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个正方体,接着拿了根管子,竖在立方体的上方,开始往上搭,一边指着地板一边和B说:“我搭二楼了,你这里搭过去!”B蹲下身,开始拼搭了起来,就这样,两人一起完成了二层楼的拼搭。B数了一下:1、2、3、4......我住一楼,你住二楼,老师住三楼!然后又说;“我们可以搭屋顶了,我来搭个三角形屋顶吧!”这时,小朋友走过来,对B说:“有我的房间吗?我也想住在里面。”B想了一下,说:“那好吧!”于是开始继续往上搭,可刚搭了两根就倒了。”A说:“不能往上搭了呀,太高了,要倒的! “B说:“那没地方住了呀!”两人你一句我一句争吵了起来。这时,老师进行了介入:“你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你们的家牢固一些吗?”A低头看了看,发现一个地方的接口送了,马上进行了加固,接着把旁边衔接的地方都重新加固了一下。终于,作品完成了,他俩兴奋地叫来同伴:“你们快过来看看,我们的房子搭好啦!”在此区域游戏中,我们发现,A孩子和B孩子能进行合作游戏,并且有商有量,分工明确,两人都有较强的游戏能力,而A能在游戏中扮演主导者的角色。在搭建的过程中,A幼儿知道要把底层搭稳固后再往上垒高的方法,这说明他已有一定的搭建基础,在教师的介入引导后,A能马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说明他会融会贯通。而B幼儿的空间感则表现得不错,下一步怎么做?通过两位孩子的游戏行为来看,教师发现他们的游戏能力在不断的提高,但两人在发现不能叠高时,发生了争执,却没有一人去想解决的对策,教师在活动后的分享及材料投放上还需要继续跟进。调整一:在区域活动结束后,和孩子们一起进行游戏后的分享,让孩子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对策。 . .
返回栏目