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小结:花样圈圈活动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活动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幼儿的体质”。 纲要指出,幼儿的发展只有在丰富的活动中才会成为现实。通过学习纲要,我们了解到跳、钻、爬、投掷、平衡等技能都能促进孩子身体发展,促进动作协调性,据此我们启发孩子尝试花样玩圈。让小小的呼啦圈玩出大花样。孩子们在从单纯的旋转呼啦圈,到积极探索“一圈多玩”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身体,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探索的精神和主动性,创造性,可谓一举多得。
九月份研讨主题:本月期初制定花样圈圈的活动方案,到九月下旬才正式开始实施花样圈圈的方案。刚开始我们让孩子们练习跳圈,一个呼啦圈放在平地上两脚交替跳。孩子们刚开始平衡能力不好,往往前后交替的时候不能连续,跳两次可以,等你三次连续的时候人的身体就不受控制要摔倒了。为了让孩子们锻炼平衡,我们平时让孩子们在石阶上练习前后交替跳,经过几次的练习孩子们的圈内交替跳也可以横好的完成了。
十月份研讨主题:继续九月的跳圈活动,双脚并拢跳在小班就会了,为了增加跳圈的难度,我们把啦圈摆成一排或圆形双脚或单脚按顺序跳,但两圈间隔距离约70—100。刚开始好多孩子不能跳,我们老师就示范,重点指导幼儿双脚跳要双脚并拢,双腿一弯,用力蹬地跳过去,双脚轻轻落地。单脚跳时要保持身体平衡。经过孩子们努力地锻炼,有部分孩子能按要求跳过,现在我们班多数孩子能按要求跳圈了,只有个别幼儿不能跳过70的距离。抛圈活动是发展幼儿手眼的协调性,培养幼儿动作的灵敏度,练习抛圈的时候好多孩子不敢抛,我们就用小圈圈让他们练习,然后再用呼啦圈抛接,现在孩子小圈抛接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大圈抛接还有所欠缺,有的孩子胆小,不能抛过头顶接圈,需要后期继续加强锻炼的。
十月一份研讨主题:投圈活动主要是将呼啦圈用绳子吊挂着,用沙包或皮球向圈内投掷。重点指导幼儿正确投掷,首先双脚要分开站稳,然后看清楚目标,瞄准,最后把沙包或球投入圈圈内。这个活动孩子们很感兴趣,不过命中率不高,进过多次锻炼,孩子们的水平有所提高,然后我们让孩子们在规定的一米以外进行投掷,目标没有瞄准、身体的不平衡、手部力量不足等这些都成为孩子们失败的原因。进过老师精心指导,手把手的教孩子们投进去了,这下开心了,“老师我投进去了”,“老师,我也投进去了”,“老师,我投进去三个了”,“老师,我也要加油”。孩子们好开心呀,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套圈活动我们分两个活动版块,一个是让孩子们有呼啦圈穿脱衣服,从头上往脚下套,或从脚往上套,然后把圈放下,向前走,接着套第二个圈,依次向前。这个游戏小班有玩过,学习起来比较快。每个小朋友都会的。
十月二份研讨主题:套圈还有一个玩法就是让孩子们把椅子或物品放在一米开外,用呼啦圈去套椅子靠背或物品,这个活动和投圈一样,也是锻炼孩子们手眼的协调性,比一比谁套得准,套得多。为了增加孩子们的积极性,我们起先的距离没有这么远,先用70 让孩子们套,70太近了,孩子们手一伸,脚一跨,轻而易举就套到了,孩子们成功了,“老师远一点行不行,太近了!我每次都能套到!”根据孩子们的要求,我们一点一点的延长距离。
双手推圈对孩子来说不算难,要在原地推得远还是要练习一下的。经过几天练习,多数孩子能稳稳的推出好远,为了增加难度,我们借助外物推动呼啦圈前进,这个活动孩子们都非常感兴趣,只是借助外物推圈不是那么容易的,是需要技能技巧的,只有少数孩子能推出一点距离,多数孩子还不能很好地掌握借外物推圈的技巧,后期还要加强练习,让孩子们都能借外物推圈,体验游戏活动的快乐。
活动中我们还参插一些集体游戏,如抢圈游戏,放音乐后孩子们绕圈跑,音乐声一停,马上跳入圈中抢圈,一人一圈。未抢到的幼儿被淘汰,并撤去一个圈,继续游戏,直至留下最后一人。这样的游戏既锻炼幼儿的听觉、视觉,用多种感官有效辨别各种信号。又提高身体动作的灵敏性和速度,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圈操活动,孩子们听节奏做动作,让幼儿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感受音乐的旋律与节奏、提高参与韵律活动积极性。钻山洞,学习钻的运动技能,并能动作协调的钻过山洞。
经过这学期的的研究和探索,孩子们玩圈圈的水平大大提高。进行花样圈圈活动,可有效的促进孩子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幼儿在户外利用阳光、空气、和各种自身条件,进行体育活动,能锻炼机体,提高幼儿 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体质,巩固和提高基本动作技能。经常多种方法玩圈活动,让孩子体验活动的乐趣。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使他们始终保持精神饱满,活泼愉快,性格开朗。同时也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也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对孩子的心理、生理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物多玩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确实是一种途径,但为了达成活动目标中培养孩子创造力这一条,我们忽视、干扰甚至破坏了多少(尽管是无意识的)幼儿“专注于此刻”的创造性态度。其实我们应该确信孩子自身不仅有创造的潜能,而且也有创造的需要,尤其当创造是为他们自己痴迷的游戏服务时。而我们教师该做的就是把幼儿创造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有意识的环境创设以及和幼儿有意义的互动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这就要求教师成为一个敏锐的观察者,把握他们的游戏线索,并顺应幼儿的游戏流程和需要,对环境进行调整(如及时增添幼儿需要的游戏材料,整理、去除环境中多余的、可能妨碍游戏开展的东西等),使幼儿的游戏得以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