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总结:幼儿户外自主运动的探索与实践
“运动”作为四大课程之一,它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强调幼儿体质的增强和综合运动能力的培养。我们奉城幼儿园是一所乡镇的二级园,由于每个教学点都是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老园舍,设施设备陈旧,占地很小,这对开展幼儿运动带来很多限制。但我们依然努力挖掘农村幼儿园户外广阔的自然环境优势,努力探索在运动活动中如何充分体现二期课改全新的理念,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全体教师通过对二期课改的理论和《3-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教育理念发生着质的变化,我们以“野趣、挑战、自主”为目标,在小空间里开展大运动,一步步实践幼儿自主运动的探索。
一、从野趣小园运动引发的思考
新课程中强调充分利用中各种自然因素进行锻炼,开展富有野趣的活动。为了满足幼儿运动的需要,这两年我们将幼儿园后面一小块荒地利用起来,逐步改造成一个富有野趣的活动场所——野趣小园。
1、教师创设有准备的环境
有准备的环境是幼儿开展活动的前提,如为孩子创设自由选择游戏材料、自主活动的区域环境,建立了平等、尊重、宽容、温馨、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精神氛围,这对幼儿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能让孩子主动活动,促进其快乐成长!
野趣小园虽然很小,但在整体环境上以野趣、自然、朴素为风格,在布局上,设置水池、沙池、石子路、草地、砖地、土坡等,使活动场地有高有低,有凸有凹,有硬有软,有直有曲,给幼儿有多种感官刺激,顺应了幼儿好奇、易动的天性,给幼儿留下联想的空间。在野趣小园内,利用原有的树木地形设置一些固定环境,如小树林和靠墙的树木设置成勇敢者道路,以大松树为中心建立高高的多功能瞭望台,利用角落设置了小迷宫,开辟了种植区,在两棵树中间设置轮胎墙、悬索滑轮等,这样的一个有准备的环境设计,每一处都蕴含着野趣、挑战的元素。
同时提供环保、富有变化的野趣运动材料。如提供扁担、簸箕、水桶,稻草做成草堆、草棍,泥土,独轮车、竹杆、橡皮筋、弹弓、钓鱼杆等等。这些自然材料与野趣小园这一独特环境相结合,有效激发了幼儿多种游戏行为,给了幼儿从未有的新体验,不断激发着幼儿的热情和积极性。
2、幼儿主动运动,自我挑战
有准备的环境给了幼儿无限的运动可能,进入这个野趣小园,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器材或者搬来自己想玩的材料就可尽兴地玩了。活动开始,幼儿可以利用固定的设置玩一玩,如闯闯勇敢者道路、在高高的瞭望台上爬上爬下、荡荡秋千、摇摇水车、爬爬树、拉着悬滑轮做一回刺激的空中飞人等。也可以搬来自己喜欢的材料,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游戏。如:推推独轮车、玩玩扔泥巴,在几片比较宽阔的草地上,中大班可以打野战、蹴鞠、打棒球、翻麻袋、跳草堆等,小班幼儿则可以玩有情趣性的母鸡捉虫、风车转转转、吹泡泡、踩水塘等游戏。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在这里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内容,促进了幼儿手脚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等。
3、从野趣小园的自主运动让我们看到,有准备的环境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运动兴趣,幼儿在乐此不疲的反复活动中,动作更成熟。幼儿的自主解放了老师的双手。小园内活动时需要的大量材料,幼儿自己搬来搬去,自己整理,既是一种运动也是良好习惯的培养,同时解放了老师,老师也更愿意组织幼儿以这种形式开展活动。老师们深切的感受到,“老师退后一小步,孩子前进一大步”。观念的转变,让老师渐渐学会放手了,不再急于鼓励孩子做一些他们能力达不到的事情,不再催促孩子,也不再为孩子过多担心,也慢慢学会了去观察孩子。孩子的胆子也大了,敢于挑战了,运动能力飞快提高了。
二、以操场运动推进自主运动的研究
(一)反思从前,找出症结
自主运动是指幼儿在一定的运动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运动为目的,自由选择运动器材,自主展开运动方式,自发交流运动形式的积极主动的运动过程。回顾以往每周安排一次混龄运动,或者说是区域运动,我们是这样做的:
1、在操场上设置了明确的区域划分,如设置了跑跳区、平衡区、钻爬区、投掷区等,每个区域有明确的要求和动作发展目标。
2、有明确的游戏规则,老师要求幼儿要怎么玩,哪里进哪里出,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有玩法提示,并要求幼儿遵守。
3、有明显的层次划分,如平衡区老师会设置好三条不同难度的道路,宽窄、高低不同,能力弱点走容易走难度低的路,能力强的走有挑战一点的路。
4、有固定的游戏情节和明确的任务。如送小动物回家、送信、翻山越岭、小飞侠等等。幼儿必须按要求完成任务,并可带上手环。还要求幼儿要去每个地方玩,看谁的手环多,以期让幼儿能够在不同的游戏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反思中我们认识到,上面的做法都是老师的想法,在每个句子前面我们都可以冠以一个主语,那就是“老师”。幼儿的自主在哪里呢?我们惊醒了,原来我们想破脑袋自以为精心设计的场面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没有考虑过幼儿的真正想法,不知道幼儿是不是真的喜欢玩。野趣运动已经给了我们新的启示,我们应该再放手一些,把自主还给幼儿。
(二)转变观念,打破陈规
1、破除运动区域观念
场地是幼儿运动的必要场所,老师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的适合运动的场地,而选择在那块场地上玩是孩子们的自由了。老师不再设置明显的区域划分,让场地都成为孩子自由发挥的场所。幼儿以小组自由组合,选择喜欢的器材进行自由探索玩法,选择空的场地进行活动。同样的材料可以变成钻爬的器材,也可以是跳跃的、平衡的,不必在固定的地方。
2、不设固定游戏情节
运动的主体是幼儿,运动的权利也在幼儿,所以我们要保证幼儿在运动中有充分的自由度。教师不再强求幼儿要按既定的游戏情节开展运动,幼儿玩什么玩具,怎么玩,和谁一起玩,在哪儿玩,一种玩具玩多长时间,都让幼儿自己选择,自己做主,让他们当主人,使他们有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度。不能用游戏情境来框死幼儿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幼儿可以自己设定情节,幼儿会自己创造情节,作为教师应注重的是对所有幼儿的想象、玩法都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他们,让他们体验玩的幸福和快乐。
3、大大简化游戏规则
自主运动中,游戏规则不再是看着操作提示一步步的玩,不再强调幼儿必须完成什么任务,规则要求更多的是从动作要求转化为行为规则,如:可以找同伴一起想办法玩、找空一点的地方,不要太拥挤,不要影响别人,玩好要把东西放回原处等,不再规定应该怎么玩。
4、提供适宜运动材料
在自主运动中,我们要考虑更多的运动元素,如:动作发展、运动量、运动强度、运动密度等等,所以老师提供的材料必须是能引发幼儿主动运动的材料。如:梯子、板凳、轮胎、木板等能引发幼儿攀爬、平衡、跳跃等运动。对幼儿来说,能动的、富有变化的环境最具有挑战性,所以更多的是提供低结构材料,这样的材料可以进行任意组合,不断变换花样,以适合幼儿自身能力发展的需要。幼儿利用这些材料能自己建构运动场景,可以单独玩也能随意组合玩,每次搭建都是不同的,都是一次新的玩法,新的挑战,挑战性、层次性自然而然就融合在里面。
、转换教师主导地位
教师的角色从指导者、参与者向观察者、支持者转变。幼儿运动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观察,及时用相机等工具记录下幼儿的表现,常问“我看到了什么”,再问“我看懂了什么”,如果看不懂那么继续看,不急着介入,不催促孩子,不要求孩子,不加以评论,耐心地看完孩子的运动过程。学会管住嘴、管住手,认真看、仔细听。
(三)适时总结,显现成效
自主运动的开展,给了幼儿更多的发展空间,我们明显地看到了幼儿在各方面的发展。一是幼儿运动兴趣增加。多样化的材料和自由的氛围,让幼儿能尽兴的做自己想做的事,玩自己想玩的花样。每一次活动都是越玩越有劲,有时达到痴迷的程度。二是幼儿运动体验丰富。不同材料不同玩法时常给予幼儿新的体验,教师的放手与肯定也让以往所不可以的事情现在都成为可以试试的探索。三是幼儿合作能力提升。在搬运材料、建构场景、调整过程中,随处都需要合作,重重的梯子要几个人一起搬、搭座小桥时要让同伴搭把手、不敢走了求助别人扶一把,幼儿在合作中获得成长。四是幼儿更敢于挑战。没有了教师的催促,没有了束缚游戏的框框,幼儿能静静心心地享受这自由天地的乐趣,大胆地挑战自我。跳笆斗时,能从一层高逐步向四层高挑战;滚动的油桶也敢尝试站上去走一走,挑战自己的平衡力。这是教师以往根本不敢想象的事情,而现在幼儿都敢做了,也做到了。五是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没有了教师制定的规则,幼儿却学会了等待、协商。该怎么玩,幼儿自己说了算,该怎么遵守,幼儿会互相提醒,言者“要从那里上来的”,听者乖乖退回去重来。看似没有规则却隐含了更多幼儿需要的规则。没有了教师母鸡般的呵护,幼儿学会了自我保护。跳下来时垫好垫子;搬人字梯时夹到过手指,下次会换种办法来搬;看见人家摔过跤,会提醒自己要当心了等等。
三、我们的思考
在自主运动过程中,没有老师的介入,幼儿的运动能力也获得了充分的锻炼,大胆、自信、勇敢、合作的个性心理品质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反复的训练中,幼儿的动作也更熟练,但是自主运动只是幼儿体育运动的形式之一,自主运动中更多的是考虑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不是以发展某个动作为具体目标。但动作发展和身体素质两者是密切联系的。而在自主运动中幼儿可能只注重一方面的动作练习,一段时间下来我们发现自主运动中平衡、跳跃、攀爬方面的基本动作练习会更多些,而投掷、长距离跑、耐力等不能在幼儿自主运动过程中很好地体现出来。
如何让幼儿的动作发展更全面、更规范?如何既兼顾幼儿的兴趣又注意幼儿基本动作练习时的正确指导?如何处理好自主运动和集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合理地安排幼儿运动课程,让每天1小时的户外运动更有效、更安全?这些都是我们要继续思考和探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