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怎样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指名反馈。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么说的。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第二课时 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1.指名朗读一段 提问:什么人称官员? 提问:这头大象怎么样?(又高又大) 指名读句子:“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议论、理解这句话,想象大象的样子) 师:“像……像……”这两个比喻句把大象的高大写得既生动又形象。 师:这样的一头大象,要想称出它的重量可不容易。 师过渡:大家都想知道大象的重量,于是曹操问大家谁有办法称这头大象。 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哪些称象方法?(用“有的……有的……也有的……句式说) 秤称象肉 讨论:为什么直摇头呢?4.指名读四段 做实验演示称象过程 提问:往船上装石头时,为什么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船下沉的深浅和大象上船时一样,说明这时石头重量和大象相同) 提问:共有几句话?1句和后4句是什么关系?(1句是总写,后4句是具体叙述) 画、批:按称象步骤用…画出有关动词 提问:这些动词可以颠倒顺序吗?为什么? 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过程。课堂作业: 先把大象( )到船上,看船身下( )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 )一条线。再把大象( )上岸,往船上( )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 )减去( )船上的石头。最后把几次称得的石头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 提问:曹操认为曹冲的办法好不好?从课文中哪句话看出来?这种方法好在哪儿? 师:现在称象是件轻而易举的事,可是在古时候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就困难了。曹冲7岁就想出了科学的称象方法,是很了不起的。 讨论: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提问:曹冲为什么能想出科学的称象方法?(其一,认真观察事物,善于动脑思考。其二,从官员们的议论中得到启发)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练习。 ①曹操听了摇头。 (第二句加了“直”字,“直摇头”就是不住地摇头,说明曹操认为官员的称象方法太笨拙,很不赞成他们的意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③大象有多重呢?(第二句加了“到底”二字,“到底”有多重就是究竟有多重,“到底”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 指导用“直”、“才”、“到底”三个词造句 ①大象又高又大。( )3.课中练习:练习用“先……再……然后……最后……”说一段话。三、书写生字。(2)给生字组词。(4)老师讲解每个生字的重点笔画并在填字格中的位置。()学生书写,老师巡视,单个指导。板书设计:曹冲 动脑筋、想办法教学反思: 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爱动手,好奇心强。教学中充分引导学生在掌握字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源 课 .
返回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