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看了《苹果留给妈妈吃》这篇文章,文章主要是讲述了一个只有9岁的女孩叫倪冬艳,她家里很贫寒,她的爸爸已经去世了,妈妈又落下了残疾,家里的重担压在了这个年仅9岁的小冬艳身上,她一直孝敬妈妈,并获得了敬老奖,当她到城里去领奖时,服务员递给她苹果吃,可她怎么也舍不得吃,把苹果留给了妈妈。
看完这篇文章,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被文章中的倪冬艳孝敬母亲的情景深深地打动了。一个大人照顾几岁的孩子容易,而一个几岁的孩子要照顾一个大人就太难了。这样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倪东艳不但做到了,而且还做得那么好。曾经有人说过要收养倪东艳,但是她拒绝了。理由是,爸爸去世前告诉她要照顾好妈妈,而且妈妈的话只有她才能听懂,这是多么纯朴而珍贵的亲情!这份情感,正是世间千百年来传颂着的“孝”啊!
孝,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特有的传统美德。俗话说得好“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连动物都懂得孝敬,我们为什么不能呢?不,我们不是不能,是没把孝敬放在第一位。我们应当孝敬长辈,让世界的每一对父母,每一位老人感到不孤单,让他们感受到:世界没有将他们抛弃。
父母是我们的培养液,又是培养祖国花朵的辛勤园丁。真爱孩子的父母用知识浇灌我们,用关爱滋润我们,父母教我们走路教我们说话,为了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父母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他们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古今中外,多少个孝的故事令我们感动,元末明初的王冕,在他七岁的时侯,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就只有母亲一个人来支撑,靠母亲做些针线活供王冕读书。可是,没过几年,由于田地的收成不好。母亲再也供不起王冕读书了,王冕只好给隔壁家放牛。从此,王冕每天就牵着牛到河边放养,手里还拿着几本书,一边放牛一边看书。隔壁家对他还好,一天供他两顿饭,还给他两个钱零用,如果遇上隔壁家供给他的饭里有肉,他不舍得吃,拿回家给母亲吃。画荷花赚钱后就买好东西孝敬母亲。
一个那么小的孩子,在那么恶劣的环境里就懂得孝敬父母,而我们这一代的小孩,不用干活,不用养家,是多么幸福啊!我们拥有的这些,不都是我们的父母用汗水换来的吗?不都是父母给予我们的吗?然而,我们却不懂得孝敬父母,就连帮父母捶捶背,倒杯茶都不愿意,难道我们不应该为父母做这些吗?
如今,我们都已经是十岁左右的孩子了,应该懂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了。记得有一次,我爷爷生病了,病的很严重,就住进了医院。每天,妈妈上班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就连忙煮起饭来,生怕晚一点爷爷肚子饿,我看着妈妈在厨房里那忙碌的身影,以其脸上那劳累的神情,情不自禁的心疼了,连忙挽起袖子,帮妈妈洗菜。妈妈看到这儿,会心地笑了。我们把好吃的饭菜送到了医院,爷爷吃了我洗的菜,夸我到:“我家的孙女长大了,真是一个会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是的,孝心无价,作为少先队员的我们要时刻铭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广大,做一个孝敬老人的好孩子。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孝”做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深深影响着每一位炎黄子孙
。人们耳熟能详的《三字经》里有一句“香九龄,能温席”。说的是汉代因孝敬长辈而流传千古的小黄香。他九岁丧母,这使他更懂得了孝敬长辈。
夏季,他帮父亲把床席扇凉,赶走蚊子;冬季,他用自己的身体把父亲的床席睡暖,再让父亲睡到床上。小黄香学习刻苦勤奋,当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赞誉。
相传在汉代有一个叫郭巨的人,家里有一个九旬的母亲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由于家庭贫困,他只能选择赡养母亲或孩子。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郭巨和他的妻子连夜将孩子抱到山里,埋于山中。
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像小黄香和郭巨这样的孝子不计其数。我们对“孝”并不陌生,似乎从懂事起,我们就常听长辈们教育道:“要做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可事实并非如此。
上小学时,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帮父母洗脚。可现在的孩子多为家中的“小皇帝”,家长也不愿让孩子受累。只是在孩子的作业本上签个字应付作业罢了。
不仅是孩子,歌曲《常回家看看》更是体现了现在人们的生活特点。不停的找个种不回家的理由,空巢老人变得越来越多。老人们不图儿女回家做很多事,只希望儿女们回家看看。
前段时间电视上常播放这样一个广告:一位老母亲忙碌了一天,做了一桌饭菜,满心欢喜地等儿女回家吃饭。可她却陆续接到家儿女的电话,都说有事,不能回家吃饭。老人放下电话,独自一人坐在沙发上,直到深夜……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却渐渐被人们淡忘了。我不由得问:“这是怎么了?”
现在,我们不需要孩子像小黄香一样为父母温席,也不需要成年人像郭巨一样为母埋儿。那是不是说,我们可以把“孝”抛弃了?
不!不是的!孝不只表现在这两处。孩子听从父母,少让父母操心;大人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常回家陪伴父母……都是孝的表现。
为人父母更应该孝顺于自己的父母,不能总为自己找任何不回家的理由。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赡养父母,常回家看看,不仅仅只是尽孝,更是给孩子做出榜样。
若连大人都不尽孝了,孩子念再多的“香九龄,能温席”也是无用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怎样做才是孝敬父母。
“孝”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五千年,我们都应该发扬和传承下去,不能让“孝”消失在21世纪。
我在《广西青少年网》上,认真阅读了“孝德好书大家读”专栏上的每篇文章,这些精选的一个个孝德好故事深深地震撼着我,激励着我,特别是《苹果留给妈妈吃》这个孝德故事更是令我感动不已,浮想联翩……
这个孝德故事主要说:9岁的倪东艳同学,在她8岁的时候爸爸死了,她独自一个人照顾天生智障的妈妈,妈妈患小儿麻痹症,走不了路,8岁的倪东艳就照顾妈妈的饮食起居,整天忙碌在妈妈的床前和厨房之间,有时炊烟呛得她不停地咳嗽,煮好的饭菜一口一口地喂妈妈吃,一双小小的手换洗妈妈身上的一件件脏衣服……倪东艳的家,在距离重庆市400公里外的黔江区鹅池镇方家村,她的家坐落在山腰上。爸爸走了,小东艳和妈妈在这里单独生活了一年多,她以一个孩子的坚韧和顽强天天服侍妈妈,跟妈妈一道过起了艰难而又不乏快乐的日子,并以此感动了社会各界,被评为重庆市年龄最小的孝老爱亲模范人物!在领奖会期间,一位服务员姐姐送给倪东艳一个苹果,她总是舍不得吃,姐姐不解地问她时,东艳踮起脚尖附在服务员姐姐耳边悄悄说:“我想留给妈妈吃……”尽管是到城里来领奖了,但她心里时刻牵挂着自己的妈妈!
我比倪东艳大两岁,与她相比真是太惭愧了,在家里我一点家务事也不会做,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我都不愿意干,总是跑去玩耍或是上网玩游戏。
记得有一次,爸爸妈妈有急事外出来不及做午饭了,就把面条、配料等准备好在桌面上,留下便条:“女儿,爸爸妈妈要到乡下外婆家有急事,天黑才能回来,你自己煮面条吃吧!”放学回家我已是饥肠辘辘了,想起往日一进家妈妈就为我准备好了可口的饭菜,今天却要自己煮,心里的怨气真是不打一处来,边装锅边埋怨,而液汽炉的火老是打不起来,我气愤地把液汽炉的开关开到最大挡,突然,“哧”的一声,一股火苗蹿上炉面,我的手也被烧伤了……如今看了倪冬艳的孝德故事后,我感到很惭愧,倪冬艳8岁就能照顾残疾的妈妈,而我的爸爸妈妈半天不在家,自己煮一餐面条也煮不成,真是太惭愧了!
学习了《苹果留给妈妈吃》这篇孝德文章后,我也要像倪东艳一样,在家里要做一个孝老爱亲的好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要自己做,减轻大人的家务负担;在学校里我不仅要尊师、孝师,而且还要把自己锻炼成一位乐于助人的好少年!
孝在我心中,争当孝德好少年,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会成为一位孝德好少年!
——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俗话说得好,“羔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人不孝连动物都不如。所谓的“孝”就是孝敬父母,孝敬老师,孝敬长辈。孝就是对关心、爱护、帮助过你的人怀有一颗感恩之心。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把我一生......”每当听到这首歌《感恩的心》的歌曲时,我就会想到精心抚育我的父母,谆谆教诲我的长辈,叫我知识的启蒙老师......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感恩”。感恩是什么?是父亲节那天各种各样的礼品吗?是母亲节那天婀娜多姿的鲜花吗?是教师节那天几层的蛋糕吗?不,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感恩是在心里,是你的进步。
生活中处处有感恩:妈妈累了,帮捶背;爸爸渴了,帮倒水;老师忙了,去帮忙......这些,你都做到了吗?
父母,是我们一生中最亲的人,也是我们最爱的人。他们每天忙里忙外:妈妈洗衣做饭,拖地整理房间;爸爸工作应酬,出差赚钱,这是多么不容易啊!我们生病时,在我们身边的是父母;我们委屈时,在我们身边的是父母;我们遇到困难时,在我们身边的是父母;我们烦恼时,在我们身边的是父母。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
老师,是大海里的一盏明灯,在我们迷失方向时,是老师把我们找回来。我们要感谢老师,没有老师,就没有现在成长的我们。老师每天辛苦备课,批改作业,是多么辛苦啊!让我们用最真挚的心对老师大喊一声:“老师,你辛苦了!”
真诚的感恩是孝顺,让我们从真正感悟爱的真谛开始吧!真诚的感恩是孝顺,让我们从生活中真正品味到爱和温暖吧!真诚的感恩是孝顺,让我们从心灵最深处的爱与善良考试吧!
感恩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是值得我们学习。“感恩的心,感谢有你,把我一生......”让我们再唱起这首感恩之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