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由一根香蕉引发的教育
摘要:午间活动结束后,保育员石老师送来了午点香蕉和饼干,孩子们和以往一样洗好了小手坐在椅子上,等待着老师发给他们吃。我捧起了篮子,身体刚刚转过来,一根香蕉掉到了地上。“陶老师,给你。”坐在前排的馨馨从地上捡起了香蕉,高高地拎在手上一晃一晃地递给了我。“咦!真好玩,这香蕉像我奶奶卖菜时用的秤钩,晃来晃去的。”乐乐自言自语地说。嘿嘿!拎在手上仔细看看还真像秤钩呢!香蕉我们平时经常吃,但从来没有好好地“研究”过。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引导他们利用香蕉开展一些活动,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关键词:香蕉、活动、游戏
午间活动结束后,保育员石老师送来了午点香蕉和饼干,孩子们和以往一样洗好了小手坐在椅子上,等待着老师发给他们吃。我捧起了篮子,身体刚刚转过来,一根香蕉掉到了地上。“陶老师,给你。”坐在前排的馨馨从地上捡起了香蕉,高高地拎在手上一晃一晃地递给了我。“咦!真好玩,这香蕉像我奶奶卖菜时用的秤钩,晃来晃去的。”乐乐自言自语地说。嘿嘿!拎在手上仔细看看还真像秤钩呢!香蕉我们平时经常吃,但从来没有好好地“研究”过。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引导他们利用香蕉开展一些活动,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在这之后,我利用香蕉有目的地组织孩子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造型变化,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我将装有香蕉的篮子放在桌上,神秘地对孩子们说:“这些香蕉宝宝会变魔术,你们想看吗?”“想。”孩子们大声地说,他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我调动起来了。“变!变!变!”,我将香蕉的两端向下,中间的身体部分向上拱着,然后用实物投影仪展现出来了。“你们看香蕉这会儿像什么呀?”“像我们钻的山洞、像天上的彩虹、像小桥、像小山……”孩子们在大胆地想象着。“转!转!转!”我将香蕉转了半圈,它的身体向下,两端向上。“这会儿像什么呢?”“像我们荡的秋千、像跷跷板,两头一翘一翘的、像宝宝的摇篮、像河里的小船……”他们的想象来自于生活。“变!变!变!”我拎着香蕉的根,左右摇摆着,“这会儿又像什么呢?”“像我家电话机上的话筒、像天上的月亮、像小狗的尾巴、像我穿的袜子……”他们的思维在迅速地扩散着,想象力也超乎了寻常。
接着我把香蕉分发给了每个孩子,拿到香蕉后,有的孩子放在头上当帽子戴;有的孩子放在鼻子上把自己当成了大象;有的孩子放在屁股上当成了公鸡的尾巴;有的孩子当成了枪打怪兽;有的孩子抓在手上举重;还有的孩子在打电话给妈妈。玩得可开心了。我还发现有些孩子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地在议论着什么,走过去一看,他们将几根香蕉摆在桌上组合在一起,两根放在一起,可以变成小草,变成爱心,变成苹果;三根放在一起,变成了笑脸娃娃和哭脸娃娃,还变成了花瓣和小风车等。
孩子们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不但想象力得到了发挥,还能够主动地与同伴游戏、交流,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巧用香蕉,开展数学游戏活动
1.比颜色
由于香蕉生熟程度的不同,所以香蕉皮的颜色也是不一样的,有的是绿色,有的是黄色,还有的黄色上有黑色。我让他们通过比较来区分香蕉的生与熟,黄中带黑的可能是摘下来时间长了,建议幼儿不食用。
2.比多少
把几根香蕉放在一起分成两组,一组多一组少,并排摆放,让幼儿比较多与少,他们还会通过增加或减少的方法,把两组的香蕉变成一样多。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3.找朋友
几名幼儿在一起,他们先取出两根香蕉放在一起,然后拿掉一根,自己说出2比1多1,1比2少1,以此类推。孩子们通过香蕉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更易理解多1和少1的概念。
有了多1和少1的经验后,孩子们玩“找朋友”的游戏就轻松多了,他们能借助于香蕉的操作,知道2的朋友是1和3,3的朋友是2和4等等。
4.做分合或加减
香蕉生熟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孩子们根据他们的几个不同点自己玩分合或加减,在玩的过程中他们知道把香蕉分成两组,有时候两组调换位置,经过多次尝试和联系,孩子们已经掌握了分合式的规律和加减法的。
孩子们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他们学习数学需要借助生活中的物体,我通过香蕉让他们掌握了好多概念。平时我们要用让孩子们感兴趣的物体开展数学活动。这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达到目标要求。
三、沉浮实验,体验动手探索的乐趣
香蕉在水中是浮上来还是沉在下面呢?有的孩子认为浮上来,有的认为沉在下面,刚开始他们争论不休,都认为各自的观点是正确的。我把他们分成了六组,每组准备了一个装着水的水桶,孩子们把香蕉放在水桶里,不管是黄色的还是绿色的一下子就浮上来了,我把一整把香蕉放在水里,也是浮着的。我又让他们猜测如果香蕉剥了皮是沉还是浮,孩子们又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最终我拿了一根香蕉做了实验,得出结论:剥下皮的香蕉,在水里肉和皮都是浮的。孩子们通过实验得出了正确的答案,他们也明白了许多事情靠猜测是不可行的,必须动手操作才能得出结论。
科学活动是很严谨的,通过猜测不可行,必须要动手反复操作,才能得到正确答案,这也让孩子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凡事都要亲自实践。
四、创意作画,增添香蕉的艺术风采
以往幼儿都是在白纸上画画,这次我让他们在香蕉身上画画,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有的在它身上画上了眼睛和嘴巴,摇身变成了月亮;有的在它身上画了鱼、水草、螃蟹、海星等组成了海底世界;有的在它身上画的云朵、树木和高山等风景;有的画了好多可爱的小朋友;还有的画了许多小动物等等。每个小朋友的香蕉上都画得满满的,他们的绘画潜能似乎都被挖掘出来了。我看着他们充满动感的立体画真是别有一番风味,他们看着自己和同伴的杰作脸上也洋溢着得意的笑容。
在香蕉上作画是个创新活动,孩子们自己也会尝试,一面画好了,会自然地转过来接着画,这是有顺序性的,孩子们画得满满的。
用香蕉皮作画对小朋友来说充满了新鲜感和诱惑力。我给每位幼儿准备好了大白纸、水彩笔、油画棒和抹布,让他们用剥下来的香蕉皮在白纸上自由作画。有的幼儿直接的在上面摆造型,摆成了太阳、花、小草、房子等;有的幼儿先用水彩笔在纸上画些图案,然后把香蕉皮一点一点的撕下来按轮廓线贴在图案里面;还有的幼儿先画些半成品的画儿,然后用香蕉皮把一个图案或一幅画补充完整。总之,孩子们的作品充满了童趣和创意。
香蕉皮粘贴画对孩子来说更有挑战性,他们要把皮撕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尝试了多次才摆出了这些造型,培养了孩子们的耐心。
五、积极探索,挖掘香蕉皮的作用
在上次吃香蕉的活动中我给孩子们留下了一个悬念,“香蕉皮有什么用处”,孩子们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有的在家观察发现,香蕉皮被爷爷或奶奶扔给了猪或羊吃,他们平时吃完香蕉后,也能自觉地把皮扔给动物们吃;有的幼儿从《幼儿画报》的碟片中了解到香蕉皮可以用来擦东西,听家长们说孩子们也在家里模仿着用香蕉皮擦沙发、玻璃皮鞋等,到幼儿园里后能主动地和小朋友们交流自己的收获;还有的看到父母把香蕉皮和猕猴桃、芒果放在一起。孩子们经过观察后,发现香蕉皮真的能将水果催熟,特别兴奋。经过他们的讨论,最终总结有以下作用:1. 香蕉皮含有丰富的营养,可以给一些动物吃。2.香蕉皮的内侧可以用来擦拭皮沙发、皮鞋等皮制品。3. 香蕉皮和一些水果放在一起有催熟的作用。同时我还教育孩子不能将香蕉皮扔在地上,这样既保护了环境,又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一根香蕉的教育涵盖了几大领域,我根据《指南》里各领域的目标制定了活动,这些活动注重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孩子们的参与性很高,玩得不亦乐乎!他们能够不断地探索、创新,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创造力和探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小小的香蕉能给孩子们带来很多收获和无穷的乐趣,这说明生活中到处隐藏着教育契机。教育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教育,作为教育者的我们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为孩子提供适当的引导。
课程游戏化在省、市、县各幼儿园推进并实施,我们能挖掘本土资源,发动家长搜集了各种材料,在家长眼里这些材料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用品、食品。其实在孩子们眼里这些物品都是“宝贝”,他们能玩出各种花样,所以我们也要做个善于观察的老师,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孩子,培养孩子们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