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洪亮、调查、透明”等词语。重点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小动物们是怎样唱歌的。会用“但是”造句。课时两课时不用嗓子的歌手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小黄莺想找几名金嗓子歌手组成合唱队。段导读:写小黄莺和小蜜蜂的对话。段导读:写小青蛙告诉小黄莺它是不用嗓子的歌手。段导读:写小黄莺发现蝉也是不用嗓子的歌手。合唱队开始演出了。嗡嗡嗡,这是小蜜蜂的歌声。呱呱呱,这是小青蛙的歌声。吱吱吱,这是蝉的歌声。这些歌手都不用嗓子唱歌,但是唱得比金嗓子还动听 。 [句导读:这些歌手分别指蜜蜂、青蛙和蝉。]1.懂得小动物们发音的不同之处,唤起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3.认识生字。生字卡片;小动物的头饰;(动物发出的声音)。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2.你了解小黄莺吗?哪位同学说一下?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2.自学课文,认识课文中的生字。4.同桌互相检查,注意纠正生字的读音。.再读生字,巩固读音。1.默读课文,找一找故事里出现了几种小动物。(小黄莺、小蜜蜂、小青蛙、蝉四种。)3.小黄莺在哪里找到了哪些歌手?它们是怎样唱歌的?请你默读课文,找到有关的语句,标画出来。.集体汇报、交流。教师随机板书:花丛边 稻田边 树林里学生2:小蜜蜂唱歌时发出“嗡嗡嗡”的声音,声音非常动听。小青蛙唱歌时发出“呱呱呱”的声音,声音又响亮又有节奏。蝉在唱歌时发出“吱吱吱”的声音,声音又尖又细,持续不断。学生3:小蜜蜂唱歌不用嗓子,是靠振动翅膀发音的。学生4:小青蛙唱歌时,不用嗓子发音。它是靠声囊发出声音的。学生:蝉唱歌也不用嗓子,它是靠肚子上的两片有弹性的透明薄膜振动发音的。四 学习课文,了解故事的结局2.学生朗读课文第、自然段。1.分角色朗读课文。六 布置作业:熟读课文,和家长合作表演故事 1.《不用嗓子的歌手》是一篇童话故事,以小黄莺找歌手为线索,以对话为主要形式,介绍了小动物们有趣的发声方式,富有童真童趣,适合分角色朗读课文。3.教学生字、新词时,在学生已有的自主识字能力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并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生字卡片;带有新词的投影;小动物的头饰。一 复习回顾,引入新课2.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1.今天,我们要开动脑筋,记住课文中的生字。3.想一想怎样才能记住生字。 (1)熟字加偏旁组成生字:人—队 从—丛 向—响 哥—歌 (3)形近字记忆法:密—蜜 峰—蜂1.出示例句。2.体会“但是”一词的含义并造句。 1. 在学习本课时,主要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为课文内容简单、易懂,学生在自读中,很快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但在分角色朗读课文时,由于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太少,学生读得不太好。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主要是读课文,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书。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有良好的效果。1.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他笑得前仰后合。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例:难道小黄莺合唱队的歌声不动听吗?(1)难道这不是报答吗?(2)难道我还不知道这个道理吗?3.你能写出几个和“笑”有关的词语吗?黄莺是大自然的“歌唱家”,鸣声圆润嘹亮,低昂有致,富有韵律,非常清脆,极其优美,十分悦耳动听。古人把它的鸣啭称为“莺歌”“黄簧”,是诗人经常歌咏的对象。古人以莺音入诗,如“莺歌暖正繁”“暖入黄簧舌渐调”“夏木阴阴啭黄莺”“隔叶黄鹂空好音”“两个黄鹂鸣翠柳”“树梢啼晓莺”等。蝉,又名“知了”“季鸟”,是一种较大的吸食植物汁液的昆虫,通常大约有—厘米长。它们长有针一样中空的吸管,可以刺入树体吸食树液。蝉有不同的种类,它们形体相似而颜色各异。蝉的两眼之间有三个不太敏感的眼点,两翼上简单地分布着起支撑作用的细管。这些都是古老昆虫种群的原始特征。蝉的鸣叫声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到了夏天中午,它们的叫声简直像合唱团。在蝉的身体两侧有一个大的环型发声器官,腹部是可以内外开合的圆盘,圆盘开合的速度很快,抖动的蝉鸣就是由此发出的。不过只有雄蝉才能发出嘹亮的鸣叫声,雌蝉是安静的。表演增趣。(学生自主推荐,自告奋勇表演。教师分别给四个学生戴上黄莺、蜜蜂、青蛙和蝉的头饰)“小黄莺”:(飞)蜜蜂妹妹,你的嗓子真不错!“小黄莺”:(飞)青蛙王子,你的嗓音真响亮!“小黄莺”:(飞)蝉姑娘,你的嗓音真好听!“小黄莺”:(高兴)哦,原来你们都不用嗓子唱歌,但唱得比金嗓子还动听,请你们来个大合唱吧。教师小结,颁发“最佳演员奖”和“最佳导演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