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唐僧取经1.“佛、源、印、遇、劝、漠、冒、险、死、谢、喝、忍、渇、狂、奔、泪、历、终、达”19个字,会写“死、甘、真、热、直、泪、终、达”8个字。 3.感受玄奘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 理解课文中人物的心里变化以及高尚的情操。了解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苦过程和传奇经历。1.有关唐僧取经资料3.玄奘简介.西游记的作者和源流【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 1.播放《西游记》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渲染气氛,引起回忆。(出示2)玄奘于唐贞观元年(27年),出发西行。他穿过一片沙漠,克服重重困难,整整走了一年,终于到达天竺。42岁时,玄奘带着0多部佛经回到长安,受到热烈欢迎。回国后,玄奘立即开始大规模的翻译佛经工作,前后翻译佛经74部,约1300多卷。1.出示,提出学习要求 (出示4)B.根据取经的原因、经过、影响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玄奘(zàng)缉拿(ī)高僧(sēng) “佛、源、印、遇、劝、漠、冒、险、死、谢、喝、忍、渇、狂、奔、泪、历、终、达” (出示)生:茫茫大漠——形容沙漠无边无际,非常广阔。 生:千辛万苦——形容非常辛苦。也形容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 (1)取经原因。(1自然段) (2)取经经过。(2自然段) (3)取经影响。(3自然段)(出示7)1. 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如,用连词的方法表述:干渴的“渴”。注意运用扩词法读准多音字“劝”,劝说、相劝。引导趣味识记:“谢、忍” 3.书写生字。(出示9:死、甘、真、热、直、泪、终、达)“达”半包围结构,偏旁是是“辶”,第三笔是点。课外作业新设计源( ) 遇( ) 劝( ) 奔( ) 二、读拼音,写汉字。三、比一比,组词语。比( )直( )这( )答案:二、生死 热泪 终于 到达四、略。1.理解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精神。有关本课的资料,一、词导入。(出示11)清醒 狂奔 印度 佛教 坚持 终于二、再研读。玄奘西行取经的原因是什么?(出示12)谁劝说玄奘不要去?“太难走了”“又是……又是……”“千万别拿生命冒险哪!”说明了路途艰难。(二)默读课文第二部分,感悟人物品质。 生:沙漠非常热。你从“挣扎”中体会到了什么?(出示14)指导朗读:读出玄奘的坚定和看到清泉的兴奋的语气。(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理解取经的意义。(出示1)2.师生合作交流。 (四)自由读文,把自己认为最应该读出感情的句子做上标记。小组练读,并试着作出评价。第二段,读出艰难,读出执着,读出情绪的变化。三、做总结。唐僧是一个有着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的人,有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一、填上合适的量词。一( )清泉 一( )雪山(1)是…又是—— 。三、玄奘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位 匹 阵 股 座这次考试得了一百分,我真高兴。 唐僧取经【教学反思】2. 识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中之重,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并交流自己的识记方法。我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出不认识的字,合作探究、与他人互教互学、让学生选择自己能接受的方法去识记生字。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下笔。是学生写好字的基础。学生已经能够在田字本上很好的写字了,但是要求孩子认真并写规范。在会写字的同时,还要弄清形近字的字义。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
同课异构
创新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设想】【教学过程】出示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有关唐玄奘的故事。 师:同学们,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想不想向唐僧一样也去取经?取经的过程是艰难地,要经历千难万险,你有没有信心?先默读课文,找出你感悟最深,也就是理解最深刻的地方,再谈谈你的看法。 (1)唐僧去哪里取的经,这条路怎么样? (3)唐僧取经路上还会克服哪些困难? 1.唐僧取经出发了,在边境要塞瓜州,他遇到了一位老人,他们之间说了些什么话呢?请同学们从文中快速地找出来。 老人说了什么? 如果你是老人,你会用什么样的语气劝唐僧? 从玄奘的话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齐读唐僧的话。 2.老人听了,非常感动,就把一匹会认路的老马送给了他,玄奘谢过老人,骑上马进入了茫茫大沙漠。(出示图片:沙漠) (大、无边)这就是茫茫的大沙漠啊!玄奘是怎样走过去的呢?请同学们看第二自然段。看看茫茫的大沙漠里,玄奘都遇到了哪些困难? 汇报 1.热 相机板书:热 学生提到“渴”时,相机板书:渴 面对这些困难,玄奘害怕了吗? 相机板书:坚持 从一个“四五天”,你体会到了什么? 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唐僧的话。 最后渴得昏倒在地。半夜,一阵凉风把他吹醒了,他挣扎着爬上马背。他为什么要“挣扎着”爬上马背? 相机板书:执著 老马为什么要狂奔呢? “直掉眼泪”是什么意思? 高兴怎么还掉眼泪呢? 我们和玄奘一起经历了这段沙漠之行,有艰辛,有执著,有开心,带着你的理解,你的心情,用心来读这一段吧! 指名读 再次出示玄奘的话,齐读因为有这坚定的信念支撑着他,“经历了千辛万苦……”(师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出示玄奘图片 他是谁?三、总结拓展
1.唐僧取经唐僧取经是历史上一件真实的事。大约距今一千三百多年前,即唐太宗贞观元年(27年),年仅2岁的青年和尚玄奘带领一个弟子离开京城西安,只身到天竺(印度)游学。他从长安出发后,途经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过高昌国时,那里的居民非常推崇佛教,国王见他们是从大唐来的和尚,非常高兴,愿封他们为护国法师,加上黄金百两、骏马千匹。弟子动摇了,最后留在了高昌国,而玄奘偷偷溜了出来向西逃去。不料被高昌国士兵截住。没想到他们是前来护送玄奘西去取经的。士兵送给玄奘一匹白马和一些文书,玄奘感激不已。他向王宫方向拜了几拜,就骑马西去了。玄奘历尽艰难险阻,最后到达了印度。他在那里学习了两年多,并在一次大型佛教经学辩论会任主讲,受到了赞誉。贞观十九年(4年)玄奘回到了长安,带回佛经7部。为防止经文被盗,玄奘在唐王的帮助下修筑了大雁塔,保存经文。他这次西天取经,前后十九年,行程几万里,是一次传奇式的万里长征,轰动一时。后来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十二卷。但这部书主要讲述了路上所见各国的历史、地理及交通,没有什么故事。直到他的弟子慧立、彦琮撰写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为玄奘的经历增添了许多神话色彩。从此,唐僧取经的故事便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会》等,元杂剧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无名氏的《二郎神锁齐大圣》等,这些都为《西游记》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吴承恩也正是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文学巨著。《西游记》简介2.西游记简介 全书共一百回,分为三部分: 八至十二回写取经的缘由和唐僧的身世; 这部带有童话色彩的神话小说,重点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大胆的、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形象,他敢于反抗天宫、地府的统治者,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他的言行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寄托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理想。 他是一个真理的朝圣者为孤身求法而西行。公元27年秋,唐贞观元年,28岁的玄奘法师混杂在逃难的灾民中间,悄悄的离开了长安,开始了孤身求法的西行历程。十七年中,玄奘备历艰辛,忍饥挨饿,越沙漠,度雪岭,顶风暴,斗盗贼,九死一生,从未考虑过回头。玄奘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去伪经,求真经,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 玄奘(公元02年—4年)少年时就出家做了和尚,认真研究佛学,精通佛教经典。他发现翻译过的佛经错误很多,于是就决心到佛教发源地天竺(今印度半岛)去取经求学。 玄奘在天竺留学1年,游历了70多个国家。他的壮举感动了许多天竺人,有的国王还派人为他抄录经典,他也把当失传的佛经介绍给他们。他还学会了天竺的语言,参加那儿研究佛学的盛会,发表演讲。玄奘的博学,受到天竺人民的尊敬。 作为一名高僧,一位大翻译家,中印人民的友好使者,玄奘为中国文化的发展,为中外尤其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 人逢喜事精神爽,闷上心来磕睡多。 只管走路,莫要多心。 操心怎似存心好,争气不如忍气高。 要知山下路,须问去来人。 有缘洗净忧疑病,绝念无私心自宁。.西游记的作者及源流 南宋时期刊印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记录了许多寺院俗讲的取经故事,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西游记主要的结构及人物已大致完成。除了偷仙桃的猴行者之外,更出现了狮子林、鬼母子国、女人国等故事。取经诗话虽然已经具有西游记的雏型,却还谈不上什么文学价值。直到元末明初,《西游记平话》的出现,取经故事才算接近完成。现存最早的百回本西游记,是刊于明万历二十年的金陵世德堂本,其后还有万历三十一年的杨闽齐刊本,以及崇祯年间的李卓君评本。但上述刊本都无述及玄奘的身世,使其所历经的八十一难少了前四难。直到康熙年间,汪象旭、黄周星才在第九回加入了「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儿复仇报本」。练习: dǎ sǐ zhēn qíng yán rè yì zhí2.比一比组词。 功( )险( )愿( )喝( )3.选字填空①今年又是一个( )收年。4.想一想,画线字是什么意思 ①学问高 ②个子高 ①一个劲儿的 ②跟“弯”相反参考答案:2.劝说 功劳 脸面 危险 发源地 愿意 口渴 喝水4. (1)①(2) 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