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浅谈家庭环境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
儿童身心健康问题是遗传、社会、家庭、学校及个体的偶然经历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环境的影响则具有特殊的意义。家庭环境对儿童与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是以一种多因素、多侧面的复杂方式来实现的。以下几方面是影响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主要家庭因素。
一、家庭经济—社会地位环境
人们只要一提到处境不利儿童的成因,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由于贫困造成的成长环境不利。家庭经济状况—社会地位与父母职业类别、受教育程度高度相关。一般来说,家长受教育程度高即容易获得较理想的职业,取得较满意的职业收入,进而社会地位也相应的提高。从单纯经济角度来考虑,低收入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的不利条件表现在:1、缺乏学习的物质保障。2、迫使子女为谋生而中途辍学。3、因家庭经济条件贫困而造成子女的健康不良,也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发展。
二、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在家庭人口结构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家庭结构的健全完整程。近年来的一些关于离婚与儿童心理健康的研究普遍证实,由于父母离异,使子女的内心产生严重的焦虑与矛盾。多疑、孤僻、冷漠、心神不定或神经质,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及反社会行为,这主要是因为破裂的家庭结构给儿童带来了过分紧张的生活气氛和感情冲突,家庭缺乏温暖和关怀,致使他们失去了生活目标,于是在思想观念、情感、行为、性格等方面出现动荡,易于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因此,动员各种力量稳定家庭结构,对于保证下一代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家庭氛围
所谓氛围,就是指人所处的环境气氛和情调,它是在某一环境中的人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过程中造成的某种心理情绪和环境气氛。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儿童活泼、开朗、大方、好学、诚实、谦逊、合群、求知好奇;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因为儿童在适应家庭环境的过程中,常以父母和其它家庭成员为最亲近,最直接的模仿和认知对象,并以模仿式的学习来感受事物、熟悉环境、发展自己的习惯行为,形成自己的心理定势和性格特征,然后在以后与社会环境的接触当中,就开始以长期在家庭气氛中熏陶出来的心理模式、性格特征、习惯行为来判断自己对家庭以外的世界的适合或不适合。在现代大多数核心家庭中,由父母间形成的家庭人际关系和由父母与孩子之间构成的家庭教育关系(育人态度与方式方法等)所支配的家庭气氛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十分重大的影响,往往父母的眼神、语言交流、行为举止、性格表现、作风习惯和对儿童的态度都能无形地给儿童心理以极大的刺激和启示,并在其适应过程中,形成他们自己心理和性格上的特征。因此,家庭生活质量的好坏是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相关因素。
四、教育态度与方式
从发展的观点看,对儿童的教育应该是成人以自觉的、持续不断的努力去开发儿童的一切潜在的能力、即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向儿童提供一切条件包括环境、人际交往等,关心他们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当然,教育态度与方式决不能是千第一篇律的,而是根据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不同的性格特征而有所差别。父母的教养方式大致分为三种: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放任型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和宽容,以致爱而失教,对孩子没有明确的教育要求,对他们的学习、行为表现听之任之,根本谈不上如何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自信心和自制力等;专制型家长则一味采取高压手段,不顾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合理要求,对孩子过度保护,什么事情全由父母包办代替,经常采用惩罚来实行管教,信奉“棒打出孝子、娇养出逆郎”的古训。民主型家长不任意打骂孩子,对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加以分析和引导,对于孩子在成长或学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更多的是采取帮助和鼓励的方法,并合理的应用奖励与处罚的手段,使孩子从父母的行为与教育中获得知识,明白事理。值得指出的是,家庭教养方式上的种种缺陷不仅对儿童的身体发育和精神成长都有有害的影响,且不可避免地要在下一代建立家庭时反映出来,这是值得每位家长认真思索的。
五、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父母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状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成熟和生长发育。
就文化素质而言,一般说来,若父母的文化素养高,常对子女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同时在儿童的学习上也能给予较好的指导。相反,文化素质较低的家长本身不思进取,往往对子女的要求不高,他们不仅自己不学习,也不关心子女的学习,甚至只顾自己的娱乐而影响孩子的学习。很多研究成果都表明父母的文化素质与子女的心理健康有很大关联。
就心理素质而言,可以这样说,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行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而不是言辞说教,因为儿童是生活在一种与父母的心理神奇的融合、感应和参与的状态之中。他们对父母内心的重大变化经常有迅速的反应,父母的心理障碍也会毫无例外地投射到孩子的心灵上。孩子在心理上甚至生理上的某些病态往往可以在其父母的精神状态中找到原因。因此,父母在对子女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意识到要想改变孩子身上的某些东西,就应首先看他们是否能够在自己身上被改变,努力使自己具备明朗、达观、善良、坦诚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使孩子具有一个生长良好个性和优秀人格的温床。
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气氛呢?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正确的儿童观和父母观
孩子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命的延续,孩子是希望和未来,孩子是父母未来的财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是父母能力的综合展现,因此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是理所当然的。父母应该是孩子物质条件的源泉,精神生活的支柱,应该在孩子安全方面必须有保障,是孩子价值观的引导者。
2、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无论家庭经济—社会经济处于什么境地,家长都要根据家庭条件尽可能的为孩子营造学习的环境和气氛。无论家庭经济状况、住房状况如何,家长一定要给孩子提供一个固定的学习地点。
3、家长要注意榜样作用
家长要注意在家里用完东西就放回原处的榜样作用,以培养孩子用完东西放回原处的习惯;家长要在学习兴趣与认识、对学校及教师的态度等方面为家庭中的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还可以根据经济情况和孩子的兴趣订阅一些报刊杂志,茶余饭后家长翻看翻看,一方面自己拓宽知识面以便于与孩子交流的背景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以书中的某些内容为话题与孩子进行讨论和交流,这对做孩子的榜样、促进孩子学习、促进亲子情感交流、防止“代沟”的产生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尊重孩子的自尊、兴趣和爱好
要学会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以平等、协商的方式与孩子讨论问题,尊重和听取孩子的意见,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习惯时应及时疏导,要在尊重、信任孩子的基础上,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引导孩子辨别是非,决定取舍。父母要给予子女有理智的、有分寸的爱,自觉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不要过分放纵溺爱,事必躬亲。
.家长对儿童应有合理的期望值并将其传达给孩子
家长的期望过低或过高都可能对孩子产生不利的影响,应长短期望相结合。孩子每前进一步都能得到鼓励,这样孩子和家长就会有许多的成功、许多的希望、更多的努力、更好的发展。
、注意单亲抚养策略
如何解决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比较关注的问题。离异后的双方应在怎样教育孩子的对策,无论哪一方抚养孩子,双方都要对孩子的成长负责,尽量使孩子享受来自父母双方的关心和教育,促进其更好的投入学习生活。
由此可见,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家庭教育成功的基本条件。家庭环境是儿童良好身心健康成长的土壤。因此,开展素质教育,优化家庭教育最关键的问题是必须大力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家长的责任,努力克服家庭结构变化等带来的障碍,为子女的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