吸引,就会主动利用手机扫描企业网站、微信公众号或者营销活动的二维码,在互动中了解商品信息。
(2)主动搜寻与比较。由于信息获取的便捷性,消费者在对商品产生兴趣,进行购买决策之前,通常会通过手机主动搜寻类似产品,进行对比。对社区零售消费者而言,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搜寻主要是指基于位置的搜索(LBS)。基于此,由于手机作为智能移动终端具备可定位的特性,一些社区零售商家会利用已经开发LBS功能应用的社交媒体和APP,如微信、美团、百度地图等,向消费者推荐与其社区位置相关的消费信息,如社区周边的美食、生活用品、休闲娱乐、生活服务等。通过附近商家类似产品的比较,消费者最后决定是否实施购买行为。
(3)移动支付购买。移动支付,是指交易双方为了某种产品或者服务,使用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中最常用的是扫码支付,消费者通过手机客户端扫描社区零售商家的二维码,便可即时实现与商家账户的支付结算。这种支付方式便捷迅速,为消费者节省了购物时间。
(4)分享与展示。作为移动智能终端的手机,既具有空间上的便携性,又集成了拍照、美图等多种功能,方便消费者随时可以记录自己的消费行为。此外,伴随社交媒体的盛行,使得消费者乐于分享并展示自己的购物行为与体验。而这些分享与展示又会促成新一轮的商品信息传播,引起其他消费者的兴趣,成为新的消费行为的源头。
三、社区零售行业消费者行为研究对社区零售商的启示
今天,消费者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移动互联网。对社区零售商而言,必须跟上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步伐,迎合新的消费者行为模式与特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
1.营造良好的移动购物环境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随处可见低头玩手机、到处找WIFI的人群。社区零售商在实体店铺内,应尽早实现良好的WIFI信号覆盖,帮助消费者节省网络流量、方便消费者利用手机即时上网查询、比价、使用电子优惠券、进行移动支付等等,最终实现移动购物。具备实力的零售商可以进行更好的软硬件配置,包括配备平板电脑、开发专属的APP平台等等,为消费者营造良好的移动购物环境。
2.利用移动互联网营销工具加强互动
社区零售商的消费人群是稳定居住的社区居民,他们对生活圈中息息相关的社区零售商的营销活动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对于经常光临的社区零售店,他们通常会下载APP、关注微信公众号,或者在美团网等平台主动搜索产品信息。因此,社区零售店应更多的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商城、网络平台、APP等移动互联网营销工具,加强与消费人群的互动。
3.策划激发消费者兴趣的营销活动
当社区零售商的营销活动能激发消费者的兴趣时,他们会主动参与活动,并且乐于分享、传播商家的营销活动信息,从而吸引其他消费者的参与。很多社区零售商在设计促销活动时,将消费者的信息分享作为参与促销的条件,如消费者将促销信息分享到朋友圈并集赞一定数量时,才能享受促销优惠等等,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未来,如何策划激发消费者兴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营销活动,是社区零售商营销工作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廖卫红.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0.
[2]王斌,聂元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消费者行为模式探析[J].电子商务,2015.8.
本届移博会期间举办了GTI(TD-LTE全球发展倡议)亚洲大会,中国移动在大会上了旨在推动4G快速发展的《VoLTE技术白皮书》,公布了将于2014年在全网部署VoLTE技术的商用计划。此外,移博会期间还举办了亚洲互联生活峰会、智能城市论坛以及ETSI-GSMA知识产权峰会等会议。除了高端会议,本届移博会还推出紧随行业发展趋势的特色项目,如AppPlanet、互联城市展区、创新演示区、NFC技术体验等。
《移动通信》杂志作为2013亚洲移动通信博览会的支持合作伙伴(SupportingPartner),携中英文刊物及电子专刊参加展会,与运营商、设备和系统厂商、互联网企业等诸多参展商互动交流,共同展望移动通信领域的发展前景和创新机遇。
“融合”成为最大热词
通信产业的发展从来都是在融合变革中不断前进的。作为亚洲顶级通信展会,本届移博会体现出的融合概念尤为清晰和强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4G组网方式的融合、传统电信和移动互联的融合、现实与虚拟的融合。
与上届相同,本届移博会上,4G仍是云计算、物联网等热词中的最强音符;而与上届不同的是,各厂商已经从“说4G”变成了“做4G”。中国移动展台不仅展出了支持TD-LTE的芯片成品、天线和基站、多模终端,还在展会现场搭建了TD-LTE网络环境,方便参观嘉宾现场体验4G。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TD-LTE产业已经成熟,今年下半年将有十余款TD-LTE智能手机在国内上市,今年年底TD-LTE网络要覆盖百城。华为、中兴、大唐等展台也都分别展示了TD-LTE技术的成熟产品和解决方案。然而在看似琳琅满目的TD-LTE产品背后,TDD与FDD融合组网的声音不绝于耳。
在GTI亚洲大会上,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TDD与FDD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移动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而TD-LTE与FDD实现了标准、产业、产品的全面融合,尤其做到了网络融合。这无疑相当于呼应了此前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高管在不同场合表达的对TDD与FDD融合组网的意见。在设备和终端厂商方面,由于芯片厂家的集体发力,混合组网技术日渐成熟,用户终端也已能够实现在两网之间无缝切换,因此体现两种技术融合组网的解决方案和终端产品尤其醒目。多种迹象表明,TDD与FDD融合组网,将有可能成为下阶段中国4G进程的主旋律。
此外,三大运营商在应用拓展方面表现出更加趋向于移动互联网的属性,即传统电信和移动互联的融合。利用带宽日益增加的移动通信网络,一方面,在业务层面上不断发展多种多样的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应用,满足政企、工矿、交通、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形成运营商级别的强势品牌效应,如中国移动的移动云课堂、中国联通的企业云+、中国电信的翼机通等都是典型代表;另一方面,在技术层面上努力突破传统的数据传输模式,将原有模拟传输模式向数字化、IP化演变,更加适应移动网络宽带化的发展方向——中国移动基于IP的VoLTE技术白皮书、中兴通讯构建面向内容的智能管道方案都是生动例证。
最后一个融合是现实与虚拟之间的融合,表现为远程与近景之间无距离、电子与纸质之间无差别。本次移博会的入场证检验,采用手持终端二维码校验,一些企业展台的名片搜集也改为对入场证的二维码扫描记录,既体现了无纸化绿色高效办公的理念,也凸显出现代通信正在充分融入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中国移动展台展出的“移动定损”业务,可以通过远程系统及时给交通事故进行定损;思科公司展出的移动购物应用,可以实现用户定位及产品推介,就好像身边跟着一个推销员一样。多种多样的基于互联互通和云计算的应用,已经将现实与虚拟的界线消除,并深刻改变人类生活。
“NFC手机支付”闪耀展会
本届移博会另一大亮点即是NFC技术的演示和推广。国内三大运营商均展出了基于NFC的移动支付业务,中国移动还设立了专用于NFC支付体验的独立展台。来自台湾的中华电信、日本的NTTDoCoMo、韩国的KT电信也都设立专门展台,就NFC在本地区的应用模式和推广情况进行介绍。大批观众利用现场的演示设备体验了NFC手机支付的便利快捷。一些与运营商合作的银行也进驻展厅,现场为观众办理新卡及支付捆绑业务。大会特意为NFC支付技术开设了体验区和专题演讲,可谓规模空前。
NFC手机支付便捷、高效的使用特点以及能够带动产业链发展的产业属性,得到了包括运营商、终端厂商和金融机构在内的多方大力支持,有可能成为移动支付未来的爆发点。但也应看到,由于其产业链的庞大属性以及民众消费心理的惯性,恐怕短时期内都只能是“看起来很美”。
首先,NFC手机支付需要专业的设备和环境才能完成,它需要支持NFC技术的手机终端、支持NFC技术的手机SIM卡,需要商户使用支持NFC技术的终端POS机,而且还需要用户将某张银联卡与手机SIM卡进行绑定,最终才能进行NFC支付。就一名普通的用户而言,至少需要更换一部手机和一张SIM卡,需要将一张银行卡绑定为NFC支付。因此,其应用推广及设备更换都需要一个相当长的周期。记者在展会现场了解到,台湾的中华电信用了3年时间做推广,目前岛内民众才刚刚开始认可这一技术。日本NTTDoCoMo的相关人士表示,NFC支付在日本已经推广8年,目前DoCoMo接近50%的用户是NFC支付的使用者。
其次,NFC支付技术的盈利模式尚显模糊,相关各方尚持观望态度。众所周知,移动电子商务正在逐渐崛起,而NFC支付技术解决的仍主要是线下支付,且并无不可替代性。当前大陆消费者对于信息安全、金融安全本就如惊弓之鸟,这种需要将银行卡绑定的消费模式何时可跨过消费者的心里门槛,犹未可知。
因此,NFC必须尽快实现产业链成熟,并迅速大规模商用,让普通用户体会到其便捷、安全、高效,才能最终立足。此次展会能够做出如此规模的展览安排,众多终端厂商也将“支持NFC”作为终端宣传的重要关键词,可见业界在这个问题上基本持一致观点。
网络应用产品在实践中摸索创新
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移动通信展览会之一,2013移博会聚集了亚洲乃至世界最顶级的通信运营商和相关企业,展示了最具代表性和前沿特征的网络应用。而从现场展示的情况来看,网络应用类产品并未超出过往的模式和内容,整体创新乏力,但积极的实践和摸索从未停歇。
运营商展出的应用类产品主要集中在几大服务领域:政务、交通、医疗、金融等。自从3G网络建设以来,这几大领域的网络应用产品几乎没有真正的更新换代,只是在带宽升级的基础上表现为图像清晰度增加、数据计算能力增加、加盟商家增加,但缺乏质的飞跃。
比如为体现车联网和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展会现场出现了多台高级轿车,用以表现基于宽带移动网络的车辆信息化应用。但在应用模式上,仍然没有跳出车辆定位、测速、数据搜集等车辆与运营商数据中心直接相连、数据上传和下发的应用模式。公众期待的“物物相连”和“智能联动”的物联网并没有真正出现。这或许与各方的投入有限有关,也因为物联网尚未真正走入大众生活,现实的需求没有被最大挖掘。
近年来,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大大拓展了人们对智慧城市、智慧信息网络的想象空间。从展会现场的情况来看,虽然目前云计算产品的应用形式仍显单一——即在满足云端存储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随时随地读取,并借此应用于教育、企业管理等各种方向;但各企业对于云计算技术和应用的摸索从未中断,并在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同样是云备份,中国联通的云备份业务提供多样化的存储数据表现形式供用户使用,DoCoMo的云平台能够实现云端的同声传译。
至于信息技术的另一大前沿热点大数据分析,在2013移博会的现场尚没有明显展示。应该说,仅靠网络建设获得高价值增长的电信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如何能够在实践中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开发出与未来生活契合的应用产品,在宽带网络高速传输和高速计算的能力下迸发全新活力,是通信从业者应当共同努力的方向。
互联网巨头遗憾缺席
2013移博会上,国内如腾讯、百度、网易,国外如Google、Yahoo等一同缺席展会,能够代表国内移动互联网企业的只有奇虎,而且还是小规模展台;国外企业中则是FireFox和愤怒的小鸟出席了展会。相比于去年腾讯、Yahoo、搜索等一大批展商,今年的互联网企业阵营显得十分落寞。这也许是由会务方组织会议的侧重点所决定,但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传统电信行业拥抱互联网的程度和信心究竟有多大。特别是在经历了OTT产品是否收费的风波之后,传统电信企业与移动互联网企业能否同台共舞尤其耐人寻味。
所以,虽然展会特别设立了“互联城市”展区,并由思科、华为、中国移动、KT电信和福特汽车几大巨头入驻开展,但由于缺乏传统互联网企业的参与,这个展区仍然稍显单薄。针对“互联城市”的概念,思科表达了网络技术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华为则证明了信息技术惠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何从传统领域跨入到互联时代,不仅是运营商的课题,也是诸多设备制造商一同摸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与互联网巨头企业缺席相对应的,是其他一批互联网企业声势日隆。互联网机顶盒、互联网视频、网络安全、系统、浏览器、社交平台等一批展商撑起了本次移博会的移动互联网板块。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APP;学生个性思维
4G时代的开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凸显必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巨大的能量,可以说一个更加便捷的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现在的大学生,几乎人人都有一部智能手机,基于智能手机的手机APP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与一般商业化的APP相比,面向高校学生的智能手机APP又有着自身的特点,不同种类APP具备自身所设计的应用软件功能。越来越多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手机应用产品带来的巨大的商业市场及高额的利润催生了更多的个人及企业投入到这个产业中去。因此,更加激发了学生们希望自己设计一款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机APP,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于是,学生就将这些个性思维创意写成文档并设计出好的手机APP,参加国家蓝桥杯团队赛,如果蓝桥杯团队赛进入全国一等奖,现场就会有风投投资这个项目,学生可以借助这个平台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创意思维,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和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导向对学生自主设计APP的发展起到了催化作用。
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APP简介
简单地说,能让用户在移动中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访问Internet获取信息,进行商务、娱乐等各种网络服务,就是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传统互联网最大的区别在于:运营商非常强势,手中完全掌握了用户的基本信息。至于终端形态,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平台主要有Apple的IOS和Google的Android系统。随着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随时随地使用移动设备上网,并逐渐取代电脑上网行为,因此智能手机应用软件APP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社团GO!APP设计方案
社团go与微信建群的区别:1、社团go是垂直、细分的应用。2、使社团之间有了专业平台。3、由专业团队管理并提供社团专属服务。4、采用O2O模式。
学生通过该APP可以直接选择自己想要参加的社团,社团分类为“运动”、“娱乐”、“艺术”、“生活”、“文学”和“其他”。更细分为:“动漫社”、“电竞社”、“摄影社”、“剪纸社”、“电影社”,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社团活动。学生只用下载该APP,通过手机号或邮箱注册成为会员,每次登陆即可。有个人中心、账户管理、修改密码等功能,还可以添加社团好友,查看我的社团和我的好友,界面友好,功能完善。
三、结束语
基于移动互联网与智能手机APP的发展和应用,通过创新能力引导下的竞赛,促进学生蓝桥杯团队赛个性思维,达到培养优秀人才,推动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从而实现教育教学深层次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罗军舟,吴文申,杨明.移动互联网:终端、网络与服务.计算机学报,2011(11).
短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运营商在开展3G业务时,短消息业务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本文将论述短消息系统的互通网络结构,并对互通时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短消息业务实现了移动用户之间、移动用户和应用之间的信息传递,用户也可以通过短消息中心查询或预定信息。短消息业务提供终端发起、终端接收的信息服务,必须由MSC或SGSN及HLR配合完成。
不同平台及运营商间短消息的互通原则上都是由短消息网关完成的。短消息网关负责消息转发、协议转换、路由管理、话单输出等,具体包括互联网关和汇接网关的功能,前者用于SMSC和SP之间的交互,后者用于路由信息的管理即与其它平台及运营商的短信系统互通。
与固定网短消息的互通
所谓固定网短消息,就是利用现有的固定电话网,向固定电话用户提供多种信息的服务。
为实现固定网用户和移动网用户之间相互成功发送和接收短消息,可以直接在短消息中心之间互通,也可以经过短消息网关互通,一般情况下为了使网路结构简化,网间结算以及组网方便,大都是经过短消息的互联网关互通。运营商通过网间互联网关的连接以及互联网关与短消息中心之间的连接达到互通的目的,也就是一方的短消息中心在向对方用户发送短消息时,该短消息经双方的互联网关提交给对方短消息中心,由对方短消息中心向自己全网内用户发送。
网络结构
和固定网短消息互通的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在此方案中,运营商可新建3G移动短信网关,并与其他运营商的固网短信网关相连实现3G移动网短消息和其他运营商固网短消息的互通。
此方案互联点位于3G短信网关和固网短信网关之间(即虚线处),互联点清晰且便于3G短信及固网短信系统各自的计费结算及维护管理。
编号问题
目前,移动用户给移动用户发送点对点短消息的时候,被叫用户的号码(接受短消息用户的号码)就是移动用户的号码。但是,移动网的短消息业务除点对点的短消息以外,还包括了与各个ICP发送的短消息,为此必须给每个ICP分配相应的号码,而这些号码的分配是由移动运营商自行分配的。号码的分配当时并没有考虑移动网的短消息业务还会与固定网的短消息业务互通,因此给ICP所分配的号码是与固定网电话用户的号码类似的号码。据初步统计,已经被占用的长途区号达几百个,包括已经使用的和空余的,同样也占用了一部分本地电话号码。当移动用户向固定用户发送短消息的时候,被叫用户的号码与现有的ICP的号码是重复的,而且这种重复没有规律。因此,在固定网和移动网的短信互通时就需要解决号码的冲突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信息产业部决定在固定号码前面加上一个标识码,即起用一个未使用过的号码“106”。当移动用户给固定用户发送短消息时在被叫用户号码前面加上标识码“106”,号码长度最长可达15位。
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
在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的时候,由于从固定网用户编号上无法区分其归属于哪一个运营商,故需经过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来完成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时的路由选择工作。
当移动网用户向固定网用户发送短消息时,经过移动网的短消息中心到移动网的互联网关,移动网的互联网关不需要判别该用户是属于哪一个固定网的运营商,把短消息发送给第三方的互联网关,由第三方的互联网关去判别该用户是属于哪一个固定网运营商的用户,随后就可以把短信发送给此固定网运营商的短信互联网关,再经其短消息中心将短消息发送给用户。
在第三方短信互联网关上需要有相应的各本地网的不同运营商的号码分配纪录,且要保持实时更新。
与移动网短消息的互通
可采用3G互联短信网关与其他运营商的移动网短信网关互联的方案,互联短信网关可按照目的地进行接续和计费。互联短信网关之间可采用专线或者INTERNET相连。
由于移动网短信互联互通已经相当成熟,故本文不再赘述。转贴于
多媒体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多媒体消息业务(Multi-mediaMessageService)提供了一种非实时基于存储转发机制的多媒体通信方式。它可使多媒体消息在手机、PC/PDA以及email客户端等多种通信终端之间实现互发互收。收发的信息类型包括:文本、图片、音频、email及视频。多媒体消息业务实现了移动用户之间、移动用户和应用之间内容丰富的信息传递,用户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消息中心查询或预定信息。多媒体消息作为一种位于IP网络层的增值应用业务,它可连接各种载体(例如:GPRS、CSD及HSCSD等),因此,也是面向3G网络的。多媒体消息业务的实现必须由MMSC、WAPGW和HLR等网元配合完成。此外,多媒体消息业务要使用短消息中心(SMSC)来发送多媒体消息的通知给用户终端。
多媒体消息业务网络结构如下图所示:
多媒体消息中心(MMSC)是整个多媒体消息系统的核心,它主要负责存储并处理进出MMSC的消息,完成在网络上发送由文本、声音、图片及其他媒体格式组成的多媒体消息。多媒体消息中心内部主要分为MMSRelay和MMSServer,互通的功能主要由MMSRelay完成。MMSRelay负责在不同的消息系统之间进行消息传送,它在服务器和用户之间提供一个综合的功能,根据不同的网络综合不同的服务器类型。根据需要,MMSRelay和MMSServer可以合设也可以单独设置。
在多媒体消息业务系统中,MM4接口是多个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之间互联互通的保证。3GPP多媒体消息规范本身对于互联互通就已经定义了MM4接口(在各个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中实现),因此,只要各运营商在3G多媒体消息业务网中遵循3GPP规范设置多媒体消息业务中心,则不必设置多媒体消息网关就能实现多媒体消息的互通。但由于现有移动运营商的多媒体消息系统均未采用3GPP的规范设置,中国移动的“彩信”是采用基于3GPP规范并进行修改的非标准形式,而中国联通的“彩e”则是基于电子邮件的形式,故在与这些运营商的多媒体消息系统互通时,视其采用的多媒体消息系统结构的不同,可通过多媒体消息网关实现运营商之间的多媒体消息的互通。具体的多媒体消息互通网络结构图如下:
在此方案中,当运营商A与其他运营商的标准MMS系统互通时,可以将运营商A的MMSC和运营商B的标准MMS系统直接连接,此时互联点位于运营商A的MMSC和其他运营商标准MMS系统之间。当与运营商B的非标准MMS系统互通时,则需要通过设置MMS网关来进行协议转换,此时互联点位于运营商A的MMS网关和运营商B的非标准MMS系统之间。
即时通信(IMPS)消息系统的互联互通
3G系统支持的新业务非常多,本文将以即时通信消息(IMPS)的互通为例,简要论述一下3G新业务的互联互通。
实际上,移动社区主要是指通过手机访问WAP站点上的社交网站,它是一个类似于互联网社区的手机用户群,用户可以在这个群内享受到类似传统互联网社区一样的新闻浏览、原创小说、视频下载、图片、铃声和游戏等业务,同时还包含了定位交友、视频聊天、手机论坛、手机博客、相册等新型的手机互动娱乐项目。
它与传统的手机上网最大的不同在于,在一个固定的关系网内,不仅可以下载丰富多彩的内容,还能上传图片和视频,与朋友形成交流和互动。
自2006年4月,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社区服务网站Myspace与虚拟移动服务运营商Helio签约,正式踏入移动领域以来,移动社区服务日益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应用。随后全球各个地域的互联网社区网站都纷纷推出了手机社区。而在中国,专业的移动社区服务网站早在2005年前后就已经在这一领域辛苦耕耘了。但也只有3G的出现,才引来了如此多的关注。
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状况来看,它的驱动因素是多样化的。运营商对于新业务开拓的需要和技术方面的成熟都在其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其中的关键是用户对于移动社区有着强劲需求。
随着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方便,人们期望在手机上有更加丰富精彩的应用。从手机“偷菜”应用的大卖就能看出人们对于新应用的迫切需要和欢迎程度。便捷是一种人人都追求的特性,也正是这一特性让用户对移动社区青睐有加。但最重要的是,手机作为个人属性的通信和互联网工具,能满足个体随时随地交流的需要,能将我们与一群卡通昵称和头像的对话放在一个真实的生活背景下,而不是一个封闭的房间或乌烟瘴气的网吧。我们不是从想象中寻求安慰,而是在真实中获得力量。正是这种对真实交流的需要从根本上促进了移动社区的发展。
但是,移动社区发展到现在,它是否满足了以上需要呢?
目前来看。大部分的移动社区向用户提供几近相似的功能。在一个需要注册的环境,通过发图片、视频、日志、评论展示自我,依靠评论回复、特定IM等形式交流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然后呢?
然后,用户会觉得移动社区确实让上网和交流更加便捷了,但是功能与传统互联网并无太大差别,并且在真实性方面也没有特别显著的提升,你同样不知道回复你评论的那个手机号码背后是什么。
不过,位置交友等形式的出现或许可以让用户的这些抱怨减轻。在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社区里,用户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他的评论添加回复的那个号码在哪个商场或是办公区,也能让自己的行动信息随时显示给好友,可以说功能方面的创新增添了交流中的真实性。
从互联网交互技术角度讲,互联网营销本质反映的是消费者网上选择就是对网页接受程度的表征,即通过网页设计来解释消费者网上购物的行为特点。然而更重要的是从消费者行为(心理)角度来认识互联网下品牌营销。互联网品牌营销主要与商品或服务的品牌知晓度、品牌形象、感知或知觉质量与价值以及对品牌信任等因素有关。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使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彼此间分享见解、信息、思想并建立关系的在线平台,它是由与志同道合的人建立网络关系的社群所组成。在一定意义上讲互联时代的每一种产品或品牌的用户都存在于社交媒体上,即使某个用户是沉默的,他的家人、朋友、同事等也会在社交媒体上影响他。也就是说,品牌用户是成群结队的出现在社交媒体上,消费者在网上购物时更加注重品牌所展现出来的感知的印象以及产品的感知质量,这与社交媒体上信息的影响至关重要。消费者对品牌的了解越深入,品牌影响力也越大,品牌资产价值的收获越大。所以在互联网下传播效率ROI代表的就是参与回报率(ReturnonInvolvement),也就是说粉丝对品牌营销而言,不仅仅只是一个占购买总数比例的数字,对塑造一个成功的品牌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基于社交媒体与互联网的关系,移动互联下品牌营销观念就是:品牌消费的目标人群在那里,品牌营销就应出现在那里。
评价社交媒体对互联网营销影响主要有三个基本指标:一是彼此之间的联系强度;二是彼此之间价值观、生活方式的相似度;三是彼此之间交流信息的可信度。消费者对品牌的了解越深入,品牌的收获越大,品牌影响力也越大。新的ROI代表的是参与回报率(ReturnonInvolvement),因此粉丝群至关重要。粉丝对品牌而言,不仅仅只是一个占购买总数比例的数字,他们对塑造一个成功的品牌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这就需要有影响者、共同价值观、鼓舞人心的社区、口碑传播、共同创造以及共同分享的故事。在移动互联与社交媒体影响下互联网营销关键就是要了解消费者心里的真实想法,知道消费者在购物时是商品的那些特点影响其购买,这些对基于移动互联下社交媒体显得格外重要。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新的消费需要会不断出现,经营者要学会通过了解市场行情,前瞻性地发现消费者的潜在需要与将来的需要以便及时发现品牌的制高点,据此抢占消费者的心智空间。
记住:品牌价值不是公司自有的,而是来自于消费者的心声,品牌价值意义只要靠近消费者的心理需要,体现出对消费者的详尽关心,才能拨动消费者心弦,让他们心灵受到感染、震慑,然后才会取得消费者的认同、偏向和忠实,从而产生更大的品牌资产价值。
在移动互联时代下市场营销又将面临哪些新问题呢?经营者又该如何思考与应对呢。
当今对品牌价值传播主要策略都是将知识、价值和情感三维一体进行。如节能环保、人文关爱等社会职责、价值观可以给大家带来精神上的满意,因而凭借互联网社交媒体显示公司社会职责,进行品牌价值传播将成为将来的公司品牌战略的首选。公司通过社交媒体承担社会职责来晋升品牌影响力、赢得消费者和公众对品牌的认同,将是公司或商家在互联网营销中需要仔细研讨的课题。在移动互联时代,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工具的本质是个以价值观和喜好等区别社区的新时代。在这一时代消费者期望所购买到品牌产品应具有的价值观和理念要与他们所赏识或推重的价值观及理念相符合,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渴望知道公司品牌背面的价值观,公司所信仰的运营理念,这些对消费者来说会越来越重要了。
移动互联下影响消费者品牌体验的因素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消费者的信仰。由于消费者的信仰反映了他们的生活观念。二是消费者的爱好,特别是能为消费者带来额定的情感性利益的倾向。三是消费者希望为具有物所体现的行动。
互联网世界属于具有高感性能力的族群,他们是具有创造力、具有同理心、能观察趋势走向能力以及为事物赋予意义的人。有关研究认为在移动互联下消费者心理主要来自两种感知:高感性(HighConcept)与高体会(HighTouch)。高感性是指的是观察趋势和机会,以创造优美或感动人心的作品,编织引人入胜的故事,以及结合看似不相干的概念,转化为新事物的能力。高体会是指体察他人情感,熟悉人与人微妙互动,懂得为自己与他人寻找喜乐,以及在繁琐俗务间发掘意义与目的的能力。
据此在移动互联下市场营销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不能只有功能,还要重设计(形象知觉)。光是提供堪用的产品、服务、体验或生活型态,已经不够了。如今无论为赚钱或为成就感,都必须创作出好看、独特,或令人感动的东西或形象。
二、不能只有论点,还要会说故事。现代人面对过量信息,过于据理力争是不够的。总有人会找到相反例证来反驳你的说法。想要说服别人、灌输信息,甚至说服自己,都必须具备编织有情感经历的故事能力。
三、不能只谈专业,还须会整合。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需要专业和专才,但随着白领工作或被外包出去,或被软件取代,与专业相反的才能也开始受到重视,社会最需要的不是分析而是综合即综观大趋势、跨越藩篱、结合独立元素成为新好产品的能力。
四、不能只有正经,还要会玩乐。太多证据显示多笑、保持愉悦心情、玩游戏和幽默感,对健康与工作都有极大好处。当然该严肃的时候要严肃,不过太过正经对事业不见得有益,对健康更有害。在感性时代,无论工作还是居家,都需要玩乐。
综上所述,在移动互联下品牌营销中,社会资本(社群力量)和金融资本同样重要,话语权胜过了所有权,可持续的相互影响取代消费行为,合作压倒了竞争,市场中的部分“交换价值”被协同共享中的“共享价值”取代。
如阿迪达斯为了应对耐克市场策略的改变所发动的全球换标的推行活动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该活动制造宣扬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进行大肆宣扬,一是为了招引消费者参加其间,阿迪达斯凭借移动互联还采纳了三个全新的过程来加深消费者的体验。具体地说,首先,阿迪鉴于视频网站的巨大影响,阿迪达斯宣告与视频网站协作,对活动进行网络视频直播,将一场几百人参加的推行活动,分散到亿万视频受众中,这自身就是一个招引人的工作,引起了消费者的等待。其次,加深与消费者的互动,通过智能手机在移动互联上展开“明星徽章申领”的活动,进一步靠拢人气,培育爱好。再次,通过移动互联直播,全方位报导与即时互动并行,在网络上引爆二次传达。最后宣扬收尾之时,敏捷挑选并编排出精彩花絮,传达保温宣扬作用,连续宣扬热度,延伸传达周期,添加消费者信仰。这一方法无异于一场品牌粉丝的“全民狂欢节”,从开始到结尾闭幕,每一个过程都做足噱头、攒足悬念,各路媒体狂轰乱炸,消费者自动参加其间,构成强壮的互动和二次传达气势,不断强化消费者的品牌体会,结尾在消费者头脑中构成不可替代的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